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空间观念是数学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数学课程教学活动指导中要求教师能够以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空间概念、养成空间感知能力。但是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情况来说,部分教师明显对空间观念培养要点认知不足,导致教学指导过程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全面落实课程教学目标。因此下文集中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方式,以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完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空间观念;培养策略
引 言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规定:“要将空间观念的培养作为数学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空间观念也就是空间思维能力,学生掌握空间思维能力之后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依据图形想象和描述、推理图形运动变化与相互位置,形成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当前的小学数学活动指导中,空间观念培养目标落实效果不理想,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积极调整教学指导方法。
1.借助实物操作,发展空间想象力
空间观念建立对实物依赖性比较大,尤其是对于形象思维特征显著的小学生来说,借助实物引导学生操作是发展其空间思维的第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是提升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有效措施,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出几何图像,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这对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和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培養有积极意义。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面积与面积单位》时,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一些不同的物体,促使学生动手触摸,感受不同物体的形状特点,从而形成面积的概念,不仅如此,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去触摸相同形状、不同面积的物体,从而加深对面积的认知。再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一课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长度的小棒与接头,让学生拼插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学生在拼框架的过程中,既能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体积概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比较、测量、摆放长方体盒子等实践活动,感受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形成体积的概念。动手操作对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有着现实意义。
2.借助信息技术,促进空间观念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进了教学中,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而且还为学生带来更多感官上的刺激[1]。空间观念培养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静态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营造空间感氛围,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助力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落实。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圆的面积计算》时,为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和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极限思想,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将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近似长方形,让学生理解化圆为方的方法。通过多媒体的演示突破实际无法均分多份的局限,动态地展示无限接近长方形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比较,轻松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实现几何图形的平移、旋转、切割、提取等动态演示,帮助学生从直观演示逐步过渡到思维抽象,解决实际教学中无法动手操作的局限,对于图形与几何模块的学习非常重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抽象能力[2]。
3.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几何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空间观念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阶段的知识应该建立一种内在联系,就知识为新知学习做铺垫。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容易忽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缺乏类比、推理的学习的能力[3]。空间观念养成以几何学习为主要内容,我们帮助学生构建几何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帮助学生深化空间观念养成的重要方式。如六年级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一课,这节课是对小学阶段所有图形的整理,整理的过程就是在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一节课下来,看到黑板上清晰的知识网络图,有的学生竟拍着脑门说,“原来立体图形的关系这么紧密!,除了圆锥剩下的三个立体图形瘫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那其他类似形状的物体体积一定也可以这样来算。”还有的学生发现长方形是最重要的图形,因为所有图形的面积公式都是由它推导出来的。这些在我们看起来很简单的结论,他们在学习了这节课后才恍然大悟,可见沟通几何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多么的重要,而且随着学生理解、分析、归纳等一系列能力的提高,如果在每个单元结束后都能帮助学生进行这样的知识整理,在每一阶段学习内容的结束后,能引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那么学生空间观念的积累水平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4.联系生活,感知图形与世界的密切联系
引导学生树立生活化学习理念,对其空间观念树立也有积极意义,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图形和空间问题,作为学习素材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空间几何问题,构建生活化学习经验,能够降低学生对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解难度。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出引导,比如要想知道做一个油箱用多少铁皮,就要计算六个面的面积;计算粉刷游泳池四周和底部的面积,应求五个面的面积;计算粉刷教室四周和顶部的面积,则要用五个面的面积再扣除门窗的面积;计算粉刷烟囱的面积应求四个面的面积等。通过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明确了表面积的计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后,让学生明确不管长方体的位置如何,它所占空间的大小都是长、宽、高的积,因此,求油箱里面油的体积,游泳池里水的体积都是长、宽、高的积。
结束语
综上,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缺乏空间思维能力,这造成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的局限性,尤其是几何学习活动中,常见空间想象力不足的问题,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教与学实践中的难题。因此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树立空间观念培养意识,关注小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结合教学情景构建以及操作活动契机,落实空间观念养成的教学目标,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苏虹.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策略探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14):144-145.
[2]胡有安.小学数学培养空间观念的思考与策略[J].学园,2015,9(18):103-104.
[3]石晓燕.借物建形拓空间——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策略构建[J].内蒙古教育,2016,20(33):40-4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空间观念;培养策略
引 言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规定:“要将空间观念的培养作为数学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空间观念也就是空间思维能力,学生掌握空间思维能力之后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依据图形想象和描述、推理图形运动变化与相互位置,形成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当前的小学数学活动指导中,空间观念培养目标落实效果不理想,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积极调整教学指导方法。
1.借助实物操作,发展空间想象力
空间观念建立对实物依赖性比较大,尤其是对于形象思维特征显著的小学生来说,借助实物引导学生操作是发展其空间思维的第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是提升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有效措施,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出几何图像,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这对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和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培養有积极意义。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面积与面积单位》时,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一些不同的物体,促使学生动手触摸,感受不同物体的形状特点,从而形成面积的概念,不仅如此,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去触摸相同形状、不同面积的物体,从而加深对面积的认知。再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一课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长度的小棒与接头,让学生拼插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学生在拼框架的过程中,既能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体积概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比较、测量、摆放长方体盒子等实践活动,感受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形成体积的概念。动手操作对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有着现实意义。
2.借助信息技术,促进空间观念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进了教学中,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而且还为学生带来更多感官上的刺激[1]。空间观念培养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静态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营造空间感氛围,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助力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落实。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圆的面积计算》时,为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和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极限思想,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将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近似长方形,让学生理解化圆为方的方法。通过多媒体的演示突破实际无法均分多份的局限,动态地展示无限接近长方形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比较,轻松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实现几何图形的平移、旋转、切割、提取等动态演示,帮助学生从直观演示逐步过渡到思维抽象,解决实际教学中无法动手操作的局限,对于图形与几何模块的学习非常重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抽象能力[2]。
3.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几何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空间观念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阶段的知识应该建立一种内在联系,就知识为新知学习做铺垫。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容易忽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缺乏类比、推理的学习的能力[3]。空间观念养成以几何学习为主要内容,我们帮助学生构建几何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帮助学生深化空间观念养成的重要方式。如六年级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一课,这节课是对小学阶段所有图形的整理,整理的过程就是在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一节课下来,看到黑板上清晰的知识网络图,有的学生竟拍着脑门说,“原来立体图形的关系这么紧密!,除了圆锥剩下的三个立体图形瘫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那其他类似形状的物体体积一定也可以这样来算。”还有的学生发现长方形是最重要的图形,因为所有图形的面积公式都是由它推导出来的。这些在我们看起来很简单的结论,他们在学习了这节课后才恍然大悟,可见沟通几何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多么的重要,而且随着学生理解、分析、归纳等一系列能力的提高,如果在每个单元结束后都能帮助学生进行这样的知识整理,在每一阶段学习内容的结束后,能引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那么学生空间观念的积累水平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4.联系生活,感知图形与世界的密切联系
引导学生树立生活化学习理念,对其空间观念树立也有积极意义,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图形和空间问题,作为学习素材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空间几何问题,构建生活化学习经验,能够降低学生对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解难度。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出引导,比如要想知道做一个油箱用多少铁皮,就要计算六个面的面积;计算粉刷游泳池四周和底部的面积,应求五个面的面积;计算粉刷教室四周和顶部的面积,则要用五个面的面积再扣除门窗的面积;计算粉刷烟囱的面积应求四个面的面积等。通过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明确了表面积的计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后,让学生明确不管长方体的位置如何,它所占空间的大小都是长、宽、高的积,因此,求油箱里面油的体积,游泳池里水的体积都是长、宽、高的积。
结束语
综上,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缺乏空间思维能力,这造成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的局限性,尤其是几何学习活动中,常见空间想象力不足的问题,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教与学实践中的难题。因此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树立空间观念培养意识,关注小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结合教学情景构建以及操作活动契机,落实空间观念养成的教学目标,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苏虹.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策略探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14):144-145.
[2]胡有安.小学数学培养空间观念的思考与策略[J].学园,2015,9(18):103-104.
[3]石晓燕.借物建形拓空间——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策略构建[J].内蒙古教育,2016,20(3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