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7年秋季起,国家中职学校的中职生可享受每生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这里中职学校的范围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及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成人高校附属的中专部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有五年一贯制的普通高校附属的中专部等。这里的中职生是指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业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种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一年内短期培训生并不在受助之列。
此项政策出台后,广大中职生无疑是最大受益者,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而社会上的大量短期职业培训学校却因此陷入困境,竞争力减弱,招生困难。
办学越来越难
司校长是某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校长,谈起这两年来走过的路,他也很无奈。“我们学校有一年期以内的各种职业技能培训,针对的目标人群也是农村学生和县镇非农业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目的就是使他们学会一技之长,快速就业,帮助家庭脱贫。他们最关心的是交多少学费,将来能挣多少钱,但我们与中职生相比,明显处于劣势,拿不到国家1500元的补助,不少人走进了学校门又放弃了在我们这里学习,招生工作陷入困境。”司校长介绍说。“招不来学生,学校只有在广告上下工夫,催得各种广告价格一路飙升。部分学校虚假宣传成风,学生和家长投诉增多。加上一些县级政府主管部门对外地学校的正常招生排斥,办学越来越难。”某职业培训学校的刘校长介绍说。
“不得已我们对学生也实行1500元补助,只是这部分钱由学校承担,从学费中减去,四五千元的学费,一下子减去1500元,利润更低了。”司校长告诉记者。
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管理办公室主任宋玲珍介绍,目前郑州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普遍不景气,只有七八所运营情况还可以,其他都陷入困境,招不来学生,值得全社会关注。
学校进退两难
位于兴隆铺的某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把校址选得这么偏,主要考虑降低办学成本。在新郑市郭店镇,也有一所职业培训学校出于上述原因落户在这偏僻的地方。“为了办学,我把一生的积蓄都投入到这里了,购买了大量的设备,不办学校,这些设备咋办?继续办下去,招生太难了,尤其这两年,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大都陷入两难境地。”一位办学已10多年的校长对记者说。
民办职业教育需三方认同
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指导师张春生认为,学生就业有门路,发展有基础,特别是就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受用人单位欢迎,这是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以人为本的最高境界,也是其现阶段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民办职业教育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需要学生、企业、政府三方面认同。学校办得怎么样、学生是否合格,这需要社会的检验,要让学生和学生家长下评语。企业对员工起码的要求是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勤奋踏实、综合素质高,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更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是各级政府当前大力发展的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在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也需要政府的认同。
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开发处处长何建伟认为,比起财力,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不是中职学校的对手;比起办学规模,也不可与中职学校同日而语;加上政策的倾斜,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确实处于劣势,不能靠打价格战,更不能靠华而不实的宣传,而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提升、突围。
一是提升优势专业,做精做透,打出品牌,给学生提供好的就业出路。充分利用自身机制活、决策快的优势,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教学,下手快而稳,选择专业精而准。郑州天明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郜华向记者介绍,他们并没大做广告,但秋季开学时仍然达200多人。他们主要靠学生口碑宣传其过硬的教学质量、规范的学生管理和满意的就业安置。学校的车工、数控、焊工、计算机操作等很受社会欢迎,特别是受到在校大中专学生的欢迎,仅今年秋季就有李进良等4位大学生“回炉”到该校学习技能。
二是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和法律观念。何建伟说,近年来,郑州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但有不少校长管理水平并不高,影响了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他说:“近期我们对全市60名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集中‘充电’,效果不错,这样的‘充电’我们今后还会经常搞。”“通过几天来的强化培训,我收获确实很大,特别是在办学要遵纪守法和如何当好民办学校校长方面受益匪浅”。日前,在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校长任职资格学习班结业典礼上,郑州天明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郜华告诉记者。
三是充分利用国家有关部门好的支持政策,如“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省政府扶贫办扶贫培训基地、省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等,为学校争取发展机会,为学生争取实惠。“我们学校除了在自身硬件上下工夫外,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学校也得到了发展,并不逊色于其他学校。”河南辅读职业学校校长高强介绍说。
实行校内奖学金、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等资助,同时鼓励各地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团体设立职业培训学校助学金、奖学金,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助学贷款等,都不失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成功突围的有效途径。
此项政策出台后,广大中职生无疑是最大受益者,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而社会上的大量短期职业培训学校却因此陷入困境,竞争力减弱,招生困难。
办学越来越难
司校长是某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校长,谈起这两年来走过的路,他也很无奈。“我们学校有一年期以内的各种职业技能培训,针对的目标人群也是农村学生和县镇非农业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目的就是使他们学会一技之长,快速就业,帮助家庭脱贫。他们最关心的是交多少学费,将来能挣多少钱,但我们与中职生相比,明显处于劣势,拿不到国家1500元的补助,不少人走进了学校门又放弃了在我们这里学习,招生工作陷入困境。”司校长介绍说。“招不来学生,学校只有在广告上下工夫,催得各种广告价格一路飙升。部分学校虚假宣传成风,学生和家长投诉增多。加上一些县级政府主管部门对外地学校的正常招生排斥,办学越来越难。”某职业培训学校的刘校长介绍说。
“不得已我们对学生也实行1500元补助,只是这部分钱由学校承担,从学费中减去,四五千元的学费,一下子减去1500元,利润更低了。”司校长告诉记者。
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管理办公室主任宋玲珍介绍,目前郑州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普遍不景气,只有七八所运营情况还可以,其他都陷入困境,招不来学生,值得全社会关注。
学校进退两难
位于兴隆铺的某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把校址选得这么偏,主要考虑降低办学成本。在新郑市郭店镇,也有一所职业培训学校出于上述原因落户在这偏僻的地方。“为了办学,我把一生的积蓄都投入到这里了,购买了大量的设备,不办学校,这些设备咋办?继续办下去,招生太难了,尤其这两年,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大都陷入两难境地。”一位办学已10多年的校长对记者说。
民办职业教育需三方认同
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指导师张春生认为,学生就业有门路,发展有基础,特别是就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受用人单位欢迎,这是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以人为本的最高境界,也是其现阶段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民办职业教育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需要学生、企业、政府三方面认同。学校办得怎么样、学生是否合格,这需要社会的检验,要让学生和学生家长下评语。企业对员工起码的要求是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勤奋踏实、综合素质高,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更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是各级政府当前大力发展的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在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也需要政府的认同。
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开发处处长何建伟认为,比起财力,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不是中职学校的对手;比起办学规模,也不可与中职学校同日而语;加上政策的倾斜,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确实处于劣势,不能靠打价格战,更不能靠华而不实的宣传,而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提升、突围。
一是提升优势专业,做精做透,打出品牌,给学生提供好的就业出路。充分利用自身机制活、决策快的优势,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教学,下手快而稳,选择专业精而准。郑州天明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郜华向记者介绍,他们并没大做广告,但秋季开学时仍然达200多人。他们主要靠学生口碑宣传其过硬的教学质量、规范的学生管理和满意的就业安置。学校的车工、数控、焊工、计算机操作等很受社会欢迎,特别是受到在校大中专学生的欢迎,仅今年秋季就有李进良等4位大学生“回炉”到该校学习技能。
二是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和法律观念。何建伟说,近年来,郑州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但有不少校长管理水平并不高,影响了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他说:“近期我们对全市60名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集中‘充电’,效果不错,这样的‘充电’我们今后还会经常搞。”“通过几天来的强化培训,我收获确实很大,特别是在办学要遵纪守法和如何当好民办学校校长方面受益匪浅”。日前,在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校长任职资格学习班结业典礼上,郑州天明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郜华告诉记者。
三是充分利用国家有关部门好的支持政策,如“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省政府扶贫办扶贫培训基地、省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等,为学校争取发展机会,为学生争取实惠。“我们学校除了在自身硬件上下工夫外,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学校也得到了发展,并不逊色于其他学校。”河南辅读职业学校校长高强介绍说。
实行校内奖学金、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等资助,同时鼓励各地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团体设立职业培训学校助学金、奖学金,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助学贷款等,都不失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成功突围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