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之中培养想象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t01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也就很难会有什么发明创造。在阅读教学中,它能够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补充作品的“言外之意”,创造出广阔的艺术空间。同时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挖掘教材,用好范文
  教材选用的篇篇佳作,是被验证了的最佳范文,充分挖掘出这些范文的价值是教师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教材中的每句每字,对学生而言,如果不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进行再创造,那文章就是词汇的简单堆积,根本不会有生动、深刻的理解,也就不可能进入作者创设的意境之中,并且有自我的感悟和升华。因此,想象是一种在教学中及其重要的思维品质。
  如李白的《蜀道难》中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教学时可带领学生想象诗人所营造的诗境。诗人先写了山峦连绵起伏,高耸入天,并且通过“不盈尺”这个极致的夸张,由此可以想见山的“高险”。之后写枯松倒挂于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熊壁之险,并且让人不禁想象枯松在烈烈山风中摇摇欲坠、森严欲扑之态。然后诗人由静到动,写出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飞湍”、“瀑流”、“悬崖”、“转石”在“万壑雷”的音响背景之下,惊险万端,震人心魄,排山倒海般的冲击着读者的心灵,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使蜀道之难的“险”的描写,形神具备,意蕴悠长。李白的诗歌素有“惊天地,泣鬼神”之称,要准确理解,就要能理解其浪漫主义的手法,就要能理解其想象的大胆丰富。
  并且课文作者的生活背景、人生阅历、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和学生在一个水平上,就需要在阅读中运用想像架设两者心灵的桥梁,以领悟文章内涵。
  二、补续课文,展开想象
  作家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由于阐发主题的需要或者受表达手段的限制,常常在作品里省略一些内容,留下了“空白”,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像补充完整,而这种“补白”能使读者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同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由此,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让学生借助想象用笔去补充作品的空白,使他们切实体味到文章的精彩所在。
  课本中有的佳作,原文里有许多略写的部分或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没写的内容,如鲁迅的《祝福》,文中对祥林嫂的改嫁后短暂的“交了好运”的生活是通过卫老婆子的简单叙述得知的,不够详细。而祥林嫂在祝福的年夜中死去是通过四叔的痛骂“谬种”,“不早不迟,偏偏在这个时候”中开始揭示的。都是没有正面描写,可以让学生加以合理想象,补充完整。以期让学生理解其“幸福”的短暂,其离开人世时的凄凉,懂得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更能明白作品的主旨所在。
  另外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在情节的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其丰富的文意尽在不言之中,让人生发出许多想象来。这时,指导学生遵循小说的发展的脉络,按照人物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想象,续写课文往后发展的情节,有利于发散他们的想象潜能。如阅读《守财奴》的时候,学生可以从葛朗台抢夺梳妆匣、骗得欧也妮的继承权和临终的遗言等几个小片段中,看到了葛朗台老头贪婪吝啬的守财奴形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葛朗台的这一性格特征充分想象,再“创作”出学生版的《守财奴日常二三事》。在这个过程中,既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又培养了自己的想象能力以及提高了动手写作的能力。
  三、结合实践,理解内涵
  《辞海》给“想象”的定义是:“心理学名词。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结合自己的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透过每篇课文的文字,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就像美国的安东尼?罗宾斯所说“想像力能带领我们超越以往范围的把握和视野”。
  如在学习《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时,文章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大而至于建筑,小而至于印章,都是运用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来处理的,而表现出飞舞生动的气韵。”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举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为例,来理解印章的虚实相生的内涵。“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作为主体图案,以刀刻代笔书,落锋之处辄思用心。经营位置,虚实相生。“方寸之技”却需要“心法”、“刀法”的智慧与和谐,体现中国文化的特点。同时作品主体又似“京”字。又似舞动的“人”张开双臂,反映了有着古老文明的中国欢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到来,欢迎世界各国的体育健儿和热爱体育的人到中国来。由此,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获得想象的元素,更加理解了作品“虚实相生”的内涵。
  又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由于阿Q政治上无名无姓无籍贯,人人得而欺之,经济上一无所有,阿Q他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不可能有任何实质的“胜利”,所以阿Q就只能在精神上寻求胜利。但是,这种“精神上的胜利”并非是那个时代独有的。面对阿Q的一句名言“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找,就会发现诸如什么“过去我们多么多么富有,过去我们多么多么强盛,过去我们多么多么文明”这样的类似话语,让学生想象说这样话的人的心态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样说的实质又是什么。这下学生就能理解这样的言论,不过是躺在我们先辈创造的辉煌的历史上,自大自负的同时。实际在不知进取的自欺欺人罢了。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师就是要以阅读教学为园地,调动一切手段,使学生能在想象的世界里尽情翱翔,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从而让他们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不断进化。
其他文献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是从一段优美、睿智、实用的导语开始的。一段优美的导语,会像清风一样吹过学生的面庞,使其备感熨帖;一段睿智的导语,会像名曲一样敲击学生的灵魂,使其顿生震撼;一段实用的导语,会像茗茶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其获益匪浅。好的导语作用巨大,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温故知新,由旧入新  子曰“温故而知新”,教师从学生的旧有的认知结构本身入手,通过复习旧知
常常会有患者就诊时问,其下肢肿了好些天了,会不会有心脏病?是不是患了肾病?要不要给我来个全面体检.一连串的问题展示了患者内心的担忧.中医常说的“湿气”深入人心,大家都
期刊
期刊
在语文的教学中,我始终重视让学生多读,在不断的阅读中,学生们会体会到文章的意境。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在培养学生语感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深入情境,熏陶语感  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精彩的范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选择精彩的范读,要求学生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
期刊
利用边际减排成本曲线分析国际碳交易理论逻辑,并预测“附件B国家”间自由交易结果,然后构建无谓损失和进口成本节约理论模型分析国际碳交易市场需求垄断效应,证实碳排放权进
有这样一群“老小孩”,他们不记得自己是谁,他们经常忘记回家的路,他们的记忆化作流沙,亲人变得陌生,心智有如孩童,世界重新归零.我国85岁以上老龄人口中,1/3患有老年痴呆症.
期刊
一、树立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是创造力培养的心理和前提,只有具备了创造意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才能从自发走向自觉、从盲目走向科学,从而充分发挥创造的主观能动性。为此,语文教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为创造力的培养作好铺垫:  1、采用多种形式,树立创造观念。  教师可在课堂上举办有关创造奥妙方面有小型专题讲座、设立创造专栏、刊出班级墙报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影响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和掌握培养
期刊
期刊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它语言凝练,韵律优美,想象丰富,它独特的魅力是其他任何艺术所无法比拟的,它浩大与深邃的文化内涵让世人惊叹。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该如何去研读和教授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以下是我对初中语文诗词情境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  一、联系作者和时代背景,为学生重温那些旷古绝唱  诗歌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