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合式教学是一种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结合传统线下教学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的一种教学方式。深度学习是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的追求,因此在“互联网+教育”的今天探讨深度学习很有必要。本文将以大学文化翻译过程为例,进行以促进深度学习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案例设计,
关键词:深度学习;大学英语;教学案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形态也迎来了新的变革,混合式教学是教育信息化推动下的产物,国内众多学者对混合式教学开展了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混合式教学是一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不同,混合式教学注重数字化资源利用、线上线下互动和移动学习工具使用,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相较于单一的线下学习,混合式教学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好的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和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1],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有关深度学习
马顿(Marton)和赛尔乔(S?lj?)首次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2]。自此以后,国内外学者开启了对深度学习的研究。2005年黎加厚教授团队引进了深度学习并解读其内涵,他们认为深度学习者要主动参与学习,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相联系,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能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来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3]。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促进了国内深度学习的研究[4]。祝智庭等人在融合NRC与Hewlett基金会的观点的基础上整理了深度学习能力,包括三大领域并给出具体领域相应能力的注解: 1)认知领域:掌握核心学术内容、审辨思维与复杂问题解决;2)自我领域:学会学习、发展与维持学术意念;3)人际领域:协同作业、有效沟通[5]。本文主要参照祝智庭等人整理的深度学习能力来进行学生的深度学习培养研究。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案例设计
本文结合祝智庭等人深度学习内涵和Jensen 等人構建了“深度学习路径DELC(Deeper Learning Cycle)”来设计教学案例,分为四个阶段七个环节:1)学习准备阶段,包括设计标准与课程、预评估和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2)知识构建阶段,包括预备与激活先前知识和获取新知识;3)知识深度加工阶段为知识深度加工;4)评价反思阶段为评价学生的学习,并要求学生通过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6]。下面将以大学英语文化翻译课程为例----本门课程为笔者所在单位的自建在线课程,本次将选取其中一个小节来设计教学案例。
1.学习准备阶段
在学习的准备阶段,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DELC深度学习路线,本阶段包括三个环节:设计标准与课程、预评估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本案例选取整个课程的一个小节,因此设计标准与课程则为预设学习目标。如本小节的主题是“清明节”,翻译技巧为“增补法”,因此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可预设为如下三个。学习目标设置完成后,教师便将学习目标告知学生,让学生提前做好学习准备。
(1)能够描述、谈论清明节相关事宜或者个人经历;
(2)能够理解和运用增补法;
(3)能够用英文介绍中国传统风俗、节日等。
教师完成学习目标设置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预评估。对学生的预评估方式有很多,本案例中教师在通过在线测试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清明节”和“增补法”的掌握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来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步骤、选取教学策略等。本阶段最后一个环节是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Jensen 等人认为积极的学习文化是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7]。本案例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因而教师不但要营造积极的在线学习文化还要营造良好的线下课堂学习氛围。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元、民主、平等而安全的开放式学习环境[8]。教师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将班级学生分为5-6人的学习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2.知识构建阶段
新知识的获得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在学生获取新知识前激活学生的先前知识,这样可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更加牢固。本案例中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想关于“清明节”和“增补法”相关信息,问题如下:
(1)“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How do you understand this sentence?
(2)What is “adding” or “addition” in translation?
激活学生先前知识后,教师便安排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单元课程 ,初步获取本单元知识。学生在观看本节视频时需要参加在线测试来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难点,以便于教师归纳重点和难点,并为下一个阶段学习活动设计做参考。
3.知识深度加工阶段
上一个阶段教师收集学生在知识构建阶段出现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融入线下的讲授中。混合式学习环境中学生自主在线学习是对新知识的接收和初步理解,因此要促进深度学习,教师需要设计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将新知识迁移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本单元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学生绘制完思维导图后,教师邀请一组同学将其绘制的思维导图在全班展示,教师和其他组的同学可对其导图进行点评帮助其修改完善,最后呈现共同完善后的思维导图,如图1。此外,教师布置了而课后讨论任务:InC-E translation,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do we need add cultural information in English?
4.评价反思阶段
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度加工后,教师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对每个小组的表现情况给出客观评价,辅之以选取个别“典型的”同学进行评价。同伴互评主要从小节核心知识掌握程度、信息搜集和利用能力、小组协作效率、反馈次数、问题解决情况等维度进行评价。学生自评则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小节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如表1。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 [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 Marton, F. & S?lj?,R.. 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outcome as a function of the learner’s conception of the task[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76,46(2):115-127.
[3]何玲, 黎加厚(2005).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 现代教学(计算机教与学),(5):29-30.
[4]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5] 祝智庭,彭红超.深度学习:智慧教育的核心支柱[J].中国教育学刊,2017(5):36-45.
[6][7] (美)埃里克·詹森,莱恩·尼克尔森著.温暖译.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8-50.
[8] 郑葳,李芒.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J].全球教育展望,2007,36(4):57-62.
注:本文系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深度学习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CWYH20-26)。
关键词:深度学习;大学英语;教学案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形态也迎来了新的变革,混合式教学是教育信息化推动下的产物,国内众多学者对混合式教学开展了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混合式教学是一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不同,混合式教学注重数字化资源利用、线上线下互动和移动学习工具使用,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相较于单一的线下学习,混合式教学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好的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和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1],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有关深度学习
马顿(Marton)和赛尔乔(S?lj?)首次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2]。自此以后,国内外学者开启了对深度学习的研究。2005年黎加厚教授团队引进了深度学习并解读其内涵,他们认为深度学习者要主动参与学习,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相联系,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能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来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3]。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促进了国内深度学习的研究[4]。祝智庭等人在融合NRC与Hewlett基金会的观点的基础上整理了深度学习能力,包括三大领域并给出具体领域相应能力的注解: 1)认知领域:掌握核心学术内容、审辨思维与复杂问题解决;2)自我领域:学会学习、发展与维持学术意念;3)人际领域:协同作业、有效沟通[5]。本文主要参照祝智庭等人整理的深度学习能力来进行学生的深度学习培养研究。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案例设计
本文结合祝智庭等人深度学习内涵和Jensen 等人構建了“深度学习路径DELC(Deeper Learning Cycle)”来设计教学案例,分为四个阶段七个环节:1)学习准备阶段,包括设计标准与课程、预评估和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2)知识构建阶段,包括预备与激活先前知识和获取新知识;3)知识深度加工阶段为知识深度加工;4)评价反思阶段为评价学生的学习,并要求学生通过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6]。下面将以大学英语文化翻译课程为例----本门课程为笔者所在单位的自建在线课程,本次将选取其中一个小节来设计教学案例。
1.学习准备阶段
在学习的准备阶段,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DELC深度学习路线,本阶段包括三个环节:设计标准与课程、预评估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本案例选取整个课程的一个小节,因此设计标准与课程则为预设学习目标。如本小节的主题是“清明节”,翻译技巧为“增补法”,因此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可预设为如下三个。学习目标设置完成后,教师便将学习目标告知学生,让学生提前做好学习准备。
(1)能够描述、谈论清明节相关事宜或者个人经历;
(2)能够理解和运用增补法;
(3)能够用英文介绍中国传统风俗、节日等。
教师完成学习目标设置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预评估。对学生的预评估方式有很多,本案例中教师在通过在线测试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清明节”和“增补法”的掌握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来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步骤、选取教学策略等。本阶段最后一个环节是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Jensen 等人认为积极的学习文化是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7]。本案例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因而教师不但要营造积极的在线学习文化还要营造良好的线下课堂学习氛围。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元、民主、平等而安全的开放式学习环境[8]。教师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将班级学生分为5-6人的学习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2.知识构建阶段
新知识的获得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在学生获取新知识前激活学生的先前知识,这样可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更加牢固。本案例中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想关于“清明节”和“增补法”相关信息,问题如下:
(1)“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How do you understand this sentence?
(2)What is “adding” or “addition” in translation?
激活学生先前知识后,教师便安排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单元课程 ,初步获取本单元知识。学生在观看本节视频时需要参加在线测试来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难点,以便于教师归纳重点和难点,并为下一个阶段学习活动设计做参考。
3.知识深度加工阶段
上一个阶段教师收集学生在知识构建阶段出现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融入线下的讲授中。混合式学习环境中学生自主在线学习是对新知识的接收和初步理解,因此要促进深度学习,教师需要设计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将新知识迁移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本单元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学生绘制完思维导图后,教师邀请一组同学将其绘制的思维导图在全班展示,教师和其他组的同学可对其导图进行点评帮助其修改完善,最后呈现共同完善后的思维导图,如图1。此外,教师布置了而课后讨论任务:InC-E translation,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do we need add cultural information in English?
4.评价反思阶段
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度加工后,教师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对每个小组的表现情况给出客观评价,辅之以选取个别“典型的”同学进行评价。同伴互评主要从小节核心知识掌握程度、信息搜集和利用能力、小组协作效率、反馈次数、问题解决情况等维度进行评价。学生自评则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小节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如表1。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 [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 Marton, F. & S?lj?,R.. 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outcome as a function of the learner’s conception of the task[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76,46(2):115-127.
[3]何玲, 黎加厚(2005).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 现代教学(计算机教与学),(5):29-30.
[4]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5] 祝智庭,彭红超.深度学习:智慧教育的核心支柱[J].中国教育学刊,2017(5):36-45.
[6][7] (美)埃里克·詹森,莱恩·尼克尔森著.温暖译.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8-50.
[8] 郑葳,李芒.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J].全球教育展望,2007,36(4):57-62.
注:本文系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深度学习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CWYH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