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写作能力直接表现出一个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其观察事物的敏锐、思考问题的缜密、思维角度的新颖都以语言表达形式展示出来。所谓“才华横溢”,听、说、读、写,缺一而不完美。
长期以来,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无论是课堂写作还是课外练笔,从命题设计到认真批阅,教师们颇费苦心,可是学生的反应往往令人失望,一提起写作,好多学生就感到头疼。而“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之无味,自然就成了一种负担。以往教师的作文命题主要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把作文的要求强加于学生,给学生造成压力。
我们教写作技巧,教作文章法,可是学生苦于无材料可写,无真情实感,无具体内容可调度,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冥思苦想,“为赋新诗苦说愁”,为取得“感人”的效果,甚至不惜编造父母双亡等种种故事,以期博得他人一掬同情泪,从而赢得教师笔下的高分。这样的文章不仅仅毫无价值可言,而且这种手段的长期使用将严重阻碍学生人格、心理的健康发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在强调构思新颖、语言流畅、文笔出彩的同时,必须要教会学生以有心人的姿态投入生活,多角度地观察、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独特性,力求推陈出新。作文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自由地写作。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鼓励有独到的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那么,应该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鼓励学生勤练笔,写日记或周记,及时地把平日所见所闻所感记载下来。还可以设置记事口袋,将每日有意义的事记在小卡片上,定期整理,筛选出有价值的材料,有了真情实感,学生就不会苦于无处下笔,不会陷入无话可说的窘迫境地。
2.组织交流,启迪思维
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与同龄人的习作,带领学生阅读、分析,教会学生从他人的生活体验中感悟人生,学习他人的思维方法与作文风格,研究比较其中的奥秘。经常性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交谈对人对事的看法,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与讨论。适时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
此外,还应教会学生配乐朗诵的方法,鼓励学生配乐朗读自己的习作,体会其中的妙处,领会情感因素在写作中的地位,激发写作兴趣。
3.化难为易,循序渐进
具体的作文教学中,不妨先从句子人手,由句子到段落,由赏析到仿写,再到独立创写一篇文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从自己的作品中获得成就感和喜悦之情,自然会克服对写作的畏惧情绪。
4.自由命题与教师命题相结合
与学生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设计题目,内容要紧贴学生生活,标题要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创作欲望一旦被激发起来,所感所悟如果闷在心里,就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书面表达也会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的自觉行为。久而久之,写作会成为一种生活需要和享受。
参考文献:
[1]叶圣陶.《作文论》.商务印书馆,1924
[2]殷淑平.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成功(教育)》.2008(12)
[3]李旭东.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与乡土情感培养--《语文教学与研究》.1995(11)
[4]张贵新.侯国范.《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丁亚燕.“让作文插上创新的翅膀” 《中小学作文教学》.海南教育出版社,2001.10
[6]木田.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策略《中小学作文网》.2005.3
作者简介:
周晓鹏,(1984~ )男,回族,甘肃临夏市人,本科学历,从教语文教学九年,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长期以来,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无论是课堂写作还是课外练笔,从命题设计到认真批阅,教师们颇费苦心,可是学生的反应往往令人失望,一提起写作,好多学生就感到头疼。而“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之无味,自然就成了一种负担。以往教师的作文命题主要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把作文的要求强加于学生,给学生造成压力。
我们教写作技巧,教作文章法,可是学生苦于无材料可写,无真情实感,无具体内容可调度,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冥思苦想,“为赋新诗苦说愁”,为取得“感人”的效果,甚至不惜编造父母双亡等种种故事,以期博得他人一掬同情泪,从而赢得教师笔下的高分。这样的文章不仅仅毫无价值可言,而且这种手段的长期使用将严重阻碍学生人格、心理的健康发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在强调构思新颖、语言流畅、文笔出彩的同时,必须要教会学生以有心人的姿态投入生活,多角度地观察、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独特性,力求推陈出新。作文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自由地写作。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鼓励有独到的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那么,应该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鼓励学生勤练笔,写日记或周记,及时地把平日所见所闻所感记载下来。还可以设置记事口袋,将每日有意义的事记在小卡片上,定期整理,筛选出有价值的材料,有了真情实感,学生就不会苦于无处下笔,不会陷入无话可说的窘迫境地。
2.组织交流,启迪思维
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与同龄人的习作,带领学生阅读、分析,教会学生从他人的生活体验中感悟人生,学习他人的思维方法与作文风格,研究比较其中的奥秘。经常性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交谈对人对事的看法,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与讨论。适时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
此外,还应教会学生配乐朗诵的方法,鼓励学生配乐朗读自己的习作,体会其中的妙处,领会情感因素在写作中的地位,激发写作兴趣。
3.化难为易,循序渐进
具体的作文教学中,不妨先从句子人手,由句子到段落,由赏析到仿写,再到独立创写一篇文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从自己的作品中获得成就感和喜悦之情,自然会克服对写作的畏惧情绪。
4.自由命题与教师命题相结合
与学生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设计题目,内容要紧贴学生生活,标题要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创作欲望一旦被激发起来,所感所悟如果闷在心里,就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书面表达也会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的自觉行为。久而久之,写作会成为一种生活需要和享受。
参考文献:
[1]叶圣陶.《作文论》.商务印书馆,1924
[2]殷淑平.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成功(教育)》.2008(12)
[3]李旭东.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与乡土情感培养--《语文教学与研究》.1995(11)
[4]张贵新.侯国范.《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丁亚燕.“让作文插上创新的翅膀” 《中小学作文教学》.海南教育出版社,2001.10
[6]木田.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策略《中小学作文网》.2005.3
作者简介:
周晓鹏,(1984~ )男,回族,甘肃临夏市人,本科学历,从教语文教学九年,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