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水平和学生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不仅需要学习基本的课程知识,也需要树立起正直,善良等正确的人格,这类影响学生一生的情感心理教育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具体的实施策略因学生个人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素质水平和老师的执教特点,制定不同的实施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在培养学生理性科学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感性的一面,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有莫大的帮助。
关键词:情感心理;小学语文;实施策略
引言:
作为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在小学教学中犹如大厦之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小学语文不仅要传授学生发音、识字、书写等基本技能,也要作为一种媒介,为学生传递各种正确观念。情感心理教育也是如此,需要通过各种方法策略,通过语文教学的形式,将正确的情感心理观念表达给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提高情感心理水平,让学生感受到情感心理教育的魅力,让学生能感受到他人的情感,也能通过更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国人一向不善于表达内心情感,对亲人的爱很少会直接表达,且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大城市中的家庭很少有空余时间能一家人坐下来交流增进情感,而孩子作为家庭中关键的一员,若能将心比心理解父母,能使自身更加成熟,也能使家庭更加和睦。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也会更加和谐,增进学生和老师的情感,学生对老师更加尊重,也有利于学生的管理。所以情感心理教育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情感心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上一代人民资源的匮乏和科学技术的落后,中国老一辈的人民生活困苦,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只要求脱离贫困,想让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而忽略了教育的真正意义,使得孩子们一味地追求高分,忽略了自身情感的需求。在这方面,我们经常能看到报纸上报道某校孩子压力过大而跳楼的悲剧。为了让孩子更加全面的发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情商,情感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且在小学这个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中,若能引导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发展方向,将对其以后的人生起到重要作用。
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和认知能力
大部分的中国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出人头地,在孩子小学阶段就为其报名参加了一系列的培训班。所以现在的小学生除了要完成学校的功课外,还要在课余时间参加补习班,其压力可以说不比成年人小。此时学生的情感心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是小学语文教育重要的一环。让学生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时能及时调整心态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适当放松自己的心态,在紧张的课堂学习和兴趣班之余能及时调整。
小学正是学生好奇心最强烈的时期,对陌生的事物都想了解清楚,但在社会上充斥这各种各样对青少年有害无益的事物,例如抽烟、酒精、毒品等危害少年儿童的事物,学生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能力来辨别哪些是可以接触的,哪些是要避开的。在学校课堂和家庭中,老师和家长都会教育孩子辨别是非,趋利避害。但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学生在社会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有正确的是非观非常重要,而这类教育往往是家庭里无法顾及的。当学生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上活动时,能看到自己身边各种各种的行为,其中有好有坏,学生可能自己无法辨别,老师在其中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老师需要指出其中不好的一部分加以指正,例如学生之中的打架、歧视等现象。每个学生在自己家中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在学校中固然会面对不同生活背景的同学,包容善待身边的同学也需要老师引导。情感心理教育能帮助学生分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危险的事物能避开,保护自己的同时还能做出正确的示范来向身边同学做出榜样,形成良性循环。
提高课堂效率
情感心理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增进老师和学生的感情。老师在班级中作用犹如家长在家庭中的作用,一方面要树立威信,让学生对老师有足够的尊重,才会认真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当老师在讲课时学生能认真听讲,不交头接耳不捣乱,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在旧社会的课堂上,老师通过体罚等极端措施树立威信以维持课堂效率,这种表面上的和谐并不被现代社会所认可。一方面是学生在家里都是父母心头肉,在学校挨打挨骂显然不能被家长接受,且这种极端的做法对学生有过多的负面影响。另外一方面是因为用武力维持的课堂纪律是被动的,学生不是主动去学习,在课堂上可能看起来很安静,但是内心可能不在课堂上。好的课堂氛围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创造,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不仅是要服从课堂的纪律,更主要的原因是要发自内心的汲取知识,同时全新全意遵守课堂纪律,有良好的讲课氛围,老师讲课也能比较轻松。由于学生对老师不是一味地害怕而是尊重,在课下,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还能向老师请教,遇到生活上的疑问也能找老师交流。
情感心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策略
增进学生的情感心理素质,增进学生和老师的感情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看似不起眼的措施来慢慢磨合。一些学生性格内向,老师在课堂提问题时不会主动举手回答,更不用说会在课下主动找老师交流,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创造学生和老师交流的机会,以此增进老师和学生的感情。借助和学生交流的机会,老师也能多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不再害怕老师,建立一种类似朋友之间的情感,这对学生以后的待人接物都有好處。下文将介绍三种具体的策略来增进学生的情感心理素质。
互相尊重 增进情感
在学生入学前,大部分的家长都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尊敬师长。确实如此,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不尊重老师,扰乱课堂纪律,那授课自然没办法继续。而老师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也不是那么简单,一方面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足够认真负责,学生看在眼里,认为这个老师很认真很刻苦,不敢做出让老师伤心的事。另外一方面要求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耐心地对待学生。小学正是学生最活泼好动的时候,难免会犯错,老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向学生讲述追逐打闹的危险,会产生什么后果,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危险。若是不加解释,毫无耐心惩罚学生,学生只会更加叛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更多的是在点滴中慢慢积累的,例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多写一些鼓励的话,通过课堂表现反馈出学生的状态加以关心。在一个班级里,成绩好的同学往往能得到老师的注意,老师会时常注意他们的作业和成绩,这部分的学生大多天赐聪慧,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的关注和鼓舞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但是一个班级中大多数的学生成绩一般,老师需要关注的是那群天资一般,学习成绩不出众的学生。老师的鼓舞往往能激起他们学习的潜力,而有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但是成绩不理想,很大原因是努力的方向不对,这时老师需要帮其调整学习的重心,帮其回到学习的正轨。老师对学生是否认真负责其实学生是能感受到的,尽心尽力的老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往往要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小事,才能慢慢建立起来,只有老师对学生有足够的在乎,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尊重老师。 情景重现 生动课堂
小学语文课本有很多浅显易懂的课文,老师在讲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回去预习,对课文的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对于一些有趣的课文,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朗读,扮演等方法将课文内容在课堂上重新显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前预习,感受课文中的角色特点,体会其中的含义,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而且这是一种游戏的形式,学生能较好地接受。而对于课堂效果来说,这种授课形式能轻易将大家带入到课文中,加深理解和记忆。这种授课形式需要老师结合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让学生能扮演自己合适的角色。而对于内向的同学,这是一个绝佳的锻炼机会,让他们体会到被关注的感觉。老师需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有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也有利于提高同学的自信心。在课堂的尾声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对各个角色进行评价,找出每个角色的闪光点,让同学们有个榜样,对于表现较差的同学可以适当鼓励,争取在下次能取得进步。通过类似的课堂活动,可以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也能更好地感受到周围同学们的热情,也能通过对比,总结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纠正。
课外实践 分享收获
小学时期正是同学们充满好奇心的时期,若能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既能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又能创造一个同学们相处的机会。通过郊外出游、参观博物馆等活动,将同学们聚集在一起,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旅游景点或者一些历史背景,让同学们从课堂解放出来。老师还能借这个机会和同学们聊天交流,了解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拉近和同学们的距离,建立起密切的师生关系。在空余时间同学们还能做一些游戏,有一些特长的同学还能表演才艺,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一些内向的同学也能和大家一样说说笑笑,也许能敞开心扉,和同学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对一个人内心情感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帮助。在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同学们总结收获,回到回校的语文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收获,这也是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收获的友谊告诉大家,同学们也会积极响应,班级能够培养出一种类似家庭的氛围,班级的凝聚力也能因此提升。情感心理教育的重点就是体验和表达,体验课堂中的和谐温暖,体验生活中的乐趣,慢慢地就能使学生乐在其中,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而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要困难些,若面对自己朝夕相处的知己,要表达出情感似乎就没那么难了。
结束语:
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能初步形成自己的三观,正确的情感心理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勇敢克服,在和陌生人相处时能从容面对。而小学语文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将情感心理教育渗透到平时的课堂和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在学生的内心种下一个感性的种子,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做一个感情丰富、充满爱意的人。
参考文献:
[1]李春艳.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基礎教育参考,2012,( 04).
[2]王善峰.新世纪以来我国情感教育研究的文献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01:79-83.
关键词:情感心理;小学语文;实施策略
引言:
作为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在小学教学中犹如大厦之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小学语文不仅要传授学生发音、识字、书写等基本技能,也要作为一种媒介,为学生传递各种正确观念。情感心理教育也是如此,需要通过各种方法策略,通过语文教学的形式,将正确的情感心理观念表达给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提高情感心理水平,让学生感受到情感心理教育的魅力,让学生能感受到他人的情感,也能通过更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国人一向不善于表达内心情感,对亲人的爱很少会直接表达,且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大城市中的家庭很少有空余时间能一家人坐下来交流增进情感,而孩子作为家庭中关键的一员,若能将心比心理解父母,能使自身更加成熟,也能使家庭更加和睦。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也会更加和谐,增进学生和老师的情感,学生对老师更加尊重,也有利于学生的管理。所以情感心理教育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情感心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上一代人民资源的匮乏和科学技术的落后,中国老一辈的人民生活困苦,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只要求脱离贫困,想让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而忽略了教育的真正意义,使得孩子们一味地追求高分,忽略了自身情感的需求。在这方面,我们经常能看到报纸上报道某校孩子压力过大而跳楼的悲剧。为了让孩子更加全面的发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情商,情感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且在小学这个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中,若能引导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发展方向,将对其以后的人生起到重要作用。
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和认知能力
大部分的中国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出人头地,在孩子小学阶段就为其报名参加了一系列的培训班。所以现在的小学生除了要完成学校的功课外,还要在课余时间参加补习班,其压力可以说不比成年人小。此时学生的情感心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是小学语文教育重要的一环。让学生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时能及时调整心态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适当放松自己的心态,在紧张的课堂学习和兴趣班之余能及时调整。
小学正是学生好奇心最强烈的时期,对陌生的事物都想了解清楚,但在社会上充斥这各种各样对青少年有害无益的事物,例如抽烟、酒精、毒品等危害少年儿童的事物,学生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能力来辨别哪些是可以接触的,哪些是要避开的。在学校课堂和家庭中,老师和家长都会教育孩子辨别是非,趋利避害。但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学生在社会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有正确的是非观非常重要,而这类教育往往是家庭里无法顾及的。当学生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上活动时,能看到自己身边各种各种的行为,其中有好有坏,学生可能自己无法辨别,老师在其中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老师需要指出其中不好的一部分加以指正,例如学生之中的打架、歧视等现象。每个学生在自己家中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在学校中固然会面对不同生活背景的同学,包容善待身边的同学也需要老师引导。情感心理教育能帮助学生分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危险的事物能避开,保护自己的同时还能做出正确的示范来向身边同学做出榜样,形成良性循环。
提高课堂效率
情感心理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增进老师和学生的感情。老师在班级中作用犹如家长在家庭中的作用,一方面要树立威信,让学生对老师有足够的尊重,才会认真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当老师在讲课时学生能认真听讲,不交头接耳不捣乱,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在旧社会的课堂上,老师通过体罚等极端措施树立威信以维持课堂效率,这种表面上的和谐并不被现代社会所认可。一方面是学生在家里都是父母心头肉,在学校挨打挨骂显然不能被家长接受,且这种极端的做法对学生有过多的负面影响。另外一方面是因为用武力维持的课堂纪律是被动的,学生不是主动去学习,在课堂上可能看起来很安静,但是内心可能不在课堂上。好的课堂氛围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创造,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不仅是要服从课堂的纪律,更主要的原因是要发自内心的汲取知识,同时全新全意遵守课堂纪律,有良好的讲课氛围,老师讲课也能比较轻松。由于学生对老师不是一味地害怕而是尊重,在课下,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还能向老师请教,遇到生活上的疑问也能找老师交流。
情感心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策略
增进学生的情感心理素质,增进学生和老师的感情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看似不起眼的措施来慢慢磨合。一些学生性格内向,老师在课堂提问题时不会主动举手回答,更不用说会在课下主动找老师交流,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创造学生和老师交流的机会,以此增进老师和学生的感情。借助和学生交流的机会,老师也能多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不再害怕老师,建立一种类似朋友之间的情感,这对学生以后的待人接物都有好處。下文将介绍三种具体的策略来增进学生的情感心理素质。
互相尊重 增进情感
在学生入学前,大部分的家长都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尊敬师长。确实如此,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不尊重老师,扰乱课堂纪律,那授课自然没办法继续。而老师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也不是那么简单,一方面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足够认真负责,学生看在眼里,认为这个老师很认真很刻苦,不敢做出让老师伤心的事。另外一方面要求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耐心地对待学生。小学正是学生最活泼好动的时候,难免会犯错,老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向学生讲述追逐打闹的危险,会产生什么后果,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危险。若是不加解释,毫无耐心惩罚学生,学生只会更加叛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更多的是在点滴中慢慢积累的,例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多写一些鼓励的话,通过课堂表现反馈出学生的状态加以关心。在一个班级里,成绩好的同学往往能得到老师的注意,老师会时常注意他们的作业和成绩,这部分的学生大多天赐聪慧,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的关注和鼓舞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但是一个班级中大多数的学生成绩一般,老师需要关注的是那群天资一般,学习成绩不出众的学生。老师的鼓舞往往能激起他们学习的潜力,而有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但是成绩不理想,很大原因是努力的方向不对,这时老师需要帮其调整学习的重心,帮其回到学习的正轨。老师对学生是否认真负责其实学生是能感受到的,尽心尽力的老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往往要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小事,才能慢慢建立起来,只有老师对学生有足够的在乎,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尊重老师。 情景重现 生动课堂
小学语文课本有很多浅显易懂的课文,老师在讲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回去预习,对课文的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对于一些有趣的课文,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朗读,扮演等方法将课文内容在课堂上重新显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前预习,感受课文中的角色特点,体会其中的含义,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而且这是一种游戏的形式,学生能较好地接受。而对于课堂效果来说,这种授课形式能轻易将大家带入到课文中,加深理解和记忆。这种授课形式需要老师结合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让学生能扮演自己合适的角色。而对于内向的同学,这是一个绝佳的锻炼机会,让他们体会到被关注的感觉。老师需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有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也有利于提高同学的自信心。在课堂的尾声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对各个角色进行评价,找出每个角色的闪光点,让同学们有个榜样,对于表现较差的同学可以适当鼓励,争取在下次能取得进步。通过类似的课堂活动,可以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也能更好地感受到周围同学们的热情,也能通过对比,总结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纠正。
课外实践 分享收获
小学时期正是同学们充满好奇心的时期,若能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既能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又能创造一个同学们相处的机会。通过郊外出游、参观博物馆等活动,将同学们聚集在一起,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旅游景点或者一些历史背景,让同学们从课堂解放出来。老师还能借这个机会和同学们聊天交流,了解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拉近和同学们的距离,建立起密切的师生关系。在空余时间同学们还能做一些游戏,有一些特长的同学还能表演才艺,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一些内向的同学也能和大家一样说说笑笑,也许能敞开心扉,和同学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对一个人内心情感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帮助。在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同学们总结收获,回到回校的语文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收获,这也是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收获的友谊告诉大家,同学们也会积极响应,班级能够培养出一种类似家庭的氛围,班级的凝聚力也能因此提升。情感心理教育的重点就是体验和表达,体验课堂中的和谐温暖,体验生活中的乐趣,慢慢地就能使学生乐在其中,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而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要困难些,若面对自己朝夕相处的知己,要表达出情感似乎就没那么难了。
结束语:
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能初步形成自己的三观,正确的情感心理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勇敢克服,在和陌生人相处时能从容面对。而小学语文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将情感心理教育渗透到平时的课堂和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在学生的内心种下一个感性的种子,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做一个感情丰富、充满爱意的人。
参考文献:
[1]李春艳.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基礎教育参考,2012,( 04).
[2]王善峰.新世纪以来我国情感教育研究的文献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01: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