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效教学是追求学科教育的价值、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教学理念。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而以生为本是实现有效的历史教学设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本文就如何以生为本进行有效地历史教学设计作一番尝试,以求教于诸方家。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有效的历史教学设计是指学生能够依据学生历史学习的需求和历史课标的要求、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条件的历史教学设计。那么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设计呢?一般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在分析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准备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和教师自身的教学优势,可以着重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的设计。
一、以生为本,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制订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注意学习行为的主体是学生,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做到要求具体明确,目标层次清晰,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例如,有的教师在设计《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教学目标时,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方面作了这样的规定:“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相关资料,参与讨论等活动,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很明显,这种设计在教学实施中是不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因为,这只不过是一种泛泛的学习要求而已,而针对本课究竟如何落实、如何体现,则根本没有涉及。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设计:“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收集和分析本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升级换代的典型案例,构建自己的论据,深化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这一目标设计虽然并不一定尽善尽美,但它至少在具体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体现得比较好,因而是比较可行的。
二、以学定教,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的心理水平、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
1.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掌握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
研究表明,初中生感性认识占据主导地位,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中人多数人追求的是历史的故事性,喜欢听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些生动的历史故事,讨厌教师过多地分析。高中生则有较大的变化,他们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开始把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向到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例如在讲解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时候,这两個概念对于初中生来讲是很难也不需要准确掌握的,所以通过展示一些有关经济全球化在生活的表现的图片和例子,让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就可以了。而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以上手段作为辅助,加上文字阐述,完全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准确把握这两个概念。
2.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指出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要认真分析和估计学生己有的历史知识水平,确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例如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初中的教学只要知道它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表现就可以了,对于高中学生除了这个,还要着重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目的、过程以及在全球化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3.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把握教学内容的深浅度
一般说来,在初中生的思维活动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撑。高中生的抽象思维有较大发展,他们己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与综合各种史实材料。所以要根据学生思维水平,恰到好处地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度,促使学生实现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
例如本课中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一个教学重点,它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同时它的成立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针对高中生的思维水平,我设计了几下几个问题:1、世界贸易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有何异同?2、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结合你所了解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要如此意志坚定地要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通过问题辨析和设计上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三、学为主体,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清晰是有效完成教学的前提,但是如果教学过程没有层次、逻辑混乱,教学目标便不能实现。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如何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准确无误地传输给学生,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讲”的问题;而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教师的教学设计则应当格外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历史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与落实,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真正由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与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上来,即更多的是应当考虑“学”的问题。笔者认为合理的教学过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段材料“1984年12月3日凌晨,设在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毒气泄漏事件……”并配有大量图片反映这一严重事故,这样一个历史情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深深地震撼,使学生一下子明白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还有挑战,从而加深了对“双刃剑”含义的理解,这个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也很快就解决了。
2.培养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合作学习意识
例如,本课设计中布置了一个课前任务: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收集和分析本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升级换代的典型案例,构建自己的论据,深化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其中有位同学了解到了学校附近经常能闻到一阵阵的刺激气味来自开发区的一家合资生化企业,之前有很多市民打电话到市环保局投诉,但一直没有改变这个状况。结合这一情况,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有人说:“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请你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阐述你的理由。分组讨论并由一位同学做总结发言。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与生活联系紧密有关的历史知识,还初步体会和掌握了主动参与探究和进行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3.密切联系现实,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历史
例如在讨论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为什么是一把“双刃剑”的时候,举到了中国的汽车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例子,除了教师提供的一系列数据以外,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自己家和周围汽车的不同品牌的数量、价格以及对自主品牌进步的体会等等,就很能感悟到“机遇和挑战”。再如例举了“海尔”公司发展的典型材料说明了中国企业应当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等等。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
总之,在以生为本的教育时代,有效的历史教学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过程,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并通向最优化的理想境界,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有效的历史教学设计与良好的历史专业素养》 余小明
[2]《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率的探索》刘向荣 张汉林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4年12期
[3]《基于认知理论和思维特征的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吴金炉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4期
[4]《教学设计——心理的理论与技术》 皮连生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 田效松 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中学 214200)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有效的历史教学设计是指学生能够依据学生历史学习的需求和历史课标的要求、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条件的历史教学设计。那么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设计呢?一般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在分析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准备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和教师自身的教学优势,可以着重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的设计。
一、以生为本,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制订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注意学习行为的主体是学生,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做到要求具体明确,目标层次清晰,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例如,有的教师在设计《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教学目标时,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方面作了这样的规定:“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相关资料,参与讨论等活动,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很明显,这种设计在教学实施中是不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因为,这只不过是一种泛泛的学习要求而已,而针对本课究竟如何落实、如何体现,则根本没有涉及。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设计:“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收集和分析本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升级换代的典型案例,构建自己的论据,深化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这一目标设计虽然并不一定尽善尽美,但它至少在具体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体现得比较好,因而是比较可行的。
二、以学定教,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的心理水平、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
1.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掌握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
研究表明,初中生感性认识占据主导地位,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中人多数人追求的是历史的故事性,喜欢听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些生动的历史故事,讨厌教师过多地分析。高中生则有较大的变化,他们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开始把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向到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例如在讲解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时候,这两個概念对于初中生来讲是很难也不需要准确掌握的,所以通过展示一些有关经济全球化在生活的表现的图片和例子,让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就可以了。而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以上手段作为辅助,加上文字阐述,完全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准确把握这两个概念。
2.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指出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要认真分析和估计学生己有的历史知识水平,确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例如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初中的教学只要知道它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表现就可以了,对于高中学生除了这个,还要着重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目的、过程以及在全球化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3.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把握教学内容的深浅度
一般说来,在初中生的思维活动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撑。高中生的抽象思维有较大发展,他们己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与综合各种史实材料。所以要根据学生思维水平,恰到好处地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度,促使学生实现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
例如本课中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一个教学重点,它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同时它的成立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针对高中生的思维水平,我设计了几下几个问题:1、世界贸易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有何异同?2、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结合你所了解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要如此意志坚定地要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通过问题辨析和设计上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三、学为主体,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清晰是有效完成教学的前提,但是如果教学过程没有层次、逻辑混乱,教学目标便不能实现。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如何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准确无误地传输给学生,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讲”的问题;而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教师的教学设计则应当格外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历史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与落实,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真正由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与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上来,即更多的是应当考虑“学”的问题。笔者认为合理的教学过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段材料“1984年12月3日凌晨,设在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毒气泄漏事件……”并配有大量图片反映这一严重事故,这样一个历史情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深深地震撼,使学生一下子明白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还有挑战,从而加深了对“双刃剑”含义的理解,这个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也很快就解决了。
2.培养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合作学习意识
例如,本课设计中布置了一个课前任务: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收集和分析本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升级换代的典型案例,构建自己的论据,深化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其中有位同学了解到了学校附近经常能闻到一阵阵的刺激气味来自开发区的一家合资生化企业,之前有很多市民打电话到市环保局投诉,但一直没有改变这个状况。结合这一情况,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有人说:“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请你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阐述你的理由。分组讨论并由一位同学做总结发言。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与生活联系紧密有关的历史知识,还初步体会和掌握了主动参与探究和进行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3.密切联系现实,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历史
例如在讨论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为什么是一把“双刃剑”的时候,举到了中国的汽车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例子,除了教师提供的一系列数据以外,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自己家和周围汽车的不同品牌的数量、价格以及对自主品牌进步的体会等等,就很能感悟到“机遇和挑战”。再如例举了“海尔”公司发展的典型材料说明了中国企业应当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等等。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
总之,在以生为本的教育时代,有效的历史教学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过程,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并通向最优化的理想境界,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有效的历史教学设计与良好的历史专业素养》 余小明
[2]《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率的探索》刘向荣 张汉林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4年12期
[3]《基于认知理论和思维特征的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吴金炉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4期
[4]《教学设计——心理的理论与技术》 皮连生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 田效松 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中学 2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