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壮大、昌盛和兴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纵观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以其广博悠久而享誉世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文明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无论是数量和内涵都令世界瞩目,每一处都记载着和显示着中华民族文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每一处都彰显着民族智慧的结晶,每一处都蕴含丰富的民族瑰宝,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不胜枚举,而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下去,这是民族赋予我们的使命。
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我们起步较早,从政府到民众都有着较强的保护意识。政府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完善的保护措施,以及民众的保护意识和自觉行为,使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有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我国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是这三十多年里,更是成绩斐然,令人赞叹。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重视,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却是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就是相关部门重视不够,没有形成一定氛围的影响及一些必要的工作和宣传,从而使民众的保护意识相对淡薄。因此,在非遗的保护工作上,我们的工作与一些国家有了很大的差距,而要缩小这种差距,我们就要把非遗的保护工作开展起来。要想把这项工作真正开展起来,当务之急就是要增强我们的保护意识,使每个人都明白保护非遗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从而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只有如此,非遗的保护工作才能真正广泛而细致地开展起来,而要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我们政府部门要重视起来并加大宣传力度。
长期以来我们对非遗的保护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保护、发掘、整理工作,仅限于一些专业人员,而更多的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没有足够的了解。提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面露茫然,毫不夸张地说对大多数人来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还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不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包括哪些、什么样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之内。不能说这些人孤陋寡闻,意识淡薄,这只能说明我们的重视不够,宣传没有到位。虽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布后,作为一个缔约国,我国政府积极地履行了义务,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和宣传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远远没有达到老少皆知、全民重视的程度,在民众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还很淡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在民众中没有形成较好的氛围和意识,从而使我们不能广泛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教训,也从另一方面提醒我们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一定要加大宣传的力度。韩国“抢注”端午节就是一个残酷的例证,当端午节被韩国“抢注”的信息传来时,很多人都反应淡漠,这就是说没有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保护的概念和意识,如果没有韩国抢注事件发生,大多数人还不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说。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抢注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唤醒了民众对非遗的保护意识,从而使更多的人关注非遗的保护,抢注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宣传力度不够,民众的保护意识淡薄,如果我们不加强对非遗的重视,不加大宣传的力度,就无法形成一种趋势和氛围,也无法增强民众的保护意识,那样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保护工作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政府和相关部门不重视,那么在民众中普及增强就无从谈起,所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首先要以政府重视增强民众保护意识为侧重点,只有政府重视,民众的意识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才能真正开展起来。
不可否认,我国的民间传统节日比较多,而且每一个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寓意,这些都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它们保护传承下去,如果任由别人抢夺我们将愧对后人,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我们民众的保护意识是多么淡薄。日本人抢占钓鱼岛,国人激愤万分,抗议、游行,用各种形式来捍卫国家的领土,可谓群情激奋,但对韩国抢注端午节却没有那么强烈的反应,究其原因,就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侵占,一种文化的掠夺。国土的掠夺和文化的掠夺同样是掠夺,只是一个是有形的,一个是无形的,一个是明目张胆的,一个是巧取豪夺的,手段不同,但其性质是完全一样的,从这里就可以说明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不提高保护意识,不做实质性的工作,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将会有更多的被抢注和失传。毫不夸张地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保卫战。显而易见,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是当务之急,民众的保护意识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根本基础,只有民众的保护意识提高上去了,我们的保护工作才会真正开展起来。
意识增强了,觉悟提高了,就会形成一种氛围,一种趋势,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我们应该从深入发掘、整理保护等方面着手进行。深入就是深入民众之中,去寻找发现,尤其是要深入到一些偏远的山区、村寨寻找那些独特的、鲜为人知的寓有民族特色的民俗风情,和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并将其挖掘、整理。有不少的民族礼仪、表演艺术、节目等就是在深入到民间发掘来的,且不说这些民俗节目等能不能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踏实的精神就值得推崇,如果没有深入的普查、发掘,这些民俗节目很有可能就此而湮没及失传。深入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掘和保护,只有深入到民间之中才能有所发掘,东北延边朝鲜族的“农乐节”就是在深入民间时发掘出来的。这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村落节目,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个节目只属于这里的村落而不是所有的村落,这种活动只限于一个鲜明的主题,而不是多种目的和多种主题,这个不为众所周知的节目,在他们每年一次的祭祀中得以保存延续。
其实人类在自己的生存历程中有许多保存遗产的方式,但最好、最科学的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方式应该是让文化遗产在自己的存在中去保护和保存,这种村落节目就是典型的遗产保存方式,所以,我们要深入下去,注意去寻找和发掘这种极具特点的民间民俗节日,并爱护它,重视它。因为非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护,对于探究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生存史,精神力量和性格特征都有着广泛而重要的意义。在深入发掘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进行细致的整理和保护工作,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等,并做一个详细的登记,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没有遗漏,而这些后期工作尤为重要。
文化遗产传承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以其独特的形式存在,更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做好这项工作。
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象的概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历史和民族赋予我们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明白我们的工作载录着历史和未来,载录着我们民族文化文明的发展,只要我们时刻牢记我们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会做得更好。
(作者简介:张蕾(1977.4—)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中级职称,音乐干部,主要从事群众文化工作。)
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我们起步较早,从政府到民众都有着较强的保护意识。政府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完善的保护措施,以及民众的保护意识和自觉行为,使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有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我国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是这三十多年里,更是成绩斐然,令人赞叹。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重视,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却是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就是相关部门重视不够,没有形成一定氛围的影响及一些必要的工作和宣传,从而使民众的保护意识相对淡薄。因此,在非遗的保护工作上,我们的工作与一些国家有了很大的差距,而要缩小这种差距,我们就要把非遗的保护工作开展起来。要想把这项工作真正开展起来,当务之急就是要增强我们的保护意识,使每个人都明白保护非遗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从而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只有如此,非遗的保护工作才能真正广泛而细致地开展起来,而要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我们政府部门要重视起来并加大宣传力度。
长期以来我们对非遗的保护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保护、发掘、整理工作,仅限于一些专业人员,而更多的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没有足够的了解。提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面露茫然,毫不夸张地说对大多数人来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还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不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包括哪些、什么样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之内。不能说这些人孤陋寡闻,意识淡薄,这只能说明我们的重视不够,宣传没有到位。虽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布后,作为一个缔约国,我国政府积极地履行了义务,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和宣传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远远没有达到老少皆知、全民重视的程度,在民众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还很淡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在民众中没有形成较好的氛围和意识,从而使我们不能广泛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教训,也从另一方面提醒我们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一定要加大宣传的力度。韩国“抢注”端午节就是一个残酷的例证,当端午节被韩国“抢注”的信息传来时,很多人都反应淡漠,这就是说没有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保护的概念和意识,如果没有韩国抢注事件发生,大多数人还不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说。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抢注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唤醒了民众对非遗的保护意识,从而使更多的人关注非遗的保护,抢注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宣传力度不够,民众的保护意识淡薄,如果我们不加强对非遗的重视,不加大宣传的力度,就无法形成一种趋势和氛围,也无法增强民众的保护意识,那样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保护工作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政府和相关部门不重视,那么在民众中普及增强就无从谈起,所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首先要以政府重视增强民众保护意识为侧重点,只有政府重视,民众的意识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才能真正开展起来。
不可否认,我国的民间传统节日比较多,而且每一个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寓意,这些都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它们保护传承下去,如果任由别人抢夺我们将愧对后人,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我们民众的保护意识是多么淡薄。日本人抢占钓鱼岛,国人激愤万分,抗议、游行,用各种形式来捍卫国家的领土,可谓群情激奋,但对韩国抢注端午节却没有那么强烈的反应,究其原因,就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侵占,一种文化的掠夺。国土的掠夺和文化的掠夺同样是掠夺,只是一个是有形的,一个是无形的,一个是明目张胆的,一个是巧取豪夺的,手段不同,但其性质是完全一样的,从这里就可以说明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不提高保护意识,不做实质性的工作,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将会有更多的被抢注和失传。毫不夸张地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保卫战。显而易见,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是当务之急,民众的保护意识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根本基础,只有民众的保护意识提高上去了,我们的保护工作才会真正开展起来。
意识增强了,觉悟提高了,就会形成一种氛围,一种趋势,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我们应该从深入发掘、整理保护等方面着手进行。深入就是深入民众之中,去寻找发现,尤其是要深入到一些偏远的山区、村寨寻找那些独特的、鲜为人知的寓有民族特色的民俗风情,和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并将其挖掘、整理。有不少的民族礼仪、表演艺术、节目等就是在深入到民间发掘来的,且不说这些民俗节目等能不能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踏实的精神就值得推崇,如果没有深入的普查、发掘,这些民俗节目很有可能就此而湮没及失传。深入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掘和保护,只有深入到民间之中才能有所发掘,东北延边朝鲜族的“农乐节”就是在深入民间时发掘出来的。这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村落节目,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个节目只属于这里的村落而不是所有的村落,这种活动只限于一个鲜明的主题,而不是多种目的和多种主题,这个不为众所周知的节目,在他们每年一次的祭祀中得以保存延续。
其实人类在自己的生存历程中有许多保存遗产的方式,但最好、最科学的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方式应该是让文化遗产在自己的存在中去保护和保存,这种村落节目就是典型的遗产保存方式,所以,我们要深入下去,注意去寻找和发掘这种极具特点的民间民俗节日,并爱护它,重视它。因为非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护,对于探究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生存史,精神力量和性格特征都有着广泛而重要的意义。在深入发掘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进行细致的整理和保护工作,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等,并做一个详细的登记,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没有遗漏,而这些后期工作尤为重要。
文化遗产传承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以其独特的形式存在,更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做好这项工作。
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象的概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历史和民族赋予我们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明白我们的工作载录着历史和未来,载录着我们民族文化文明的发展,只要我们时刻牢记我们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会做得更好。
(作者简介:张蕾(1977.4—)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中级职称,音乐干部,主要从事群众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