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的不断改革,过去中学地理一直为“副科”,现在我市的初中地理学科已被纳入中考考试之列中,所以对地理教师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课前调研准备
1.掌握学生的班级特点、区域特点
不同的班级特点决定着不同的授课方式。再则,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学生感受的社会知识储备也有所不同。主城区的学生、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农村中学的学生三者之间因家庭原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城市区域地理和乡村地理的感受各有侧重。教师在授课前务必掌握这一地理信息。
2.调查当地学生的主要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同班级的群體有其主要的兴趣方向。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点后充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断扩展深化这些兴趣点,就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另外,教师有意识地以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地理教学方式让学生发现并建立一些兴趣点,这样,学生的稳固、长久的兴趣就上升为维系地理学习的长久动力。
3.调查不同的学科知识安排进度
在初中文化学科体系中在知识内容上有关联。特别是语文、政治、英语、历史、生物、物理这些学科和地理的局部联系较多。如果教师在地理课堂有意识地拓展同期学过的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这就既培养了学生的知识链接能力,又能反映地理综合学科的部分特色。
4.调查搜集当今的时事要闻
学生的学习积累中所得到的地理知识比例大体是这样的情况:地理课堂上的理性知识占80%,课外的感性知识占20%。而地理学习需要大量的感性知识作为支撑。我们这就需要让学生建立一个敏锐的大脑。学生通过上网、看电视、读报纸、看杂志等多种媒介了解社会时事要闻,扩充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进行点评。
二、课前教学设计准备
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学生上好地理课的关键,也是教师运用最佳策略的智慧结晶。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要注意突破三点:
1.目标性——教师授课目标应清晰
在每堂地理课堂上师生需要完成哪些教学目标,怎样完成教学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吃透教材,考虑好每段小结,在学生每个阶段的活动之后能够给予学生一个简洁、精辟、深刻的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其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教与学的稳定平衡。
2.针对性——首先教学内容是面向全体,重点突出,突破难点
教师应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了解学生容易在什么地方出问题,对教学的这些关键点,教师应提前构思好教学方案,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渡过难关。当然这也是教师在学生以往反馈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什么一般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道理也就在这里。其次,教育全体学生,但要针对最大群体的学生,这样以牵前引后,扩大学生吸收面。
3.高效性——课堂45分钟时间里应高效地达到或接近目标
这就意味着要最大化地利用好时间成本。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们在想学的前提下,潜意识里计算着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消化最多的知识;或者是在知识一定的情况下,怎样利用最少的时间。
三、实现思维的交融,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要实现思维的交融,首先教师要修炼精湛的语言。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尽可能多的使用风趣、生动、幽默的语言,还可以采用特殊地理语言,如地理谜语、谚语、成语、别称、诗歌、歌曲等。只有吸引了学生,知识流才能进入学生的头脑,思路才能打开。
其次,开展多种途径的教学方式,建立多形式的信息交换平台,学生思路才能通畅。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启发式谈话、自学、提问、师生讨论,要求学生回答或绘画地图,以及巡视课堂作业,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
再次,能力型评价可以更好地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评价的主观性往往更加突出一些,但只要正确对待,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会得到较好的解决。在能力型评价的实施中,我们可以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使得评价更公开、公正,并且可以做到让同学们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向他人学习、自我完善,使得评价过程成为一种更好形式的学习、提高过程。
最后,提醒或强化学生在45分钟内完成知识过手。由于地理评价目前只是笔试成绩,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好的记忆力也不如正确的笔记记得正确。所以教师应培养学具备在最短的时间记好笔记的能力。另外,在记笔记的基础上,调动五官刺激大脑,该用眼睛定位置的注意观察与比较;该用嘴巴大声读的做到朗朗上口,该用耳朵听的做到声声如耳的地步。在这种高要求之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问,要求学生答疑,教师最后补充解答总结。特别是每堂课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智慧的闪光点进行放大,鼓励学生参与自评与相互评价。
四、课外实现创新与常规相结合
创新思维要解决的是地理教学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常规性的思维解决的是重复出现的问题和情况。每节课都会留下个别遗憾,创造性地解决常规问题是对教师教育水平的考查。不论何种思维的训练都要针对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这样的群体。每个班都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所以开展好异步目标教学也很关键。大胆尝试,在课外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任务,目的是让聪明的孩子更优秀,让普通的孩子更自信!
五、课后反思
教师应该教有所得。目的是让自己更轻松,更高效地开展教学。把节约出的时间投入到更需要的体现个人价值的方面,做个科研型、博学型的教师。鉴优劣、品得失,在课后反思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己。这也是教师肩负教育的责任。责任更能够激发人的激情,更能够发挥人的创造力。最后教师建立个人的学习系统,将更高效的教学设计灵活地应用到下一次地理课堂教学当中。通过课后的书面反思,教师就真正意义上完成了第一循环层面上的师生互动。
一、课前调研准备
1.掌握学生的班级特点、区域特点
不同的班级特点决定着不同的授课方式。再则,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学生感受的社会知识储备也有所不同。主城区的学生、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农村中学的学生三者之间因家庭原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城市区域地理和乡村地理的感受各有侧重。教师在授课前务必掌握这一地理信息。
2.调查当地学生的主要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同班级的群體有其主要的兴趣方向。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点后充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断扩展深化这些兴趣点,就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另外,教师有意识地以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地理教学方式让学生发现并建立一些兴趣点,这样,学生的稳固、长久的兴趣就上升为维系地理学习的长久动力。
3.调查不同的学科知识安排进度
在初中文化学科体系中在知识内容上有关联。特别是语文、政治、英语、历史、生物、物理这些学科和地理的局部联系较多。如果教师在地理课堂有意识地拓展同期学过的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这就既培养了学生的知识链接能力,又能反映地理综合学科的部分特色。
4.调查搜集当今的时事要闻
学生的学习积累中所得到的地理知识比例大体是这样的情况:地理课堂上的理性知识占80%,课外的感性知识占20%。而地理学习需要大量的感性知识作为支撑。我们这就需要让学生建立一个敏锐的大脑。学生通过上网、看电视、读报纸、看杂志等多种媒介了解社会时事要闻,扩充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进行点评。
二、课前教学设计准备
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学生上好地理课的关键,也是教师运用最佳策略的智慧结晶。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要注意突破三点:
1.目标性——教师授课目标应清晰
在每堂地理课堂上师生需要完成哪些教学目标,怎样完成教学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吃透教材,考虑好每段小结,在学生每个阶段的活动之后能够给予学生一个简洁、精辟、深刻的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其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教与学的稳定平衡。
2.针对性——首先教学内容是面向全体,重点突出,突破难点
教师应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了解学生容易在什么地方出问题,对教学的这些关键点,教师应提前构思好教学方案,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渡过难关。当然这也是教师在学生以往反馈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什么一般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道理也就在这里。其次,教育全体学生,但要针对最大群体的学生,这样以牵前引后,扩大学生吸收面。
3.高效性——课堂45分钟时间里应高效地达到或接近目标
这就意味着要最大化地利用好时间成本。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们在想学的前提下,潜意识里计算着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消化最多的知识;或者是在知识一定的情况下,怎样利用最少的时间。
三、实现思维的交融,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要实现思维的交融,首先教师要修炼精湛的语言。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尽可能多的使用风趣、生动、幽默的语言,还可以采用特殊地理语言,如地理谜语、谚语、成语、别称、诗歌、歌曲等。只有吸引了学生,知识流才能进入学生的头脑,思路才能打开。
其次,开展多种途径的教学方式,建立多形式的信息交换平台,学生思路才能通畅。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启发式谈话、自学、提问、师生讨论,要求学生回答或绘画地图,以及巡视课堂作业,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
再次,能力型评价可以更好地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评价的主观性往往更加突出一些,但只要正确对待,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会得到较好的解决。在能力型评价的实施中,我们可以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使得评价更公开、公正,并且可以做到让同学们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向他人学习、自我完善,使得评价过程成为一种更好形式的学习、提高过程。
最后,提醒或强化学生在45分钟内完成知识过手。由于地理评价目前只是笔试成绩,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好的记忆力也不如正确的笔记记得正确。所以教师应培养学具备在最短的时间记好笔记的能力。另外,在记笔记的基础上,调动五官刺激大脑,该用眼睛定位置的注意观察与比较;该用嘴巴大声读的做到朗朗上口,该用耳朵听的做到声声如耳的地步。在这种高要求之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问,要求学生答疑,教师最后补充解答总结。特别是每堂课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智慧的闪光点进行放大,鼓励学生参与自评与相互评价。
四、课外实现创新与常规相结合
创新思维要解决的是地理教学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常规性的思维解决的是重复出现的问题和情况。每节课都会留下个别遗憾,创造性地解决常规问题是对教师教育水平的考查。不论何种思维的训练都要针对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这样的群体。每个班都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所以开展好异步目标教学也很关键。大胆尝试,在课外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任务,目的是让聪明的孩子更优秀,让普通的孩子更自信!
五、课后反思
教师应该教有所得。目的是让自己更轻松,更高效地开展教学。把节约出的时间投入到更需要的体现个人价值的方面,做个科研型、博学型的教师。鉴优劣、品得失,在课后反思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己。这也是教师肩负教育的责任。责任更能够激发人的激情,更能够发挥人的创造力。最后教师建立个人的学习系统,将更高效的教学设计灵活地应用到下一次地理课堂教学当中。通过课后的书面反思,教师就真正意义上完成了第一循环层面上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