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能”博士——维生素A
维生素A是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一大类物质,既包括视黄醇及其代谢产物,也包括了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一类物质。目前,把存在于海水鱼肝脏中,活性较高的视黄醇称为维生素A1,而把淡水鱼肝脏中活性较低的称为维生素A2。植物中虽不含维生素A1与维生素A2,但是含有能转变为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将其称为维生素A原。
维生素A应当说是功能最多的一种维生素,其功能涵盖方方面面:包括视觉、免疫、体衬和皮肤的维护,骨骼和身体生长、细胞的正常发育及生殖等等。其用途简直是无处不在,因此在营养界业内称其为“万能博士”。
一、揭开视网膜的奥秘——原来视觉是从维生素A“变态”开始的。
世上各种绚丽的色彩源自太阳光的七彩;人能感知外界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全靠眼睛对光的感受。光线通过眼的折光系统在眼底的视网膜上形成了清晰的“像”,这与照相机的底片上成像并无区别。有趣的是人眼这个感光器远比当代最先进的相机还要精密得多!
运用电子显微镜及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方法,现代生理生化学研究才发现了人眼感光的奥秘,人的视网膜十分纤薄,仅有0.1~0.5毫米的厚度,而其显微结构却非常复杂!它在组织学上可分为十层——其第二层是光感受细胞层,紧密地排列着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仅单眼的视网膜上就有1.2亿个视杆细胞。袅娜细长的视杆细胞长约60微米,直径仅1.5微米,细胞头端装有上千个膜盘,而每个膜盘中竟有百万个能感光的视色素分子——视紫红质。而视紫红质正是由维生素A(视黄醛)与蛋白质相结合成的大分子。
在夜间,人眼能看到一公里外微弱的烛光,足见视杆细胞的感光的敏锐度是多么惊人!据测定,在一个光子的照射下,足以使视网膜产生光反应——引起视紫红质迅速分解。其中的视黄醛分子立即由“顺型”转变为“全反型”分子结构,并因此而与蛋白质分离开。就那么一个渺小的化学分子“变态”就马上能产生了一系列的光——化学——电的变化。
从视网膜上产生的微弱的电子流启动了神经动作电位,迅速传入大脑枕叶而产生了鲜明的光觉。原来,人能看清大千世界,全靠维生素A的“变态”启动的光化学反应啊!
要是你白天走进已开始放映的影院时,刚进入时什么也看不到,过了几分钟之后才渐渐地能看到人和椅子了,这就是因为大白天里视杆细胞里的视紫红质全已被漂白、变态了,必须等视紫红质重新合成,能发挥功能时,你才能看清外界的物体,这种现象叫暗适应。
当体内维生素A不足时,暗适应时间就会延长;当维生素A严重缺乏时,就会出现夜盲症。到了夜间人像麻雀一样无法看清任何物体,故夜盲症在古代又称雀盲。
缺乏维生素A的夜盲症者就无法夜间行车。因为一旦遇到迎面驶来车辆射出的光,漂白了你仅有的维生素A,此时无法重新合成视紫红质,这瞬间,眼前立即变成一片漆黑,很难看清路面。有夜盲症的司机那就很容易发生车祸!
二、“万能博士”——机体健康离不开维生素A
(一)维持内皮及皮肤黏膜层的完整性
维生素A有益于体内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过程,对上皮细胞的细胞膜起着稳定作用,维持其形态完整和功能健全。一旦缺乏维生素A,初期上皮组织干燥,继而使之角化变性和腺体分泌减少,累及全身上皮组织。
(二)维生素A对生殖的影响
维生素A在生殖功能方面的作用与其对生殖系统上皮组织的影响有关。维生素A缺乏影响精子的生成与质量,并使女性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变化消失,阴道、子宫、输卵管及胎盘上皮角化,不能受孕和怀胎,或导致胎儿畸形和死亡,发生流产。
(三)维生素A与免疫功能
维生素A对机体免疫系统有重要的作用,维生素A使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数和淋巴细胞转化率上升,并使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对小儿淋巴细胞的促进作用远大于成年人。肺巨噬细胞数目上升,并增强吞噬功能。
维生素A是通过对细胞分化的作用增强免疫细胞有丝分裂的,而胡萝卜素是通过使细胞活化增强免疫功能的。
(四)维生素A与骨质代谢的关系
维生素A对于维持骨质代谢的正常进行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维生素A缺乏可使破骨细胞数目减少,成骨细胞的功能失控,导致骨膜骨质过度增生,骨腔变小,并压迫周围的组织,产生神经压迫症状。
(五)维生素A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维生素A有改善铁吸收和促进铁运转,增强造血系统功能的作用。维生素A缺乏情况下,机体的造血机能降低。
(六)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的防癌抗癌作用
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有防癌抗癌作用,两者相比较,胡萝卜素的防癌抗癌作用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这可能与胡萝卜素有清除氧自由基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三、维生素A缺乏症状
* 眼睛内水分少,眼干涩,畏光,可导致干眼病,可致失明。
* 视力下降,暗适应能力下降,可有夜盲症。
* 皮肤干而粗糙,毛孔扩大,皮肤无故发痒。
* 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道上皮细胞角化,易发生炎症。
* 脱发、头皮屑增多。
* 眼袋大,下垂。
* 骨骼发育不良,生长发育受阻,儿童、青少年长不高。
* 免疫功能差,易感冒。
* 牙齿珐琅质发暗,不坚固。
四、全球性维生素A的缺乏
维生素A缺乏已经是全球性普通问题了,给社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世界上有300万以上的儿童患有严重的维生素A缺乏;除了失明,还有食欲不振造成的生长停滞。令人震惊的是2.75亿以上的儿童正遭受着一定程度维生素A缺乏,这种缺乏足以损伤免疫系统和诱发感染。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在努力消除这种维生素A缺乏的状况,目标是改善整个发展中国家儿童的生存状况。
我国维生素A缺乏情况请看小贴士。
小贴士
今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了维生素A强化食用油学术研讨会。
会议指出,维生素A对维持视觉、维持人体免疫功能、机体抗氧化以及促进生长发育都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之一。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维生素A缺乏属于中度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儿童重度、中度和轻度维生素A缺乏率总计达到39.2%。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中度维生素A缺乏率更严重。因此,如何改善广大居民,特别是少年儿童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成为我国政府和营养健康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
专家指出,全国营养调查显示,自1982年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平均每人每日维生素A摄入量不断地下降。到2002年,城市居民维生素A摄入量下降为549.9微克,农村居民下降为439.6微克。
另外,我国20~45岁妇女有将近20%的维生素A处于边缘缺乏水平。7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11.2%处于边缘缺乏水平。由此说明中国也急需改善维生素A缺乏的状况。
五、维生素A的来源
维生素A的化学名为视黄醇,在体内氧化后成为视黄醛,进一步氧化成视黄酸。视黄酸是维生素A在体内吸收代谢后最具有生物活性的产物。胡萝卜素中最具有维生素A生物活性的是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肝、蛋、奶、胡萝卜、甜菜、甘蓝、芥菜、菠菜、南瓜、甘薯、西葫芦、杏、桃子、蟹和大比目鱼等.
六、摄入过量危害与毒化
(一)维生素A过多症
摄入过多可以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维生素A过量会降低细胞膜的稳定性,导致细胞受损,组织酶释放,引起皮肤、骨骼、脑、肝等多种脏器组织病变。脑受损可使颅压增高。骨组织变性引起骨质吸收、变形、骨膜下新骨形成,血钙和尿钙都上升。肝组织受损则引起肝脏肿大,肝功能改变。
(二)胡萝卜素血症
因摄入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橘子等)过多,以致大量胡萝卜素不能充分迅速在小肠粘膜细胞中转化为维生素A而引起。因摄入的β-胡萝卜素在体内仅有1/6发挥维生素A的作用,故大量摄入胡萝卜素一般不会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不需特殊治疗。
阳光维生素
——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族有类固醇的结构,但侧链不同的复合物的总称,目前已知的维生素D至少有10种,但最重要的是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维生素D2是由紫外线照射植物中的麦角固醇产生,维生素D3则由人体皮肤内含有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成。
一、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
(一)维生素D的最主要功能是提高血浆钙和磷的水平,以适应骨骼坚固的需要。
(二)维生素D的非经典作用
维生素D有许多潜在临床效益,如维护心血管系统健康,预防肿瘤、其他慢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
1.维生素D与免疫性疾病
活性维生素D调节机体免疫反应,能够降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反应的发生风险。研究证实,每天补充2 000IU维生素D能降低1型糖尿病发病风险78%。
2.维生素D与肿瘤
活性维生素D具有抑制肿瘤血管增殖的作用。有证据表明,维生素D可显著降低人类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的发生风险。
二、维生素D的缺乏
维生素D缺乏导致肠吸收钙和磷减少,肾小管对钙和磷重吸收减少,影响骨钙化,造成骨骼和牙齿矿化异常;维生素D缺乏对婴儿将致佝偻病,对成人,尤其是孕妇、乳母和老人,可使已成熟骨骼脱钙,而发生骨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
(一)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时,因骨骼不能正常钙化,易致骨骼变软和弯曲变形,如幼儿刚学会走路时,身体重量使下肢骨弯曲,形成X或O形腿;胸骨外凸为鸡胸,骨盆变窄和脊柱弯曲。佝偻病发病程度各地不一,我国北方较南方高,似与婴幼儿日照不足有关。
(二)骨质软化症:成人(尤其是孕妇、乳母和老人)在缺乏维生素D和钙、磷时,容易发生骨质软化症。
(三)骨质疏松症:老年人因肝肾功能降低、胃肠吸收欠佳、户外活动减少,故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常低于年轻人;骨质疏松症及其导致的骨折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四)手足痉挛症:缺乏维生素D、钙吸收不足、甲状旁腺功能失调时可致痉挛,表现为肌肉痉挛、小腿抽筋、惊厥等。过量摄入维生素D也可致维生素D过多症。
三、维生素D的外源性和内源性补充
维生素D有两大来源,一为外源性,依靠食物来源;另一为内源性,通过阳光(紫外线)照射由人体皮肤产生。
(一)食物来源——外源性
维生素D无论是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在天然食物中存在并不广泛,植物性食物如蘑菇、蕈类含有维生素D2,动物性食物中则含有维生素D3,以鱼肝和鱼油含量最丰富,其次在鸡蛋、乳牛肉、黄油和咸水鱼(鲱鱼和沙丁鱼中含量相对较高)。
由于食物中的维生素D来源不足,许多国家均在常用的食物中进行维生素D的强化,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病和骨软化症。
(二)内源性来源
人体的表皮和真皮内含有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或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维生素D3,产生量的多少与季节、纬度、紫外线强度、年龄、暴露皮肤的面积和时间长短有关。
儿童和年轻人每周要有2~3次的短时户外活动。老年人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能力较低,衣服又常常穿得较多,接触阳光照射较少,使维生素D3的产生减少,加上老年人奶制品摄入少,维生素D的来源往往较少。因此,老年人应多接触阳光,使维生素D满足身体需要。
后记
据我母亲回忆,我刚出生后不久,连续发了近百天的寒热与腹泻……父母抱着我四处寻医无门,最后遇到一位朱老医生。朱医生嘱,将我送到乡下多得“地气”,即可愈。结果果真有效。现今分析,当年我与父母深居于城市的亭子间,我睡在樟木箱上。外出时严加包裹,以防受冷,结果整天晒不到一点阳光,因而我得了严重的“佝偻病”!而后我到了西塘乡下,在祖母膝下,又得到阳光的滋润,由于有了维生素D,身体很快就康复了。
是啊,阳光赐予了我维生素D,给了我健康,多么振奋人心!
营养学家:苏祖斐
苏祖斐(1898年~1998年) 女,上海人,中共党员。1927年在上海沪江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1932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48年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进修儿科。1953年~1982年任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副主任。1982年~1998年任上海市儿童医院名誉院长。
苏祖斐任上海市第一至第五、第七、第八届人大代表。党和政府对她的卓著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授予10多种荣誉。
苏祖斐是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她特别重视儿童营养。1937年她主持难童医院医务工作时,认识到难童因缺乏营养,并发症多,因而病情严重,死亡率极高。在此期间她成功治疗了维生素A缺乏症280例以及维生素B1缺乏症200多例。1978年上海市儿童医院成立我国第一个儿童营养研究室,研究课题为母乳喂养。在她的培训、组织和发动下,国内众多专家和儿童营养工作者广泛热忱地参与,顺利完成了研究任务,受到赞赏。
苏祖斐非常重视营养学人才的培训,可谓桃李满天下。她负责的儿童营养研究所是卫生部指定的儿童营养人才培训基地,办过多次全国性的营养学习班。她撰写了大量中、英文论文,发表文献综述11篇。编写了《妇幼营养》、《儿科临床手册》等论著,很受读者欢迎。
维生素A是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一大类物质,既包括视黄醇及其代谢产物,也包括了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一类物质。目前,把存在于海水鱼肝脏中,活性较高的视黄醇称为维生素A1,而把淡水鱼肝脏中活性较低的称为维生素A2。植物中虽不含维生素A1与维生素A2,但是含有能转变为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将其称为维生素A原。
维生素A应当说是功能最多的一种维生素,其功能涵盖方方面面:包括视觉、免疫、体衬和皮肤的维护,骨骼和身体生长、细胞的正常发育及生殖等等。其用途简直是无处不在,因此在营养界业内称其为“万能博士”。
一、揭开视网膜的奥秘——原来视觉是从维生素A“变态”开始的。
世上各种绚丽的色彩源自太阳光的七彩;人能感知外界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全靠眼睛对光的感受。光线通过眼的折光系统在眼底的视网膜上形成了清晰的“像”,这与照相机的底片上成像并无区别。有趣的是人眼这个感光器远比当代最先进的相机还要精密得多!
运用电子显微镜及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方法,现代生理生化学研究才发现了人眼感光的奥秘,人的视网膜十分纤薄,仅有0.1~0.5毫米的厚度,而其显微结构却非常复杂!它在组织学上可分为十层——其第二层是光感受细胞层,紧密地排列着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仅单眼的视网膜上就有1.2亿个视杆细胞。袅娜细长的视杆细胞长约60微米,直径仅1.5微米,细胞头端装有上千个膜盘,而每个膜盘中竟有百万个能感光的视色素分子——视紫红质。而视紫红质正是由维生素A(视黄醛)与蛋白质相结合成的大分子。
在夜间,人眼能看到一公里外微弱的烛光,足见视杆细胞的感光的敏锐度是多么惊人!据测定,在一个光子的照射下,足以使视网膜产生光反应——引起视紫红质迅速分解。其中的视黄醛分子立即由“顺型”转变为“全反型”分子结构,并因此而与蛋白质分离开。就那么一个渺小的化学分子“变态”就马上能产生了一系列的光——化学——电的变化。
从视网膜上产生的微弱的电子流启动了神经动作电位,迅速传入大脑枕叶而产生了鲜明的光觉。原来,人能看清大千世界,全靠维生素A的“变态”启动的光化学反应啊!
要是你白天走进已开始放映的影院时,刚进入时什么也看不到,过了几分钟之后才渐渐地能看到人和椅子了,这就是因为大白天里视杆细胞里的视紫红质全已被漂白、变态了,必须等视紫红质重新合成,能发挥功能时,你才能看清外界的物体,这种现象叫暗适应。
当体内维生素A不足时,暗适应时间就会延长;当维生素A严重缺乏时,就会出现夜盲症。到了夜间人像麻雀一样无法看清任何物体,故夜盲症在古代又称雀盲。
缺乏维生素A的夜盲症者就无法夜间行车。因为一旦遇到迎面驶来车辆射出的光,漂白了你仅有的维生素A,此时无法重新合成视紫红质,这瞬间,眼前立即变成一片漆黑,很难看清路面。有夜盲症的司机那就很容易发生车祸!
二、“万能博士”——机体健康离不开维生素A
(一)维持内皮及皮肤黏膜层的完整性
维生素A有益于体内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过程,对上皮细胞的细胞膜起着稳定作用,维持其形态完整和功能健全。一旦缺乏维生素A,初期上皮组织干燥,继而使之角化变性和腺体分泌减少,累及全身上皮组织。
(二)维生素A对生殖的影响
维生素A在生殖功能方面的作用与其对生殖系统上皮组织的影响有关。维生素A缺乏影响精子的生成与质量,并使女性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变化消失,阴道、子宫、输卵管及胎盘上皮角化,不能受孕和怀胎,或导致胎儿畸形和死亡,发生流产。
(三)维生素A与免疫功能
维生素A对机体免疫系统有重要的作用,维生素A使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数和淋巴细胞转化率上升,并使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对小儿淋巴细胞的促进作用远大于成年人。肺巨噬细胞数目上升,并增强吞噬功能。
维生素A是通过对细胞分化的作用增强免疫细胞有丝分裂的,而胡萝卜素是通过使细胞活化增强免疫功能的。
(四)维生素A与骨质代谢的关系
维生素A对于维持骨质代谢的正常进行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维生素A缺乏可使破骨细胞数目减少,成骨细胞的功能失控,导致骨膜骨质过度增生,骨腔变小,并压迫周围的组织,产生神经压迫症状。
(五)维生素A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维生素A有改善铁吸收和促进铁运转,增强造血系统功能的作用。维生素A缺乏情况下,机体的造血机能降低。
(六)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的防癌抗癌作用
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有防癌抗癌作用,两者相比较,胡萝卜素的防癌抗癌作用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这可能与胡萝卜素有清除氧自由基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三、维生素A缺乏症状
* 眼睛内水分少,眼干涩,畏光,可导致干眼病,可致失明。
* 视力下降,暗适应能力下降,可有夜盲症。
* 皮肤干而粗糙,毛孔扩大,皮肤无故发痒。
* 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道上皮细胞角化,易发生炎症。
* 脱发、头皮屑增多。
* 眼袋大,下垂。
* 骨骼发育不良,生长发育受阻,儿童、青少年长不高。
* 免疫功能差,易感冒。
* 牙齿珐琅质发暗,不坚固。
四、全球性维生素A的缺乏
维生素A缺乏已经是全球性普通问题了,给社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世界上有300万以上的儿童患有严重的维生素A缺乏;除了失明,还有食欲不振造成的生长停滞。令人震惊的是2.75亿以上的儿童正遭受着一定程度维生素A缺乏,这种缺乏足以损伤免疫系统和诱发感染。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在努力消除这种维生素A缺乏的状况,目标是改善整个发展中国家儿童的生存状况。
我国维生素A缺乏情况请看小贴士。
小贴士
今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了维生素A强化食用油学术研讨会。
会议指出,维生素A对维持视觉、维持人体免疫功能、机体抗氧化以及促进生长发育都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之一。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维生素A缺乏属于中度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儿童重度、中度和轻度维生素A缺乏率总计达到39.2%。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中度维生素A缺乏率更严重。因此,如何改善广大居民,特别是少年儿童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成为我国政府和营养健康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
专家指出,全国营养调查显示,自1982年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平均每人每日维生素A摄入量不断地下降。到2002年,城市居民维生素A摄入量下降为549.9微克,农村居民下降为439.6微克。
另外,我国20~45岁妇女有将近20%的维生素A处于边缘缺乏水平。7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11.2%处于边缘缺乏水平。由此说明中国也急需改善维生素A缺乏的状况。
五、维生素A的来源
维生素A的化学名为视黄醇,在体内氧化后成为视黄醛,进一步氧化成视黄酸。视黄酸是维生素A在体内吸收代谢后最具有生物活性的产物。胡萝卜素中最具有维生素A生物活性的是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肝、蛋、奶、胡萝卜、甜菜、甘蓝、芥菜、菠菜、南瓜、甘薯、西葫芦、杏、桃子、蟹和大比目鱼等.
六、摄入过量危害与毒化
(一)维生素A过多症
摄入过多可以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维生素A过量会降低细胞膜的稳定性,导致细胞受损,组织酶释放,引起皮肤、骨骼、脑、肝等多种脏器组织病变。脑受损可使颅压增高。骨组织变性引起骨质吸收、变形、骨膜下新骨形成,血钙和尿钙都上升。肝组织受损则引起肝脏肿大,肝功能改变。
(二)胡萝卜素血症
因摄入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橘子等)过多,以致大量胡萝卜素不能充分迅速在小肠粘膜细胞中转化为维生素A而引起。因摄入的β-胡萝卜素在体内仅有1/6发挥维生素A的作用,故大量摄入胡萝卜素一般不会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不需特殊治疗。
阳光维生素
——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族有类固醇的结构,但侧链不同的复合物的总称,目前已知的维生素D至少有10种,但最重要的是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维生素D2是由紫外线照射植物中的麦角固醇产生,维生素D3则由人体皮肤内含有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成。
一、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
(一)维生素D的最主要功能是提高血浆钙和磷的水平,以适应骨骼坚固的需要。
(二)维生素D的非经典作用
维生素D有许多潜在临床效益,如维护心血管系统健康,预防肿瘤、其他慢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
1.维生素D与免疫性疾病
活性维生素D调节机体免疫反应,能够降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反应的发生风险。研究证实,每天补充2 000IU维生素D能降低1型糖尿病发病风险78%。
2.维生素D与肿瘤
活性维生素D具有抑制肿瘤血管增殖的作用。有证据表明,维生素D可显著降低人类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的发生风险。
二、维生素D的缺乏
维生素D缺乏导致肠吸收钙和磷减少,肾小管对钙和磷重吸收减少,影响骨钙化,造成骨骼和牙齿矿化异常;维生素D缺乏对婴儿将致佝偻病,对成人,尤其是孕妇、乳母和老人,可使已成熟骨骼脱钙,而发生骨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
(一)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时,因骨骼不能正常钙化,易致骨骼变软和弯曲变形,如幼儿刚学会走路时,身体重量使下肢骨弯曲,形成X或O形腿;胸骨外凸为鸡胸,骨盆变窄和脊柱弯曲。佝偻病发病程度各地不一,我国北方较南方高,似与婴幼儿日照不足有关。
(二)骨质软化症:成人(尤其是孕妇、乳母和老人)在缺乏维生素D和钙、磷时,容易发生骨质软化症。
(三)骨质疏松症:老年人因肝肾功能降低、胃肠吸收欠佳、户外活动减少,故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常低于年轻人;骨质疏松症及其导致的骨折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四)手足痉挛症:缺乏维生素D、钙吸收不足、甲状旁腺功能失调时可致痉挛,表现为肌肉痉挛、小腿抽筋、惊厥等。过量摄入维生素D也可致维生素D过多症。
三、维生素D的外源性和内源性补充
维生素D有两大来源,一为外源性,依靠食物来源;另一为内源性,通过阳光(紫外线)照射由人体皮肤产生。
(一)食物来源——外源性
维生素D无论是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在天然食物中存在并不广泛,植物性食物如蘑菇、蕈类含有维生素D2,动物性食物中则含有维生素D3,以鱼肝和鱼油含量最丰富,其次在鸡蛋、乳牛肉、黄油和咸水鱼(鲱鱼和沙丁鱼中含量相对较高)。
由于食物中的维生素D来源不足,许多国家均在常用的食物中进行维生素D的强化,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病和骨软化症。
(二)内源性来源
人体的表皮和真皮内含有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或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维生素D3,产生量的多少与季节、纬度、紫外线强度、年龄、暴露皮肤的面积和时间长短有关。
儿童和年轻人每周要有2~3次的短时户外活动。老年人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能力较低,衣服又常常穿得较多,接触阳光照射较少,使维生素D3的产生减少,加上老年人奶制品摄入少,维生素D的来源往往较少。因此,老年人应多接触阳光,使维生素D满足身体需要。
后记
据我母亲回忆,我刚出生后不久,连续发了近百天的寒热与腹泻……父母抱着我四处寻医无门,最后遇到一位朱老医生。朱医生嘱,将我送到乡下多得“地气”,即可愈。结果果真有效。现今分析,当年我与父母深居于城市的亭子间,我睡在樟木箱上。外出时严加包裹,以防受冷,结果整天晒不到一点阳光,因而我得了严重的“佝偻病”!而后我到了西塘乡下,在祖母膝下,又得到阳光的滋润,由于有了维生素D,身体很快就康复了。
是啊,阳光赐予了我维生素D,给了我健康,多么振奋人心!
营养学家:苏祖斐
苏祖斐(1898年~1998年) 女,上海人,中共党员。1927年在上海沪江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1932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48年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进修儿科。1953年~1982年任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副主任。1982年~1998年任上海市儿童医院名誉院长。
苏祖斐任上海市第一至第五、第七、第八届人大代表。党和政府对她的卓著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授予10多种荣誉。
苏祖斐是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她特别重视儿童营养。1937年她主持难童医院医务工作时,认识到难童因缺乏营养,并发症多,因而病情严重,死亡率极高。在此期间她成功治疗了维生素A缺乏症280例以及维生素B1缺乏症200多例。1978年上海市儿童医院成立我国第一个儿童营养研究室,研究课题为母乳喂养。在她的培训、组织和发动下,国内众多专家和儿童营养工作者广泛热忱地参与,顺利完成了研究任务,受到赞赏。
苏祖斐非常重视营养学人才的培训,可谓桃李满天下。她负责的儿童营养研究所是卫生部指定的儿童营养人才培训基地,办过多次全国性的营养学习班。她撰写了大量中、英文论文,发表文献综述11篇。编写了《妇幼营养》、《儿科临床手册》等论著,很受读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