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mic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所有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随着对外经济的发展,外语,特别是英语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英语学习从娃娃抓起开始在全国各大小学教育课程中列明。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提高阅读能力是提高这四大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下面就从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开始,简要探讨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 英语阅读能力 影响因素 策略
  提高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英语整体语感的把握,了解文章的内涵,而且也是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水平的重要方法。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上存在很多不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为此,如何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满足当今双语教学的发展模式,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值得每位英语教学工作者深思。
  一、主要影响因素
  1.语言本身的因素影响,语言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字、词、句逐级有序的进展过程,英语的学习也不例外,主要包括字母、单词、短语、语法四个方面的学习积累过程。在小学低年级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比较注重的是听和说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篇幅性的英语资料阅读基本不存在,等到学生进入高年级的时候,面对阅读式英语教学资料中的生词和新句型,便会觉得无从下手。加上母语中文的先入为主,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基本跟中文是相反来的,也不像中文学习过程中,一段话的表达是单个字词句的顺序组合,英语学习中一段篇幅性的完整话语涉及词组、语法和相关语句以及习惯用于的整合。这一转变过程中,学生往往很难适应,倍感苦难。
  2.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过程中,缺乏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研究而制定出来的相关阅读材料,严重制约到学生的阅读兴趣。资料少、兴趣又低,结果就是学生整体英语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二、提高策略
  1.词汇量的积累。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制约着阅读的速度以及对整体文章大意的把握程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让学生养成不断积累词汇和短语的习惯。词汇和短语就好比房屋建造过程中的砖和瓦,要让万丈高楼平地起,就必须经过一砖一瓦的严密设计。通过不断的积累、阅读和体会,让学生对词汇的了解运用到后期的阅读理解中来,同时,还要丰富学生一词多意的知识,通过对整理文章的阅读,判断某些词汇不同寻常的含义和理解,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循环往复,不断积累,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创新阅读环境。课堂的学习过程是简短的,知识获得的有效性并不高,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学校整体资源为学生提供课外的阅读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英语教学老师,要为学生创建有利的阅读环境,丰富学生课外英语的接触面。譬如在学校建立‘英语角’-englishcorner,定期举办英语知识竞赛节目,刊登发表英语文章,同时通过学校广播播放英语儿童节目和英语歌曲等,开辟英语学习小天地,给学生提高更多的英语交流场所。
  3.英语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受到母语学习习惯的影响,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习惯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方式,并且把这种学习习惯沿用在英语阅读理解中,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引导。英语在阅读过程中要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新词汇等障碍不要害怕,坚持通篇阅读文章,用过对上下文和语言环境的理解来猜测新词汇的意思,从而更好的在短时间内理解全文大意,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首次阅读文章时,不需要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只要迅速抓住文章重点,做到精读和跳读有效结合,有目的性和有选择性的找到自己所需的阅读信息。
  4.提高学生家长的引导机制。孩子天性爱玩,阅读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还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课堂时间又比较有限,如何在家庭生活当中科学引导,提高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也是非常关键的。教育工作不仅是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也要不断的关心孩子,以孩子朋友的角色与孩子进行交流,分享每天学习工作中发生的事情,以便及时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积极的解决引导方案,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孩子自信心,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的学习心态,从而在学习中更加的积极主动。
  5.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要求学生要养成每天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明白好的阅读习惯要从点滴做起,不断积累。学校相关英语教学课程表当中,最好加入专门的‘英语阅读课程’,选取一些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阅读素材,并且结合老师的针对性指导,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打下了基础。除此之外,老师还要紧密和家长联系,让家长指导孩子学习,在阅读过程中陪同在孩子身边,或则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分享今天阅读过的材料,各自发表自己的读后感,营造学校、家庭、学生一体的学习氛围,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就自然养成了。
  小学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老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创新和优化英语教学水平,结合学生家长仪器互动,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英语阅读资料,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不断的引导和挖掘学生的英语阅读潜力,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从而达到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沁柳.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2,28:60.
  [2]王华.小学高年级英语主题拓展阅读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条件下,越来越多的高职学校对于计算机英语教学,不断的进行转变,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英语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新时期的计算机英语的学习,更加注重的是其实用性的学习。本文就以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为课题,进行研究和探析。  【关键词】新课改 高职院校 计算机英语教学  随着新时期教育体制的改革,对于新一代的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有了新的改革要求,传统的应试教育的
【摘要】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文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其教学过程却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课文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以便能够改善高中英语课文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文教学 问题 策略  引言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从日常的课文教学抓起,这样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教材的阅读课文具有思想性强、体裁广
【摘要】广东作为全国的旅游大省,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尤其是涉外旅游需要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其需具备扎实的英语技能和全面的导游综合技能。完善面向英语导游口试开设的《英文现场导游》课程教学为旅游业输送了高素质专业人才,也有利专业建设与发展,二者互惠互利。  【关键词】广东省英语导游口试 课程教学研究 互惠互利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首战告捷之地,拥有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业
【摘要】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国家一起壮大,在当今社会,技术型人才在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中重要性愈发突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在英语教学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与国际社会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语言的交际性在高职英语教育中一直是薄弱环节,在本文中笔者将着重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高英语的实用性。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教学目的、重视课堂教学以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提高小组合作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成了教学中研究的重要课题。首先应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其次应该注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则应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促进、引导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初中英语 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将班级按一定要求组
【摘要】新世纪使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它已成为了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文写作更是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功能,本文主要讲了几点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时须注意的问题。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文写作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写作 字 句 段 阅读  【Abstract】English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new ce
2017年8月,四川阿坝州的九寨沟和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接连发生7级和6.6级地震,给民众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失,也给国家级旅游景区九寨沟带来短期内无法弥补的破坏。有关地震预报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期刊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生的英语能力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专业学习。研究者依据TBLT理论,以Willis学习框架为依据,结合该项目中学生的特点设计和实施任务型英语教学,以提高高职中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期刊
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英语改革政策,如何顺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引导英语教学向着实效性发展,如何让“幼师英语”真正符合时代需要、抓住幼儿学习的科学规律、为基础教育做好准备,作为师范教育者的我们值得好好深思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方法。  一、大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  1.教育部2001年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应“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