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大事年表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u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于奥匈帝国维也纳。
  就读于汉堡大学(Hamburg University)。
  转入法兰克福大学(Johann Wolfgang Goethe-University)就读。
  担任一家华尔街公司驻法兰克福的实习证券分析员,随后作为财经撰稿人加盟《法兰克福综合日报》;发表计量经济学论文,预测该年初秋纽约股票市场将持续上扬,此事导致他日后永远不再预测。
  任《法兰克福综合日报》编辑,主管外交事务和商业新闻版面。
  获法兰克福大学公法及国际关系博士学位。
  发表《弗里德里希·朱利亚斯·斯塔尔:国家与历史发展的保守主义理论》(Friedrich Julius Stahl: Conservative Theory of the State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冒犯纳粹政府。
  迁往伦敦,就职于一家商业银行。
  与多莉丝·施米茨(Doris Schmitz)结婚;移民美国,任多家英国报纸驻美国的通讯记者。
  出版第一部著作——《经济人的终结》(The End of Economic Man),该书被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指定为英国政府官员预备学校(British Officers' Candidate School)学生的必读书;任美国萨拉·劳伦斯学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兼职教授。
  任美国佛蒙特州本宁顿学院(Bennington College)政治学和哲学教授。
  对通用汽车公司(GM)展开研究;加入美国国籍。
  任纽约大学商学院(the Graduate Business School of New York University)管理学教授。
  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发表论文《大企业与国家的目标》(Big Business and the National Purpose),首次获麦肯锡奖。
  发表《为商业效益而管理》(Managing for Business Effectiveness),再度获麦肯锡奖。
  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克莱尔蒙特大学(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社会科学和管理学教授;发表《我们可以从日本的管理中学习什么》(What We Can Learn From Japanese Management),第三次获麦肯锡奖。
  发表《今日组织的新样板》(New Templates for Today's Organizations),第四次获麦肯锡奖。
  开始在《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撰写专栏文章,为期20年。
  任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董事。
  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克莱尔蒙特大学波摩纳学院(Pomona College)东方艺术讲座教授。
  发表《日本成功的背后》(Behind Japan's Success),第五次获麦肯锡奖。
  加州克莱尔蒙特大学成立德鲁克管理研究中心(The Peter F. Drucker Graduate Management Center)。
  成立“彼得·德鲁克非营利管理基金会”(Peter F. Drucker Foundation for Nonprofit Management)。
  发表《商业的理论》(The Theory of the Business),第六次获麦肯锡奖。
  加州克莱尔蒙特大学德鲁克管理研究中心更名为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
  德鲁克档案馆成立。
  获基督教救世军(The Salvation Army)“伊万婕琳·布斯奖”(Evangeline Booth Award)。
  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the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获美国管理协会(AMA)“领导愿景奖”(Leadership Visionary Award)。
  发表《什么塑造了卓越的经理人》(What Makes an Effective Executive),第七次获麦肯锡奖。
  逝世,享年95岁。
其他文献
“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 说的就是:预防问题或管理问题,都远胜过解决问题本身。  “赢在中国”某参赛者请教张瑞敏说:“张总裁,您日理万机,最优先处理的事是什么?”张回答说:“重复发生错误的事。”  的确,重复发生错误的事,表示我们的问题管理有警讯了!不然何以会一错再错?他也说道:“管理者必须进行问题管理,而不是危机管理”,强调把企业出现的任何危机问题消灭在萌
期刊
在实践中,当领导在组织中提出一种主张或倡导一项思想时,人们通常首要考虑的是合理的奖惩制度和组织安排—只要有明确而充足的奖惩措施,自然会引导人们的工作行为去认同或接受这一倡议,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但是,这一思路严重缺乏对“设计”之外的领导过程重要性的关注。按照社会学习理论的观念,领导的所作所为也会提供更现实的行为线索,并影响下属员工对组织安排如何执行的理解。例如,年初企业分解到各部门的战略
期刊
“退避三舍”是相当常见的成语。然而,这一字面上不会产生误解的简单表述,在行为上却有可能产生多种理解。  “退避三舍”产生于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过程中的一段对话。《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重耳到了楚国,楚王盛情招待并问重耳:“公子若返回晋国,如何回报我?”重耳先客套了一番,说:“楚国这么强大,这么富有,晋国能拿出什么来回报呢?”楚王继续追问:“虽然我什么都有,你还是说说用什么回报吧?”重耳就说:“
期刊
在成功学的诸多著作和名人中,影响较大的有二,一位是拿破仑 · 希尔,一位是戴尔 · 卡内基。尽管拿破仑 · 希尔的著述并不严谨,戴尔 · 卡内基的著述也更偏重于人际关系,但其中还是有不少可供参考的地方。同国内那些“成功学大师”的大量著述相比,希尔和卡内基的著述还是质量较高的。如果有读者一心想看励志图书,还是看希尔和卡内基的比较靠谱。不过,先要学会鉴别真假,不管是大街上的地摊还是机场候机室的书屋,那
期刊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乃至大部分组织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自明,离开了他们,任何战略都无从谈起。很多企业对中层领导力缺失这一问题并非置若罔闻,也都投入了很大的关注,这从目前培训市场领导力和管理课程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层领导力缺失所引起的战略传导障碍、信息传导障碍、绩效分解障碍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领导力缺失的中层  可以说,中层领导力问题在学术界和实践界都是老生常谈,在百度搜索“
期刊
2010年,我们听到了从中国南方城市深圳传来的一些非常令人不安的消息:台资企业富士康—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之一—出现了多起员工自杀事件。事件发生后,有很多媒体分析、探讨或者试图解释造成这些恶劣事件的原因,其中包括工作时间过长、员工背井离乡、工作节奏快以及按期完成任务的超大压力。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也成为媒体热议的对象,而他本人也不断强调正在积极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富士康所做的努力包括聘请100名心理
期刊
无数事例和调查都已表明,中国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提高领导力,尤其是处于“承上启下”的中层。  作为战略执行的中坚力量,中层的作用不容忽视。但遗憾的是,在很多中国企业,高层才是关注的焦点,中层仍然是容易被遗忘的群体。提高中层的领导力,已迫在眉睫。在某种程度上,中层领导力的匮乏,已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危机。  为什么中国企业亟需提高中层的领导力?应该采取什么方式去提高?作为中层领导者,如何提高自身的领导力?
期刊
拿破仑 · 希尔关于成功学的著作相当多,尤其是对中国人而言,那种把同一本书换一个名字再出版一次的手法,或者把相关内容攒到一起的“编译”,更是令读者真伪难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希尔成功学的基本内容,离不开他归纳出的成功法则。  提起希尔1928年出版的代表作八卷本《成功法则》,不明真相的人往往会以为是厚重的大部头著作,实际上,这不过是一套系列励志小册子而已。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第2版)是全译
期刊
中层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相当于汽车的传动轴—中层的执行力决定了高层的“动力”能否传递到基层。  在组织中,中层处于“上挤下压”的位置。在现实中,很多中层都抱怨,自己是“成绩看不出,毛病一大堆”。一方面,中层的苦恼需要上下级移情换位来理解。另一方面,作为中层领导者,也可以通过修炼阳光心态、提升情商和影响力、以组织的价值观为本来实现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与组织的和谐。  在我们看来,可以把中层的领导力分为
期刊
GE公司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制造型企业,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杰克 · 韦尔奇的领导下,经过一系列变革,完成了向信息经济时代的过渡,创造了利润持续增长的骄人业绩,成为全球瞩目的世界级领军企业。在GE公司的各项管理经验中,如何培养领导人才,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  “花十年的工夫培养一个合格经理的时间不算长。”GE之所以能够基业常青,就在于其成功培养了大批非常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并愿意全力以赴地为企业工作的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