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趋势及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调查2017年度我区收集的296例儿童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分别从人群分布(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几个方面对我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总结有效、可行的预防干预对策。结果:296例患儿中以0~3岁的男性患儿居多,以4~6月、9~11月为疾病高发时间;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皮疹合并口腔黏膜病变及持续发热等症状,常伴有食欲下降,且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伤多有发生;实验室检查中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中性粒细胞下降、肠道病毒71型阳性、柯萨奇病毒A16型阳性占比均较高。结论:我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具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及地区差异和季节性,爆发季节重点对3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健康宣教和预检干预,一方面帮助易感儿童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做好对手足口病日常监测和每日报告,对手足口病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早隔离)以及时防止大范围流行,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预防
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因肠道病毒感染而诱发的以患者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皮疹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好发于学龄前儿童群体[1]。多数患儿在发病七日内会自行好转,但临床中仍有部分患儿会进一步恶化发展为脑膜炎或心肌炎,且因其具有较高的流行性和传染性,极易发生爆发性传播[2]。本研究对2017年度我中心调查收集的296例儿童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我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趋势及特征,为临床制定有效、可行的预防干预对策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调查2017年度我区收集296例儿童手足口病病例资料,上述患儿均经临床肠道71型PCR检测确诊为手足口病。296例患儿中男179例(60.47%),女117例(39.53%),年龄6个月~7岁,平均(3.4±0.5)岁,其中0个月~3岁组264例(89.19%),3岁以上32例(10.81%)。
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均符合我国《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及《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关于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3]。
1.2方法 通过调查收集的29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分别整理并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采用统计学对我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总结有效、可行的预防干预对策。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Excel表格录用分析,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
2 结果
296例患儿中以0~3岁的男性患儿居多,其中男性患儿占比60.47%,0~3岁患儿占比89.19%;在发病时间分布统计上显示以4~6月为手足口病高发时间,合计占比58.78%,其中4月份占比最高,达到了34.12%,其次为9~11月,占比分别为6.76%、8.45%、11.15%,合计占比为26.35%,而1~3月合计占比仅为7.77%,其中2月份占比最低。通过分析显示,296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表现为手、足皮疹合并口腔黏膜病变及持续发热等症状,常伴有食欲下降,且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伤多有发生。实验室检查中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中性粒细胞下降、肠道病毒71型阳性、柯萨奇病毒A16型陽性占比均较高。
3 讨论
3.1 本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趋势分析 本研究296例患儿中以0~3岁的男性患儿居多,其中男性患儿占比60.47%,0~3岁患儿占比89.19%;我们分析这与男婴天性活泼好动,喜欢乱抓乱摸,因此比较容易患病。而在发病时间分布统计上显示以4~6月为手足口病高发时间,合计占比58.78%,其中4月份占比最高,达到了34.12%;这与该月份大部分新鲜瓜果上市,若个人清洁和卫生工作落实不到位易导致患病;此外在刘俊华等[3]的研究中还提出该阶段天气变化幅度大,易使幼儿患病而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因此在进入上述高发月份时需提高幼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强度和密度。296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表现为手、足皮疹合并口腔黏膜病变及持续发热等症状,常伴有食欲下降,且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伤多有发生;实验室检查结果也显示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中性粒细胞下降、肠道病毒71型阳性、柯萨奇病毒A16型阳性占比均较高;这也提示可以通过加强对监护人或学校老师进行疾病的相关症状以及乡区诊疗机构健全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措施来共同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确诊[4]。
3.2 预防和控制措施 卫生院要定期对本辖区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做到全面、详实的记录与分析,发现流行病学特征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符合实际的防控管理制度并不断落实完善,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5]。其次通过监护人和老师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卫生习惯,同时做好环境清洁卫生工作,最好能定期深入儿童聚集村屯开展卫生宣教,对儿童及监护人发放宣传读本,宣教工作侧重手足口病致病因,卫生习惯及注意事项等,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的患儿,家长或老师应立即送医以确保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做好患儿与其他儿童的隔离工作。并对患儿进行积极对症治疗;同时还需要对患儿及其监护人的心理疏导,提高治疗依从性;另外还需要对患儿生活环境所接触的其他儿童也做好监测,并将有关事态的准确信息及时公布,避免出现恐慌;竭力使感染区域的范围最小化[6]。
我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具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及地区差异和季节性,在手足口病流行爆发季节重点对3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健康宣教和预检干预,一方面帮助易感儿童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做好对手足口病日常监测和每日报告,对手足口病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早隔离)以及时防止大范围流行,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功林.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0):4238-4239.
[2] 查日胜,郭锋,陆瑞科,等.苏州市高新区2009-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J].江苏预防医学,2016,27(2):201-203.
[3] 刘俊华.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对策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11):905-907.
[4] 陈平华,张泽武,曾耀明.2009—2014年东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3):354-356.
[5] 苏艳.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临床预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1-72.
[6] 马安翔,韦琪平.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的研究概况[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9(6):550-554.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预防
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因肠道病毒感染而诱发的以患者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皮疹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好发于学龄前儿童群体[1]。多数患儿在发病七日内会自行好转,但临床中仍有部分患儿会进一步恶化发展为脑膜炎或心肌炎,且因其具有较高的流行性和传染性,极易发生爆发性传播[2]。本研究对2017年度我中心调查收集的296例儿童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我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趋势及特征,为临床制定有效、可行的预防干预对策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调查2017年度我区收集296例儿童手足口病病例资料,上述患儿均经临床肠道71型PCR检测确诊为手足口病。296例患儿中男179例(60.47%),女117例(39.53%),年龄6个月~7岁,平均(3.4±0.5)岁,其中0个月~3岁组264例(89.19%),3岁以上32例(10.81%)。
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均符合我国《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及《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关于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3]。
1.2方法 通过调查收集的29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分别整理并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采用统计学对我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总结有效、可行的预防干预对策。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Excel表格录用分析,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
2 结果
296例患儿中以0~3岁的男性患儿居多,其中男性患儿占比60.47%,0~3岁患儿占比89.19%;在发病时间分布统计上显示以4~6月为手足口病高发时间,合计占比58.78%,其中4月份占比最高,达到了34.12%,其次为9~11月,占比分别为6.76%、8.45%、11.15%,合计占比为26.35%,而1~3月合计占比仅为7.77%,其中2月份占比最低。通过分析显示,296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表现为手、足皮疹合并口腔黏膜病变及持续发热等症状,常伴有食欲下降,且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伤多有发生。实验室检查中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中性粒细胞下降、肠道病毒71型阳性、柯萨奇病毒A16型陽性占比均较高。
3 讨论
3.1 本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趋势分析 本研究296例患儿中以0~3岁的男性患儿居多,其中男性患儿占比60.47%,0~3岁患儿占比89.19%;我们分析这与男婴天性活泼好动,喜欢乱抓乱摸,因此比较容易患病。而在发病时间分布统计上显示以4~6月为手足口病高发时间,合计占比58.78%,其中4月份占比最高,达到了34.12%;这与该月份大部分新鲜瓜果上市,若个人清洁和卫生工作落实不到位易导致患病;此外在刘俊华等[3]的研究中还提出该阶段天气变化幅度大,易使幼儿患病而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因此在进入上述高发月份时需提高幼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强度和密度。296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表现为手、足皮疹合并口腔黏膜病变及持续发热等症状,常伴有食欲下降,且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伤多有发生;实验室检查结果也显示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中性粒细胞下降、肠道病毒71型阳性、柯萨奇病毒A16型阳性占比均较高;这也提示可以通过加强对监护人或学校老师进行疾病的相关症状以及乡区诊疗机构健全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措施来共同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确诊[4]。
3.2 预防和控制措施 卫生院要定期对本辖区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做到全面、详实的记录与分析,发现流行病学特征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符合实际的防控管理制度并不断落实完善,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5]。其次通过监护人和老师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卫生习惯,同时做好环境清洁卫生工作,最好能定期深入儿童聚集村屯开展卫生宣教,对儿童及监护人发放宣传读本,宣教工作侧重手足口病致病因,卫生习惯及注意事项等,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的患儿,家长或老师应立即送医以确保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做好患儿与其他儿童的隔离工作。并对患儿进行积极对症治疗;同时还需要对患儿及其监护人的心理疏导,提高治疗依从性;另外还需要对患儿生活环境所接触的其他儿童也做好监测,并将有关事态的准确信息及时公布,避免出现恐慌;竭力使感染区域的范围最小化[6]。
我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具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及地区差异和季节性,在手足口病流行爆发季节重点对3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健康宣教和预检干预,一方面帮助易感儿童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做好对手足口病日常监测和每日报告,对手足口病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早隔离)以及时防止大范围流行,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功林.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0):4238-4239.
[2] 查日胜,郭锋,陆瑞科,等.苏州市高新区2009-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J].江苏预防医学,2016,27(2):201-203.
[3] 刘俊华.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对策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11):905-907.
[4] 陈平华,张泽武,曾耀明.2009—2014年东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3):354-356.
[5] 苏艳.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临床预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1-72.
[6] 马安翔,韦琪平.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的研究概况[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9(6):55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