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女性成长与空间的互动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体现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ang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女性主义包括很多方面,女性空间就是其中之一。它对于女性而言,无论是针对其成长还是针对其发展,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曼斯菲尔德庄园》这本世界名著是由简·奥斯汀所写,范妮作为该书的女主人公,她的成长经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关键词:空间 女性 范妮
  谈及奥斯汀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十分陌生。但是提到具有经典家庭主题的小说著作《傲慢与偏见》,相信大家是十分熟悉的。这本书是奥斯汀的成名之作,讲述了19世纪初期英国的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五姐妹的爱情与择偶的故事,曾经被无数人拜读,甚至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在世界各地上映。而《曼斯菲尔德庄园》也正是沿袭了前作的写作风格,用一种极其委婉的表达方式将女主人公范妮的人生际遇展现在众人面前,借此来表达作者对于男权社会霸权存在的异议,从而更好地为女权社会获得独立和自由而进行斗争。
  “一本著作的现世,首先要承受得住来自世界对它的非议。”《曼斯菲尔德庄园》自从出版之后,外界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虽然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之上,但它受到了奥斯汀本人的绝对肯定。
  女性主义研究关注的问题诸多,而空间问题就是每年都必须探讨的环节之一。早在1929年,英国作家伍尔芙发布文章《一间自己的屋子》,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借助这篇文章来阐述自己关于妇女问题的见解。在文中有这样一句令人深思的话——“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的话,她就必须有錢和自己的一间屋。”在这里面提到的“屋”,并不是指一个单单属于自己的房间,它的意义更为深远,包括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是希望这个“屋”可以成为人格独立的支撑。
  作家伍尔芙一直支持女权社会的建立,她希望女性朋友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立和自由,所以在她笔下,女性拥有属于自己的“屋”其实就是意味着女性可以独立。“屋”的拥有意味着女性可以继续为自己的独立和自由而进行斗争,这是女性们的信仰和信赖支撑,它承载着广大女性的精神力量,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女性情感和心灵上的共通。奥斯汀本人对“屋”有着深刻理解,所以在她的著作《曼斯菲尔德庄园》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女性的探索和追寻空间,以及“不抛弃不放弃”的意志,她选择细腻地刻画女主人公范妮的成长过程,令读者在阅读时可以产生心灵的共鸣。
  一、狭小的空间主体
  “身处于天地,而天地间却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这大概是一种悲惨。”而可怜的范妮正在经历这种悲惨。曼斯菲尔德庄园对范妮来说是意义非凡的,那是她的家,是她的全部,是她记忆里唯一的容身之地。但是范妮对于庄园来说却是没有意义,可有可无的。范妮在十岁的时候就与自己的父母分离,来到这一方新的天地跟自己的姨父姨妈生活。对于远方前来投靠自己的亲戚,姨妈并没有表现出欣喜,一丝厌恶永远隔阂在她和范妮之间。姨妈没有给范妮准备专门的卧室,而是随机指定白色的小阁楼作为范妮的居所,狭小的空间所带来的压迫和紧张感,偌大的庄园所浮现出来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敌意,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范妮无所适从。这便是空间焦虑的一种,由于突然缺失自我空间从而产生的焦虑与慌乱。
  初次来到庄园,就被姨父警告自己跟庄园的孩子是云泥之别,希望范妮能够看清自己的位置。即使后来姨父死去,范妮努力展现自己的能力,希望能够被姨妈看中,却被现实给了狠狠的一巴掌,这让范妮在心中认定“自己将永不会被人看重”。由于姨父的突然离世,范妮的去留问题再次被大家谈论,她没有办法抗争,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给自己的安排。
  范妮的自我空间是脆弱的,仿佛外界一个打击,她便能崩溃,永远爬不起来。她的这种脆弱性表现之一就体现在言语的表达上。对于庄园里的人来说,范妮是一个外来者。即使她已经身处庄园之内,但依然是与大家格格不入的。她不独立,不自由,同时也缺少话语权,在参加任何活动之时,她都表现得异常沉静,少言寡语,因为她知晓自己的地位,没有人会在意她说什么,她的意见对于大家而言可有可无,根本不会有人重视。
  二、女性自我空间意识觉醒
  随着时间的流逝,范妮在不断成长,虽然外界环境不断地对她施以重压,可是范妮的空间意识却还是一点点觉醒。庄园的东屋是一间基本被荒废的房间,它的存在跟范妮一样,不受众人重视,大概是因为“同病相怜”,范妮开始频繁出入东屋,让周围所有人都认为这块领土是属于她的。这种对物质的需求,对领地的占有,就是范妮空间意识觉醒的最佳展现。为了能够更好地宣布主权,范妮开始参与东屋的一步步改造,将自己的物件全部搬入,到最后这一方天地已经不仅仅是她的私有空间,更是她的精神世界。
  时间让范妮变得愈加成熟,这种成熟不仅体现在她的外表上,更体现在心理发展中。在跟玛丽和亨利这两兄妹交往过程中,她没有被人牵着鼻子走,反而形成了自我意识。亨利是个公子哥,家中有钱,社会上有地位,同时有着大好的光明未来。按道理说,如果能够被这样一位既有身份又有地位,同时还有着无限前程的公子哥看中,那将会是无数少女心中的梦,但是当这个美梦发生在范妮身上时,她没有像其他女性那般表现得欣喜若狂,当然也并没有像平常自己表现得那般沉静,反而显得十分焦虑。虽然亨利先生表面看起来确实是不错,但是她深知亨利是男权社会的代表人物,如果面对亨利的求婚她选择答应的话,那将意味着她对男权社会的肯定,意味着自己所要追求的独立和自由将会成为虚无。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开这杂乱的心绪,她需要一方安静的土地来供她思考,而东屋这个避风港一般的存在,无疑是她的最佳选择。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躲避与思考之后,她选择直视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纵然亨利目前表现再好,她也要理性地处理求婚事件,毕竟在自己心中,女权社会的崛起才是重中之重,所谓的自由,才是她的心想要抵达的方向。
  大概是迫切地想要追求自我空间,想要释放真正的自我,所以范妮开始进行自我空间的构建。第一点要做的便是改变自己周围的环境,范妮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开始对自己身处的环境进行大扫除,使自己跟环境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在解决了空间上的杂乱后,第二点要进行的就是精神上的杂乱处理,那便是处理好自己跟弟弟妹妹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相互影响的,所以范妮开始在弟弟妹妹周围活动,想要利用自己产生的影响对弟弟妹妹们进行改造,而这一点收效很好,她跟苏珊之前所建立的友谊像冰山开始逐步融化,两人的关系也开始逐步交好。   意识的觉醒,让范妮开始有意识无意识地将自己的居所跟别人的居所进行比较,她发现东屋虽好,但是跟其他房间相比,总是缺少了那么一丝文化气息。为了能够更好地填充自己的居所以及空虚的内心,她决定动用自己所有的私房钱前往图书馆租书,从而遮掩住东屋跟其他房间的差异。书本的到来让东屋的意义更加非凡,以前的东屋只是范妮用来躲避外界噪音的居所,而今却是她寻求知识的海洋。由于她拥有自我意识,所以范妮会遵从自己的意愿来挑选书籍,从而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和个人修养,这同时表现了她对知识的渴望,并展现了她对知识的利用。曾经的范妮,一味地相信命运,所以不敢反抗现实世界;而今,正是意识的觉醒,让她有了敢于进行斗争的勇气。知识改变命运,这大概是范妮阅读书籍所能够提炼出最为经典的一句话,也应该是她不断阅读的最佳推动力。
  三、包容两性的和谐空间
  埃德蒙,是范妮的光明使者。他的出现,无疑给范妮的生活带来了光芒万丈。他对范妮施以关怀,这种关怀不仅体现在关心范妮的生活琐事,还体现在关注她的精神世界。而范妮也在他的教导下,一步步地成熟,一步步地長大,甚至学会对于自己女性空间的自我建造。埃德蒙身处一个男权至上的时代,从小到大,父权、兄权、男权这些所谓的道德伦理无论好坏都已经在他脑海中根深蒂固,由于跟埃德蒙的长时间接触,范妮要追寻自己作为女性的独立和自由之时,对当下的男权社会权威也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和遵从。在外界的影响和内心的引导下,范妮开始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的形成意味着她将自始至终都尊崇与坚定埃德蒙所肯定的男权社会权威,不会对这些道德和伦理上的规范进行挑衅。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世界观的形成,所以二人的相处更为融洽,两人的结合同时也揭示“和谐社会,两性和平”所能够带来的益处是很多的。
  在这个男女关系可以互相允许、男权女权可以互相肯定的空间,一切的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和谐。故事的最终,托马斯先生终于肯定了范妮,而范妮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被所有人重视,成为整个曼斯菲尔德庄园至关重要的人物。
  其实,托马斯先生之所以对范妮进行认可,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子女年龄的增长,他们最后无一例外地都对反叛自己,这让托马斯先生觉得自己一时之间成了众矢之的。而在当时这种情况下,只有范妮一个人选择了顺从,贤惠地服侍托马斯先生,对他的意愿进行倾听,这让托马斯先生觉得范妮所呈现的这种价值取向完全符合自己对于儿媳的要求,所以他才在第一时间对范妮进行了肯定。在埃德蒙和范妮结婚之后,二人相约搬迁到临近庄园的牧师住宅,这座住宅对于范妮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只有这里才让范妮拥有归属感。这样的和谐空间是埃德蒙和范妮一同制造的,是范妮自我空间与主导空间融为一体的真实体现。
  四、结语
  《曼斯菲尔德庄园》这本书,让每一个阅读过的读者都有一种感慨——当下虽为男权统治的世界,但女权主义也在逐步苏醒。初入庄园的范妮,胆小怕事,做事缩手缩脚,生怕惹得他人不高兴,影响自己在庄园中可有可无的“地位”,她听从命运的安排,不抗拒不斗争,以为这样能够安稳地过一生,到最后却一直备受欺凌。后来其空间意识觉醒,范妮意识到“命运是由自己决定的”,而且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她努力学习,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开阔,最终拥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说在著作的最终,范妮身处的依然是男权社会,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女权主义已经开始有逐步发展的苗头,这便是进步,是范妮所坚持的信仰在逐步完善的过程。女性需要独立,女性需要自由,在空间和时间上敢于追求,实现真正的自我,这才是当代女性最应该坚持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张素玫.庄园之爱:论《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空间隐喻[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2] 高维婷.基于女性意识角度论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J].大众文艺,2014(6).
  [3] 赖璐.可预言的幸福:基于空间性及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解读《曼斯菲尔德庄园》[J].赣南师范学院,2012(6).
  [4] 于淼.简·奥斯汀《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女性意识探析[J].名作欣赏,2014(11).
  [5] 刘斐.成长小说视角下的《曼斯菲尔德庄园》[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女性意识启蒙的标杆——简·奥斯丁《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深入探究(项目编号:2017KY056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 者:钟伟轩,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金培勇,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编 辑:曹晓花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分析小说中以弗兰克和茜为代表的非裔美国人的创伤为切入口,重点分析黑人文化的救赎作用。小说中弗兰克和茜先后离开家乡洛特斯,经历了创伤之后,又重返家园,治愈创伤。他们对待黑人文化的态度经历了由厌恶到认可的转变,正是对非裔文化的正确认识,使得他们得到救赎,治愈创伤。托尼·莫里森基于小说中人物的创伤,彰显了非裔文化的救赎作用,强调了回归本族文化是治愈文化创伤、找回身份的必要条件,并借此表达了
期刊
摘 要: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化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在“城”与“乡”两大社会空间中同时传播开来,形成了“富、强、动、进”的工商业文明与“安、足、静、定”的农业文明的冲突,因而“城”与“乡”所属的文化观念也就处在了时间现代性的“结构——解构”的文化语义编码中,从而带来了“城与乡”的小说“叙事史”与文化“阐释史”。本文将立足文本,从叙事角度分析小说人物的变化以及叙事手法对文本感情表达的影响,据此
期刊
摘 要:《水东日记》是明人叶盛的笔记代表作,记述了明代前期的各种典章制度和逸闻趣事。在逸闻趣事的部分中有诸多记录人物事件和言行的篇目,其中不仅记录了动荡时局下帝王和权臣的众生相,还刻画了很多或品德高尚,或道貌岸然的正反面人物,描摹了一些戏谑幽默的人物,并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折射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关键词:《水东日记》 人物形象 意义  《水东日记》是一部明代笔记,共四十卷,
期刊
摘 要:《染血之室》是英国女性作家安吉拉·卡特最受关注的作品之一。卡特用全新的笔触对欧洲传统童话故事《蓝胡子》进行改写,表达出女性不甘于受男性操控,追求自我的强烈意识。本文以《染血之室》作为文本进行分析,对女主人公和母亲两位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分析女性在婚姻中受到的压迫和束缚,展现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走向自我解放的过程。  关键词:《染血之室》 安吉拉·卡特 女性意识 自我解放  一、引言  安吉拉·
期刊
摘 要:王龙一家三代经历了追求土地、拥有土地、离开土地、回归土地的生命体验。他们对土地的认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最初的生存依赖,到离开后的无助空虚,到最后的精神回归。大地不仅仅是他们的故园,更是心灵的港湾。王家三代人与土地的关系,在今天依然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他们的故事启迪我们:善待土地,善待环境,善待农民,善待自己的心灵,守住人类美好的家园。  关键词:土地 故园 乐园 
期刊
摘 要: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词中,时贤对“小山”的解释颇为纷纭。本文将其主要观点概括为三类六说,并从温词本身寻求内证,为“小山”指“山眉”说做了补充。  关键词:温庭筠 小山 山眉 补说  关于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词首句中“小山”作何理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合各家之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六说。第一类指屏风,此说较早见于清人许昂霄《词综偶评》,今天影响较大的
期刊
摘 要:《五号屠场》发表于1969年,一经发表便引起评论界的诸多争议,曾多次遭禁,但在后来成为黑色幽默的反战作品中的经典。小说主要讲述了战争给毕利·皮尔格里姆带来的精神创伤。美国作家冯内古特用其独特的叙事风格,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反对,对人性弱点的批判。  关键词:黑色幽默 《五号屠场》 精神创伤  两次世界大战后,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69年,美国作家冯内古特发表了长篇科幻小说《五号屠
期刊
摘 要:《直立行走》是80后作家宋小词发表于《当代》杂志2016年第6期的一部中篇小说,引起了文坛的关注。小说以武汉为城市背景,以一对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家庭为线索,反映了城市底层人民悲苦的生活和痛苦的挣扎,直击社会多重现实问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关键词:宋小词 《直立行走》 城市底层  《直立行走》是“80后”作家宋小词发表于《当代》杂志2016年第6期的一部中篇小说,引起了文坛的关注和
期刊
摘 要:出版于2005年的长篇小说《老无所依》是美国当代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年逾古稀之作。作者在小说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物欲横流、犯罪猖獗的社会。在德州这片与墨西哥接壤的广袤大地上,暴力肆虐,毒品泛滥,人性异化,道德沦丧。老警长贝尔对人性、金钱、犯罪等问题进行思考,表现出了对美好伦理道德的缅怀和渴求。一笔两百四十万美金的巨额毒资所引发的血腥暴力事件,深刻地揭示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社会的伦理道德危
期刊
摘 要:《奥兰多—— 一部传记》的副标题暗示了这部作品内容信息的真实性,但是它确实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因为作者虚构了人物奥兰多,使其从16世纪晚期的伊丽莎白时代到21世纪早期的现代生活了近四个世纪,并且经历了从睡梦中醒来由男人变成女人的离奇经历。伍尔夫创造双性同体的人物奥兰多,就是要打破时空的束缚,跨越性别界限去探寻自我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奥兰多》 双性同体 真我  《奥兰多》是英国现代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