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一种风靡全球的思维模式。当前,教育社会学从阶层与性别等维度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后的西方教育体制实施反思与批判,证明了其具备后现代主义含义,这也恰好代表了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教育社会学之诞生。本文在对教育社会学加以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后现代视野下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宏观、微观、性别等不同维度下的后现代教育社会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维度
后现代主义主要是指上个世纪后半叶在西方国家十分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或者说是思维模式,其影响力所及涵盖了文学、艺术以及建筑等诸多领域。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 后现代主义通过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的交流,从而形成了彼此交融的积极兴趣。如今,后现代主义已经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对教育社会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突出的贡献。
一、教育社会学概述
所谓教育社会学,是指一种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各类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以及其和社会间彼此影响关系的学科,属于教育科学体系之中近些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边缘性质分支学科之一。该学科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就学术研究视角来观察,此时的教育社会学产生了冲突论、教育知识社会学等一些全新学派,其关注点与理论内涵均具有相当大的差别,但是在全力以赴地批判西方教育和社会制度上,他们绝对是一致的。就研究的范式而言,此时的教育社会学已经实施范式改革,强调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教育特殊加以详细研究。自从诞生以来,教育社会学所开展的研究已经在教育批判特别是在意识形态的批判上作出了大量贡献。
二、后现代视野下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在后现代理论的视野之下,人们往往觉得自身所看到的内容是自然而然的,也就意味着已设定了现实与认识相互间具有直接联系,而且觉得可以运用科学化、规范化方法,能准确地产生对于现实之认识。要始终坚持对教育事实之认定,以此为基础,设定关于教育层面之上的事实。实际上,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是,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始终在探索学科的内容是什么?然而后现代主义之本质是并无本質,并无能够直接得到的事实。所以,对事物之认识并非事物自身,人们对真实的经验往往是用符号、象征物或者话语作为中介加以获取的。在这一立场之下,认识条件与中介符号、象征物以及语言并非是客观意义上的存在,而是一种社会建构之下的产物,指代符号和现实的相互关系也是由社会加以建构并得到社会制度的认可,并并非是现实之反映。这就导致人们无法准确的辨识出何为真实,何为现实之建构。在这一状况下,现代人对教育在社会上的事实也难以建构起相同的认识,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就如同进入了虚拟化的构境之中。因为难以形成对事实的准确判断,自然也就难以明确研究对象究竟是否属于虚构。这样一来,教育社会学自然也就难以确保所揭示出来的是真相,从而导致教育社会学研究变为自娱自乐。
三、不同维度下的后现代教育社会学阐述
一是从宏观维度来考虑,在马列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教育社会学对于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等实施了解构与批判,觉得基层人士的不平等性全面植根在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关系和其阶级结构当中。各类学校存在之目的是成为控制社会之工具,而教育之功能在于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等诸多方面形成阶级、种族、性别上的不平等,而且还为以上不平等加上了所谓合法的形式。吉鲁曾对资本主义教育功能加以论述。学校能够为各个阶级以及社会集团及时提供其需要的知识以及技能,他们可借此类知识与技能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同时,学校则被视为文化含义上的再生产,一些功能是通过分配而建构起统治集团利益的语言与方法,而且还能够让这一结合方式变得合法化。当然,学校还是国家组织机构体系的组成部分,必须执行经济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强制性,而且还应当促进该强制性的合法化。
二是从微观维度来考虑,如今教育社会学重在对教育教学知识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加以批判。西方国家在上世纪六十代起实施的各类教育改革的实效在其后被政府、研究者以及广大群众所普遍质疑。主要意见是觉得教育机会起点之中的平等并未产生结果之平等,平民子弟因为学习成绩的优异对阶层的差别并无明显的改进作用,其在社会分层体系之中的较低地位也未能有所改善。在此背景之下,教育社会学理论就对以往的教育观实施了否定,觉得知识应当是由社会加以建构的,因为优势集团一直牢牢地控制着教育教学知识,从而让知识等级观产生了阶级上的偏见。如今,教育社会学将课堂教学视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加以研究,对那些一直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观点加以解构。教育社会学觉得,学习之所以会失败,主要原因应当从学校和课堂自身来探究,那种用有色眼睛进行区别对待的做法是导致学生们成绩落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学习的评价标准一定要符合生活实际。
三是从性别维度来考虑,女性主义教育观对资本主义教育的否定是最引人注目的。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主流教育社会学对于资本主义教育之中所产生的性别问题也变得愈加重视起来。然而,相对来说,女性教育观对资本主义教育所进行的否定与批判有着更大的范围与更深的影响。女性主义教育观主要产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是以女性主义为其思想基础的。女性主义教育观是由多个分支研究学派加以构建的,尽管各学派在一些教育细节上具有不一样的观点,但均要求运用社会性别观点加以重新研究。从女性主义教育观来分析,当代教育属于性别化教育,是一种具有性别偏见甚至歧视的教育方式。女性主义教育观的观点是觉得性别偏见与性别歧视大量出现在西方国家教育的诸多方面。为了真正做到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致力于妇女解放事业,其对于西方国家教育尤其是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课程和公共资源分配等实施了毫不留情的揭露与批判,从而对歧视女性的教育观进行了切实纠正。同时,女性主义教育观还不仅仅只是满足于对资本主义教育体系加以解构,其还在探索重新建构起能够实现性别公平化的新型教育模式。
四、结束语
总之,对我国来说,后现代主义已经造成了诸多影响,不但研究界对后现代主义实施了全面分析,而且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在后现代主义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也出现了变化。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的部分思想观等已被沉淀了下来,开始愈来愈多地影响到当代人的学习与工作。有鉴于此,探究后现代主义影响之下的教育社会学,对促进中国教育社会学研究具备了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应当持续而深入地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刘少杰. 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
[2]钱民辉. 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高水红. "谁的?"与"何以可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两种知识学设问[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
[4]郑 淮,杨昌勇. 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和理论的主要贡献[J]. 教育学报,2006(4).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维度
后现代主义主要是指上个世纪后半叶在西方国家十分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或者说是思维模式,其影响力所及涵盖了文学、艺术以及建筑等诸多领域。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 后现代主义通过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的交流,从而形成了彼此交融的积极兴趣。如今,后现代主义已经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对教育社会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突出的贡献。
一、教育社会学概述
所谓教育社会学,是指一种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各类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以及其和社会间彼此影响关系的学科,属于教育科学体系之中近些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边缘性质分支学科之一。该学科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就学术研究视角来观察,此时的教育社会学产生了冲突论、教育知识社会学等一些全新学派,其关注点与理论内涵均具有相当大的差别,但是在全力以赴地批判西方教育和社会制度上,他们绝对是一致的。就研究的范式而言,此时的教育社会学已经实施范式改革,强调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教育特殊加以详细研究。自从诞生以来,教育社会学所开展的研究已经在教育批判特别是在意识形态的批判上作出了大量贡献。
二、后现代视野下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在后现代理论的视野之下,人们往往觉得自身所看到的内容是自然而然的,也就意味着已设定了现实与认识相互间具有直接联系,而且觉得可以运用科学化、规范化方法,能准确地产生对于现实之认识。要始终坚持对教育事实之认定,以此为基础,设定关于教育层面之上的事实。实际上,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是,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始终在探索学科的内容是什么?然而后现代主义之本质是并无本質,并无能够直接得到的事实。所以,对事物之认识并非事物自身,人们对真实的经验往往是用符号、象征物或者话语作为中介加以获取的。在这一立场之下,认识条件与中介符号、象征物以及语言并非是客观意义上的存在,而是一种社会建构之下的产物,指代符号和现实的相互关系也是由社会加以建构并得到社会制度的认可,并并非是现实之反映。这就导致人们无法准确的辨识出何为真实,何为现实之建构。在这一状况下,现代人对教育在社会上的事实也难以建构起相同的认识,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就如同进入了虚拟化的构境之中。因为难以形成对事实的准确判断,自然也就难以明确研究对象究竟是否属于虚构。这样一来,教育社会学自然也就难以确保所揭示出来的是真相,从而导致教育社会学研究变为自娱自乐。
三、不同维度下的后现代教育社会学阐述
一是从宏观维度来考虑,在马列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教育社会学对于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等实施了解构与批判,觉得基层人士的不平等性全面植根在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关系和其阶级结构当中。各类学校存在之目的是成为控制社会之工具,而教育之功能在于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等诸多方面形成阶级、种族、性别上的不平等,而且还为以上不平等加上了所谓合法的形式。吉鲁曾对资本主义教育功能加以论述。学校能够为各个阶级以及社会集团及时提供其需要的知识以及技能,他们可借此类知识与技能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同时,学校则被视为文化含义上的再生产,一些功能是通过分配而建构起统治集团利益的语言与方法,而且还能够让这一结合方式变得合法化。当然,学校还是国家组织机构体系的组成部分,必须执行经济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强制性,而且还应当促进该强制性的合法化。
二是从微观维度来考虑,如今教育社会学重在对教育教学知识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加以批判。西方国家在上世纪六十代起实施的各类教育改革的实效在其后被政府、研究者以及广大群众所普遍质疑。主要意见是觉得教育机会起点之中的平等并未产生结果之平等,平民子弟因为学习成绩的优异对阶层的差别并无明显的改进作用,其在社会分层体系之中的较低地位也未能有所改善。在此背景之下,教育社会学理论就对以往的教育观实施了否定,觉得知识应当是由社会加以建构的,因为优势集团一直牢牢地控制着教育教学知识,从而让知识等级观产生了阶级上的偏见。如今,教育社会学将课堂教学视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加以研究,对那些一直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观点加以解构。教育社会学觉得,学习之所以会失败,主要原因应当从学校和课堂自身来探究,那种用有色眼睛进行区别对待的做法是导致学生们成绩落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学习的评价标准一定要符合生活实际。
三是从性别维度来考虑,女性主义教育观对资本主义教育的否定是最引人注目的。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主流教育社会学对于资本主义教育之中所产生的性别问题也变得愈加重视起来。然而,相对来说,女性教育观对资本主义教育所进行的否定与批判有着更大的范围与更深的影响。女性主义教育观主要产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是以女性主义为其思想基础的。女性主义教育观是由多个分支研究学派加以构建的,尽管各学派在一些教育细节上具有不一样的观点,但均要求运用社会性别观点加以重新研究。从女性主义教育观来分析,当代教育属于性别化教育,是一种具有性别偏见甚至歧视的教育方式。女性主义教育观的观点是觉得性别偏见与性别歧视大量出现在西方国家教育的诸多方面。为了真正做到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致力于妇女解放事业,其对于西方国家教育尤其是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课程和公共资源分配等实施了毫不留情的揭露与批判,从而对歧视女性的教育观进行了切实纠正。同时,女性主义教育观还不仅仅只是满足于对资本主义教育体系加以解构,其还在探索重新建构起能够实现性别公平化的新型教育模式。
四、结束语
总之,对我国来说,后现代主义已经造成了诸多影响,不但研究界对后现代主义实施了全面分析,而且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在后现代主义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也出现了变化。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的部分思想观等已被沉淀了下来,开始愈来愈多地影响到当代人的学习与工作。有鉴于此,探究后现代主义影响之下的教育社会学,对促进中国教育社会学研究具备了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应当持续而深入地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刘少杰. 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
[2]钱民辉. 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高水红. "谁的?"与"何以可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两种知识学设问[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
[4]郑 淮,杨昌勇. 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和理论的主要贡献[J]. 教育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