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摩擦力》的有效学习的分析与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7年从阜阳师范学院毕业至今,我一直就职于怀远县龙亢农场中学。作为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师,我一直将教学工作作为生活的重心。在搞好个人教学的同时,我积极地参与怀远县和本校内的各种教研活动,虚心听取我校其他教师的教学意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看着每一届毕业生洋溢着笑脸,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高中时,我就会深深地体会到身为教师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参加初中物理教学几年,我对于物理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下面我就《摩擦力》一节的学习谈谈看法。
  一、摩擦力教学中的难点分析
  教材中关于摩擦力的概念是直接给出的,学生不容易把握。为了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我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实例,给出了摩擦力的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②接触面粗糙;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这三个条件中,前两个容易看出,主要是第三个条件较难把握,学生容易将物体有相对运动理解为物体有运动即可。为了帮助学生区分,我在实际教学中加入了一个小实验:将黑板擦放在课本上,用手缓慢地拉动课本向前运动,让学生分析黑板擦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而对于相对运动趋势主要在于“趋势”二字的理解,我通过实例分析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受摩擦力的作用,比如手握瓶子,瓶子由于受重力作用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因此瓶子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判定是这节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我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将一个刷子的刷毛直立在课桌的桌面上,用力推动和拉动刷子,观察刷毛弯曲的方向与刷子相对桌子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最后由学生讨论,归纳得出摩擦力的方向。(注意实验时要选择刷毛长而软的刷子,这样比较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
  二、摩擦力教学中的实验分析
  摩擦力中的两个实验是学生动手操作的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从而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教学中应做到由教师引导。学生动手自主完成探究过程。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我在教学中注意以下问题。
  1.实验一:测量滑动摩擦力。实验之前学生需要知道实验的原理是二力平衡,而条件是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就要求学生实验时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小木块,此时拉力与摩擦力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从而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实验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在探究之前让学生提出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避免学生无从猜起或者随意猜想,教师应利用举例子、做实验等手段,创设对学生猜想具有启发和暗示性的情境,使学生明确猜想的方向,不至于提出一些不着边际的猜想结果。部分学生的猜想可能很荒唐,教师应找出其中有用的信息,让学生说明每一个猜想提出的原因,引导学生回到正题,不要一味否决,应多鼓励学生。
  针对学生的猜想,引导学生思考:在多个因素对同一物理量有影响时,我们应怎样进行研究呢?从而提出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然后根据实验猜想让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列出具体的实验步骤,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就能够做到条理清晰,不会手忙脚乱。教学中我是通过让学生做好实验准备,提前写好实验预备报告规范学生的。
  三、教学中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研究
  参加工作这几年,除了送走了四届的毕业班,我参与了两次中考阅卷的工作。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及综合中考阅卷的经历分析,我针对学生在做练习中常见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1.由于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在教学中我通过一个典型实例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①问:将一个小木块放在匀速向右行驶的传送带上,小木块会如何运动?答:小木块会向右运动。②问:在小木块由静止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的过程中,小木块相对于传送带是向哪个方向运动的?答:小木块相对于传送带是向左运动的。③问:小木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哪?答:摩擦力向右(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④问:小木块相对于地面是向哪个方向运动的答:小木块相对于地面向右运动。由此引导学生得出摩擦力的方向并不一定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也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2.在教学中很多班级的学生对于对物体施力时,物体没动,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推力大小的关系容易出错:他们认为物体没有被推动是由于推力小于摩擦力。教学中我是通过反问学生引起学生的思考:如果推力小于摩擦力,即摩擦力大于推力,那物体应该向与推力相反的方向运动。也就是说一个人向左推桌子,桌子受摩擦力作用反而向右跑了,很荒唐,这样学生就知道结论错了。然后教师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推出:摩擦力等于推力,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摩擦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不论是对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判定,还是对摩擦力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一直是每年中考考核的重点。对于学生来说摩擦力的内容是一个难点,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容易出错。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多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其他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增强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必须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分析。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过于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因此,在地理课堂上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地理老师需要注
阿片类药物具有强效镇痛作用,但反复使用后,容易出现依赖和耐受而引起成瘾,因此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从阿片受体和非阿片受体系统等多个方面探索阿片成瘾机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有关阿片成瘾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仍未阐明。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一些蛋白能通过与阿片受体的相互作用影响阿片受体功能。因此,寻找与阿片受体相互作用的蛋白,研究其对阿片受体功能的影响,对阐明阿片成瘾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数学是物理学发展的根基,是研究物理学的有力工具,不论是物理实验的测量和计算,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还是习题求解等,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但是,作为工具用的数学必须与物理现象的内容统一,并且受到具体的物理条件的制约,所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必须充分考虑到物理学科的特点,而且很多物理问题的解决是数学方法和物理思想巧妙结合的产物。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新教育理念更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其中“微元”思想贯穿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体系,自然“微元法”是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它渗透于一些物理概念、公式中。近年来,“微元法”在高考物理压轴题中的频频应用,既体现了这种方法的重要性,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但许多学生对此感到十分困惑,无从下手。对此,笔者就“微元法”谈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