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男人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ra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0月23日,被英國《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全线贯通。至此,港珠东西,长虹卧波,天堑南北,通途无阻。这个超级工程,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
  时间拨回到2005年,那一年建设港珠澳大桥计划刚刚提出,但现实情况是,在沉管隧道领域,中国的技术还无法望及国际水平。
  如此情况下,国外媒体都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其实就是因为一个字:“难”。其费用之高、难度之大、风险之大,吓退了无数前来应标的公司!
  可这个重担,偏偏就落在了工程师林鸣身上。大桥总工程师林鸣形容,“33节沉管,装上去,对接好,像连续33次考上清华,难度可能还要更高。”
  林鸣一宿未眠,坐待天明。
  为了准备这个工程,2007年,林鸣带着工程师们,去全球各地考察桥梁工程,当时世界只有2条超过3公里的隧道,一个是欧洲的厄勒海峡隧道,还有一个是韩国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
  当林鸣带着团队来到釜山时,向接待方诚恳地提出,能不能到附近去看一看他们的装备,却被拒绝了。
  从釜山回来后,林鸣更加坚定一个决心:港珠澳大桥一定要找到世界上最好的,有外海沉管安装经验的公司来合作。
  于是,他们找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一家荷兰公司合作,人家开了个天价:1.5亿欧元!当时约合15亿人民币。跟荷兰方面谈崩了之后,林鸣和他的团队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可以走:自主攻关!
  2013年的5月1日,林鸣和他的团队,在海上连续奋战了整整96个小时,5天4夜没合上眼,终于,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成功安装!
  第一节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后面32节安装都可以简单复制,严苛的外海环境和地质条件,使得施工风险不可预知。
  在第 15节沉管安装时,他们碰到了最恶劣的海况,珠江口罕见地只有不到10度,海浪有一米多高,工人都被海浪推倒在沉管顶上。E15的安装计划只好就此搁浅。
  第二次安装在2015年大年初六,为了准备这次安装,几百个人的团队春节期间一天也没休息,但是当大家再一次出发,现场出现回淤,船队只能再一次回撤。这样下去这个工程还能完工吗?拖回之后,许多人都哭了。
  每到关键和危险的时刻,林鸣都会像“钉子”一样,几小时、十几个小时、几十个小时地“钉”在工地。只有体型的变化暴露了一切:他瘦了整整40斤。
  2017年5月2日早晨日出时分,最后一节沉管的安装,终于完成了,而此时的林鸣,却在焦急地等待最后的偏差测量结果。
  偏差16公分,这于水密工程而言算是成功。但林鸣说:不行,重来!“如果不调整的话,会是自己职业生涯和人生里,一个永远的偏差。”经过重新精调,偏差降到了不到2.5毫米!那一夜,他睡了10年来的第一个安稳觉。
  蓝天为卷,碧海为诗;深海白豚,踏浪伶仃。2018年10月23日的港珠澳大桥上面,林鸣又来了一次奔跑,这一次,他跑得最为痛快。



  (墨晗摘自世界华人周刊微信号)
其他文献
1.我从小就没有父亲,不过我倒是有一位格雷格叔叔,他就像父亲一样,让我懂得了一些事。  2.那是一个阴冷严寒的冬季。我才5岁。我当时站在商场里,渴望地盯着那件我见到过的最美的东西——一辆深黑色“黑豹”BMX山地自行车。镀铬的辐条,魔幻般的手把,“豹爪”式抓爪!一想到骑上这匹强壮的骏马,我的心就砰砰地跳了起来。  3.但随之而来的是恐惧——这辆车没有训练辅助轮。我朋友盖茨比已经可以离开训练辅助轮骑行
期刊
做普通人不容易,当英雄也很难  斯坦·李的人生,是从一个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起点开始的。  1922年12月28日,他出生于一個从罗马尼亚移民到纽约的犹太裔家庭。这段时间的美国移民大多过着贫困的生活,斯坦·李一家也是如此。幼年时期,他家里有四口人,挤在一居室内生活。到了晚上,他和弟弟挤在一张床上睡觉,父母也只能窝在折叠的沙发椅上。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一个少年会遇到的问题,斯坦·李几乎全都遇到过:
期刊
被抓来的青蛙们稀里糊涂被一只大手扔进锅里,锅里有早就准备好的冷水,水很清澈,像它们过去生活的再熟悉不过的小池塘,只是空间小了很多。开始,出于对崭新环境的畏惧,青蛙们表现出慌乱与惶恐,它们试着向上跳了跳,脑袋撞到透明的玻璃盖子上,生疼生疼的。青蛙们很快放弃了尝试,不再跳跃,它们心安理得地认为:“这里也不错,除了空间小了一些,没什么不好。既来之,则安之。”  青蛙们并不知道那只把它们扔进锅里的大手刚刚
期刊
在那个“艰苦朴素光荣”的年代,我从没有因为穿姐姐们的旧衣服而不开心。记得有一次因为穿了一条膝盖上带补丁的裤子被老师表扬了,回来便让妈妈把我所有的裤子都打上了补丁。可是到了新年,还是渴望有一件新衣服的。我曾无数次地幻想,大年初一的早晨,醒来,我的枕边放着崭新的衣服,红的,花的。可是……终于有一年,妈妈和姥爷决定给我做一件新棉袄了。可能是因为大姐的棉袄穿到二姐再轮到我,已是不那么暖和了。  盼星星盼月
期刊
如果你把我扔到陆家嘴、新天地,我可能真的搭不上话,借一块钱都借不到;但是如果你把我放在菜市场、棋牌室,或者是批发一条街里面,我可能真的会和大家聊上。  这个本事是老王教我的。老王是我爸,下岗之后他就做了保安。他熟悉小区里的每一个人以及每一只狗。以前高中的时候,老王会送我去车站等公交,我在那边吃早饭,他就会和旁边其他的学生聊起来。有一个学生是隔壁班的,我跟她不熟,我爸跟她聊天,后来两个人聊得很好,成
期刊
有一天,我在书房看着书睡着了,没听到门铃声,也没听到快递员打来的电话。当电话再次打来时,我醒了。“你在家吗?”声音很恼怒。“我在啊。”“你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很恼火的声音在喊。“你是谁啊?”“快递!”他都是喊的。“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你不要说了,你现在下来!”他大喊着,声音非常响,已经无礼得“不成体统”。  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几乎
期刊
“植物、绘画、写作,一株蔓迹生长的玫瑰。”这是蔓玫豆瓣上的自我介绍。内向的她从小和姥姥一起生活,整天除了看书、写字、画画,就是观察花花草草。  因为对植物的热衷,初中住校时,校园里各色植物的形态品性、诗词典故,蔓玫总是能说得头头是道。那时,她经常买些植物类的书籍,比如《本草纲目》《花镜》等。对蔓玫而言,植物是诸多爱好中她最爱的一种!  后来,由于压力过大,蔓玫患上了抑郁症。为了缓解情绪,她决定从兴
期刊
我生于1962年6月。父亲是常州灯芯绒印染厂的一名干部,母亲是常州东风印染厂的工人。除了哥哥之外,我还有个比我小8岁的弟弟。我们一家五口人住在一个旧平房里,两个小房间加在一起30多平方米,连卫生间也没有。常州城不大,走大约1公里就到了城乡交界处,新房子的建筑工地就位于那里。  因为在城里弄到块地盖房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我父亲花了无数心血,用了各种办法打擦边球,终于打通关系在郊区拿到一小块地。  
期刊
温馨宁静的诗画集《听画》,收录了杨佴旻的绘画作品约百张,这些色彩水墨画中巧妙地融汇了传统与现代的绘画手法,体现出一种独特的东方格调和品味。关勇为每幅画配上了词,虽然是古典诗词的形式,但并不拘泥格律,一画一诗,以诗入画,以诗听画,诗画契合,相得益彰。  在画作中,杨佴旻发扬了中国水墨的线条之长,同时将色彩应用于宣纸,颜色的使用上更侧重调和色,激活和改造了传统的水墨画,使写意的画面呈现出生命的斑斓。他
期刊
在第55届金马奖上,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影》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最佳美术设计和最佳造型设计四项大奖。与以往鲜艳大气的电影印象不同,这部影片采用了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电影风格,让人眼前一亮。黑白色调、泼墨感以及中国风元素,構成了《影》在视觉上的三大特色。  电影讲述了一个八岁便被秘密囚禁的替身,面对权贵之争、战场之乱,努力想要摆脱“影子”身份,找回自我的故事。片中大多数角色都着素色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