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的东西是一种比理念更顽固、更执着、更深入的行为指导和认识趋同。在国家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化改造的今天,如何让股改形成文化,是与引入资本和建立配套的制度及管理措施同等重要的工作。国企在股份制改造中,只有建立了相应的企业文化,才会形成统一的认识,致使从上到下,从管理思维到规章落实,把股份制的机制、结构和章法认同为必然做法,并会认为,不搞股改反而是不应该或是反常的行为,没有这样的企业文化形成的共同认识,国企的股份制改造必将面临相当多困难,也会影响股改的成功。
企业文化建设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工作体现,其营造、设计、建设和创新及作为,非常需要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思考,需要企业全方位作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使共有的价值理念得到升华和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同样如此。有很多企业凭借国资实力、行业垄断、政府支撑,实现了股改,并顺利实现IPO过会,但国资企业的文化根深蒂固,国有老大自居的那种心态、理念和对待市场的态度仍然难以随股改而有所改变,就象中石油、中石化一北一南各霸一方,两家公司股改十多年,中石化的加油站也进不了北中国,中石油的加油站过不了长江南。除了县城,民企的加油站什么时候能进入两桶油的地盘。如果说这两家股份制企业能像有些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一样,大股东说话处处要看其它股东的脸色,可能谁都会笑话,两桶油的董事长可能除了政府的话能听得进,股东是谁它可能不一定要记得住。两桶油是缺乏股份制文化的一种典型,但像这样的股份制企业缺少股份制文化在沪深两市不在少数,而这些企业缺乏股份制文化并不是没有倡导和耕植,但往往是停留于概念和口号,国有老大的那种优越感不是股改变了机制和体制就可以说变就变的。如果进一步认识,如果企业股改带不来股份制文化,一旦缺乏政府支撑或是垄断被打破,其危机将更严峻,因为这样的企业天生缺乏危机意识和双赢意识及风险共担的意识,这样的企业合作伙伴从来对其经营发展缺乏房产证权,也就没有应对危机的文化。如今国际石油大跌,中石油、中海油就成了沪深两市最大的的亏损户,如果不是国家的鼎力支撑,不是有个政策的硬杠杠限制油价下调,明年挂上ST星号是不可避免的事。为什么那么多民营上市的油汽公司在危机中没有政府支持可以活得很好,两桶油就危机四伏呢,缺乏股份制那种时刻有资本逼迫和股本求利的进取及求新文化是重要原因。
现今许多国有企业肯定没有两桶油那样的政府支撑力度和深入而广泛的垄断性,他们大到不能倒也同样遇到危机,右开始进行股改的国企也学他们,肯定不行,今天的国有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股改文化。但也要承认,国企要形成这样的文化,也要看到和避免这样的现象:某些国企股改,从来不缺乏概念和口号,缺的是股份制本身带有的资本文化。真正的股份制企业,除了社会责任,以资本为主旨制度、理念和价值观也要成为文化,而这对国有企业来说,要做的工作不但要在股改前要做,股改后更要做。还要认识到,股改文化的形成不是做宣传工作,更不要把思想宣传与企业文化归类于一个概念,若真有人是这样从单方面作概括,就有可能会使其在工作布局上失衡,在行动落实上跛脚。美国学者约翰·科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部分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文化现象。”从狭义角度来阐述,要形成股改文化首先要把股本对绩效追求的那种执着文化内涵渗透到各项制度之中,而股本金对绩效追求的制度框定是不能分块划线的,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经营运作全过程。就像读过IBM课程的大有人在,移植IMB课程的企业也为数不少,为什么海尔学得像,海尔的师傅海勃利尔学不像,因为企业文化的形成涉及的不仅是制度的颁发和宣布,更重要的是涉及对制度执行理解和态度。要形成这样的文化,国企政工部门的口号提得再艺术,而没有上下共同对追求价值理念进行经营和实践。这里还有一个事例可作说明,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河南的双汇集团,长期提出的口号是:“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双汇的品牌形象与信誉高于一切”。但这样美好理念在由企业宣传部门提出后,虽经过了高水平的广告策划,但并没有被视为理念追求和全员的价值认同,宣传部门的口号在双汇集团的大门内成为耀眼的广告牌,格外醒目,而暗访记者追问基层干部对这两句口号理解,似乎没有人对这口号有完整的记忆。显然口号流于形式,而没有被所有部门认真对待,更不要说去经营。2011年“3.15”问题产品的暴光,这个估值曾达196.52亿的品牌,一夜之间化成为负面形象的代名词。从这一事例可以说明,这家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股份制企业,文化中的口号与股份制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追求并没有同一,即使花再多的力气、再多的投入,股份制企业文化的内核好像还是不存在。
从众多国企实现股改后的情况已说明,股改会有一种全新的文化注入,亦可引发振动,生发变革;亦可如中石油和中国联通一样,因有垄断饭吃,长期固守旧念,无动于衷,对股份制文化产生自然的抵制力量。这也说明股份制企业的文化并非一定会从制度体制改变和外来资本的引入而天然生成,这全在于企业在股份化改造中,能否是真正股改借東风,引发文化理念和管理思维的真正变革。
企业文化建设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工作体现,其营造、设计、建设和创新及作为,非常需要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思考,需要企业全方位作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使共有的价值理念得到升华和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同样如此。有很多企业凭借国资实力、行业垄断、政府支撑,实现了股改,并顺利实现IPO过会,但国资企业的文化根深蒂固,国有老大自居的那种心态、理念和对待市场的态度仍然难以随股改而有所改变,就象中石油、中石化一北一南各霸一方,两家公司股改十多年,中石化的加油站也进不了北中国,中石油的加油站过不了长江南。除了县城,民企的加油站什么时候能进入两桶油的地盘。如果说这两家股份制企业能像有些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一样,大股东说话处处要看其它股东的脸色,可能谁都会笑话,两桶油的董事长可能除了政府的话能听得进,股东是谁它可能不一定要记得住。两桶油是缺乏股份制文化的一种典型,但像这样的股份制企业缺少股份制文化在沪深两市不在少数,而这些企业缺乏股份制文化并不是没有倡导和耕植,但往往是停留于概念和口号,国有老大的那种优越感不是股改变了机制和体制就可以说变就变的。如果进一步认识,如果企业股改带不来股份制文化,一旦缺乏政府支撑或是垄断被打破,其危机将更严峻,因为这样的企业天生缺乏危机意识和双赢意识及风险共担的意识,这样的企业合作伙伴从来对其经营发展缺乏房产证权,也就没有应对危机的文化。如今国际石油大跌,中石油、中海油就成了沪深两市最大的的亏损户,如果不是国家的鼎力支撑,不是有个政策的硬杠杠限制油价下调,明年挂上ST星号是不可避免的事。为什么那么多民营上市的油汽公司在危机中没有政府支持可以活得很好,两桶油就危机四伏呢,缺乏股份制那种时刻有资本逼迫和股本求利的进取及求新文化是重要原因。
现今许多国有企业肯定没有两桶油那样的政府支撑力度和深入而广泛的垄断性,他们大到不能倒也同样遇到危机,右开始进行股改的国企也学他们,肯定不行,今天的国有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股改文化。但也要承认,国企要形成这样的文化,也要看到和避免这样的现象:某些国企股改,从来不缺乏概念和口号,缺的是股份制本身带有的资本文化。真正的股份制企业,除了社会责任,以资本为主旨制度、理念和价值观也要成为文化,而这对国有企业来说,要做的工作不但要在股改前要做,股改后更要做。还要认识到,股改文化的形成不是做宣传工作,更不要把思想宣传与企业文化归类于一个概念,若真有人是这样从单方面作概括,就有可能会使其在工作布局上失衡,在行动落实上跛脚。美国学者约翰·科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部分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文化现象。”从狭义角度来阐述,要形成股改文化首先要把股本对绩效追求的那种执着文化内涵渗透到各项制度之中,而股本金对绩效追求的制度框定是不能分块划线的,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经营运作全过程。就像读过IBM课程的大有人在,移植IMB课程的企业也为数不少,为什么海尔学得像,海尔的师傅海勃利尔学不像,因为企业文化的形成涉及的不仅是制度的颁发和宣布,更重要的是涉及对制度执行理解和态度。要形成这样的文化,国企政工部门的口号提得再艺术,而没有上下共同对追求价值理念进行经营和实践。这里还有一个事例可作说明,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河南的双汇集团,长期提出的口号是:“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双汇的品牌形象与信誉高于一切”。但这样美好理念在由企业宣传部门提出后,虽经过了高水平的广告策划,但并没有被视为理念追求和全员的价值认同,宣传部门的口号在双汇集团的大门内成为耀眼的广告牌,格外醒目,而暗访记者追问基层干部对这两句口号理解,似乎没有人对这口号有完整的记忆。显然口号流于形式,而没有被所有部门认真对待,更不要说去经营。2011年“3.15”问题产品的暴光,这个估值曾达196.52亿的品牌,一夜之间化成为负面形象的代名词。从这一事例可以说明,这家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股份制企业,文化中的口号与股份制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追求并没有同一,即使花再多的力气、再多的投入,股份制企业文化的内核好像还是不存在。
从众多国企实现股改后的情况已说明,股改会有一种全新的文化注入,亦可引发振动,生发变革;亦可如中石油和中国联通一样,因有垄断饭吃,长期固守旧念,无动于衷,对股份制文化产生自然的抵制力量。这也说明股份制企业的文化并非一定会从制度体制改变和外来资本的引入而天然生成,这全在于企业在股份化改造中,能否是真正股改借東风,引发文化理念和管理思维的真正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