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献血不良反应的针灸治疗与护理的效果。方法:在传统方法治疗的同时,配合针灸治疗,轻者针刺或指压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严重者加刺足三里、中冲等穴位;歇斯底里者刺人中、百会、前廉泉等穴位。结果:献血不良反应多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由平时的10分钟缩短为3.87分钟。结论:针灸配合西医治疗献血不良反应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不良反应 针灸 护理
献血反应是献血过程中献血者出现的较为常见的不良现象,不仅给采血带来不便,而且妨碍了今后的重复献血。笔者对2009年度、2010年度的157例献血不良反应者在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57例献血不良反应者均为本站室外采血车献血的无偿献血者,其中男91例,女66例,年龄18~53岁,平均31.7岁,103例在采血过程中出现反应,54例在采血拔针后出现反应。
献血不良反应判断标准:①轻度:血管迷走神经症状,仍有知觉,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眩症状;②中度:渐进的轻度反应并失去知觉,表现为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症状;③重度:除轻、中度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如晕厥、抽搐、失去知觉)、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治疗方法:①针灸治疗:出现献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拔针并停止采血,把献血者转移至安静、空气流通的场所,平卧,抬高双下肢,保持呼吸道通畅,在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视情况给予针灸治疗。恶心呕吐者针刺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位;发生晕厥者针刺人中、合谷、足三里、中冲等穴位;胃腹胀痛者可针刺中脘、曲池、合谷、胃俞、足三里等穴;献血紧张诱发歇斯底里的可针刺人中、内关、百会、印堂、前廉泉等穴位,刺激量要大,强调首次效果。局部皮肤消毒后,用1寸或2寸毫针直刺或斜刺5分~1寸,视体质状况,强者较强刺激,年老体弱者弱刺激,留针15分钟。②护理方法:晕厥的发生与献血者的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紧张恐惧是引起晕厥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处理晕厥时实施心理护理,消除恐惧紧张心理显得非常重要,用命令、暗示、诱导性的语言告诉献血者这只是献血过程中常见的献血反应[1],特别是轻微晕厥者,保持其情绪稳定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多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
结 果
157例献血不良反应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3分钟恢复正常139例(88.5%),5分钟17例(10.8%),15分钟1例(0.7%),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3.87分钟。
讨 论
献血不良反应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巡视医生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是不可避免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使症状很快缓解,是治疗献血不良反应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西医把献血不良反应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而祖国医学无“献血反应”一词,但从症状来看,主要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应属中医“晕厥”范疇。而针灸引起的效应是通过植物性神经起作用的[2],所以针灸治疗献血不良反应是有理论依据的。
人中属督脉,位居任督交接处,督脉入脑,上巅,取之以接续阴阳经气,施捻转法有开窍醒脑作用。研究证实,针刺人中可使血压回升,改善机体的低血压状态,有防止血液黏稠瘀滞作用,针刺人中可使颈总动脉血流量增加,迅速改善全身血量分布,从而使头部血流量增加。合谷为气关,针之可调全身气血的运行。针刺足三里,对血压、心律、血管等都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对血液流变学也有一定的影响。内关乃手厥阴经之络穴,手厥阴经脉下膈络三焦,故可宣通上、中、下焦之气机,平冲逆之气,针刺可和胃止呕,安神止悸;研究证实,针刺内关能够调整左心室功能,可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增加,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中冲为手厥阴经的井穴,位在中指之端,刺之可调阴阳经气,为治疗晕厥之要穴。中脘、胃俞属俞募配穴,加足三里,可奏通降胃气之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时,在用传统西医治疗的同时,配合针灸疗法治疗后,再加上正规的护理,往往能立竿见影,并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燕,林鸣.对献血紧张诱发歇斯底里的护理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5):367.
2 朱江,马惠芳,付平,等.通过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看针灸效应[J].中国针灸,2002,22(12):843-844.
关键词 不良反应 针灸 护理
献血反应是献血过程中献血者出现的较为常见的不良现象,不仅给采血带来不便,而且妨碍了今后的重复献血。笔者对2009年度、2010年度的157例献血不良反应者在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57例献血不良反应者均为本站室外采血车献血的无偿献血者,其中男91例,女66例,年龄18~53岁,平均31.7岁,103例在采血过程中出现反应,54例在采血拔针后出现反应。
献血不良反应判断标准:①轻度:血管迷走神经症状,仍有知觉,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眩症状;②中度:渐进的轻度反应并失去知觉,表现为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症状;③重度:除轻、中度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如晕厥、抽搐、失去知觉)、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治疗方法:①针灸治疗:出现献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拔针并停止采血,把献血者转移至安静、空气流通的场所,平卧,抬高双下肢,保持呼吸道通畅,在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视情况给予针灸治疗。恶心呕吐者针刺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位;发生晕厥者针刺人中、合谷、足三里、中冲等穴位;胃腹胀痛者可针刺中脘、曲池、合谷、胃俞、足三里等穴;献血紧张诱发歇斯底里的可针刺人中、内关、百会、印堂、前廉泉等穴位,刺激量要大,强调首次效果。局部皮肤消毒后,用1寸或2寸毫针直刺或斜刺5分~1寸,视体质状况,强者较强刺激,年老体弱者弱刺激,留针15分钟。②护理方法:晕厥的发生与献血者的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紧张恐惧是引起晕厥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处理晕厥时实施心理护理,消除恐惧紧张心理显得非常重要,用命令、暗示、诱导性的语言告诉献血者这只是献血过程中常见的献血反应[1],特别是轻微晕厥者,保持其情绪稳定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多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
结 果
157例献血不良反应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3分钟恢复正常139例(88.5%),5分钟17例(10.8%),15分钟1例(0.7%),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3.87分钟。
讨 论
献血不良反应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巡视医生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是不可避免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使症状很快缓解,是治疗献血不良反应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西医把献血不良反应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而祖国医学无“献血反应”一词,但从症状来看,主要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应属中医“晕厥”范疇。而针灸引起的效应是通过植物性神经起作用的[2],所以针灸治疗献血不良反应是有理论依据的。
人中属督脉,位居任督交接处,督脉入脑,上巅,取之以接续阴阳经气,施捻转法有开窍醒脑作用。研究证实,针刺人中可使血压回升,改善机体的低血压状态,有防止血液黏稠瘀滞作用,针刺人中可使颈总动脉血流量增加,迅速改善全身血量分布,从而使头部血流量增加。合谷为气关,针之可调全身气血的运行。针刺足三里,对血压、心律、血管等都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对血液流变学也有一定的影响。内关乃手厥阴经之络穴,手厥阴经脉下膈络三焦,故可宣通上、中、下焦之气机,平冲逆之气,针刺可和胃止呕,安神止悸;研究证实,针刺内关能够调整左心室功能,可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增加,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中冲为手厥阴经的井穴,位在中指之端,刺之可调阴阳经气,为治疗晕厥之要穴。中脘、胃俞属俞募配穴,加足三里,可奏通降胃气之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时,在用传统西医治疗的同时,配合针灸疗法治疗后,再加上正规的护理,往往能立竿见影,并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燕,林鸣.对献血紧张诱发歇斯底里的护理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5):367.
2 朱江,马惠芳,付平,等.通过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看针灸效应[J].中国针灸,2002,22(12):84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