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高三生物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寻求适合并且高效的教学方法,是高三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在长期的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作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设置问题、建构模型、案例思考三方面相结合的方法去研究高三生物复习课的相关教学问题,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关键词】生物教学 案例思考 设置问题 模型建构
一、通过提问启迪,鼓励学生进行模型建构
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为例,通过提问和构建模型的方式引导学生去了解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的特点以及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一)设置问题拓宽学生思考方式
将考试中高频的知识点和有助于扎实基础的知识点设置成课堂问题,让学生在课堂讲授中去思考与探索问题的正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学生的思维从单纯的说教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被动接受转化成主动思考。
例: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问题1:本实验有什么目的,对理解知识点有什么作用?
回答方法:仔细阅读课本中有关知识点,总结出实验的目的和作用。
问题2: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试验中,对叶片有什么要求?除去叶柄和较粗的叶脉有什么作用?
回答方法:根据实际经验独立思考叶片等实验物品的准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生回答后,老师公布答案,即叶片应用深绿色的,而叶柄和叶脉内的色素少,留下对实验无益且浪费精力。
问题3:实验中使用丙酮的具体作用?是否可被其他药品代替?可以换成水吗?说出实验中二氧化硅的作用和碳酸钙的作用,不加这两种药品对实验是否有影响?
回答方法:学生自由结成讨论小组,根据生物基础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交换意见,既可得出正确的答案,也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问题4:为什么要将滤纸条的两角剪去?滤液细线为什么要做成深色的直线?为什么细线不能接触到层析液?滤纸条上的色素是怎样分离的呢?说出在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色素,说出最窄的色素带和形成的原因。
回答方法:通过真正的动手实验去寻找答案,为紧张的高三复习添加趣味,也使学生对知识点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学习构建模型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
我们通过还原有关生物的实物原型,模拟出运动和结构的具体形态和特征,并不表现出全部的形态,而是将抽象和概括的事物以一种清楚明白的模型形式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能在复习中深化对事物特征的认识,牢固掌握并自我总结所学的生物学中零碎却重要的知识。
二、将基础知识融入案例中以击破考试重难点
(一)简析案例教学的新理念
在课堂上假想设置一种案例情景,学生置身其中,以分组讨论和主动思考为主要课堂内容,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将单一的老师传授、学生被动的接受变成由学生掌握主动权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消化案例中的知识点,并在解决问题时进行综合运用。因为高中的课改已全面推进,生物这门学科也不例外,高考中的新题型也层出不穷,不再仅仅考查课本中的死知识而是检测学生对有关生物科学的综合能力。如给出一段有关高新生物技术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思维等等综合素质,这些素质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锻炼,所以在平常的学习中案例学习是不可或缺的。
(二)举例说明案例教学在解决问题时的优势
案例:DNA提取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中重要和关键的技术。使用电泳技术从动物组织中提取DNA 并进行分离和鉴定,是最近提取DNA的一种技术。而在高中的生物学习中我们利用鸡血对DNA进行粗提取和鉴定,那么就请回答DNA提取和鉴定实验中的有关生物问题。
问题1:鸡血可以用猪血替代吗?说出原因。为什么鸡血要使用柠檬酸钠处理鸡血?并且去掉鸡血细胞的上清液?
问题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会形成得到的黏稠物很少的结果?
问题3:分别说出两次析出DNA的方法和原理。并且分别指出三次溶解DNA的液体以及实验原理。
本案例通过最近使用的DNA 分离的新技术而引出有关DNA的课本知识并提出问题。
案例学习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实验活跃课堂,舒缓高三的紧张气氛,并且在动手动脑中深化重点知识点,将重难点逐个击破。
三、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素养
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将上课时要复习的知识点先行构建有关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就会养成在脑海中对知识进行系统记忆的习惯,使得知识牢牢的在脑中扎根。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构建的体系,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完善,也有益于强化这种良好的记忆方式。
总结
高中生物的学习与文科学习不同,需要的是手脑并用的灵活性,对课本知识具备全面而系统的认知。本文阐释了设置问题、建构模型、案例思考对生物教学的深刻影响,主动学习和独立自主思考习惯的养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仅在高考中,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顺红.生物实验高考复习策略[J]. 考试周刊,2011(31).
[2]王平.浅谈高三后期政治复习策略[J]. 学苑教育,2010(13).
[3]张安珍.浅谈新高考形势下的化学复习策略[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1).
【关键词】生物教学 案例思考 设置问题 模型建构
一、通过提问启迪,鼓励学生进行模型建构
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为例,通过提问和构建模型的方式引导学生去了解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的特点以及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一)设置问题拓宽学生思考方式
将考试中高频的知识点和有助于扎实基础的知识点设置成课堂问题,让学生在课堂讲授中去思考与探索问题的正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学生的思维从单纯的说教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被动接受转化成主动思考。
例: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问题1:本实验有什么目的,对理解知识点有什么作用?
回答方法:仔细阅读课本中有关知识点,总结出实验的目的和作用。
问题2: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试验中,对叶片有什么要求?除去叶柄和较粗的叶脉有什么作用?
回答方法:根据实际经验独立思考叶片等实验物品的准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生回答后,老师公布答案,即叶片应用深绿色的,而叶柄和叶脉内的色素少,留下对实验无益且浪费精力。
问题3:实验中使用丙酮的具体作用?是否可被其他药品代替?可以换成水吗?说出实验中二氧化硅的作用和碳酸钙的作用,不加这两种药品对实验是否有影响?
回答方法:学生自由结成讨论小组,根据生物基础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交换意见,既可得出正确的答案,也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问题4:为什么要将滤纸条的两角剪去?滤液细线为什么要做成深色的直线?为什么细线不能接触到层析液?滤纸条上的色素是怎样分离的呢?说出在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色素,说出最窄的色素带和形成的原因。
回答方法:通过真正的动手实验去寻找答案,为紧张的高三复习添加趣味,也使学生对知识点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学习构建模型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
我们通过还原有关生物的实物原型,模拟出运动和结构的具体形态和特征,并不表现出全部的形态,而是将抽象和概括的事物以一种清楚明白的模型形式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能在复习中深化对事物特征的认识,牢固掌握并自我总结所学的生物学中零碎却重要的知识。
二、将基础知识融入案例中以击破考试重难点
(一)简析案例教学的新理念
在课堂上假想设置一种案例情景,学生置身其中,以分组讨论和主动思考为主要课堂内容,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将单一的老师传授、学生被动的接受变成由学生掌握主动权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消化案例中的知识点,并在解决问题时进行综合运用。因为高中的课改已全面推进,生物这门学科也不例外,高考中的新题型也层出不穷,不再仅仅考查课本中的死知识而是检测学生对有关生物科学的综合能力。如给出一段有关高新生物技术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思维等等综合素质,这些素质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锻炼,所以在平常的学习中案例学习是不可或缺的。
(二)举例说明案例教学在解决问题时的优势
案例:DNA提取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中重要和关键的技术。使用电泳技术从动物组织中提取DNA 并进行分离和鉴定,是最近提取DNA的一种技术。而在高中的生物学习中我们利用鸡血对DNA进行粗提取和鉴定,那么就请回答DNA提取和鉴定实验中的有关生物问题。
问题1:鸡血可以用猪血替代吗?说出原因。为什么鸡血要使用柠檬酸钠处理鸡血?并且去掉鸡血细胞的上清液?
问题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会形成得到的黏稠物很少的结果?
问题3:分别说出两次析出DNA的方法和原理。并且分别指出三次溶解DNA的液体以及实验原理。
本案例通过最近使用的DNA 分离的新技术而引出有关DNA的课本知识并提出问题。
案例学习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实验活跃课堂,舒缓高三的紧张气氛,并且在动手动脑中深化重点知识点,将重难点逐个击破。
三、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素养
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将上课时要复习的知识点先行构建有关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就会养成在脑海中对知识进行系统记忆的习惯,使得知识牢牢的在脑中扎根。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构建的体系,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完善,也有益于强化这种良好的记忆方式。
总结
高中生物的学习与文科学习不同,需要的是手脑并用的灵活性,对课本知识具备全面而系统的认知。本文阐释了设置问题、建构模型、案例思考对生物教学的深刻影响,主动学习和独立自主思考习惯的养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仅在高考中,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顺红.生物实验高考复习策略[J]. 考试周刊,2011(31).
[2]王平.浅谈高三后期政治复习策略[J]. 学苑教育,2010(13).
[3]张安珍.浅谈新高考形势下的化学复习策略[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