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工作人才作用模式研究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_o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我国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社区”,而如何创建出文明社区,就成为社区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从我国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结构及培育现状分析,还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本文从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角度着手,对目前的人才结构、培育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随后结合实际,分析了社区社会工作人才作用模式构建的多种方法和要点。
  关键词:社区社会工作;人才作用模式;社区;培育;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及事业单位将部分关于社会服务及其管理的职能转移给社区工作中。随着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社区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如何加快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引进更先进的管理模式,成为目前社区建设的重要问题[1]。而社区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出现障碍,在此方面的人才作用模式还未构建完全,都影响了社区建设,甚至是社会发展。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关于构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模式的建议。
  一、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结构及培育现状
  第一,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结构现状。虽然伴随社区事业的积极发展,办公条件、综合工作水平都有一定提升,但在人员的组成及结构上,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年龄构成偏大。随着机构体制的变革,许多原本的居委会人员,都转变为了社区工作服务人员,但此类人员的年龄往往较大,45~50岁较多,虽然其工作热心热情,但缺少先进化方法,在事情的解决上,常常出现纷争。二是学历构成较低。目前,社区社会工作还处于不断发展的起步阶段,因此在社会上受到的认可度并不高,待遇各方面也相对较低。许多学历较高的专业人才往往参与工作的概率较低,导致社区中在岗人员的综合学历较低,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提升[2]。三是专业技能构成较弱。在人才年龄偏大且学历较低的情况下,自然也会导致其专业技能比较薄弱。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问题涌现,此时更要积极、高效地解决问题,而现实中往往又缺乏此类综合性人才。
  第二,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培育现状。社区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一,当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所在。如今,在社区社会工作的人才培育上,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高校课程的专业培育。随着国家对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也开始陆续增加了社区工作类专业,如社区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行政》等课程。但随着社区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高校理论知识无法完全跟上脚步,因此学生即使完成课程后,还是无法快速投入工作。第二种培育方式则是在职培训。与高校培养的差异在于,在职培育的人才大多都是在社会上有过工作经历或是即将工作的人员,因此对社区社会工作的本质和内涵掌握更深,往往更专注于学习相关的实践方法、理念,相对高校学子而言,“速成”效果更好。因此,许多非专业人员都希望通过在职培训,快速适应社区社会工作的要求。
  二、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才结构方面。一是人才职业定位模糊。由于社区工作常常涉及基层琐碎事情的处理,因此许多年轻人或是社会工作人员,都希望通过竞争上岗或是应聘的方式,选择向上发展。即使部分人才参与社区社会工作,但由于对自身职业的定位模糊,再加上薪资没有同类型岗位高,晋升范围也受到限制,一旦遇见合适的发展机会,也会离开社区社会工作。二是由于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的供给需求不平衡。这种供给需求的失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才需求不足或是过剩[3]。而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年龄较大的社区工作者,无法适应新型的工作要求,工作稳定性较低。而许多学习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却往往不会选择相关岗位,从而导致工作队伍中的人才实现不了优化受到局限。这些原因都导致人才队伍的结构出现问题,对社区工作的有序开展造成影响。
  第二,人才培育方面。就目前社区社會工作人才的结构情况来看,工作人员的专业培养和在职培训工作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情况。一方面部分社区工作在职人员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比较匮乏,阻碍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在高校专项人才的培养机制上,没有结合实际,不能满足社区工作的实际需求。不管是以上哪种情况,都反映出社区工作本身的激励效果不显著的特点[4]。此外,再加上时代发展、职业进程的推进等,都对社区社会人才的培育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三、社区社会工作人才作用模式的有效构建
  第一,人才开发模式。构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的作用模式,首要步骤是要进行人才开发。在开发方面,可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过渡一批人才。针对现阶段社区社会工作人才总量不足的情况,可将已经在职的部分人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逐渐使其实现过渡,提升专业化能力[5]。其次,从外引进人才。社区社会工作在部分发达城市、海外城市的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在一些亟需社区社会工作人员的社区中,就可借助政策的力量,加大对人才引进的力度,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更全面的人才开发体系。最后,提前培养。在部分高校中,或是挑选出有意愿参与社区工作的人员,实施定向化培养,从而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便于其快速、稳定地参与社区工作。
  第二,人才长效模式。首先,要加大宣传引导的力度。在向社会各界普及社区社会工作基本内容的同时,还要指出此项工作及传统社区工作之间的差异。并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范围,使更多人明确社区社会工作这一重要理念,从而创造良好的培育环境,为人才的长效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加大培育力度。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是逐步提高社会公众对社区社会工作的认知;二是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渐提升社区社会工作的职业地位,随即提升相关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三是社区组织要借助各大高校的力量,培养在职人才,建立社区工作的实践服务基地,让更多高校学子参与社区服务工作,从而提升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四是将专业教育和在职教育有机结合,使社区工作得到更大普及,并向其他领域覆盖。最后,要增强组织领导的力度。在严格遵循党管人才的原则下,建立人才培养、激励等各个方面的政策及制度[6],相关部门如民政部、社会保障部门等,都要做好配合与支持,为人才的培养整合力量。   第三,人才保障模式。在开发和培育人才之后,就需要实现人才的有效保障。通常,可通过以下途径达到保障效果。首先,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许多社区工作无法留住人才的原因就是其工作辛苦的同时待遇方面还较低,因此针对这一现状,相关政府应做好后盾,建立多元化的经费保障制度,从而使人才待遇有一定增长。其次,健全政策激励机制[7]。应当结合岗位设定的特征,从人员的培养、薪资结构、服务内容等多个方面实施改革,针对有杰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适当的物质鼓励,并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整体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最后,健全聘用管理机制。一方面是建立社区工作岗位的设置标准[6],明确人员的职责和任职要求;另一方面则是不断扩展社区工作岗位的空间。在满足现实要求的前提下,尽力实现岗位职能的优化。
  第四,人才职业化模式。在社区工作人才队伍的构建中,培养人才是基本,对人才进行鼓励是有效保障,而使用人才则是最终目的。如此一来,就形成完整的人才职业化管理模式。若要实现此模式,应当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完善社区社会工作的规章制度。制度是部门管理的基础所在,只有将社区社会工作的范围合理扩宽,建立起合理的规章制度[8],并做好监督与管理,才能促进社区工作不断向职业化、社会化推进。其次,要改革社区社会工作机构或组织的管理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不断总结经验,并借鉴部分优秀社区的工作管理模式,从而探讨出更完善的管理模式。在此过程中,要完善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使其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及时解决社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障社区工作的稳定运作。最后,要完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运行机制。在适当的时机下,有效结合市场竞争机制,推动社区工作人员提升专业水平和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才的开发、培育、保障及职业化等一系列模式,能有效强化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推进社区工作的发展。构建人才作用模式,本质就是构建坚实的人才结构,使其作为社区和谐发展的支撑所在。实现此作用模式,意义是进一步将社区工作的新领域打开,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并让社区工作能够细致化、深入化,让更多群众受益。同时,也能真正发挥出社区社会工作人员的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晨曦.用“三个注重”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J].新长征:党建版,2021(1):34-35.
  [2]构建三级体系 赋能社会工作 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民政,2020(20):13.
  [3]汪慧萍,龚妮.创新社区治理中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探索——以贵阳市城市社区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0):214-216.
  [4]支艳春.湖南省乡镇社区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实践探索——以长沙市C县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20(19):18-19.
  [5]颜小钗.加强社区社会工作服务 助推城乡社区治理提档升级——成都“1+2”社區社会工作服务制度解读[J].中国社会工作,2020(21):8-9.
  [6]曲玲玲,匡敏.我国社区社会工作人才作用模式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18-19.
  [7]于秀玲,张建华,刘淑娟.服务学习模式在社会工作人才实务能力培养中的运用——以社区工作课程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0(21):145-146.
  [8]袁光亮.北京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对北京市2019年第二期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胜任力训练营学员的调查[J].北京青年研究,2020(2):77-86.
  (责任编辑:董维)
其他文献
摘 要: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建筑领域对国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日益明显。钢结构工程作为建筑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钢结构工程出现在城市中,现代化城市发展面貌也因此焕然一新。而BIM技术的出现,更是为钢结构工程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驱动力量。本文便对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开展论述与探讨。  关键词:BIM技术;钢结构;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58.1
摘 要:“四史”是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1]。将“四史”教育融入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中,有利于基层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素养,提升农村基层的自治水平。但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仍存在学习表面化和形式化以及党组织自身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需要创新教育形式、整合教育资源、完善教育机制,推动“四史”教育真正内嵌于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两个大局”的新局势下找寻新发展空间,把握工作重点和难点,创新灌输方式。在应对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价值冲突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握分寸、研判形势,分析学生的静态行为、动态变化,进而实现精准施策,以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优质效。本文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创新灌输论的作用机制,创新信息化工作方式、增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质
摘 要: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践的重要表现,心理疏导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构建多维的育人空间,凸显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功能,建设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理咨询室,有计划性地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规划。同时,注重参照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育人手段进行丰富和优化,以构建完善和科学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
摘 要:海棠从中晚唐开始逐渐成为诗人笔下吟咏的对象,海棠诗的发展也从中晚唐的萌芽期到北宋迎来了繁荣。而当时海棠诗的写作大多数是因为统治者的偏爱而写作的和诗,只是在数量上有了大量进展,一直到了苏轼,海棠诗才有了新的生机。苏轼的海棠诗一直被学者看作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也给后代诗人的创作以启发。本文将围绕苏轼海棠诗的新变、海棠诗新变对后代诗人创作的影响以及海棠诗新变的原因进行论述,希望可以初步探索苏轼海
摘 要:日语阅读类课程是学生提高日语能力的重要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与阅读能力。本文通过把翻译理论中的“信、达、雅”标准与日语教学实践相结合,探析大学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启示,进而帮助同行与大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日语泛读类课程的设置与学习。  关键词:大学日语泛读;教学方法;翻译理论;翻译标准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
摘 要:作为衡量写作质量的基本要素之一,个性化声音的构建是国内外研究者讨论的热点话题。在影响个性化声音构建的众多因素中,模糊限制语的恰当使用也受到广泛關注。在研究对象方面,国内目前关于写作声音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对学生写作学习的指导者——中学英语教师的学术论文中所体现的个性化声音关注较少。所以本文尝试从模糊限制语的语用角度来探究中学英语教师论文写作中个性化声音的构建方式。  关键词:
摘 要: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相同点有一致性教育目标、交叉性教育内容以及协同性育人模式。新媒体环境下,二者协同育人已然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本文基于新媒体视域下,分析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可行性,并提出树立协同育人目标、丰富协同育人内容等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D267.6 文献标识码:A
地域:由西向东,从北到南  为什么是中国人创造了中华大一统的奇迹?面对这个问题,人们首先会想到地理因素。秦统一六国以前,中国的核心地域东邻太平洋,西靠崇山峻岭,北为荒芜大漠,南是“蛮夷之地”,其面积仅仅在150万~200万平方公里之间。相较而言,从古希腊开始,欧洲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其面积就可达战国时期中国的近10倍。因此,大一统的“任务”对欧洲来说要艰巨得多。  然而,核心地域面积小并不意味着就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