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而巧妙地为其创设恰当的阅读情境、组织积极向上的阅读竞赛、采用科学的阅读评价语言。这有利于在真正做到尊重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其阅读水平与能力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学生主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要以尊重、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为根本前提。”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究竟应当如何更好地践行新课标关于“学生主体”的理念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体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倾向于在学习过程中依据自身的主观喜好决定对某一科目学习的主动程度。从小学生上述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笔者认为,要想使所教小学生真正实现对语文阅读篇章积极、主动、富含热情的学习,首先应想方设法增强学生对阅读篇章的主观阅读喜好,即所谓的阅读兴趣。这其中,结合阅读篇章的具体内容,灵活而恰当地为学生创设科学的阅读情境,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方法。
例如,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是一上来就向学生讲解该阅读篇章的段落构造、文章主旨等知识要点,而是首先为学生精心创设了如下实验情境:即一手拿着一团棉花,另一个手则拿着一定重量的铁块,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同时放手的话,究竟是手中的棉花先落地还是另一个手中的铁块先着地,抑或是同时着地。在学生好奇及惊叹的目光中,两手中的棉花以及铁块在脱离手部之后,同时落到了教室的地面上。当学生对这一实验现象还持有浓厚探究兴趣的同时,我趁势向他们点明:“其实,有一篇文章也涉及老师刚才所做的这个实验,这就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让我们一起对这篇文章进行阅读,看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如此一来,教师可以借助这一实验情境的创设,在激发学生主体阅读兴趣、集中其阅读专注力的同时,轻松将学生带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阅读学习中,从而为该篇章的阅读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学习基础。
二、组织阅读竞赛,调动学生主体阅读的积极性
每个社会个体都有一定的争强好胜心理,小学阶段的学生同样也不例外。教育实践更是表明,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利用”学生内心的积极竞争心理,也能使他们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更快、更好地融入特定的篇章阅读活动中。从小学生的这一主观心理特点出发,并采取与之相契合的阅读教学策略,也不失为尊重学生主体,真正面向学生主体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体现。
如,在《蓝色的树叶》这一阅读篇章的教学中,笔者就特意为学生设计了一项别开生面的文章朗读比赛,要求学生对该篇章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如,在李丽“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一句子的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在林园园“我还没画完呢。”这一句子的朗读中则要读出林园园吞吞吐吐、并不愿意将自己的绿铅笔借给李丽的神态……并规定朗读的最深情并茂的学生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如此,这种略带竞争性的比赛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他们的朗读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他们主动融入阅读学习的积极状态,真正起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教育教学效果。
三、运用科学评价,尊重学生主体的独特阅读感知
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搞所谓的“一言堂”,当学生关于阅读篇章的理解稍有不同或者偏差时,立马就对其进行坚决否决甚至是冷嘲热讽。殊不知,这种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抛于九霄云外的落后教育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阅读想象力的发展,更是严重挫伤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可谓弊端重重。
对此,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占据原本属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应当将阅读的主动权与主体权充分交到学生手中。这其中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感知进行赏识性的科学评价作为一个有效的切入点与突破口。以笔者自身为例,我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就会经常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与激励,像“你的想法很新颖”“你的阅读理解效果很好,非常快地就找出了阅读篇章的主要信息”等。这种带有赏识性质的评价很好地保护了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他们自觉将自身的阅读状态由以往的“老师要我读”向“我要主动读”的状态进行调整与过渡。
总之,传统阅读教育模式未能充分做到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没有有效调动学生关于篇章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更谈不上收获良好的阅读学习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而巧妙地为其创设恰当的阅读情境、组织积极向上的阅读竞赛、采用科学的阅读评价语言,相信这都将在真正做到尊重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其阅读水平与能力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程大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成功教育,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行动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023)。
编辑 李建军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学生主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要以尊重、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为根本前提。”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究竟应当如何更好地践行新课标关于“学生主体”的理念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体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倾向于在学习过程中依据自身的主观喜好决定对某一科目学习的主动程度。从小学生上述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笔者认为,要想使所教小学生真正实现对语文阅读篇章积极、主动、富含热情的学习,首先应想方设法增强学生对阅读篇章的主观阅读喜好,即所谓的阅读兴趣。这其中,结合阅读篇章的具体内容,灵活而恰当地为学生创设科学的阅读情境,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方法。
例如,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是一上来就向学生讲解该阅读篇章的段落构造、文章主旨等知识要点,而是首先为学生精心创设了如下实验情境:即一手拿着一团棉花,另一个手则拿着一定重量的铁块,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同时放手的话,究竟是手中的棉花先落地还是另一个手中的铁块先着地,抑或是同时着地。在学生好奇及惊叹的目光中,两手中的棉花以及铁块在脱离手部之后,同时落到了教室的地面上。当学生对这一实验现象还持有浓厚探究兴趣的同时,我趁势向他们点明:“其实,有一篇文章也涉及老师刚才所做的这个实验,这就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让我们一起对这篇文章进行阅读,看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如此一来,教师可以借助这一实验情境的创设,在激发学生主体阅读兴趣、集中其阅读专注力的同时,轻松将学生带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阅读学习中,从而为该篇章的阅读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学习基础。
二、组织阅读竞赛,调动学生主体阅读的积极性
每个社会个体都有一定的争强好胜心理,小学阶段的学生同样也不例外。教育实践更是表明,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利用”学生内心的积极竞争心理,也能使他们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更快、更好地融入特定的篇章阅读活动中。从小学生的这一主观心理特点出发,并采取与之相契合的阅读教学策略,也不失为尊重学生主体,真正面向学生主体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体现。
如,在《蓝色的树叶》这一阅读篇章的教学中,笔者就特意为学生设计了一项别开生面的文章朗读比赛,要求学生对该篇章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如,在李丽“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一句子的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在林园园“我还没画完呢。”这一句子的朗读中则要读出林园园吞吞吐吐、并不愿意将自己的绿铅笔借给李丽的神态……并规定朗读的最深情并茂的学生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如此,这种略带竞争性的比赛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他们的朗读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他们主动融入阅读学习的积极状态,真正起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教育教学效果。
三、运用科学评价,尊重学生主体的独特阅读感知
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搞所谓的“一言堂”,当学生关于阅读篇章的理解稍有不同或者偏差时,立马就对其进行坚决否决甚至是冷嘲热讽。殊不知,这种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抛于九霄云外的落后教育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阅读想象力的发展,更是严重挫伤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可谓弊端重重。
对此,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占据原本属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应当将阅读的主动权与主体权充分交到学生手中。这其中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感知进行赏识性的科学评价作为一个有效的切入点与突破口。以笔者自身为例,我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就会经常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与激励,像“你的想法很新颖”“你的阅读理解效果很好,非常快地就找出了阅读篇章的主要信息”等。这种带有赏识性质的评价很好地保护了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他们自觉将自身的阅读状态由以往的“老师要我读”向“我要主动读”的状态进行调整与过渡。
总之,传统阅读教育模式未能充分做到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没有有效调动学生关于篇章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更谈不上收获良好的阅读学习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而巧妙地为其创设恰当的阅读情境、组织积极向上的阅读竞赛、采用科学的阅读评价语言,相信这都将在真正做到尊重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其阅读水平与能力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程大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成功教育,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行动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023)。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