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因此,应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开发工作,创新人才各项工作机制,营造有利于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环境。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220213-01
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证,这是摆在我们人事人才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一论断,为我们做好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其意义十分重大。
一、转变观念,用慧眼发掘人才
转变各级领导干部的人才观念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前提,要发掘人才,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改变人才观念的同时,努力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要正确理解人才的概念。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很多人对人才的概念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大多数人都看中学历、职称和资历。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出台,人才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新的定位和科学的定义。即: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二是要完善并使用人才评价的标准。我们在人才的选拔中,要进一步量化评价标准,使人才评价的标准具体化、易见化、宏观化,真正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做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要注重通过实践检验人才。要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健全并完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更科学、更合理、更实际。同时,要不断探索主体明确,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开发现代化的人才评价手段。在人才评价时,我们应严格坚持群众路线,克服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业绩的倾向。
二、广辟渠道,借外脑培养人才
人才要成长,关键在培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人才工作中,要把培养教育放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开发的重要地位。
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整合现有继续教育资源。对于我们不发达地区来讲,要充分认识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不应因为经济能力弱,就只注重建设投入,而忽视人才培养教育。相反,要充分认识只有坚持围绕经济发展抓人才培养工作,才能通过抓人才工作来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加大培养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不断整合现有培训资源,重点扶持和整合那些培训质量高,师资力量强,信誉度好的培训资源,同时,加强培训基础设施和教育力量的建设。
二是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把能力建设做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在提高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要不断探索,多形式的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对于我们教学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要在用好当地继续教育资源的同時,广开渠道,充分利用域外资源,多形式的进行人才培养。要勇于把“学生”送出去,敢于将老师请进来。对于那些有一定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要定期有重点地选拔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学习深造,促进知识更新,提升创新能力,增强专业技能。同时,也可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在各自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专家学者或高级技术人员,开展各种知识讲座和实用技术培训。
三、拓展视野,用事业吸引人才
在充分发掘和培养本地人才的同时,我们还应在人才引进,特别是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上下真功夫,花大力气。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人才市场体系的建设力度可以看出一个地区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因而,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实现人才市场的规范化,增强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形成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的人才市场体系。要进一步提升人才市场的信息水平,积极建立人才市场的网络化。通过人才市场网络,大力宣传当地人才政策、创业条件、人文环境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增强人才来创业、干事的信心和决心,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创业发展。
二是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加强人才“绿色通道”建设。人才是不受地域限制的,是可以流动的资源。在人才引进上,我们要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原则,积极探索柔性引才办法。对于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应把人才引进工作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摆上日程,为人才搭建更多的创业舞台。要把人才引进工作与招商引资工作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合作,创办、领办、租赁企业等形式,采取科技咨询服务、兼职、聘用等方式引进人才智力。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拓宽选人视野,不断加大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力度,做大做好人才引进文章,达到借智生财,借财发展的目标。
四、落实措施,用优势留住人才
发掘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其最终目的就是在于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用事业、用感情吸引和留住人才,又要重视建立各种机制,完善各项措施,用优势、用待遇、用市场法则留住人才。
(一)建立健全各项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完善分配机制。要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分配体制。不断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的分配机制。企业要根据经济效益状况及行业工资水平,依法自主决定工资额度,实行“绩效优先”的分配方法。事业单位要进一步落实内部分配自主权,实行按岗定薪,按绩定薪。二是完善奖励机制。要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对在科技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改造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秀人才,可按规定给予重奖,可打破学历、任职时间等限制,破格为其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给其一定的社会荣誉,从而更好地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
(二)优化环境,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一是优化政策环境。要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定配套的人才政策,清除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建立平等的人才发展环境,克服各种困难,努力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宽松的政策环境。二是优化舆论环境。要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事迹,形成榜样效应,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人才最光荣的社会氛围,激发人人想成才、人人能成才的强烈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理念,让想干事的人才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才有舞台,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人才创业、人才成功的社会环境。三是优化工作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努力改变科研设备陈旧,技术资金缺乏,科研手段落后等实际问题,切实改善科研条件,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四是优化生活环境。对域外引进的人才,要在户口、住房、医疗、社会保险、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尽可能改善条件,提供方便,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形成人才的磁场效应。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2006年6月12日.
[2]孙嘉丰、冉小毅,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探索,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5期.
[3]王建鹏,新形势下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作的思考,山西焦煤科技,2004年第12期.
[4]余红华,如何激励创新型人才,决策参考,中国期刊网.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220213-01
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证,这是摆在我们人事人才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一论断,为我们做好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其意义十分重大。
一、转变观念,用慧眼发掘人才
转变各级领导干部的人才观念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前提,要发掘人才,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改变人才观念的同时,努力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要正确理解人才的概念。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很多人对人才的概念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大多数人都看中学历、职称和资历。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出台,人才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新的定位和科学的定义。即: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二是要完善并使用人才评价的标准。我们在人才的选拔中,要进一步量化评价标准,使人才评价的标准具体化、易见化、宏观化,真正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做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要注重通过实践检验人才。要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健全并完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更科学、更合理、更实际。同时,要不断探索主体明确,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开发现代化的人才评价手段。在人才评价时,我们应严格坚持群众路线,克服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业绩的倾向。
二、广辟渠道,借外脑培养人才
人才要成长,关键在培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人才工作中,要把培养教育放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开发的重要地位。
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整合现有继续教育资源。对于我们不发达地区来讲,要充分认识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不应因为经济能力弱,就只注重建设投入,而忽视人才培养教育。相反,要充分认识只有坚持围绕经济发展抓人才培养工作,才能通过抓人才工作来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加大培养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不断整合现有培训资源,重点扶持和整合那些培训质量高,师资力量强,信誉度好的培训资源,同时,加强培训基础设施和教育力量的建设。
二是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把能力建设做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在提高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要不断探索,多形式的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对于我们教学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要在用好当地继续教育资源的同時,广开渠道,充分利用域外资源,多形式的进行人才培养。要勇于把“学生”送出去,敢于将老师请进来。对于那些有一定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要定期有重点地选拔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学习深造,促进知识更新,提升创新能力,增强专业技能。同时,也可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在各自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专家学者或高级技术人员,开展各种知识讲座和实用技术培训。
三、拓展视野,用事业吸引人才
在充分发掘和培养本地人才的同时,我们还应在人才引进,特别是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上下真功夫,花大力气。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人才市场体系的建设力度可以看出一个地区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因而,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实现人才市场的规范化,增强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形成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的人才市场体系。要进一步提升人才市场的信息水平,积极建立人才市场的网络化。通过人才市场网络,大力宣传当地人才政策、创业条件、人文环境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增强人才来创业、干事的信心和决心,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创业发展。
二是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加强人才“绿色通道”建设。人才是不受地域限制的,是可以流动的资源。在人才引进上,我们要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原则,积极探索柔性引才办法。对于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应把人才引进工作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摆上日程,为人才搭建更多的创业舞台。要把人才引进工作与招商引资工作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合作,创办、领办、租赁企业等形式,采取科技咨询服务、兼职、聘用等方式引进人才智力。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拓宽选人视野,不断加大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力度,做大做好人才引进文章,达到借智生财,借财发展的目标。
四、落实措施,用优势留住人才
发掘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其最终目的就是在于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用事业、用感情吸引和留住人才,又要重视建立各种机制,完善各项措施,用优势、用待遇、用市场法则留住人才。
(一)建立健全各项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完善分配机制。要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分配体制。不断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的分配机制。企业要根据经济效益状况及行业工资水平,依法自主决定工资额度,实行“绩效优先”的分配方法。事业单位要进一步落实内部分配自主权,实行按岗定薪,按绩定薪。二是完善奖励机制。要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对在科技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改造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秀人才,可按规定给予重奖,可打破学历、任职时间等限制,破格为其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给其一定的社会荣誉,从而更好地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
(二)优化环境,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一是优化政策环境。要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定配套的人才政策,清除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建立平等的人才发展环境,克服各种困难,努力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宽松的政策环境。二是优化舆论环境。要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事迹,形成榜样效应,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人才最光荣的社会氛围,激发人人想成才、人人能成才的强烈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理念,让想干事的人才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才有舞台,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人才创业、人才成功的社会环境。三是优化工作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努力改变科研设备陈旧,技术资金缺乏,科研手段落后等实际问题,切实改善科研条件,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四是优化生活环境。对域外引进的人才,要在户口、住房、医疗、社会保险、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尽可能改善条件,提供方便,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形成人才的磁场效应。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2006年6月12日.
[2]孙嘉丰、冉小毅,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探索,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5期.
[3]王建鹏,新形势下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作的思考,山西焦煤科技,2004年第12期.
[4]余红华,如何激励创新型人才,决策参考,中国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