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更新是学校课程建设中永恒的主题。本文以长江大学石油机械产业计划班基于校企合作的递进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为例介绍了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构建过程与特点。
关键词:校企合作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41-02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应依据不同层次、类型学校的不同培养目标,既要有院校背景与特色,又要符合社会的需求;既要注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又要通过知识的积累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既要体现学生的需要,又要反映与时俱进的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科技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长江大学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基本确定在“教学型、应用型”层面。作为本科层次教育,应重视较宽厚的基础知识的传授;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应重视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面向经济社会活动实际,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创业发展能力,下面以长江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产业计划班为例简要介绍其基于校企合作的递进式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1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
课程体系是指大学为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并指导学生的所有学习内容及其构成要素的总和[1],其设计理念应明确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怎样培养人”。长江大学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是特色、是优势、是本质特征,其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培养社会所欢迎的、能解决生产实际中具体技术和管理问题的高素质人才。这一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决定了我校石油机械装备产业计划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应依托行业,面向市场,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以能力培养为重心,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遵循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整体优化的原则。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考虑,统筹安排,课程设置应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专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关系;遵循工程教学与工程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将实验、实习、工程实践与理论教学并举、并重、并行,实现教学过程的双螺旋“三并”递进模式;遵循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深入企业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意见,更好地反映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明确我校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质量规格要求,设计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产业计划”人才培养计划,构建逻辑性强、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主要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业务规格、业务范围以及办学特色,确定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提出各种课程类别的参考比例。
(2)采用双螺旋“三并”的递进模式构建“产业计划”人才培养课程体系[2]。将实验、实习、工程实践与理论教学并举、并重、并行,其中理论教学的递进体现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的递进;实践教学的递进体现为基本技能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设计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递进。在这两种递进模式上,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与文化背景,再增加第二课堂等课外创新模式,其内涵不仅要包括学生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还需包括其人际交往技能的提高、团队协作意识的增强、综合能力的扩充、精神气质的陶冶和身心气质的全面提升等。
(3)采用“大专业平台+小方向课程模块”的方式组合课程。“大专业平台”由带有通用性的专业知识课程组成,反映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体现大专业的通识教育;“小方向课程模块”由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和实践组成,特别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大专业平台”与“小方向课程模块”在知识结构上具有内在相关性和完整性。
(4)从强化课程的基础化、加强课程的综合化和强调课程的现代化等方面实现课程体系的持续优化。
3 突出工程教育的实践特征,重点强化实践教学
产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强调知识的串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因而实践教学便成为产业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主要通过以下途径突出工程教育的实践特征,重点强化实践教学。
3.1 以新的举措建立实验教学运行模式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具体来说,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企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按照素质教育、专业理论认知、专业基础技能和专业工程能力四个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由验证到应用,由单一到综合,由一般到创新,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3.2 以新的思路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产业计划人才培养的关键。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转换思路:一是坚持与企业互动共赢。将实习单位与学校的合作提升到更高的层面,在人力资源支撑、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合作,并具体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校企合作开发具有石油机械特色的课程、教师的实践、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等多个环节,使学校真正成为企业未来的人才库和智力支撑的增长点;二是打破单一的以各专业为主建立实习基地的分割局面,建立校级综合实习基地。在安排学生企业实践的时候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把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分散到同一个单位的不同部门实习,使实习单位所受到的干扰最小化,以便于实习单位的管理和指导,而且有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可以互相交流。
4 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突出石油特色[3]
为适应石油钻采装备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产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将进一步突出石油机械特色,密切结合社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与合作企业深度探讨,共同开发,校企共建设计制造、现代加工、现场实践等方向的课程,突出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满足培养石油机械应用型工程师的需要。 首先,学生在校内学习阶段主要学习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机械原理、工程流体力学、石油矿场液压与气动、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设计、石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石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石油流体机械、石油钻采机械、海洋石油装备等12门专业核心课程,从理论基础上突出石油特色。
然后,在校外企业学习阶段,依据应用型工程师能力要求,设置学生在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学习阶段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石油钻采设备制造工艺、石油装备现代加工技术、生产现场管理、钻修机和特车技术服务、石油装备测试与质量控制、制造设备运行维护、钻修机的供应与配套、工程文件、项目设计、毕业设计等10门,从实践方面加强石油特色培养。
5 企业学习阶段课程主要内容及能力要求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长江大学石油机械产业计划班课程体系构建中明确了企业学习阶段课程主要内容及能力要求,这样有利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推行与实施,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技能型创新人才,简列两例如下。
石油钻采设备制造工艺的学习内容及能力要求见表1。
石油装备现代加工技术的学习内容及能力要求见表2。
实施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是湖北省教育厅为引导高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我省战略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举措。长江大学机械专业依据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面向区域经济,面向石油行业,面向基层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递进式课程体系,探索实施要点,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适应现代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新民.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27-30.
[2] 周运金,张桂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6):77-79.
[3] 袁新梅,冯进,吴修德,等.石油机械装备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2):135-136.
关键词:校企合作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41-02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应依据不同层次、类型学校的不同培养目标,既要有院校背景与特色,又要符合社会的需求;既要注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又要通过知识的积累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既要体现学生的需要,又要反映与时俱进的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科技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长江大学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基本确定在“教学型、应用型”层面。作为本科层次教育,应重视较宽厚的基础知识的传授;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应重视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面向经济社会活动实际,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创业发展能力,下面以长江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产业计划班为例简要介绍其基于校企合作的递进式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1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
课程体系是指大学为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并指导学生的所有学习内容及其构成要素的总和[1],其设计理念应明确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怎样培养人”。长江大学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是特色、是优势、是本质特征,其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培养社会所欢迎的、能解决生产实际中具体技术和管理问题的高素质人才。这一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决定了我校石油机械装备产业计划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应依托行业,面向市场,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以能力培养为重心,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遵循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整体优化的原则。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考虑,统筹安排,课程设置应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专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关系;遵循工程教学与工程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将实验、实习、工程实践与理论教学并举、并重、并行,实现教学过程的双螺旋“三并”递进模式;遵循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深入企业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意见,更好地反映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明确我校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质量规格要求,设计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产业计划”人才培养计划,构建逻辑性强、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主要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业务规格、业务范围以及办学特色,确定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提出各种课程类别的参考比例。
(2)采用双螺旋“三并”的递进模式构建“产业计划”人才培养课程体系[2]。将实验、实习、工程实践与理论教学并举、并重、并行,其中理论教学的递进体现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的递进;实践教学的递进体现为基本技能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设计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递进。在这两种递进模式上,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与文化背景,再增加第二课堂等课外创新模式,其内涵不仅要包括学生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还需包括其人际交往技能的提高、团队协作意识的增强、综合能力的扩充、精神气质的陶冶和身心气质的全面提升等。
(3)采用“大专业平台+小方向课程模块”的方式组合课程。“大专业平台”由带有通用性的专业知识课程组成,反映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体现大专业的通识教育;“小方向课程模块”由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和实践组成,特别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大专业平台”与“小方向课程模块”在知识结构上具有内在相关性和完整性。
(4)从强化课程的基础化、加强课程的综合化和强调课程的现代化等方面实现课程体系的持续优化。
3 突出工程教育的实践特征,重点强化实践教学
产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强调知识的串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因而实践教学便成为产业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主要通过以下途径突出工程教育的实践特征,重点强化实践教学。
3.1 以新的举措建立实验教学运行模式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具体来说,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企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按照素质教育、专业理论认知、专业基础技能和专业工程能力四个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由验证到应用,由单一到综合,由一般到创新,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3.2 以新的思路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产业计划人才培养的关键。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转换思路:一是坚持与企业互动共赢。将实习单位与学校的合作提升到更高的层面,在人力资源支撑、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合作,并具体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校企合作开发具有石油机械特色的课程、教师的实践、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等多个环节,使学校真正成为企业未来的人才库和智力支撑的增长点;二是打破单一的以各专业为主建立实习基地的分割局面,建立校级综合实习基地。在安排学生企业实践的时候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把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分散到同一个单位的不同部门实习,使实习单位所受到的干扰最小化,以便于实习单位的管理和指导,而且有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可以互相交流。
4 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突出石油特色[3]
为适应石油钻采装备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产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将进一步突出石油机械特色,密切结合社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与合作企业深度探讨,共同开发,校企共建设计制造、现代加工、现场实践等方向的课程,突出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满足培养石油机械应用型工程师的需要。 首先,学生在校内学习阶段主要学习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机械原理、工程流体力学、石油矿场液压与气动、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设计、石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石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石油流体机械、石油钻采机械、海洋石油装备等12门专业核心课程,从理论基础上突出石油特色。
然后,在校外企业学习阶段,依据应用型工程师能力要求,设置学生在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学习阶段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石油钻采设备制造工艺、石油装备现代加工技术、生产现场管理、钻修机和特车技术服务、石油装备测试与质量控制、制造设备运行维护、钻修机的供应与配套、工程文件、项目设计、毕业设计等10门,从实践方面加强石油特色培养。
5 企业学习阶段课程主要内容及能力要求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长江大学石油机械产业计划班课程体系构建中明确了企业学习阶段课程主要内容及能力要求,这样有利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推行与实施,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技能型创新人才,简列两例如下。
石油钻采设备制造工艺的学习内容及能力要求见表1。
石油装备现代加工技术的学习内容及能力要求见表2。
实施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是湖北省教育厅为引导高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我省战略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举措。长江大学机械专业依据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面向区域经济,面向石油行业,面向基层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递进式课程体系,探索实施要点,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适应现代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新民.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27-30.
[2] 周运金,张桂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6):77-79.
[3] 袁新梅,冯进,吴修德,等.石油机械装备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