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A股市场参与者的主体与过去不同,大量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机构投资者会占据主体,这使A股市场成熟起来。像以前那样疯狂的情景恐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重演。A股的估值水平最终会和国际成熟市场接轨。
2006~2007年的A股大牛市在从6000点开始的下跌中成了过眼烟云。对于投资者来说,告别了充满动荡和危机的2008年,在投资长跑的路上,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是什么导致2008年的垒球危机?2009牛年的A股市场是“牛市”吗?这还得追本溯源,把此轮垒球危机的本质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冲击分析清楚。
全球危机的根源是双重过剩
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危机的本质就是过剩危机。本轮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海啸,其实质就是一次现代经济危机,而且是金融业和制造业的双过剩,其危害程度远大于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可以与1929~1933年的大萧条相提并论。不同的是本轮经济危机是由金融过剩产生的,然后传导到制造业,引起垒球经济危机。
在标准普尔指数成分中,可以发现金融行业占比在逐年增大。其企业净利润贡献占比中,金融业的比重也在增大。从1974年到2007年的标准普尔行业占比变化,金融板块的占比在2007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22%。从历史上看,“能源泡沫”和“科技泡沫”兴起之时,其相应板块占比分别达到了26%和32%。从利润贡献度来看,2007年上半年金融板块利润贡献达到了31%,而能源板块和科技板块在泡沫时期达到了26%和16%。这些历史数据说明了美国金融业在2007年上半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泡沫。
由于全球化所带来的国际分工以及监管缺失导致全球金融产能的过剩并伴着次贷危机最终破灭,房价和股价都出现大幅下跌,其中2008年8月份S&P/Case-shiller20大城市房价指数同比下跌17.4%,为历年新高;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从最高14198点到2008年12月8日已经下跌了38%。欧美居民的财富主要由房产、基金股票、养老金和存款四大部分构成,财富随之大幅缩水,而过去的负债性消费的杠杆效应更加剧了财富的缩水,这就导致消费大量收缩。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2007年,其消费占全球GDP的18.2%,它的下滑无疑将导致垒球的消费需求明显下降。
经济的平衡是供需的平衡,既然需求已经下降了,那供给情况如何呢?
过去25年来,世界经济形成了一条固定的生产链:资源国(以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为代表)输出资源给生产国(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经过加工后,将产成品输出给消费国(以美国为代表),而资源国、生产国又将获得的美元重新投资回消费国以延续该循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融入到垒球化中,在互联网的协助下,对全球需求信息的挖掘更加完善,因此我们可以想象产能扩张非常快,这条生产链发挥到了极致。另外由于金融产能的过剩,生产国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债务和股权融资扩大产能,通过贴现透支未来的收益来达到资本市场的预期,使得生产国的产能在短期内迅速扩大。
需求的下降和制造业产能的快速扩张导致了供需平衡被打破,供给明显大于需求,导致制造业产能的明显过剩,经济危机开始爆发。
中国经济遭受“双重打击”
GDP是由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构成的,外需和内需的“双重打击”必然导致国内经济出现下滑。
关于外需:由于国际经济形势恶化,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调整过来。受此影响,外需明显下降。对外贸易的快速萎缩对我国的经济造成重大打击。
关于内需:由于房地产消费占国内需求的25%以上,房地产的大幅调整将严重影响内需,而内需的大幅下滑又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打击。
外需的严重下滑,我们已经在前面详细分析过了。以下,我们将详细分析我国内需的下降。
从内需来看,中国居民的财富主要由三类资产构成;银行储蓄、房产和股票。全国从1999年开始住宅制度改革的城市,到目前建成住宅面积大概130亿平米,按照3000元的全国平均价,就是40万亿的巨大的一个资产市场。这是中国的居民所拥有的最大单一资产,我们现在的股市流通市值也不过3.6万亿。房地产消费占国内需求的25%以上,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对我们消费的影响,比股市的调整可能要大很多。如今房地产和股市都出现了大幅调整,再加上未来收入预期的恶化,内需也将出现明显下滑。
首先,房地产下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长达8年的大牛市,房地产牛市的根源是全球化。正是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发达国家将加工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再加上2001年中国加入WTO,大量的加工产业转移到中国。加工产业的进入必然导致产业资本的进入,土地作为稀缺资源,其价格也必然上涨。另一方面,加工产业的进入也带动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带动了住房需求,推高房价。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垒球化随之停滞,农民工开始回流,城市化已经告一段落。因此,这轮房地产牛市已经见顶,进入一个调整阶段。商品房价格指数开始下跌,商品房空置面积还在不断上升,这预示着房价还将继续下跌。
从全球化停滞、房市和股市的联动关系以及人民币停止升值并出现反转信号这三方面来看,这次调整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房地产牛市的调整,而不仅仅是对最近几年房地产牛市的调整,所以级别将非常高。目前由于开发商在过去8年的房地产大牛市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因此房价并未出现大幅下跌,随着资金越来越紧张,2009年3月后房价将继续回落。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拯救楼市措施,但只相当于当初把股市稳定在4000点左右,房价只有跌到让购房者觉得买房比租房划算了,才会止跌回升。
可见,此次房地产调整将会是时间长、力度大的一次大级别调整。其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将会沉重打击我国的经济增长。
其次,股市、基金的暴跌将严重影响消费。从2007年10月份至2008年11月份,股市总市值已跌去七成以上。我们统计的2007年10月16日以前发行的160只股票型基金在2007年10月16日到2008年12月1日期间,最大跌幅达到80%,最少的也有30%左右,中位数跌幅是53%。由于股市和基金的大幅下跌导致8000万到一个亿的新兴中产阶级群体的财富大幅缩水,而这部分人群是中国最有消费能力的。
再次,对未来收入预期的悲观。由于经济传导的时滞性,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十月份才开始显现出来。全球经济需要长时间才能重新达到平衡,因此预期未来的失业率将明显上升,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随之明显下降。
综上分析,在外需和内需的双重打击下,中国经济将延续下滑的态势。尽管国家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但无法扭转经济基本面。2008年10月只是中国经济全面恶化的第一个月,最坏的情况远未到来。
A股路在何方
尽管2008年A股市场经历了大幅调整,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谈A股估值合理还为时尚早,可以通过对美股历史上估值水平的分析来说明这一观点。历史上美股估值水平中轴在15倍左右。尤其是在历次大的经济危机里,美股的市盈率都在10倍以下,在经济复苏阶段也维持在20-25倍的水平。
目前A股市场参与者的主体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大量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机构投资者会占据主体,这会使得A股市场显得成熟起来。A股像以前那样疯狂的情景恐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重演。A股的估值水平最终会和国际成熟市场接轨。
按照美股市场的历史,在经济危机期间,市场的市盈率在10倍以下,如果A股和国际市场接轨,那么A股从市盈率这个角度出发,底都应该在10倍以下。而现在A股2008年市盈率在13倍左右,离底部至少有25%的跌幅。
再从市净率的角度来分析A股的底部。由于大多数A股公司的国有性质,所以以前从未有过破产经历,就算经营出现困难也会有借壳等一系列市场运作来维持上市地位,因此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其市净率相对于国外成熟市场都会有溢价。但未来,将会有上市公司出现破产的可能。以香港为例,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两周之内香港上市公司出现了一波倒闭潮。泰林、佑威、合俊等上市企业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倒闭。国内A股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现在A申万中小指数的市净率为2.85,而香港的市净率为1,可见A股市场的调整还远没有结束。
A股高估值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将和成熟市场接轨。现在的A股市场经过大幅调整之后,估值水平仍未到底。
牛年的投资策略
与2008年的大跌势相比,2009年绝对是机会大于风险的一年。那么,投资者到底该怎样看待牛年的市场形势?
从资金面上看,2009年是大小非解禁的高峰期,新股IPO的压力也很大,尽管银行信贷还会继续呈现宽松态势,但整体上资金面不容乐观。不过在经历了估值回归风险之后,2009年A股市场将处于一个弱势平衡状态,机遇将大于风险,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机会。
具体来看,2009年一季度是一个股市波动期,市场存在交易性机会,但充满很大风险。二季度市场由于政策的真空,经济的下滑而继续估值回归,并在二季度末和三季度初见底。由于60周年大庆和对经济观察期过后,更多的经济刺激政策会出台,股市会逐渐走稳,四季度会随基本面的好转而回升。
2006~2007年的A股大牛市在从6000点开始的下跌中成了过眼烟云。对于投资者来说,告别了充满动荡和危机的2008年,在投资长跑的路上,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是什么导致2008年的垒球危机?2009牛年的A股市场是“牛市”吗?这还得追本溯源,把此轮垒球危机的本质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冲击分析清楚。
全球危机的根源是双重过剩
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危机的本质就是过剩危机。本轮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海啸,其实质就是一次现代经济危机,而且是金融业和制造业的双过剩,其危害程度远大于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可以与1929~1933年的大萧条相提并论。不同的是本轮经济危机是由金融过剩产生的,然后传导到制造业,引起垒球经济危机。
在标准普尔指数成分中,可以发现金融行业占比在逐年增大。其企业净利润贡献占比中,金融业的比重也在增大。从1974年到2007年的标准普尔行业占比变化,金融板块的占比在2007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22%。从历史上看,“能源泡沫”和“科技泡沫”兴起之时,其相应板块占比分别达到了26%和32%。从利润贡献度来看,2007年上半年金融板块利润贡献达到了31%,而能源板块和科技板块在泡沫时期达到了26%和16%。这些历史数据说明了美国金融业在2007年上半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泡沫。
由于全球化所带来的国际分工以及监管缺失导致全球金融产能的过剩并伴着次贷危机最终破灭,房价和股价都出现大幅下跌,其中2008年8月份S&P/Case-shiller20大城市房价指数同比下跌17.4%,为历年新高;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从最高14198点到2008年12月8日已经下跌了38%。欧美居民的财富主要由房产、基金股票、养老金和存款四大部分构成,财富随之大幅缩水,而过去的负债性消费的杠杆效应更加剧了财富的缩水,这就导致消费大量收缩。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2007年,其消费占全球GDP的18.2%,它的下滑无疑将导致垒球的消费需求明显下降。
经济的平衡是供需的平衡,既然需求已经下降了,那供给情况如何呢?
过去25年来,世界经济形成了一条固定的生产链:资源国(以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为代表)输出资源给生产国(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经过加工后,将产成品输出给消费国(以美国为代表),而资源国、生产国又将获得的美元重新投资回消费国以延续该循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融入到垒球化中,在互联网的协助下,对全球需求信息的挖掘更加完善,因此我们可以想象产能扩张非常快,这条生产链发挥到了极致。另外由于金融产能的过剩,生产国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债务和股权融资扩大产能,通过贴现透支未来的收益来达到资本市场的预期,使得生产国的产能在短期内迅速扩大。
需求的下降和制造业产能的快速扩张导致了供需平衡被打破,供给明显大于需求,导致制造业产能的明显过剩,经济危机开始爆发。
中国经济遭受“双重打击”
GDP是由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构成的,外需和内需的“双重打击”必然导致国内经济出现下滑。
关于外需:由于国际经济形势恶化,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调整过来。受此影响,外需明显下降。对外贸易的快速萎缩对我国的经济造成重大打击。
关于内需:由于房地产消费占国内需求的25%以上,房地产的大幅调整将严重影响内需,而内需的大幅下滑又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打击。
外需的严重下滑,我们已经在前面详细分析过了。以下,我们将详细分析我国内需的下降。
从内需来看,中国居民的财富主要由三类资产构成;银行储蓄、房产和股票。全国从1999年开始住宅制度改革的城市,到目前建成住宅面积大概130亿平米,按照3000元的全国平均价,就是40万亿的巨大的一个资产市场。这是中国的居民所拥有的最大单一资产,我们现在的股市流通市值也不过3.6万亿。房地产消费占国内需求的25%以上,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对我们消费的影响,比股市的调整可能要大很多。如今房地产和股市都出现了大幅调整,再加上未来收入预期的恶化,内需也将出现明显下滑。
首先,房地产下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长达8年的大牛市,房地产牛市的根源是全球化。正是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发达国家将加工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再加上2001年中国加入WTO,大量的加工产业转移到中国。加工产业的进入必然导致产业资本的进入,土地作为稀缺资源,其价格也必然上涨。另一方面,加工产业的进入也带动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带动了住房需求,推高房价。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垒球化随之停滞,农民工开始回流,城市化已经告一段落。因此,这轮房地产牛市已经见顶,进入一个调整阶段。商品房价格指数开始下跌,商品房空置面积还在不断上升,这预示着房价还将继续下跌。
从全球化停滞、房市和股市的联动关系以及人民币停止升值并出现反转信号这三方面来看,这次调整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房地产牛市的调整,而不仅仅是对最近几年房地产牛市的调整,所以级别将非常高。目前由于开发商在过去8年的房地产大牛市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因此房价并未出现大幅下跌,随着资金越来越紧张,2009年3月后房价将继续回落。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拯救楼市措施,但只相当于当初把股市稳定在4000点左右,房价只有跌到让购房者觉得买房比租房划算了,才会止跌回升。
可见,此次房地产调整将会是时间长、力度大的一次大级别调整。其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将会沉重打击我国的经济增长。
其次,股市、基金的暴跌将严重影响消费。从2007年10月份至2008年11月份,股市总市值已跌去七成以上。我们统计的2007年10月16日以前发行的160只股票型基金在2007年10月16日到2008年12月1日期间,最大跌幅达到80%,最少的也有30%左右,中位数跌幅是53%。由于股市和基金的大幅下跌导致8000万到一个亿的新兴中产阶级群体的财富大幅缩水,而这部分人群是中国最有消费能力的。
再次,对未来收入预期的悲观。由于经济传导的时滞性,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十月份才开始显现出来。全球经济需要长时间才能重新达到平衡,因此预期未来的失业率将明显上升,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随之明显下降。
综上分析,在外需和内需的双重打击下,中国经济将延续下滑的态势。尽管国家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但无法扭转经济基本面。2008年10月只是中国经济全面恶化的第一个月,最坏的情况远未到来。
A股路在何方
尽管2008年A股市场经历了大幅调整,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谈A股估值合理还为时尚早,可以通过对美股历史上估值水平的分析来说明这一观点。历史上美股估值水平中轴在15倍左右。尤其是在历次大的经济危机里,美股的市盈率都在10倍以下,在经济复苏阶段也维持在20-25倍的水平。
目前A股市场参与者的主体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大量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机构投资者会占据主体,这会使得A股市场显得成熟起来。A股像以前那样疯狂的情景恐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重演。A股的估值水平最终会和国际成熟市场接轨。
按照美股市场的历史,在经济危机期间,市场的市盈率在10倍以下,如果A股和国际市场接轨,那么A股从市盈率这个角度出发,底都应该在10倍以下。而现在A股2008年市盈率在13倍左右,离底部至少有25%的跌幅。
再从市净率的角度来分析A股的底部。由于大多数A股公司的国有性质,所以以前从未有过破产经历,就算经营出现困难也会有借壳等一系列市场运作来维持上市地位,因此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其市净率相对于国外成熟市场都会有溢价。但未来,将会有上市公司出现破产的可能。以香港为例,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两周之内香港上市公司出现了一波倒闭潮。泰林、佑威、合俊等上市企业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倒闭。国内A股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现在A申万中小指数的市净率为2.85,而香港的市净率为1,可见A股市场的调整还远没有结束。
A股高估值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将和成熟市场接轨。现在的A股市场经过大幅调整之后,估值水平仍未到底。
牛年的投资策略
与2008年的大跌势相比,2009年绝对是机会大于风险的一年。那么,投资者到底该怎样看待牛年的市场形势?
从资金面上看,2009年是大小非解禁的高峰期,新股IPO的压力也很大,尽管银行信贷还会继续呈现宽松态势,但整体上资金面不容乐观。不过在经历了估值回归风险之后,2009年A股市场将处于一个弱势平衡状态,机遇将大于风险,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机会。
具体来看,2009年一季度是一个股市波动期,市场存在交易性机会,但充满很大风险。二季度市场由于政策的真空,经济的下滑而继续估值回归,并在二季度末和三季度初见底。由于60周年大庆和对经济观察期过后,更多的经济刺激政策会出台,股市会逐渐走稳,四季度会随基本面的好转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