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因此,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是顾虑重重,普遍认为,预习了,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新奇感;预习了,学生了解了有关内容,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预习了,学生知道了知识的有关结论,接下来上课老师讲什么?……需要不需要预习,教师争议颇多。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怎样看待预习?数学教学需要怎样的预习?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一、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的新知识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老师上课上什么内容,自己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在哪些方面还弄不懂,这样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和漫无目的的去听课,效果明显会增加。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学生在预习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都做了标记。听课时,就会主动的、有重点的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也会有针对性的施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预先扫清学习障碍,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拉近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距离
2、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让学生自己去自学,通过自学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校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靠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去探索,根据需要去自学。因此,学生从小就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3、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新型的学习方式,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也不容忽视。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去掌握一定的知识,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事事要靠别人,自己也行!这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有一定的作用。现在有的孩子生活在甜蜜罐里,父母很少让学生独自去做一件难事,总代替操办,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我们不妨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让孩子在预习中体验挫折、快乐,这对健全他们的人格有一定的作用。
4、课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常常有一些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但是有的学生会因为前面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再学习后面的知识,感觉难度很大,而逐渐失去兴趣。要求课前预习以后,这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理解,初步掌握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就会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提问,对学习与自己便有了信心。长期坚持,自然不再觉得数学难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自由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愈高,兴趣也就越高”可以说,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该赋予新的内涵。我们应该把预习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它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预习,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通过预习在课堂上可能会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
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生命。它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者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了使预习能达到促进学生学习、获得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也能使预习能更好地为教师教学服务,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怎样做好课前预习?
二、数学课前预习的方法。
1、读: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阅读时要逐字逐词逐句地,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要注重理解,可边读边划,划出重点,划出不懂的地方,边读边写,写出自己体会。预习时要認真,把不懂,不明白的地方作为上课学习的重点,这样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课。
2、想:预习要讲究方法,有的同学习惯死记硬背,这很不好,应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预习定律,公式时,要注意它的推导过程,弄清来龙去脉,可先自己推导一遍,再把自己的推导过程和书本上的相对照,看看自己推导过程的否正确,然后,想想还有其他推导方法吗?预习例题时,要注意解题思路,分析第一步的依据及格式,也可以自己先解答一遍,再与书本上的对照,再想想还有其他解法吗?在预习时还要根据数学特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做到形数结合,对不理解的地方先思考一番,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补:数学知识连续性强,前面的要领不理解,后面的课程就无法学下去,预习时发现学过的要领有不明白,不清楚,一定要在课前搞清楚。
4、做: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都是为巩固学的知识而出的,预习中可以试做那些习题,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然后想一想这样行不行,还有什么不足,应怎样调整和改进,使预习做得更好。
因此,我认为我们的预习更应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预习,不能仅仅关注知识点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应从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发展上进行思考,使得预习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为教师的教服务,而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全面的发展。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对预习兴趣、预习习惯的培养,中高年级学生的预习要逐步转向侧重于数学的思考和数学学习的方法上。
一、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的新知识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老师上课上什么内容,自己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在哪些方面还弄不懂,这样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和漫无目的的去听课,效果明显会增加。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学生在预习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都做了标记。听课时,就会主动的、有重点的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也会有针对性的施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预先扫清学习障碍,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拉近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距离
2、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让学生自己去自学,通过自学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校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靠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去探索,根据需要去自学。因此,学生从小就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3、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新型的学习方式,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也不容忽视。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去掌握一定的知识,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事事要靠别人,自己也行!这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有一定的作用。现在有的孩子生活在甜蜜罐里,父母很少让学生独自去做一件难事,总代替操办,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我们不妨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让孩子在预习中体验挫折、快乐,这对健全他们的人格有一定的作用。
4、课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常常有一些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但是有的学生会因为前面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再学习后面的知识,感觉难度很大,而逐渐失去兴趣。要求课前预习以后,这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理解,初步掌握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就会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提问,对学习与自己便有了信心。长期坚持,自然不再觉得数学难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自由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愈高,兴趣也就越高”可以说,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该赋予新的内涵。我们应该把预习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它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预习,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通过预习在课堂上可能会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
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生命。它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者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了使预习能达到促进学生学习、获得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也能使预习能更好地为教师教学服务,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怎样做好课前预习?
二、数学课前预习的方法。
1、读: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阅读时要逐字逐词逐句地,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要注重理解,可边读边划,划出重点,划出不懂的地方,边读边写,写出自己体会。预习时要認真,把不懂,不明白的地方作为上课学习的重点,这样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课。
2、想:预习要讲究方法,有的同学习惯死记硬背,这很不好,应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预习定律,公式时,要注意它的推导过程,弄清来龙去脉,可先自己推导一遍,再把自己的推导过程和书本上的相对照,看看自己推导过程的否正确,然后,想想还有其他推导方法吗?预习例题时,要注意解题思路,分析第一步的依据及格式,也可以自己先解答一遍,再与书本上的对照,再想想还有其他解法吗?在预习时还要根据数学特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做到形数结合,对不理解的地方先思考一番,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补:数学知识连续性强,前面的要领不理解,后面的课程就无法学下去,预习时发现学过的要领有不明白,不清楚,一定要在课前搞清楚。
4、做: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都是为巩固学的知识而出的,预习中可以试做那些习题,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然后想一想这样行不行,还有什么不足,应怎样调整和改进,使预习做得更好。
因此,我认为我们的预习更应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预习,不能仅仅关注知识点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应从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发展上进行思考,使得预习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为教师的教服务,而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全面的发展。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对预习兴趣、预习习惯的培养,中高年级学生的预习要逐步转向侧重于数学的思考和数学学习的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