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多的人,到底赢在哪里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分别是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儿、卓文君。有学者不服气了,甩过来一个人名,名气虽比上述四位小了些,才华却毫不逊色。她就是两千年来“中国才女第一人”班昭。她凭借一部《女诫》,就影响了中国女子数千年的思想。
  在女性地位极低的旧社会,班昭一介女流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要靠才华。她受皇帝信任,被太后器重,连子孙后代都跟着飞黄腾达。她用一生的传奇告诉我们:读书多的女人,到底赢在哪里。
  爱读书的人,会把人生活成多选。
  班昭出身名门,一大家子文化人,基因相当强大:班婕妤是她姑奶奶,跟司马迁齐名的班固是她哥哥,著名历史学家班彪是她父亲……自小在书海里泡大的班昭,思想高度自然超出同龄人一大截。时光荏苒,班昭渐渐长大,出落得亭亭玉立,14岁便嫁给了同郡人曹世叔为妻,生下一双儿女,过起了岁月静好的日子。可惜好景不长,曹世叔早逝,班昭独自养儿育女,侍奉公婆,一生未曾再嫁。
  如果只是恪守名节,相夫教子,班昭断不会成为后来的班昭,顶多只是旧社会万千女子中的一个复制粘贴罢了。是满腹学问,是一身才华,是读过的书,让她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把人生从单选活成了多选。
  当时,班昭的父亲班彪为写史书耗尽毕生心血,资料刚收集一大半就去世了。哥哥班固继承父亲的遗志,花了20年撰写《汉书》,不料含冤入狱,书未就,人先亡。《汉书》尚未成,写书人却一一离世,当时的皇帝汉和帝觉得实在太可惜了,还是得找个人把它编完,这一想,就想起了才名在外的班昭。于是,汉和帝数次召班昭入宮,让她接手了《汉书》的编撰工作,还让皇后和贵人们认她当老师,人称“曹大家(gū)”,也就是“曹先生”的意思。
  那么,班昭的学问有多大呢?据说,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班昭指导,甚至跪在藏书阁外听她讲解。最终,班昭靠着阅书无数,学富五车,漂漂亮亮地完成了《汉书》的收尾和补充工作,为中国文学史又添了一部巨著。
  作家麦家曾说:“世界很大,但书是最大的。因为书能让世界变小,让我们长大。”而班昭无疑就是读书多的受益者。她用书籍、知识、思想,把自我的价值放大,从而拥抱了更多的可能性,成为后人景仰的才女。
  爱读书的人,一字一句皆是艺术。
  汉和帝27岁便英年早逝,随后,他仅出生100多天的儿子殇帝即位,由太后邓绥主持朝政。邓绥在还是贵人的时候,就是班昭的学生,跟班昭非常要好。邓绥当了太后,垂帘听政后,还特许班昭参与政事,每次遇到难题,都会询问班昭的意见。班昭读书多,有文化,会说话,每次都能提出有效的见解,深受太后信任。
  一次,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以母丧为由请辞,太后不愿权柄落入他人之手,不肯批准。可哥哥态度十分坚决,太后不知如何是好,便来问班昭。班昭引经据典,说大将军坚守孝道,正好功成身退。如果不允许他请辞,将来若发生什么意外,或者将军犯了什么小错,就不好保持谦逊的美名了。言外之意就是,如果邓家兄弟不急流勇退,等有朝一日太后不再掌权,任何小事都可能引发大祸端。
  这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位高权重的隐患,太后也是聪明人,瞬间就改了主意,邓骘等人也得以辞官还乡。
  后来,太后为了奖赏班昭数次参谋之功,特封她儿子曹成为关内侯,没几年又提拔他做了齐国的国相。班昭的能耐,由此可见一斑。而这并不是她第一次因“会说话”受到器重,为亲人从荆棘中开辟出一条坦途。
  汉和帝在世的时候,班昭的二哥班超长年驻守边关,可他渐渐年纪大了,思念故土,于是上书请求回国。汉和帝担心班超离开,敌人会趁机进攻,一直拿不定主意,还是班昭以一封奏疏感动了汉和帝,这才换得兄长归来。
  班昭在奏疏中先提及了班超出塞30多年的功绩;之后话锋一转,把功劳全推给汉和帝的“福德庇佑”;再陈述班超年满七十、报国力不从心的现状;最后哭诉若班超年老死于荒凉的边塞,该多么可怜啊……一席话说得委婉周全、合情合理,汉和帝怎能拒绝?当即准许班超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战国策》有云:“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班昭一字一句,皆是艺术,这极大层面上得益于她所读过的书。读书带给她的,不仅是出口成章的才华,更是能多维度思考、化难题于无形的能力。爱读书的人,说话自有分量,掷地有声;思想自有深度,虚怀若谷。
  爱读书的人,更能掌控生命之重。
  日子一天天过去,班昭渐渐年迈,很多事已力不从心,便向太后请辞,打算随儿子到长垣居住。太后念其功高,不仅爽快恩准,还以大量金银珠宝相赠。可以说,班昭一介女流在那个时代能达到这样的成就,实属不易。
  在长垣生活期间,班昭写下传世奇文《东征赋》,还编写了《女诫》,强调“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思想,被列为“女四书”之一。太后读过《女诫》后对其中的观点十分认可,并大力推行。皇室女子几乎人手一本,后推广至民间。
  不过,正是这部《女诫》,令班昭毁誉参半。有学者肯定她的成就,也有人批判她给女性套上了“精神枷锁”,压抑女子的天性,禁锢女性的思想和自由。
  不过班昭其实挺委屈,毕竟她写这本书最早的意愿,只是为了教导曹家女子稳妥行事。当时,班昭身患重病,家中女子又适逢嫁龄。班昭担心她们不懂礼仪,嫁人后辱没宗族,便写下《女诫》七章作为勉励。而这本书对后世的影响如此之广,禁锢女子思想如此之深,是班昭没想到的。
  很多人觉得班昭写这么保守的书,为人一定很古板。恰恰相反,在生活态度上,班昭非常开放。
  她年轻的时候,爱打扮,追流行,喜欢穿时尚的衣服,还亲自设计过一套样式开放的服装,一度引起了宫廷效仿之风。有人说这么穿显轻浮,班昭就想了个办法,一天穿得淡雅朴素,抱着本竹简轻车入宫;一天穿得时尚大方,令人眼前一亮。腹有诗书气自华,无论班昭怎么穿,那通身的气质是不会变的。毕竟气质不是靠衣装、打扮等外物衬托出来的,而是靠书籍、靠学识日积月累形成的。
  有人说,读书更大的意义,不是让你一鸣惊人、一步登天,而是让你在做人生重要选择时,有更大的格局,知道自己更适合哪个位置。班昭就是如此,接手《汉书》的编撰,成为太后的智囊,写下《女诫》,每一步路,她走得都自有道理。人生每一个十字路口,她都能靠学识、靠眼界找到最优答案。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提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在班昭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而身为现代人的我们更应该注重读书,默默汲取营养,有朝一日,终能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和惊艳!
其他文献
吴红英  [关键词]“和约”作者,团民,衡州教案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0)23-0057-06    重视知识运用与能力考查是高考(上海)试题的传统,2010年第37题即为其中一例。试题如下:   一份对外“和约”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武周久视元年(700年),一则女皇“选美”的消息很快传遍天下,一时间,到处都是给武则天进献男色的奏折。  右补阙朱敬则终于忍不住了,上了一道奏折:这场选美风波搞得朝廷乌烟瘴气,希望您能听取一些意见啊。武则天看后不仅不生气,还赏给他彩绸罗缎,并嘉奖说:“要不是你直说,我还真不知搞成这样了。”  尽管已76岁,可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仍在尽情享受美满的“青春”。  从66岁那年逼儿子睿宗退位以来
熟悉张爱玲的人,对炎樱这个名字也一定不会陌生。她是张爱玲在港大时的同学,也是张爱玲青春时代唯一的闺密,还是张爱玲一生中两段婚姻的证婚人。  在张爱玲撰写的《炎樱语录》中,出口成章的她刚一亮相便让人记忆深刻。她形容女人乌黑的头发,是“盲人的黑”。寥寥数字,直白浅显却又生动俏皮,比那些经过冥思苦想而来的文字实在强了太多。  她的才华是一种天赋,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一点很让人嫉妒。而更让人嫉妒的是,她自己
抄袭行为之所以为人不齿,除了侵权之外,其本身只是一种机械性的复制、粘贴,毫无创新和意义,实乃文人之耻。而一开始,抄袭是不存在的。那么,抄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南宋史学家郑樵觉得班固是剽窃文章的鼻祖,其《汉书》从高祖至武帝“尽窃”司马迁的《史记》,自昭帝至平帝则“资于”贾逵(东汉著名经学家)和刘歆(西汉著名经学家)。班固的作品其实严格来说都不能称为原创,众所周知其中很多文章都是他的妹妹班昭写的
关键词 历史课程标准,教材多样化,基本线索  中图分类号 K23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07)02-0009-04    林存光(1966——),山东济宁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诸子学、中国哲学、中国儒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与政治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旷世大儒——孔子》(合著)《儒
《中国青年报》载,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7944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9.0%的受访者认同门当户对的择偶观,67.7%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有利于以后的婚姻。65.6%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和爱情不是对立关系。  正视背后的公平诉求  范子军(职员) 门当户对的思想出现回潮,而且不乏认同感和市场,这无疑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下社会阶层分化趋于严重的倾向,它已经越来越
晋废帝司马奕是东晋第七代皇帝,从他登上皇位那刻起,權臣桓温就像乌云一样笼罩在他的头上,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桓温战功赫赫且素有异志,摊上这样的臣子,司马奕只好认命,对桓温百般恭迎,要钱给钱,要物给物。桓温正妻南康公主突发急症去世,司马奕不惜自降身份,亲往桓府悼念,丧事办完,又送给桓温一大笔钱。  桓温像所有权臣一样,猜忌之心极重。司马奕越是主动示好,桓温越觉得他在演戏——韬光养晦,别有用意。为消除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与发展,高中语文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而且也是考试中的重难点部分。但是在当下语文写作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着教学质量、效率,所以如何提升写作教学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内容,本文针对如何提升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活动的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解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写作活动;有
每次做计划都像跟怪兽打架  新学期伊始,语文老师总爱让人写一篇关于新学期的作文,要么展示一下雄心壮志,要么描绘一下新学期的新气象。年年都要这样写,就和每年冬天都要写一篇《第一场雪》一般,是会腻的啊!可是,新学期的开始,确实应该做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这份计划,便是学霸坐稳地位,学渣翻盘逆袭的法宝。  计划怎么做?不如做成一副“打怪地图”,边打怪也升级,最后成为主宰自己的“王”。  01打怪之前要带好
[摘 要:对于小学语文来讲,朗读教学构成了其中不可或缺的语文教学要素。这是由于,运用语文朗读的方式能够显著增强小学生本身具备的口语能力,此项举措也有助于锻炼口语并且提升了口语教学实效性。因此可见,语文朗读教学对于现阶段的语文口语教学而言具备显著的重要性,师生针对语文朗读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口语教学;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朗读;重要性]  从当前现状来看,语文朗读教学在语文学科的整个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