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及实践创新等6大素养。我国从提出“培养学生素质教育”到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转变,回答了培养学生“立怎样的德,树怎样的人”的清晰问题,表明了育人目标和方式有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核心素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中的新方向和新概念,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提高,明确思想品德课教学学习内容和核心素养的结合关系,明确思想品德课新课标的要求精心构建和科学设计教学全过程,根据实际情况精选课程内容,让活动贯穿思想品德课堂把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从知识教学引导能力培养,从而走向核心素养教育。作为一名品德课的老师,我们必须在新的教学观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在品德课教学中加强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素养,才能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曾说:“只有有独特魅力的老师才符合未来教师的标准。”这句话提出了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有着特别的意义。“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实施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师首先要有更高的素养。所以教师要有更高的爱国情怀,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扎实的专业知识,优良的思想品质,必须的责任担当,更有内涵的言行修养和道德觉悟。作为一位品德教师,要有对自己国家的热爱,有感恩祖国的情怀,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个教师,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有了优秀品格和言行才能教育和引导学生立德修身,才能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就是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和社会之大德。”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品德教师还要不断读书学习,加强继续教育,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时俱进,关心时事政治,不断汲取新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内涵发展,让自己不断提升,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适应新型势下的教育需要。
二、科学合理编制思品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设定,直接影响思品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质量。教学目标是决定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向,教学目标的正确合理设置,引领着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向,有了教学方向,课堂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对思品课堂教学是否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思品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主要有四方面的作用:一是导向作用。教学目标支配和指导这整个思品课堂教学过程,让思品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达到什么结果,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二是控制作用 。确定教学目标,将教师“教”的方向和学生“学”的方向拧在一起,“控制”师生的“教”和“学”一齐走向教学目标,最终完成课堂目标。三是激励作用。教学目标确定后,能够把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动力激发出来,让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四是中介作用。教学目标的中介作用,思品教学目标确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成为教学课堂和社会发生联系的纽带,成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式、手段及教师和学生等各个因素构成的连接。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思品课的第四单元《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中的《社区需要我们共同参与》,我设置的课堂教学目标:1.了解村委会与居民、村委会与社会的联系,了解村委会在社区的作用;2.村委会的产生,村委会的直接选举的优越性;3.养成小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积极为社区服务的态度;4.培养小学生的民主意识打基础。我们的学校是在农村,旁边是村委办公地点,所以,教学目标设定,我要求学生利用放学时间,分4小组进行调查研究,设定调查题目:1.村委会的全称,人员,岗位设置,岗位功能,怎样产生村委会等等;2.了解村委会在近一年对社区做了哪些贡献;3.当你做村委会书记和村长时你想为村民做哪些民生工程?小学生都很踊跃,用两天时间完成大部分的调查内容。在思品课堂上我根据调查的内容要求小学生分组发言,学生上课比以前非常认真,小学生根据调查情况发言,有所思考,已经对村委会的了解有了很大的进步,了解了村委会的产生,认识,情况,了解的效果明显,为培养小学生的民主意识打基础,达到这堂课当时设定的教学目标。就是有了教学目标,才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运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思品课堂内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教学不变的原则,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法,学会让学生在课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活学生内在的潜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如:课前预习课程内容,课前设疑,课前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社会调查,收看时事新闻,网上资料的查阅,将学生搜集的大量调查材料用于多种形式教学,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参与,调动了学生上思想品德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精力也得到集中,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如在四年级下册的第六章《为了安全健康的生活》的教学中,我为了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要求学生四人一个小组,1.调查我们学校周边的交通标志,我们还可以增加哪些标志才更加提醒安全? 2.在网上查阅还有哪些交通标志要学习和注意的。3.身边的人们有哪些不注意交通安全出现交通事故受伤的,我们在这种事故要注意什么?4.电视新闻的交通安全提醒近段时间有哪些?小学生都很积极,调查到 “圆灯时可以右转”“禁止攀越”“学校路段慢行”“乡村路段慢行”等等,小学生还提出了在哪些路段增加红路灯,增加减速带等等。在调查周边人们的安全事故受伤时我们学校有一位小学生过马路时被小车撞倒断了左手,学生们发表了要过马路时要左右看,过马路时走斑马线,此路段最好安装斑马线等等。通过激发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达到效果,也突出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作用。
四、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挖掘渗透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夯实文化基础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连绵,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是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力量源泉。优秀的传统文化所提倡的爱国、文明、尊重、仁爱、敬亲、团结、互助、谦虚、友爱等,是年轻一代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对培养新时代学生的民族感情与爱国情操等传统思想文化渗透是比较重要的。教师要言传身教,要在品德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教师要有以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識,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钻研,才会与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传授小学生接受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如在讲授三年级上册《快乐的学校生活》中《我心中的老师》时,让学生了解教师节的来源,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中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倡导学生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努力学习。在讲授《温暖的家》时让学生了解父亲节母亲节的来源,理解父母亲的辛苦和劳动,表达对父母亲的崇敬。还有对于我国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重阳节每个节日活动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和形成思想文化。通过各种节日的活动,让我们学生能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并对本民族的文化加以尊重和保护,弘扬我们的文化,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
总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教学系统工程,既要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素养提高,吸引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学生自身知识增长、全面发展的主体,提高学生的进取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瑾.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科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的意义.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
[2]庄静茹.目标精细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之一.福建教育:中学,2012
[3]科学设置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互联网
[4]聂荣军.中专会记课的五步教学探究.科教文汇,2012
一、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素养,才能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曾说:“只有有独特魅力的老师才符合未来教师的标准。”这句话提出了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有着特别的意义。“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实施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师首先要有更高的素养。所以教师要有更高的爱国情怀,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扎实的专业知识,优良的思想品质,必须的责任担当,更有内涵的言行修养和道德觉悟。作为一位品德教师,要有对自己国家的热爱,有感恩祖国的情怀,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个教师,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有了优秀品格和言行才能教育和引导学生立德修身,才能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就是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和社会之大德。”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品德教师还要不断读书学习,加强继续教育,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时俱进,关心时事政治,不断汲取新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内涵发展,让自己不断提升,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适应新型势下的教育需要。
二、科学合理编制思品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设定,直接影响思品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质量。教学目标是决定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向,教学目标的正确合理设置,引领着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向,有了教学方向,课堂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对思品课堂教学是否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思品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主要有四方面的作用:一是导向作用。教学目标支配和指导这整个思品课堂教学过程,让思品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达到什么结果,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二是控制作用 。确定教学目标,将教师“教”的方向和学生“学”的方向拧在一起,“控制”师生的“教”和“学”一齐走向教学目标,最终完成课堂目标。三是激励作用。教学目标确定后,能够把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动力激发出来,让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四是中介作用。教学目标的中介作用,思品教学目标确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成为教学课堂和社会发生联系的纽带,成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式、手段及教师和学生等各个因素构成的连接。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思品课的第四单元《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中的《社区需要我们共同参与》,我设置的课堂教学目标:1.了解村委会与居民、村委会与社会的联系,了解村委会在社区的作用;2.村委会的产生,村委会的直接选举的优越性;3.养成小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积极为社区服务的态度;4.培养小学生的民主意识打基础。我们的学校是在农村,旁边是村委办公地点,所以,教学目标设定,我要求学生利用放学时间,分4小组进行调查研究,设定调查题目:1.村委会的全称,人员,岗位设置,岗位功能,怎样产生村委会等等;2.了解村委会在近一年对社区做了哪些贡献;3.当你做村委会书记和村长时你想为村民做哪些民生工程?小学生都很踊跃,用两天时间完成大部分的调查内容。在思品课堂上我根据调查的内容要求小学生分组发言,学生上课比以前非常认真,小学生根据调查情况发言,有所思考,已经对村委会的了解有了很大的进步,了解了村委会的产生,认识,情况,了解的效果明显,为培养小学生的民主意识打基础,达到这堂课当时设定的教学目标。就是有了教学目标,才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运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思品课堂内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教学不变的原则,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法,学会让学生在课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活学生内在的潜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如:课前预习课程内容,课前设疑,课前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社会调查,收看时事新闻,网上资料的查阅,将学生搜集的大量调查材料用于多种形式教学,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参与,调动了学生上思想品德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精力也得到集中,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如在四年级下册的第六章《为了安全健康的生活》的教学中,我为了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要求学生四人一个小组,1.调查我们学校周边的交通标志,我们还可以增加哪些标志才更加提醒安全? 2.在网上查阅还有哪些交通标志要学习和注意的。3.身边的人们有哪些不注意交通安全出现交通事故受伤的,我们在这种事故要注意什么?4.电视新闻的交通安全提醒近段时间有哪些?小学生都很积极,调查到 “圆灯时可以右转”“禁止攀越”“学校路段慢行”“乡村路段慢行”等等,小学生还提出了在哪些路段增加红路灯,增加减速带等等。在调查周边人们的安全事故受伤时我们学校有一位小学生过马路时被小车撞倒断了左手,学生们发表了要过马路时要左右看,过马路时走斑马线,此路段最好安装斑马线等等。通过激发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达到效果,也突出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作用。
四、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挖掘渗透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夯实文化基础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连绵,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是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力量源泉。优秀的传统文化所提倡的爱国、文明、尊重、仁爱、敬亲、团结、互助、谦虚、友爱等,是年轻一代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对培养新时代学生的民族感情与爱国情操等传统思想文化渗透是比较重要的。教师要言传身教,要在品德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教师要有以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識,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钻研,才会与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传授小学生接受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如在讲授三年级上册《快乐的学校生活》中《我心中的老师》时,让学生了解教师节的来源,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中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倡导学生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努力学习。在讲授《温暖的家》时让学生了解父亲节母亲节的来源,理解父母亲的辛苦和劳动,表达对父母亲的崇敬。还有对于我国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重阳节每个节日活动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和形成思想文化。通过各种节日的活动,让我们学生能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并对本民族的文化加以尊重和保护,弘扬我们的文化,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
总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教学系统工程,既要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素养提高,吸引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学生自身知识增长、全面发展的主体,提高学生的进取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瑾.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科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的意义.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
[2]庄静茹.目标精细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之一.福建教育:中学,2012
[3]科学设置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互联网
[4]聂荣军.中专会记课的五步教学探究.科教文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