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它的胜利不仅仅来源于抗日战场上无数血性男儿的浴血拼搏,同时也源于抗日战争敌后众多妇女的不懈努力。辽县妇女通过物质上的支持、替抗日战士抚养子女、保卫村庄安全以及参与组建支援抗日的组织等方式对辽县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辽县 抗日战争 妇女
辽县即现在的左权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它最初名为辽县,1937年9月初日寇在相继侵占天津、石家庄、邢台等重要城市之后,开始对山西发动攻势,11月初,太原失守,太原附近的辽县等县城也相继被日军攻占。之后日军开始在各统治区建立伪军、汉奸和特务组织,辽县人民陷入了水生火热之中。
土皇帝阎锡山统治下的辽县人民在日军进攻之下有心抗日却无力救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八路军来到华北后,提出坚决抗日,与华北人民同生共死的主张。不久之后129師来到辽县,肃清溃匪,安抚流民,同时又派干部同地方领导成立战地动员委员会,发动当地人民成立抗日组织,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随后辽县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辽县抗日游击训练班(随营学校)、辽县友爱会及其医院等抗日民主团体开始不断出现。
抗日战争中,前线上靠的是血性男儿的浴血拼搏,敌后大多则是靠无数妇女的支持,特别是后勤的支持,她们的贡献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物质支持
1943年,辽县的灾荒特别严重。之后的1944年,蝗虫又大量来袭,广大人民只能靠吃糠咽菜来艰难度日。在党的号召下,辽县妇女们担负起了战时生产的重任,积极组织村中的广大农民参加互助组、变工队、劳动社、合作社等组织,出现了四百多名英雄模范和能手。在蝗灾严重的1944年秋季,妇女们积极响应党的政策,领导村民进行剿蝗战斗,在1945年春天又开始刨蝗卵,捕蝗蛹,从根本上解决了蝗灾的再次侵扰。
为了使抗战前线士兵的衣食方面不再成为问题,当时的辽县妇女在中共的领导下积极成立了募捐队,在县城中的多个地方开展募捐资金的活动,当时虽然捐款的人不少,但是大多数都是贫困百姓,所以募集到的钱总数不容乐观。当时负责募集资金的辽县妇女小队决定派人到县城中的富裕家户、地主等家中劝说他们捐助钱款。在小队人员不厌其烦的多次劝说开导之下,终于募集到了足够的钱款。之后清点记录了钱款数量,募捐队当即将资金一分不少的全部交给了中共辽县委员会,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因为当时部队的后勤人员不足,辽县妇女代表在了解情况后主动成立了后勤支援小队,许多妇女都积极参加,后勤支援小队下设洗衣队、缝纫队;她们还成立了运输队,负责将洗净缝补好的衣物送到部队中去,同时将募集到的钱款和粮食等也一块送到部队中。有时候为了躲避伪军和汉奸的告密阻挡,她们还必须在晚上天黑后才能偷偷出去运送。
2、太行奶娘
在辽县妇女中有那么一群人,她们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大山,但是她们却用她们的奶水,用她们的母爱替八路军将领和士兵们哺育了后代,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们就是“太行奶娘”。
1944年春季,为了将全部精力都用在抗日战争上,邓小平、卓琳夫妇将刚刚出生不久的邓朴方托付给麻田八路军总部附近云头底村的妇女郭金梅哺养。对于这位抗战首领的后代,已经有自己孩子的郭金梅一直将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抚养,有时候甚至还会偏袒邓朴方。直到1945年底,邓朴方才被接回父母身边。1978年和1995年,郭金梅老人曾先后两次破除万难到北京看望邓朴方,之后1994年4月13号当时已经担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的邓朴方在妻子高苏宁的陪同下,专程来到左权县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附近的云头底村探望他的奶娘郭金梅老人,并且在云头底村的戏台上请残疾人联合会的演员们表演了“千手观音”等精彩节目。
在太行辽县地区,还有许许多多的“太行奶娘”,像东寨村的韩春华女士抚养了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麻田村的王巧鱼女士抚养了罗瑞卿的女儿罗峪田和卫生部黄俊的孩子黄利华等等。她们在战火硝烟的年代无私地哺育了抗日将领和战士的后代,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守候养育他们成人,据不完全统计,辽县有12名奶娘和家属为了保护孩子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抗日战争的胜利背后她们默默地付出,“奶儿”忘不了她们,辽县忘不了她们,中国忘不了她们。
3.保卫村庄安全
在党组织的号召下,许多辽县16岁至55岁的妇女都参加了自卫队,她们用菜刀、木棍、火枪、大刀等作为武器进行日常的训练,并且还在县城和各自村庄的关键位置站岗放哨,有时候她们甚至还会在乔装打扮之后,为八路军送去重要的情报。
在战争中,战士们在突围到县城外的农村中时,最先迎接他们的总会是这些放哨警戒的妇女自卫队,在确定是抗日士兵后,她们会和村干部一块将部队分散到村中各个民户中修养,受伤的士兵还会被她们分配到热心的民户中养伤,有的受伤严重到无法行军的士兵还会在部队转移后继续留在村中养伤。面对日军的扫荡,自卫队总会在最先得到消息后为村里养伤的抗日战士们寻找村里的地道和隐蔽地方躲起来。面临日军恐吓追问是否有中共战士在村中躲藏时,她们依然面不改色的回答没有,甚至在日军的威逼利诱之下牺牲自己的生命也绝不出卖抗日战士。
在当时有很多为了抗战牺牲生命的烈士,但总会有那么几个软骨头屈服于日军做汉奸。由辽县妇女组织领导的自卫队在得到确切的消息之后,还会劝说那些汉奸改邪归正,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她们才会制定一些计划,消灭村里那些汉奸和伪军,确保村中村民和养伤战士的安全,其中的凶险不言而喻。
4.参与组建支援抗日的组织
在辽县的抗日战争史上,许多抗日组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而在这些抗日组织的组建过程和运行过程中辽县妇女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1937年11月28日在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治委员张浩、参谋长倪志亮等人的率领下举行了辽县抗日游击训练班的开学典礼。许多当地的热血青年和妇女都积极参加了辽县抗日游击训练班,它培养出了如马自芳爱民模范团等许许多多的抗日精英团队和抗日英雄,后来还被称为太行山上的“黄埔军校”。最为出名的是在1942年5月,面临日军的大扫荡,位于麻田的八路军总部作出突围决定之后发生的八千人跳崖事件,当时许多跳崖的后勤人员都是由辽县抗日游击训练班培养出来的妇女,她们在面临日军的包围,无路可逃时,纷纷在将后勤物资推下悬崖后选择了跳崖,宁愿物资和自己一块落入悬崖也不留给日军,不做俘虏,她们的精神和狼牙山五壮士一样值得后人敬仰。
来自美国的友爱会传教士希尔顿夫妇于1912年在辽县成立了辽县友爱会,辽县友爱会医院不久之后随即成立。1938年作为白求恩医疗队小分队的辽县友爱会医院,担起了照顾伤员的重任,在专业医生不够的情况下,许多辽县妇女积极加入到了照顾伤员的队伍中去。在县委宣传部长、抗日救国会的负责人王善玲女同志的领导下,辽县妇女还到部队中去慰劳士兵,为士兵表演节目,送去粮食鸡、羊、猪肉、面粉等慰问品。后来由于汉奸的出卖,许多辽县友爱会的会员,医生,护士以及住院战士都被敌人抓捕。其中最出名的是一位叫做刘金兰的女同志,面对敌人的毒打坚强不屈,坚决不透露八路军的任何情报,在承受了百般折磨之后最终被丧心病狂的日军剥光衣服,一刀一刀刺死。
辽县妇女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辽县的抗日战争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斗争史,它的胜利是八路军战士的胜利,是辽县人民的胜利,同时也是辽县妇女的胜利。她们为了辽县的抗日战争流血流泪,受尽磨难,甚至为此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后人没有忘记她们,她们的历史有的被写成文章,有的被写成书籍,有的还被写在历史教材上,辽县人民为了纪念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于现在的左权县陵园街修建了烈士陵园,将先烈们的名字题在碑上,供后人瞻仰。她们的事迹不仅让人们认识到抗战中妇女这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提高了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从政治上参政意识的提高到经济上走出家门务工赚钱等等,极大的促进了辽县和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山西抗战大事记[J].文史月刊,1995(1).
【2】程文华.太行山上的“黄埔军校”—辽县抗日游击训练班(随营学校)[J].党史文汇,2015(9).
作者简介:刘鹏(1992-),男,汉族,籍贯:山西省晋中市,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辽县 抗日战争 妇女
辽县即现在的左权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它最初名为辽县,1937年9月初日寇在相继侵占天津、石家庄、邢台等重要城市之后,开始对山西发动攻势,11月初,太原失守,太原附近的辽县等县城也相继被日军攻占。之后日军开始在各统治区建立伪军、汉奸和特务组织,辽县人民陷入了水生火热之中。
土皇帝阎锡山统治下的辽县人民在日军进攻之下有心抗日却无力救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八路军来到华北后,提出坚决抗日,与华北人民同生共死的主张。不久之后129師来到辽县,肃清溃匪,安抚流民,同时又派干部同地方领导成立战地动员委员会,发动当地人民成立抗日组织,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随后辽县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辽县抗日游击训练班(随营学校)、辽县友爱会及其医院等抗日民主团体开始不断出现。
抗日战争中,前线上靠的是血性男儿的浴血拼搏,敌后大多则是靠无数妇女的支持,特别是后勤的支持,她们的贡献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物质支持
1943年,辽县的灾荒特别严重。之后的1944年,蝗虫又大量来袭,广大人民只能靠吃糠咽菜来艰难度日。在党的号召下,辽县妇女们担负起了战时生产的重任,积极组织村中的广大农民参加互助组、变工队、劳动社、合作社等组织,出现了四百多名英雄模范和能手。在蝗灾严重的1944年秋季,妇女们积极响应党的政策,领导村民进行剿蝗战斗,在1945年春天又开始刨蝗卵,捕蝗蛹,从根本上解决了蝗灾的再次侵扰。
为了使抗战前线士兵的衣食方面不再成为问题,当时的辽县妇女在中共的领导下积极成立了募捐队,在县城中的多个地方开展募捐资金的活动,当时虽然捐款的人不少,但是大多数都是贫困百姓,所以募集到的钱总数不容乐观。当时负责募集资金的辽县妇女小队决定派人到县城中的富裕家户、地主等家中劝说他们捐助钱款。在小队人员不厌其烦的多次劝说开导之下,终于募集到了足够的钱款。之后清点记录了钱款数量,募捐队当即将资金一分不少的全部交给了中共辽县委员会,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因为当时部队的后勤人员不足,辽县妇女代表在了解情况后主动成立了后勤支援小队,许多妇女都积极参加,后勤支援小队下设洗衣队、缝纫队;她们还成立了运输队,负责将洗净缝补好的衣物送到部队中去,同时将募集到的钱款和粮食等也一块送到部队中。有时候为了躲避伪军和汉奸的告密阻挡,她们还必须在晚上天黑后才能偷偷出去运送。
2、太行奶娘
在辽县妇女中有那么一群人,她们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大山,但是她们却用她们的奶水,用她们的母爱替八路军将领和士兵们哺育了后代,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们就是“太行奶娘”。
1944年春季,为了将全部精力都用在抗日战争上,邓小平、卓琳夫妇将刚刚出生不久的邓朴方托付给麻田八路军总部附近云头底村的妇女郭金梅哺养。对于这位抗战首领的后代,已经有自己孩子的郭金梅一直将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抚养,有时候甚至还会偏袒邓朴方。直到1945年底,邓朴方才被接回父母身边。1978年和1995年,郭金梅老人曾先后两次破除万难到北京看望邓朴方,之后1994年4月13号当时已经担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的邓朴方在妻子高苏宁的陪同下,专程来到左权县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附近的云头底村探望他的奶娘郭金梅老人,并且在云头底村的戏台上请残疾人联合会的演员们表演了“千手观音”等精彩节目。
在太行辽县地区,还有许许多多的“太行奶娘”,像东寨村的韩春华女士抚养了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麻田村的王巧鱼女士抚养了罗瑞卿的女儿罗峪田和卫生部黄俊的孩子黄利华等等。她们在战火硝烟的年代无私地哺育了抗日将领和战士的后代,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守候养育他们成人,据不完全统计,辽县有12名奶娘和家属为了保护孩子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抗日战争的胜利背后她们默默地付出,“奶儿”忘不了她们,辽县忘不了她们,中国忘不了她们。
3.保卫村庄安全
在党组织的号召下,许多辽县16岁至55岁的妇女都参加了自卫队,她们用菜刀、木棍、火枪、大刀等作为武器进行日常的训练,并且还在县城和各自村庄的关键位置站岗放哨,有时候她们甚至还会在乔装打扮之后,为八路军送去重要的情报。
在战争中,战士们在突围到县城外的农村中时,最先迎接他们的总会是这些放哨警戒的妇女自卫队,在确定是抗日士兵后,她们会和村干部一块将部队分散到村中各个民户中修养,受伤的士兵还会被她们分配到热心的民户中养伤,有的受伤严重到无法行军的士兵还会在部队转移后继续留在村中养伤。面对日军的扫荡,自卫队总会在最先得到消息后为村里养伤的抗日战士们寻找村里的地道和隐蔽地方躲起来。面临日军恐吓追问是否有中共战士在村中躲藏时,她们依然面不改色的回答没有,甚至在日军的威逼利诱之下牺牲自己的生命也绝不出卖抗日战士。
在当时有很多为了抗战牺牲生命的烈士,但总会有那么几个软骨头屈服于日军做汉奸。由辽县妇女组织领导的自卫队在得到确切的消息之后,还会劝说那些汉奸改邪归正,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她们才会制定一些计划,消灭村里那些汉奸和伪军,确保村中村民和养伤战士的安全,其中的凶险不言而喻。
4.参与组建支援抗日的组织
在辽县的抗日战争史上,许多抗日组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而在这些抗日组织的组建过程和运行过程中辽县妇女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1937年11月28日在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治委员张浩、参谋长倪志亮等人的率领下举行了辽县抗日游击训练班的开学典礼。许多当地的热血青年和妇女都积极参加了辽县抗日游击训练班,它培养出了如马自芳爱民模范团等许许多多的抗日精英团队和抗日英雄,后来还被称为太行山上的“黄埔军校”。最为出名的是在1942年5月,面临日军的大扫荡,位于麻田的八路军总部作出突围决定之后发生的八千人跳崖事件,当时许多跳崖的后勤人员都是由辽县抗日游击训练班培养出来的妇女,她们在面临日军的包围,无路可逃时,纷纷在将后勤物资推下悬崖后选择了跳崖,宁愿物资和自己一块落入悬崖也不留给日军,不做俘虏,她们的精神和狼牙山五壮士一样值得后人敬仰。
来自美国的友爱会传教士希尔顿夫妇于1912年在辽县成立了辽县友爱会,辽县友爱会医院不久之后随即成立。1938年作为白求恩医疗队小分队的辽县友爱会医院,担起了照顾伤员的重任,在专业医生不够的情况下,许多辽县妇女积极加入到了照顾伤员的队伍中去。在县委宣传部长、抗日救国会的负责人王善玲女同志的领导下,辽县妇女还到部队中去慰劳士兵,为士兵表演节目,送去粮食鸡、羊、猪肉、面粉等慰问品。后来由于汉奸的出卖,许多辽县友爱会的会员,医生,护士以及住院战士都被敌人抓捕。其中最出名的是一位叫做刘金兰的女同志,面对敌人的毒打坚强不屈,坚决不透露八路军的任何情报,在承受了百般折磨之后最终被丧心病狂的日军剥光衣服,一刀一刀刺死。
辽县妇女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辽县的抗日战争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斗争史,它的胜利是八路军战士的胜利,是辽县人民的胜利,同时也是辽县妇女的胜利。她们为了辽县的抗日战争流血流泪,受尽磨难,甚至为此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后人没有忘记她们,她们的历史有的被写成文章,有的被写成书籍,有的还被写在历史教材上,辽县人民为了纪念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于现在的左权县陵园街修建了烈士陵园,将先烈们的名字题在碑上,供后人瞻仰。她们的事迹不仅让人们认识到抗战中妇女这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提高了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从政治上参政意识的提高到经济上走出家门务工赚钱等等,极大的促进了辽县和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山西抗战大事记[J].文史月刊,1995(1).
【2】程文华.太行山上的“黄埔军校”—辽县抗日游击训练班(随营学校)[J].党史文汇,2015(9).
作者简介:刘鹏(1992-),男,汉族,籍贯:山西省晋中市,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