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绘画史上如荷兰梵高一样传奇的只有徐渭一人,生前潦倒,为生计和理想所迫,不是佯狂而是真疯,去如秋叶之静,但最终为后世顶礼膜拜。“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曾刻一枚“青藤门下走狗”印章,以示对徐渭的敬仰之情。齐白石则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是中国绘画史上当之无愧的高峰,其成就与张旭的草书一样。从《墨葡萄图》轴、《牡丹蕉石图》轴中可见其放荡不羁的风范。
如果说书法和舞乐等在盛唐达到了高峰,绘画却是不同,由于受载体和技巧的限制,在艺术形式的表达上不免有历史时期的滞后。绘画给人的感觉是直观的,可谓人人皆可入手,皆可欣赏。法国的拉斯科洞穴中有一万多年以前的动物壁画,中国的阴山和贺兰山上也有类似的岩画。从壁画到帛画、纸画,合适的载体才能保证绘画的普及。从技巧而言,中国绘画的过程是先求形似,再求神似,最终去形而存意,与其他艺术的发展过程刚好相反。
自盛唐衰落而招致五胡乱华,其后的朝代要么是草原民族入主中原,要么是传统的华夏民族偏居一隅,各种艺术也遭受了同样的冲击。只是后来还有明朝的灵光乍现,举起了“复古”的大旗。徐渭所处的大时代为其个人风格奠定了基础。同为不得意的浪子,徐渭和吴门四家的不同,与苏浙的山水有关联。苏地山水秀美,园林甲天下,却难免局限于小家风范,更可在烟花间流连忘返,这份猖狂之气却带三分旖旎。浙地有钱塘江之澎湃,紧邻广袤的东海,气势上更雄厚绵长一些,所出人物和诗画也是如此。
绘画的形制有手卷、屏风、立轴、册页、扇面等。以技法分,有工笔和写意,或居于二者之间者,前者求形,后者求神。而以题材分,有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等。历代绘画的大家,求的莫不是“破格”二字,在前人未为之事上下功夫,否则只算是拾人牙慧,不得登大雅之堂。顾恺之在《画论》中说,“凡画人履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题材与技法相结合,人物毕竟写意的不多,而写意的山水和日常的花鸟就是最难的了。
中国绘画的自我觉醒,当在南北朝之际,民族的冲突从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文化的交流。佛教艺术的渗入,肯定还捎带着西方的绘画技巧,而波斯细密画对后来的工笔花鸟应该还是有影响的。画家的“破格”之举,是用历史的传承结合外来的技巧,在形神、色彩、布局、密疏、浓淡、人文化、题材上下功夫。
在形神的探索上,从南朝的陆探微、张僧繇、顾恺之的比较中可见一斑。时人评价三人的高下,说“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吴道子在《天王送子图》等作品中形神兼备的刻画是天才式的。自宋代以来,工笔花鸟画逐渐式微,花鸟画也走了水墨写意的路线,这也和文人士大夫逐渐成为绘画主体有关。宋徽宗的工笔固然严谨,却带有一种法国洛可可式的颓废,还是徐渭的花鸟将写意精神推向了高峰。
唐代的李思训父子开金碧山水之先河,与盛唐的鼎盛气势相合。宋代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是一种延续。但中国画毕竟讲究形神,不太重视西方绘画里的光和色。
展子虔的《游春图》可见远、中、近的布局,但六朝“人大于山”的比例不协调,到五代荆浩、关仝远近分明的“点景人物”才是一变。董源的远景长卷更是恢宏。北宋范宽爱用“点子皴”法,落笔雄伟老硬。李成的画“近视如千里之远”,旷达清高,运笔清瘦。南宋马远则好残山剩水,人称“马一角”。元四家则以“雅洁淡逸”山水画而著名。
顾恺之在《女史箴图》中应用的“铁线描”这种白描手法,讲究笔法和线条,张彦远称之为“密体”,与吴道子创造的“疏体”相对应。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谓是市井写实的代表之作。元代王蒙山水画丘壑繁重,密密层层,为山水的“密体”;而倪云林的“一江两岸”式的画法,是典型的山水“疏体”,这种高远冷寂的构图最终更为人推崇。
以墨的浓淡来表达山水旨趣,纯以黑白二色才是符合中国哲学精神的,但对技法的掌握上却是不易。王维的水墨山水是一个创举,王洽才是“泼墨”的创始人,画家自此才找到了狂草笔落惊风雨的酣畅气势。五代张子和以“破墨山水”打开了新领域,而南唐徐熙创“落墨花”完全以水墨表现物象。宋代米芾的“米点墨”和苏东坡的枯石山水更似“墨戏”。清初龚贤的“积墨”画法很有版画的意趣,也是一种变革。而唐代张璪作画时“或以手摸绢素”,开指墨画之先河,近代潘天寿的指墨画也自有一种意趣。
唐代王维为人文画的创始者,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水墨写意和诗书画结合,强调意境、格调和气韵,该理论体系的成熟和完善主要得力于苏东坡和董其昌等人。“诗、书、画”的三位一体也成为绘画追求的最高境界,而水墨写意则看成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的最佳诠释,后来的沈周、八大山人、徐渭、郑板桥也是依此著名,但与王维的淡定已是不同,完全是个性化的写照了。元代的赵孟頫诗书画皆绝,其以书法入画,更是充满人文气息了。近代吴昌硕也是走的以篆法入画的路子。
人物和花鸟一开始是追求形似的,东吴的曹不兴被认为是最早的佛像画名家。北齐曹仲达在佛教绘画中创造的“曹衣出水”,与后来唐代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相辉映。吴道子绝大部分作品是壁画,他的水准和地位是不输于意大利的米开朗基罗的。张萱的唐装仕女雍容华贵,唐寅的画身材要高挑世俗一些,近代林风眠结合西洋技法,另有一种水样柔媚了。唐代曹霸的笔墨凝重,稍显肥硕,宋代李公麟的马优美典雅,到清代郎世宁就多了份入世的热烈了。
如果说书法和舞乐等在盛唐达到了高峰,绘画却是不同,由于受载体和技巧的限制,在艺术形式的表达上不免有历史时期的滞后。绘画给人的感觉是直观的,可谓人人皆可入手,皆可欣赏。法国的拉斯科洞穴中有一万多年以前的动物壁画,中国的阴山和贺兰山上也有类似的岩画。从壁画到帛画、纸画,合适的载体才能保证绘画的普及。从技巧而言,中国绘画的过程是先求形似,再求神似,最终去形而存意,与其他艺术的发展过程刚好相反。
自盛唐衰落而招致五胡乱华,其后的朝代要么是草原民族入主中原,要么是传统的华夏民族偏居一隅,各种艺术也遭受了同样的冲击。只是后来还有明朝的灵光乍现,举起了“复古”的大旗。徐渭所处的大时代为其个人风格奠定了基础。同为不得意的浪子,徐渭和吴门四家的不同,与苏浙的山水有关联。苏地山水秀美,园林甲天下,却难免局限于小家风范,更可在烟花间流连忘返,这份猖狂之气却带三分旖旎。浙地有钱塘江之澎湃,紧邻广袤的东海,气势上更雄厚绵长一些,所出人物和诗画也是如此。
绘画的形制有手卷、屏风、立轴、册页、扇面等。以技法分,有工笔和写意,或居于二者之间者,前者求形,后者求神。而以题材分,有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等。历代绘画的大家,求的莫不是“破格”二字,在前人未为之事上下功夫,否则只算是拾人牙慧,不得登大雅之堂。顾恺之在《画论》中说,“凡画人履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题材与技法相结合,人物毕竟写意的不多,而写意的山水和日常的花鸟就是最难的了。
中国绘画的自我觉醒,当在南北朝之际,民族的冲突从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文化的交流。佛教艺术的渗入,肯定还捎带着西方的绘画技巧,而波斯细密画对后来的工笔花鸟应该还是有影响的。画家的“破格”之举,是用历史的传承结合外来的技巧,在形神、色彩、布局、密疏、浓淡、人文化、题材上下功夫。
在形神的探索上,从南朝的陆探微、张僧繇、顾恺之的比较中可见一斑。时人评价三人的高下,说“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吴道子在《天王送子图》等作品中形神兼备的刻画是天才式的。自宋代以来,工笔花鸟画逐渐式微,花鸟画也走了水墨写意的路线,这也和文人士大夫逐渐成为绘画主体有关。宋徽宗的工笔固然严谨,却带有一种法国洛可可式的颓废,还是徐渭的花鸟将写意精神推向了高峰。
唐代的李思训父子开金碧山水之先河,与盛唐的鼎盛气势相合。宋代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是一种延续。但中国画毕竟讲究形神,不太重视西方绘画里的光和色。
展子虔的《游春图》可见远、中、近的布局,但六朝“人大于山”的比例不协调,到五代荆浩、关仝远近分明的“点景人物”才是一变。董源的远景长卷更是恢宏。北宋范宽爱用“点子皴”法,落笔雄伟老硬。李成的画“近视如千里之远”,旷达清高,运笔清瘦。南宋马远则好残山剩水,人称“马一角”。元四家则以“雅洁淡逸”山水画而著名。
顾恺之在《女史箴图》中应用的“铁线描”这种白描手法,讲究笔法和线条,张彦远称之为“密体”,与吴道子创造的“疏体”相对应。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谓是市井写实的代表之作。元代王蒙山水画丘壑繁重,密密层层,为山水的“密体”;而倪云林的“一江两岸”式的画法,是典型的山水“疏体”,这种高远冷寂的构图最终更为人推崇。
以墨的浓淡来表达山水旨趣,纯以黑白二色才是符合中国哲学精神的,但对技法的掌握上却是不易。王维的水墨山水是一个创举,王洽才是“泼墨”的创始人,画家自此才找到了狂草笔落惊风雨的酣畅气势。五代张子和以“破墨山水”打开了新领域,而南唐徐熙创“落墨花”完全以水墨表现物象。宋代米芾的“米点墨”和苏东坡的枯石山水更似“墨戏”。清初龚贤的“积墨”画法很有版画的意趣,也是一种变革。而唐代张璪作画时“或以手摸绢素”,开指墨画之先河,近代潘天寿的指墨画也自有一种意趣。
唐代王维为人文画的创始者,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水墨写意和诗书画结合,强调意境、格调和气韵,该理论体系的成熟和完善主要得力于苏东坡和董其昌等人。“诗、书、画”的三位一体也成为绘画追求的最高境界,而水墨写意则看成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的最佳诠释,后来的沈周、八大山人、徐渭、郑板桥也是依此著名,但与王维的淡定已是不同,完全是个性化的写照了。元代的赵孟頫诗书画皆绝,其以书法入画,更是充满人文气息了。近代吴昌硕也是走的以篆法入画的路子。
人物和花鸟一开始是追求形似的,东吴的曹不兴被认为是最早的佛像画名家。北齐曹仲达在佛教绘画中创造的“曹衣出水”,与后来唐代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相辉映。吴道子绝大部分作品是壁画,他的水准和地位是不输于意大利的米开朗基罗的。张萱的唐装仕女雍容华贵,唐寅的画身材要高挑世俗一些,近代林风眠结合西洋技法,另有一种水样柔媚了。唐代曹霸的笔墨凝重,稍显肥硕,宋代李公麟的马优美典雅,到清代郎世宁就多了份入世的热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