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项目针对我校《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教学,从实验内容、形式和考核手段入手,研究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践课程改革。以基础理论为核心,硬软件实验结合,设置由简到繁的实验内容;围绕原理分析、系统应用、增加创新科技竞赛来开展《通信原理》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具有较强的实验分析能力;以科技竞赛实践经验促进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通信类高级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作出努力。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 《通信原理》实践教学 科技竞赛
【基金项目】中北大学2016年教学改革资助项目(201603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234-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在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对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进行改革,同时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2012年,我校通信工程专业通过了“卓越计划”审批。《通信原理》在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该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知识面广,概念抽象,数学公式推导多,理论更新快。[1]所以,课程的实践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良好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辅助理论知识消化,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对知识建立起感性认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同时实践环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该项目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给出一些改革的措施和探索。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达到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通信原理》课程实验的教学现状
现阶段,课程实验多采用实验箱来完成,实验内容包括验证和设计性实验。[2]对于学生来说,实验箱的实验必不可少,可以让学生看到具体通信电路,但也存在不足:实验手段单一,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连线进行线路连接,可以观测到波形,对于实际电路关心较少,原理也不详细了解;另外,实验箱实验内容固化,容易损坏,部分学生对于示波器的操作不熟悉,需要教师的帮助进行调试,实验效果不理想。
三、《通信原理》课程实验的教学改革
1.实验箱实验保留,重视实验电路的讲解和理解,以实验指导书为基础,对于实验箱上实验使用的模块电路采用学生预习与实验课上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对于通信电路加深理解。
2.由于单纯硬件实验,通过观察波形了解结果,难以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学习。所以,实验采用软硬件结合方式,对于每个硬件实验,可以采用MATLAB、Systemview、FPGA、Labview等软件对系统进行设计,使学生增加自主学习的动力。根据《通信原理》课程内容,实验内容包括通信系统建模、通信系统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信道模型(分析系统的抗噪性能)。
3.实验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模块到系统级设计,使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循序渐进,系统级设计采用项目式方式,选题体现创新性,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如“MPSK传输系统设计”,要求学生在高斯白噪信道和瑞利信道模型下分析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并画出误码率变化曲线,通过该实验,能让学生加深对通信过程的理解。增设“创新能力培养”环节,依托“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应急通信演练赛”、“大唐移动通信技术大赛”等,鼓励学生创新、去展示自己,同时激发他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这与传统的模板式实验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去掌握与理解《通信原理》这门课程。
4.《通信原理》课内实验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部分,对于实验部分的考核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学习、组织、操作能力的表现,最后系统设计性实验以小组项目考核,达到进一步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这一效果。
四、总结
《通信原理》作为通信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于现行课内实验进行内容、形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表明,通过改革实施,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较强的实验分析能力,注重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通信类高级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梁娜.通信原理实验“个性化”教学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250-251
[2]龚江涛.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2016(23):135-136
作者简介:
辛洁(1980.2-),女,讲师,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 《通信原理》实践教学 科技竞赛
【基金项目】中北大学2016年教学改革资助项目(201603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234-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在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对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进行改革,同时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2012年,我校通信工程专业通过了“卓越计划”审批。《通信原理》在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该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知识面广,概念抽象,数学公式推导多,理论更新快。[1]所以,课程的实践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良好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辅助理论知识消化,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对知识建立起感性认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同时实践环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该项目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给出一些改革的措施和探索。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达到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通信原理》课程实验的教学现状
现阶段,课程实验多采用实验箱来完成,实验内容包括验证和设计性实验。[2]对于学生来说,实验箱的实验必不可少,可以让学生看到具体通信电路,但也存在不足:实验手段单一,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连线进行线路连接,可以观测到波形,对于实际电路关心较少,原理也不详细了解;另外,实验箱实验内容固化,容易损坏,部分学生对于示波器的操作不熟悉,需要教师的帮助进行调试,实验效果不理想。
三、《通信原理》课程实验的教学改革
1.实验箱实验保留,重视实验电路的讲解和理解,以实验指导书为基础,对于实验箱上实验使用的模块电路采用学生预习与实验课上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对于通信电路加深理解。
2.由于单纯硬件实验,通过观察波形了解结果,难以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学习。所以,实验采用软硬件结合方式,对于每个硬件实验,可以采用MATLAB、Systemview、FPGA、Labview等软件对系统进行设计,使学生增加自主学习的动力。根据《通信原理》课程内容,实验内容包括通信系统建模、通信系统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信道模型(分析系统的抗噪性能)。
3.实验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模块到系统级设计,使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循序渐进,系统级设计采用项目式方式,选题体现创新性,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如“MPSK传输系统设计”,要求学生在高斯白噪信道和瑞利信道模型下分析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并画出误码率变化曲线,通过该实验,能让学生加深对通信过程的理解。增设“创新能力培养”环节,依托“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应急通信演练赛”、“大唐移动通信技术大赛”等,鼓励学生创新、去展示自己,同时激发他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这与传统的模板式实验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去掌握与理解《通信原理》这门课程。
4.《通信原理》课内实验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部分,对于实验部分的考核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学习、组织、操作能力的表现,最后系统设计性实验以小组项目考核,达到进一步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这一效果。
四、总结
《通信原理》作为通信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于现行课内实验进行内容、形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表明,通过改革实施,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较强的实验分析能力,注重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通信类高级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梁娜.通信原理实验“个性化”教学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250-251
[2]龚江涛.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2016(23):135-136
作者简介:
辛洁(1980.2-),女,讲师,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