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职学校课程改革工作已经全面铺开,计算机作为职业学校的必开课程,也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可以使中职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大力提高我国人民的科学素养,促进科学的蓬勃发展。依照笔者的教学经验,应该在授课方式、教材的选用、兴趣的培养、实践教学以及评价机制的建立方面积极进行改革。
一、 改革讲课方式,提高实际效果
目前,还有许多学校因为经费方面因素,使计算机的课程基本上仍然沿袭传统的讲课方法,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老师讲得精疲力竭,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各种软件,他们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我们可以通过合理使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为直观,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总而言之,就是我们要从讲中教转为从练中学。
二、选择合适教材,进行校本教材开发
一方面是选择合适的教材。信息技术发展是日新月异,但教材的更新速度又相对比较迟缓,加上目前计算机专业教材繁多,他们的教材不能很好地反映当地学生特点。所以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选定教材的时候,要充分发挥专业组教师的智慧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最新的教材收集起来,大家一起进行甄别,然后选择内容新、适用性强、浅显易懂的教材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是要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按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根据教学需要,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加强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如: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应该重点介绍。对于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计算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非常必要,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三、加强学生持久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虽然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但是他们的兴趣还停留在表面阶段,学生对它的兴趣还并不稳定,有时候觉得上课学习内容枯燥了就不喜欢学,所以如何让学生对计算机保持持久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尤为重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强化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取得联系,关心爱护、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对象,从而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方向。
2.提升教学艺术水平。用形象、幽默、生动的语言;夸张的教态等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深深的喜欢自己的课堂。并经常给与更多的学生鼓励与支持,使他们取得更多的学习快乐感、成功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通过具体的任务去引导学生学习。用竞赛、讨论等手段让大家积极学习,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享受成功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通过设置悬念,让学生更加关注教学内容,进而通过思考解决问题。
4.偿试让学生间互动学习。根据学生乐于帮助别人的需要,让学的快的学生主动帮助学的慢的学生,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变得高了,帮助别人的同学也能体会到帮助别人的乐趣,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更高了。
四、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1.精练习题、强化基础。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学生加深对各章节主要概念、方法、结构等的理解。为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及时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性问题单独辅导,对学生写的优秀作业加以表扬。我们还建立了“网上辅助教学环境”便于学生进行自学、练习、同学间交流、向教师提问、考试等。
2.强化基础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上机实践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
3.强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我们对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大纲,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提供指导。
规范课程设计报告,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调试分析、用户使用说明,测试结果等几个方面组织文档,要求学生尽量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如:模块化、信息隐蔽、局部化和模块独立等来实现程序。选择一些简化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将学生分组(每组4~5人),给两周的时间去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同组学生在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分工合作、集体讨论,但最后的编码独立编写。最后每个学生都要进行面试,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必须能够清楚地介绍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并回答与题目相关的问题,并且程序通过程序测试才能算完成了课程设计。
五、加强教学过程监控检查,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应定期对课程建设的质量、进度进行检查和督导,采用听课,抽查以及采集学生对课程的建议与意见等途径,准确了解情况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任课教师,督促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和考核措施,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每学期开学前任课教师都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认真制定学期授课计划,填写教学进度表,并明确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交教务处备查。教学过程中要强调集体备课,加强教研。考试内容除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外,还要进行技能考核,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以上总结了一些可供操作的改革方向,但是,这些办法是否真正地针对我们这些特殊的孩子们;这些办法是否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具有较强操作性等,还需要我们认真观察自己的学生、认真学习实践、认真总结应用。而对此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真正进行高效、快乐、自主地学习!
一、 改革讲课方式,提高实际效果
目前,还有许多学校因为经费方面因素,使计算机的课程基本上仍然沿袭传统的讲课方法,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老师讲得精疲力竭,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各种软件,他们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我们可以通过合理使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为直观,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总而言之,就是我们要从讲中教转为从练中学。
二、选择合适教材,进行校本教材开发
一方面是选择合适的教材。信息技术发展是日新月异,但教材的更新速度又相对比较迟缓,加上目前计算机专业教材繁多,他们的教材不能很好地反映当地学生特点。所以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选定教材的时候,要充分发挥专业组教师的智慧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最新的教材收集起来,大家一起进行甄别,然后选择内容新、适用性强、浅显易懂的教材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是要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按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根据教学需要,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加强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如: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应该重点介绍。对于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计算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非常必要,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三、加强学生持久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虽然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但是他们的兴趣还停留在表面阶段,学生对它的兴趣还并不稳定,有时候觉得上课学习内容枯燥了就不喜欢学,所以如何让学生对计算机保持持久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尤为重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强化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取得联系,关心爱护、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对象,从而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方向。
2.提升教学艺术水平。用形象、幽默、生动的语言;夸张的教态等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深深的喜欢自己的课堂。并经常给与更多的学生鼓励与支持,使他们取得更多的学习快乐感、成功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通过具体的任务去引导学生学习。用竞赛、讨论等手段让大家积极学习,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享受成功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通过设置悬念,让学生更加关注教学内容,进而通过思考解决问题。
4.偿试让学生间互动学习。根据学生乐于帮助别人的需要,让学的快的学生主动帮助学的慢的学生,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变得高了,帮助别人的同学也能体会到帮助别人的乐趣,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更高了。
四、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1.精练习题、强化基础。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学生加深对各章节主要概念、方法、结构等的理解。为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及时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性问题单独辅导,对学生写的优秀作业加以表扬。我们还建立了“网上辅助教学环境”便于学生进行自学、练习、同学间交流、向教师提问、考试等。
2.强化基础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上机实践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
3.强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我们对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大纲,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提供指导。
规范课程设计报告,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调试分析、用户使用说明,测试结果等几个方面组织文档,要求学生尽量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如:模块化、信息隐蔽、局部化和模块独立等来实现程序。选择一些简化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将学生分组(每组4~5人),给两周的时间去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同组学生在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分工合作、集体讨论,但最后的编码独立编写。最后每个学生都要进行面试,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必须能够清楚地介绍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并回答与题目相关的问题,并且程序通过程序测试才能算完成了课程设计。
五、加强教学过程监控检查,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应定期对课程建设的质量、进度进行检查和督导,采用听课,抽查以及采集学生对课程的建议与意见等途径,准确了解情况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任课教师,督促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和考核措施,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每学期开学前任课教师都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认真制定学期授课计划,填写教学进度表,并明确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交教务处备查。教学过程中要强调集体备课,加强教研。考试内容除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外,还要进行技能考核,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以上总结了一些可供操作的改革方向,但是,这些办法是否真正地针对我们这些特殊的孩子们;这些办法是否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具有较强操作性等,还需要我们认真观察自己的学生、认真学习实践、认真总结应用。而对此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真正进行高效、快乐、自主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