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年藏族史学研究综述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j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二十年来藏族史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基于此对藏族史学的研究的成果做了简单的回顾,研究其发展趋势,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给予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藏族;史学史;综述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41-04
  
  少数民族史学是中国史学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著名学者白寿彝说:“不写兄弟民族的史学史,中国的史学史就不算完整。”①藏族史学是我国少数民族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文历史文献的数量也仅次于汉文历史文献。因此研究藏族历史文献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我国藏族研究的深入发展,藏族研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相对于其他方面的研究,藏族史学史的研究则相对起步较晚,而且受到资料、语言、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限制,藏族史学研究的发展相较于其他研究发展进程一直较慢。在现今研究课题相对饱和情形下,藏族史学研究不失为一个好的研究的切入点,这为藏族历史文献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一、国内研究情况
   我国学术界对于藏文史学史的研究是从藏文文献和史料的抢救、出版开始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多方的努力,藏文古籍和历史档案得到了较为全面的保护的抢救。据估计,现在经过搜集并得到确认的古代藏文著作约有2100多种;经过抢救整理出版的藏文古籍至少已有500多种。对于藏族史学史的专著目前只有两部作品。孙林的《藏族史学发展史纲要》(2006),被称为藏族史学研究的开山之作,是一部专门研究藏族史学史的著作。该书充分借鉴了国外史学史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汉文传统失学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分析了藏族史学理论的特色、史学体例,以及各个历史时期著名历史名家、历史名著的叙述与分析。是藏族史学史研究领域的填补空白之作。②王璞的《藏族史学思想论纲》(2009)将藏族史学分为了四个阶段,对于各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文献加以分析。通过历史文学、历史编纂学以及历史哲学的三个层次对史学思想内涵进行了界定。以藏族史学为载体,从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角度对藏族史学思想加以论述和反思。是一部颇有特色的著作。
   藏族史学史作为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对于其整体把握和学科界定显得十分必要。孙林,张月芬的《藏族传统史学的体系及其史学观念的总体特征》③(1998)就藏族史学的体系从分类体系(体裁)和写作体系(体例)两方面作出概括,总述其体系的构成以及一般特征。其中分类体系主要为教法史、王统史、个人传记三大类,教法史又为其中之重点。在写作体系方面,作者将藏族史书概括为三个主流:即早期的简约体,中期的混杂体,后期的综合体。对于藏族的史学观念上作者认为藏族的史学观念上都带有浓郁的神话历史学色彩,而断代学体系特征上藏族史学则体现出对历史试图用一类“总揽”式的眼光来加以把握。文章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藏族史学方向,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方法。刘勇的《藏族传统史学学科概念分析》④(2006)将藏族史学从时间段上作出了划分。分别为史前史观;7至10世纪的史学;11世纪到20世纪的史学三个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的藏族史学的发展分析,作者认为独具特色的藏族传统史学学科体系逐步形成。并且有两方面的特点:首先,在多元的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多元的古代历史观。其次,形成一套佛教色彩很浓的史学概论和理论。对藏族史学的学科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二、以藏族史学史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题
   (一)藏族史书资料来源以及价值的研究
   张月芬的《试论敦煌吐蕃历史文献的文献学与历史学价值》⑤(2000)通过对敦煌吐蕃历历史资料的深入探讨,重点分析研究了吐蕃时期藏族史学家的写史工作以及他们在历史学与文献档案管理方面所具有的水平的认识,由此突出了敦煌吐蕃历史文献的历史价值。孙林的《伏藏著作在藏族史学发展史上的史学价值与地位》⑥(2003)主要对分裂时期流行的《玛尼全集》、《柱下遗教》、《五部遗教》、《掘藏宝库》、《莲花遗教》等进行史的分析,认为伏藏著作对于后来西藏的史学的写作方式、史书结构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顿拉的《试析〈新红史〉在藏族史学著作中的地位》⑦(2008)以阐述《新红史》的史学价值为主旨,着重分析了作者著书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修史的态度;同时运用史学对比法将其与同一时期的史学名著进行比较,认为该书不但创新史志,取材独特,而且开创了藏族史学纲要性通史的体例,具有深远的影响,是藏族史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刘超,马文涛的《试论藏文史籍〈如意宝树史〉所记载蒙古世系的史料价值》⑨(2009)通过对《如意宝树史》中所记载的有关蒙古王统的史料,将其与蒙文史籍《蒙古秘史》、波斯文史学《史集》中的相关记载进行比较和分析,由此凸显该书所记载的蒙古王统所采用的材料的来源和史料的价值。对于蒙古族历史和蒙古王统世系的辨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群培,亚东·达瓦次仁的《藏族史学名著〈柱间史〉的初次发现与抄本传承考证》⑩(2009)认为该书是西藏分裂割据时期最早发掘的一部重要史著作,被认为是松赞干布的遗训秘籍。该文献对藏族史学发展史上佛教史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孙林与群培合作的的《简论清代贡布嘉撰述的藏文史书汉区佛教源流的史料来源》(2009)则认为该书作者大量参考了汉文和藏文史料,汉文史料主要有《史记》、《汉书》、汉传佛教五大高僧传记、隋代的《众经目录》、元代的《至元法宝勘同总录》等,藏文史料有《如意宝树史》等,是反映清代汉、藏、梦三地学术交流的代表著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彭晓静的《刍议青史在藏族史学著作中的地位》(2010)通过分析作者著书的社会背景与叙事风格;与史学名著《贤者喜宴》中有关噶举派的记载作了对比研究,从历史学角度解析了《青史》的史料价值及其在藏族史学著作中的重要地位。阿贵的《藏文史籍《弟吴宗教源流》史料价值分析》(2011)认为该书的史料价值在于该书对于吐蕃时期的官职制度、法律制度和军事制度的记录,对于吐蕃统一前一众小邦的记述以及引用了当时还未失传的《五史册》及库顿雍仲的《广史》等重要史料,是研究吐蕃远古历史传说、解说敦煌古藏文文献、了解吐蕃历史文化、研究宋代汉藏关系以及后弘期早期吐蕃社会文化和当时藏族史学的难得的藏族古籍史料。王继光的《〈蒙古佛教史〉与蒙藏文化交流》(2011)认为该书的史学价值在于他开启了蒙族族学者以藏文撰写蒙古族史的先河;承袭了藏族史学的传统,以藏传佛教的主线记录蒙古族的历史,是蒙古族史学继《蒙古源流》后的一大嬗变。
   (二)关于藏文历史文献体裁及体例的研究
   王继光,才让的《藏文史籍四种叙录:〈青史〉、〈萨迦世系谱〉、〈娘地教法源流〉、〈拉卜楞寺志〉》(1988)对《青史》、《萨迦世系谱》、《娘地教法源流》、《拉卜楞寺志》四部史籍的作者、内容以及各部书的重点、特色、版本都作了初步的介绍,对藏族史学初学者来说很有阅读的必要。石硕《从〈拔协〉的记载看藏传佛教后弘期上下两路弘传的不同特点及历史作用》(2008)依据《拔协》有关后弘期上、下两路弘传的记载,对两路弘传不同特点及各自所发挥的不同历史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下路弘传是以兼收并蓄,融入有笨教乃至汉地佛教因素,突出个人修持和戒律相对松弛,未见地方政权支持与推动,民间性、自发生性突出为特点;上路弘传则以有阿里王室的倡导与推动,阿底峡发挥核心作用以及戒律严格,讲求次第和显密教理较为系统且正统性较突出为特点;二者相得益彰、各有所长,对后弘期佛教在藏地的复兴发挥了不同的历史作用。汪受宽,邓根飞的《论〈青史〉的综合体体例及其特点》(2008)认为该书在体例上运用了史册体的编纂方法,又包含有教法史的内容,采用了传记体的形式,还吸纳了编年史、王统记及世系史的体例。在内容和资料选取上都体现了作者的态度,是一部综合运用多种体例的综合体史学著作。赵岩的《简析明代藏族史学著作〈新红史〉》(2011)认为《新红史》的文字记叙虽然简略,但言简意赅。在历史叙述的结构上体现了元明时期天下统一,蒙汉藏各民族结成同意的多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各个历史分期藏族史学特点的研究
   孙林的《分裂时期藏族史学的总体风格与特征》(2002)认为分裂时期的藏族史学发展主要表现在史学家对于编撰历史时运用了多种体裁,主要有王统史、教法史、个人传记、自传等。同时在分裂时期,藏族史学还出现了一批贯通古今历史的“通史”体例的著作。总体上,作者认为分裂时期的史书体例既有传承也有创新,这一时期历史在史学家眼中不仅是记录祖先丰功伟绩的手段也成为弘扬佛教、教化众生的工具,带有鲜明的佛学色彩。冯智的《藏史学的传统研究与时代特征》(2003)从宏观上论述了藏族史学的形成以及发展的不同阶段。作者通过对藏族史学的发展阶段、藏族史学内容概要以及对其研究的特点以及藏族史学在藏族研究中的定位从四个方面对藏族史学作了整体上的论述和把握。作者认为藏族史学通过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佛学兼史学的著名大师,留下了卷伙浩繁的珍贵史籍。他们的著述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期藏族社会的历史。讨论藏族史学在藏学中的定位、特点和走向,意义深远。同时作者也对目前藏族史学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加强人才培养、注重与国内外各藏学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等建议可谓用心良苦。孙林的《元明时期藏族史学中的文献目录学与档案管理意识》(2005)主要就元明时期藏族的传统文献目录学的形成以及文献分类方法进行综述,认为目录学不但可以反映出一个拥有文字的民族有着怎样的科学思维和态度,而且也可以认识该民族的学术发展状况。且藏族文献目录学有着独到的分类系统,这种系统建立在其传统的文献学基础上,研究藏文献学和 目录学,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藏族史学和传统文化的认识。从一个新的角度了剖析了藏族史学,给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参考。另一篇关于元明时期的论文《元明时期西藏综合体史书所反映的历史观念和笔法》(2006)则主要论述了元明时期主要的史学著作的历史观念和笔法。包括《佛教史大宝藏论》反映的纵向世界史观、《红史》的“世界史”笔法、《雅隆尊者教法史》的特色等总结得出这个时代的史学著作将自己置于世界的之中予以书写,体现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心胸。
   (四)其他
   孙林的《盟誓文诰:吐蕃时期一种特殊的历史文书》(2002)论述了盟誓文诰产生的基础、分类以及所用的专用术语揭示了盟誓文诰的特点。揭示了吐蕃史学与文献学独有的分类体系以及相应的史学观念。另一篇《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宗教人物传记的史学史意义》(2007)主要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分析西藏历史上曾经大量著述的历史文本,即宗教人物传记。在西藏,传记在藏传佛教中被看作属于一种文本“传规”( lungrgyun) ,具有特别的含义。传记传流方式对于藏族史学影响也很大,以至于传记成为藏族史学著作中数量最多的文本。对于西藏宗教传记的文化特点、 历史演变及其影响加以全方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藏族文化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东·华尔丹的《略论藏族历史上布顿大师对藏文文献目录学的贡献》(2010)通过论述布顿大师藏族文献目录的贡献,即对《大藏经》的审定、校勘,把藏文文献目录学提升到了更加规范、科学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高度。以及所采取的目录编排方法(主要是部类的区分法和次序的排列法)。对布顿大师在翻译、著述、文献目录的编纂整理方面的贡献予以了高度肯定。张云的《藏文史学的叙事传统:宗教义理、文学故事与历史纪实》(2011)认为最早的藏族史书《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的写作体例受到唐朝汉文史书传统的深刻影响,且其中存在着为后世藏文史学一脉相承的叙事传统:即宗教义理、文学故事与历史纪实。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反映出藏族史学研究的传统模式,即以分析性研究为主,注重对藏文史籍和文献的文本体裁和体例的研究,重点向读者展示藏文史籍的文本特征。这种研究方法的普遍运用主要在于史学史自身特点而致。何谓史学史,史学史是揭示史学自身发展的历史。其主要的研究任务是:阐明史学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揭示史学与社会的关系,批判地总结史学遗产(包括史学传统),为促进历史科学的发展提供成果和借鉴。从其定义中我们可以明确了解到史学史更多的依赖对文本的分析研究,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构建出史学发展的脉络和体系。
   三、藏族史学史研究的特点与趋势
   (一)史学队伍的不断扩大
   纵观近十年来国内藏族史学史研究成果,体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研究藏族史学史的人日趋增多,其中藏族的本族学者也进入到研究队伍,使得藏族史学史的研究多了另一种不同的声音。同时国内的藏族学者的数量也有了增加,藏族史学史研究的队伍日趋壮大,有利于我国藏族史学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二)以藏文文献和史籍分析为主要方法,注重文本研究
   对于藏族史学史的研究离不开对藏文文献和史籍的阅读,只有对原始材料的详细解读才能从中得出结论。对于藏族史学史的研究参照国内和国外史学研究的方法,从文本分析开始,侧重分析其价值以及文本的体例特点,这也是研究古文献的第一步。
   (三)从宏观着手,运用多种手段,扩宽思维
   藏文史籍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借鉴,藏文史籍文本话语以及所体现的思想相较于汉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这要求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抛弃成见以及固有想法。同时对于文本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其特定价值等研究,更应扩大研究范畴,从史籍和文献中的话语解读中,探究作者所要表达的史学观念以及话语所蕴含的意义,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来研究史籍和文献,开阔自己的思路。
   (四)注重比较性研究,多做动态研究
   对于藏族史学史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对其文本的研究,不应只做静态研究,还更应该与汉族史学以及其他发达的少数民族史学结合起来,或者是世界各民族的史学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比较,论述他们之间的异同。将藏族史学史的研究不止限定在一个范围内,将之放置在世界史学史研究的长河内做动态研究,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藏族史学史研究的深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四、结语
   虽然目前学术界对于藏族史学史取得的成果普遍给与了肯定,认为现阶段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但是就目前的研究而言,笔者认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史学史作为一门古老是学科其历久而弥新自由其内在魅力和价值,藏族史学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研究课题、内容更方面都有待深入挖掘。因此如何借鉴以往史学史研究的经验以及成果使其更好的服务于藏族史学史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完成。学科的建设发展依赖的核心是人才,现阶段人才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这一行列,感受藏族史学的独特魅力。
  
  注释:
  ①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②万马叶.藏族史学研究的开山之作——评《藏族史学发展史纲要》[J].中国西藏,2008,(04).
  ③孙林,张月芬.藏族传统史学的体系及其史学观念的总体特征[J].中国藏学,1998,(03).
  ④刘勇.藏族传统史学学科概念分析[J].中国藏学,2006,(02).
  ⑤张月芬.试论敦煌吐蕃历史文献的文献学与历史学价值[J].西藏研究,2000,(02).
  ⑥孙林.伏藏著作在藏族史学发展史上的史学价值与地位[J].西藏研究,2003,(03).
  ⑦顿拉.试析新红史在藏族史学著作中的地位[J].西藏研究,2008,(02).
  ⑧刘超,马文涛.试论藏文史籍如意宝树史所记载蒙古世系的史料价值[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⑨群培,亚东·达瓦次仁.藏族史学名著《柱间史》的初次发现与抄本传承考证[J].西藏大学学报,2009,(04).
  ⑩孙林,群培.简论清代贡布嘉撰述的藏文史书汉区佛教源流的史料来源[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9,(05).
  彭晓静.刍议青史在藏族史学著作中的地位[J].丝绸之路,2010,(14).
  阿贵.藏文史籍《弟吴宗教源流》史料价值分析[J].西藏大学学报,2011,(02).
  王继光.蒙古佛教史与蒙藏文化交流[J].西北民族研究,2011,(03).
  王继光,才让.藏文史籍四种叙录:青史、萨迦世系谱、娘地教法源流、拉卜楞寺志[J].西藏研究,1988,(03) .
  石硕.从拔协的记载看藏传佛教后弘期上下两路弘传的不同特点及历史作用[J].西藏研究,2008,(02).
  汪受宽,邓根飞.论《青史》的综合体体例及其特点[J].西北师大学报,2008,(05).
  赵岩.简析明代藏族史学著作新红史[J].西安社会科学,2011,(01).
  孙林.分裂时期藏族史学的总体风格与特征[J].西藏研究,2002,(02).
  冯智.藏史学的传统研究与时代特征[J].西藏大学学报,2003,(03).
  孙林.元明时期藏族史学中的文献目录学与档案管理意识[J].西藏大学学报,2005,(09).
  孙林.元明时期西藏综合体史书所反映的历史观念和笔法[J].西藏大学学报,2006,(01).
  孙林.盟誓文诰:吐蕃时期一种特殊的历史文书[J].中国藏学,2002,(02).
  孙林.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宗教人物传记的史学史意义[J].史学史研究,2007,(04).
  东·华尔丹.略论藏族历史上布顿大师对藏文文献目录学的贡献[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06).
  张云.藏文史学的叙事传统:宗教义理、文学故事与历史纪实[J].中国藏学,2011,(01).
  
其他文献
摘 要:20世纪50年代中期,台湾文坛上的“乡愁文学”是在海峡两岸分离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学形式。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传达出了两种独特的乡愁意境,一是关于加强两岸文化认同层面的文化乡愁,二是关于呼唤两岸统一层面的地理乡愁。   关键词:余光中;文化乡愁;地理乡愁;乡愁世界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25-02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平等是共产党人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民族平等观创造性地运用于多民族的中国并做出了新的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品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发展  
期刊
将再建450所幼儿园 到2016年公办园比例达到50%  本刊讯 9月26日上午,陕西省政府召开全省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总结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全省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全面部署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副省长庄长兴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胡保存主持会议。  2011年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公办幼儿园数量达到了1758所,增加10
期刊
摘 要:辛亥革命的胜利,袁世凯起到了充分值得肯定的作用,称其为辛亥功臣似乎并不为过,然而其最后却走上了称帝之路,成为了“窃国大盗”,实在令人扼腕叹息,笔者试图从文化、政治、军事、外交四个方面探析其原因。   关键词:袁世凯;辛亥功臣;窃国大盗;原因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36-03     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近来学术界对其功过是非
期刊
摘 要:佛家经论浩如烟海,论其心性者更是名相繁多,深广难测。本文仅以《师子吼菩萨品》为例,从一阐提人皆具佛性为出发点,阐明心与佛性之间的关系,得出“心”为八万四千法门之精髓所在,同为道家内圣之法及儒家内圣外王之道。   关键词:心性;佛性;师子吼菩萨品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01-03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此为众生成佛
期刊
摘 要:回归生活世界是现代哲学的重要导向,传统哲学理性主要表现为生活世界的一种外在教化,是普通民众的“立言人”和“代言人”,而不是生活世界内在的文化启蒙。对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研究,不仅有着学术的根据和需要,更重要的是与我们的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紧密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批判;当代意义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14-02 
期刊
摘 要:“全民皆相亲”已成为中国电视的一种独特现象,如何从众多的相亲交友类节目当中脱颖而出则是节目组首先要考虑的。本文着重从《称心如意》的嘉宾邀请上以及节目录制场景两点上来分析《称心如意》的创新点。   关键词:称心如意;创新;嘉宾;录制场景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45-02     “全民皆相亲”是中国电视的一种独特现象,已成为当下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媒
期刊
摘 要:童子军是英国人贝登堡创办的一种儿童教育模式,通过对儿童的一系列训练,使其得到充分的身体锻炼和意志的训练。这种教育模式自其开始创办取得了良好了效果,而后在全世界进行推广。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的科举制度逐渐出现越来越多弊端,清末的中国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必须进行改制的境地,而这一时期的国家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处在内忧外患的紧急形势下,青少年作为社会建设的储备军,需要更加适合这一群体的良好的教育制度
期刊
摘 要:无厘头文化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有许多相通之处。他们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反叛和颠覆,体现出一种交替更新的精神。本文以无厘头电影的代表作《大话西游》为例,从狂欢的语言,狂欢的广场,狂欢式叙事时空和怪诞人体形象四个方面来分析无厘头文化中所体现的狂欢化思想,旨在对现代流行的无厘头文化做一次理论上的探索。   关键词:无厘头文化;狂欢化理论;《大话西游》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
期刊
摘 要:“延安十三年”对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都有重要的意义,是党从弱小走向强大,最后带领着广大劳动人民取得胜利的十三年,是党的理论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得以建立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的认识,明白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延安十三年;政治;思想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7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