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希望通过高效的语文课堂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素养。然而要提高课堂的效果,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面对当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教学宗旨,我们一定要从多方面考虑,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路人,其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来间接地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据调查,学生对于学科是否感兴趣取决于对于任课教师的喜爱程度和师生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在传统的观念中,教师始终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时间长了教师也逐渐习惯了这种感觉,致使在平时的教学中疏远了学生,而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打心里有点害怕老师,不敢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配合老师。这样下去学生怎么可能会对学习语文感兴趣呢?故而,教师要在增进师生关系方面多下功夫,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逐渐喜欢上语文课。
比如对于当下的一些热门事件的关注和评论;对于社会流行词语的合理使用;对于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剧的知识点的代入……曾有一次课上,在讲到《阿房宫赋》中的“妃嫔媵嫱”时,我简单解释:“‘嫔(pín)’和‘嫱’都是宫中的女官名,‘媵(yíng)’指陪嫁的人,四字构成并列关系。”可不久后遇到的一篇课外文言文又一次涉及“媵”“良子”和“美人”的级别问题。于是我趁机把最近的热播电视剧《芈月传》带入进来,和学生花了三五分钟来具体了解古代后宫的妃子的等级排位称呼。学生情绪立刻高涨,甚至有些人回家还在父母面前“炫耀卖弄”了一番。有时在作文点评的课堂上,我会拿“傅园慧的洪荒之力”,或者是“《我是歌手》的挑战自我”,亦或者是“《开讲啦》中王石登顶珠峰”等一些新闻和事例与学生分享,学生普遍反映很喜欢听我评论这些事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其实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科魅力,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了解语文,感受到这个学科的自身魅力,就好像学生为什么喜欢体育课,就是因为体育课上学生可以自由自在随意地玩游戏,这就是它的魅力。因此要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就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现代教学设备十分先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改变传统课堂的枯燥感,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精美实用的PPT,将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配以适当的音乐,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文本,切实感受文章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如阅读欣赏《绝地之音》,我就利用多媒体剪辑了秦腔、华阴老腔等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黄河边的人们在劳动中创作出的这种独有的“绝地之音”。通过多媒体教学切实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美、意境美,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背诵和默写,而是从中真正体会到文字的无穷魅力,不仅陶冶了情操,还涤荡了心灵。只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活力,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语文感兴趣,才能真真切切地喜欢上语文。
二、开展多种活动,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当前的语文教学方式多种多样,虽然传统的教授形式有较高的效率,但是形式过于单调,相对而言枯燥乏味,长时间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人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互做点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课文情景模拟等。切实让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语文的魅力。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教师在讲《鸿门宴》时,就可以针对课文内容开展互动式教学,主动让学生选出文章中自己喜欢的一个人,像刘邦、项羽、樊哙、项庄等,说出喜欢这个人的理由,并针对这个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个议题的设置,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还促进了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刻思考,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在具体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学生喜欢刘邦,感觉他随机应变,能屈能伸,善于用人,且虚怀若谷,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 ;而不喜欢他的学生则觉得刘邦心机太重,不像一个大丈夫。喜欢项羽的学生则认为他性情耿直,为人豪爽,重信守义,有大侠的风范;而不喜欢的认为他刚愎自用,目光短浅,妇人之仁,无法成就大事。此外,还有一些学生被范曾和项庄的忠心与机智所打动和折服。一个小小的议题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有不小的收获。
类似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在开展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切實了解每个人物的个性特征,方能达到应有的效果。通过让学生来讨论《鸿门宴》中自己喜欢的人物,学生通过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重新对文章进行了理解,切实掌握了文章的深层含义。而且,通过辩论还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口才,给学生一个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最主要的是学生很喜欢这种方式,对学习语文是巨大的促进。
三、不拘泥于形式,鼓励学生思维创新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针对同一个问题,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产生与教师的理解不统一的情况。因为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这时,教师不要搞一言堂,强调谁对谁错,这样容易打击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该发扬民主,搞活气氛,不拘泥于任何形式,要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做到对问题能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告诫学生发挥想象力的前提是积极向上的,是符合题目的,当自己的看法明显不符合题意时要虚心受教,放平心态,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创新思维而偏激、钻牛角尖。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时刻谨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养他们爱学习、乐意学习并主动去学习的好习惯。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兴趣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他科目的学习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15300)
一、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路人,其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来间接地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据调查,学生对于学科是否感兴趣取决于对于任课教师的喜爱程度和师生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在传统的观念中,教师始终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时间长了教师也逐渐习惯了这种感觉,致使在平时的教学中疏远了学生,而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打心里有点害怕老师,不敢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配合老师。这样下去学生怎么可能会对学习语文感兴趣呢?故而,教师要在增进师生关系方面多下功夫,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逐渐喜欢上语文课。
比如对于当下的一些热门事件的关注和评论;对于社会流行词语的合理使用;对于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剧的知识点的代入……曾有一次课上,在讲到《阿房宫赋》中的“妃嫔媵嫱”时,我简单解释:“‘嫔(pín)’和‘嫱’都是宫中的女官名,‘媵(yíng)’指陪嫁的人,四字构成并列关系。”可不久后遇到的一篇课外文言文又一次涉及“媵”“良子”和“美人”的级别问题。于是我趁机把最近的热播电视剧《芈月传》带入进来,和学生花了三五分钟来具体了解古代后宫的妃子的等级排位称呼。学生情绪立刻高涨,甚至有些人回家还在父母面前“炫耀卖弄”了一番。有时在作文点评的课堂上,我会拿“傅园慧的洪荒之力”,或者是“《我是歌手》的挑战自我”,亦或者是“《开讲啦》中王石登顶珠峰”等一些新闻和事例与学生分享,学生普遍反映很喜欢听我评论这些事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其实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科魅力,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了解语文,感受到这个学科的自身魅力,就好像学生为什么喜欢体育课,就是因为体育课上学生可以自由自在随意地玩游戏,这就是它的魅力。因此要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就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现代教学设备十分先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改变传统课堂的枯燥感,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精美实用的PPT,将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配以适当的音乐,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文本,切实感受文章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如阅读欣赏《绝地之音》,我就利用多媒体剪辑了秦腔、华阴老腔等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黄河边的人们在劳动中创作出的这种独有的“绝地之音”。通过多媒体教学切实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美、意境美,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背诵和默写,而是从中真正体会到文字的无穷魅力,不仅陶冶了情操,还涤荡了心灵。只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活力,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语文感兴趣,才能真真切切地喜欢上语文。
二、开展多种活动,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当前的语文教学方式多种多样,虽然传统的教授形式有较高的效率,但是形式过于单调,相对而言枯燥乏味,长时间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人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互做点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课文情景模拟等。切实让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语文的魅力。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教师在讲《鸿门宴》时,就可以针对课文内容开展互动式教学,主动让学生选出文章中自己喜欢的一个人,像刘邦、项羽、樊哙、项庄等,说出喜欢这个人的理由,并针对这个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个议题的设置,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还促进了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刻思考,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在具体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学生喜欢刘邦,感觉他随机应变,能屈能伸,善于用人,且虚怀若谷,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 ;而不喜欢他的学生则觉得刘邦心机太重,不像一个大丈夫。喜欢项羽的学生则认为他性情耿直,为人豪爽,重信守义,有大侠的风范;而不喜欢的认为他刚愎自用,目光短浅,妇人之仁,无法成就大事。此外,还有一些学生被范曾和项庄的忠心与机智所打动和折服。一个小小的议题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有不小的收获。
类似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在开展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切實了解每个人物的个性特征,方能达到应有的效果。通过让学生来讨论《鸿门宴》中自己喜欢的人物,学生通过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重新对文章进行了理解,切实掌握了文章的深层含义。而且,通过辩论还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口才,给学生一个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最主要的是学生很喜欢这种方式,对学习语文是巨大的促进。
三、不拘泥于形式,鼓励学生思维创新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针对同一个问题,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产生与教师的理解不统一的情况。因为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这时,教师不要搞一言堂,强调谁对谁错,这样容易打击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该发扬民主,搞活气氛,不拘泥于任何形式,要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做到对问题能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告诫学生发挥想象力的前提是积极向上的,是符合题目的,当自己的看法明显不符合题意时要虚心受教,放平心态,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创新思维而偏激、钻牛角尖。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时刻谨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养他们爱学习、乐意学习并主动去学习的好习惯。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兴趣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他科目的学习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