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朗读;审美;发展
【中图分类号】G468.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16-01
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教学,即朗读能力决定着学生以后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可见培养语文朗读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读书如见感同身受。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不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技巧指导,锦上添花。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只是徒劳。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勇于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朗读;审美;发展
【中图分类号】G468.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16-01
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教学,即朗读能力决定着学生以后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可见培养语文朗读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读书如见感同身受。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不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技巧指导,锦上添花。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只是徒劳。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勇于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