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59-1962年的西藏平叛中,空军的作用常被忽视。但事实上,人民空军在平叛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玉树机场与当雄机场的修建,北京到拉萨航线的开通,为人民空军在世界屋脊上形成战斗力打下了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年轻的人民空军更是直接参与了平叛作战,为青藏高原地区空军力量的使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人民空军;平叛;作战经验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早在抗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曾经试图开辟一条飞越青藏高原的航线失败,无奈宣布该地区为“空中禁区”。直至1950年,为了支援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人民空军首次尝试飞越青藏高原,获得圆满成功;1951年,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在青藏高原进行了对地面部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空投给养任务;1956年,人民空军成功开辟北京至拉萨的航线;1959年,西藏发生大规模叛乱事件,在平叛过程中人民空军充分发挥空中侦察、空中打击、空中补给的作用,大大加速了平叛武装斗争的胜利。
一、人民空军开辟高原航线
1950-1956年,新生的人民空军对青藏高原新航线的开辟,以及西藏当雄机场的成功建设,为之后平叛作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时任空军训练部飞行参谋的赵新回忆:第一批选拔的飞行员既有东北老航校挑选来的,也有政治上可靠的原国民党空军飞行员。前两次试航使用美制C-47运输机,但因天气恶劣、发动机动力不足的原因没有完成既定目标,后经研究决定改用发动机功率更大的C-46运输机,并加装供氧气装置后,终于在第五次试飞时取得成功,飞上了“世界屋脊”。从当时回忆者手绘的飞行路线图看,飞行航线沿着新津机场—康定—甘孜—昌都—唐古拉山—拉萨飞行。但当时当雄机场还未建成,飞机无法降落。1951年春,苏联空军上校古布赤夫训练出的42架伊尔—12运输机抵达新津机场,为人民空军下步在青藏高原起降奠定了坚实的人员基础。
人员训练到位,人民空军还要面对飞机性能以的限制以及缺乏高原机场的現实情况。1950年,毛泽东曾经指示18军在拉萨修建机场,但由于朝鲜战争爆发,该项任务一直推迟到1956年。
当时在全中国,海拔最高的机场为玉树机场(海拔3920米)。由于当时中苏两国已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人民空军在军种建设方面受到苏方的大量帮助。时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就高原机场问题层专门询问苏联顾问,得到的回答是苏联没有海拔如此高的机场,缺乏相应资料。此外,就解放军现有的机型而言,美制C-46运输机明显过时,苏制的伊尔-12运输机尽管为中国空军培养了大批后备飞行员,但没有执行过前往拉萨的高原任务。后刘亚楼又先后请教苏联军事科学代表团成员及飞机设计专家,苏方回应为在飞机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问题。
结论已经很清楚,苏联没有海拔那么高的机场,而我们要有;伊尔-12设计不具备高原起降性能,而我们要它发挥这种性能。为此,空军先是在北京进行试验,确定伊尔-12运输机的升限为9040米,可以达到高原起降的要求。另外,在苏联专家、测绘、气象、空军修建部工作人员的共同勘测下,最终将拉萨机场的位置选在当雄草原。为了确保飞行万无一失,甚至邀请钱学森专门为此次高原起降计算出飞行曲线变化公式。
二、平叛作战中轰炸机大发神威
20世纪50年代,我军的装备水平、多兵种合成作战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早在1955年的一江山岛战役中,我军首次实现了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并一举成功,为我军实行多兵种联合作战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此次平定西藏叛乱的作战行动中,有力的空中支援成为作战中的亮点,并且我人民空军指战员在高海拔地区的对地攻击作战中,摸索出独特的战术战法,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善于在战斗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与时俱进精神。
1956年康巴叛乱发生之后,军委决定派出空军唯一的图—4轰炸机团前往藏区执行平叛任务。在叛乱初始阶段,根据中央的要求,空军以政治攻势为主。因此轰炸机在抵达作战区域后,首先播撒传单进行政治攻势,并向被包围的县城投掷照明弹,叛乱分子误以为是“天灯”不敢靠近。但顽固不化的叛乱分子继续作乱,图—4轰炸机再次证明了自身的可靠性。由于有4台发动机,即便有一两台发动机受损仍能保证平安返航,整个平叛期间没有没有损失一架,9吨的载弹量加上飞机上的10门23毫米机关炮成为叛乱分子的梦魇。
三、纳木湖战役中的作战方式创新
1950年代的西藏,虽然当时我军无法大规模空运部队进藏,但是高级指挥员的进藏通路则是通过空中航线。在完成拉萨战役之后,接到中央军委调令的第54军军长丁盛、政委谢家祥就是乘坐军用运输机降落在西藏当时唯一的机场——当雄机场。但是,纳木湖一带也出现了叛乱分子,对当雄机场的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在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的统一部署之下,西藏军区决定在纳木湖发动一场围歼作战,清除当雄机场周边的匪患。
这次作战任务由54军完成。韦统泰副军长建议在当雄机场附近设置一个指挥部,直接指挥纳木湖战役,最终指挥部设在位于当雄、拉萨、日喀则当中地区的羊八井。在战役发起之前,韦统泰给作战参谋周凤伦下达任务,做好该地区的武装侦察,特别是对这一地区的地形进行详细勘察,避免之前战斗中出现的部队使用英国人绘制的西藏地图导致部队没有及时到达指定位置的情况。特别是对纳木湖一带的风土人情,叛乱分子活动的每一座寺庙、村庄都要充分了解。防止出现叛乱分子混迹于普通群众之中难以甄别的情况。
总结之前战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全歼敌人的作战目的没能实现。对此丁指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派出一支部队翻越海拔600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绕到敌人背后,阻截敌人逃窜路线。韦统泰特别强调:纳木湖战役要打成歼灭战,决不能打成击溃战。
纳木湖战役是西藏平叛以来第一次完全实现作战目的歼灭战。在历时二十余天的战斗中共击毙、击伤、俘虏、劝降叛乱分子2188名。缴获各类枪支531支、子弹4223发。比起此次平叛作战中的其他战役,纳木湖战役的战果并不算显赫,但这场战役的重要意义在于为之后的高原地区歼灭作战提供了大量可以参考的经验。比较重要的经验是:出奇制胜的作战计划,充分详细的战前侦查,可靠有力的空中支援等。
在纳木湖战役期间,54军韦统泰副军长改运输机为攻击机的战法可谓前无古人。我军在纳木湖地区击溃敌主力之后,残敌逃入7088、7050高地附近的两个山沟内隐蔽起来,我军难以搜寻。韦统泰获悉后将当雄机场的一架运输机两侧舱门卸掉,一边架设一挺重机枪。韦副军长亲自坐镇飞机上指挥,飞临作战区域上空后,立刻下降高度沿山谷巡航,一旦发现藏匿的叛乱分子,当即用机枪火力进行扫射。叛乱分子做梦也想不到,他们跑到人迹罕至的深山也会命丧黄泉。几十年后,美军也在C-130运输机上装配火炮、机枪等武器,成为对敌攻击的利器,但我人民解放军其实早就使用过这种战法。
四、结语
20世纪50年代的人民空军建军伊始,便经历了朝鲜战争,迅速跻身世界空军强国行列。人民空军在保卫我国东南沿海和平定西藏叛乱的作战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看到的是,由于空军在高海拔地区作战的诸多限制,此次平叛作战仍然是以陆军为主,但却开创了高海拔地区陆空协同作战的先河,仅在二号地区作战中,空军就出动各型飛机132架次,执行空中侦察53架次,轰炸37架次,空投给养42架次,加速了胜利的到来。
参考文献:
逯守标:《韦统泰在西藏平叛中》[J],《神剑》2009年第5期。
赵新:《飞越天险——人民空军进军西藏纪实》[J],《黄埔》2002年第5期。
蔡文青:《喜马拉雅风云》[M],华文出版社,2012年。
【关键词】:人民空军;平叛;作战经验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早在抗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曾经试图开辟一条飞越青藏高原的航线失败,无奈宣布该地区为“空中禁区”。直至1950年,为了支援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人民空军首次尝试飞越青藏高原,获得圆满成功;1951年,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在青藏高原进行了对地面部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空投给养任务;1956年,人民空军成功开辟北京至拉萨的航线;1959年,西藏发生大规模叛乱事件,在平叛过程中人民空军充分发挥空中侦察、空中打击、空中补给的作用,大大加速了平叛武装斗争的胜利。
一、人民空军开辟高原航线
1950-1956年,新生的人民空军对青藏高原新航线的开辟,以及西藏当雄机场的成功建设,为之后平叛作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时任空军训练部飞行参谋的赵新回忆:第一批选拔的飞行员既有东北老航校挑选来的,也有政治上可靠的原国民党空军飞行员。前两次试航使用美制C-47运输机,但因天气恶劣、发动机动力不足的原因没有完成既定目标,后经研究决定改用发动机功率更大的C-46运输机,并加装供氧气装置后,终于在第五次试飞时取得成功,飞上了“世界屋脊”。从当时回忆者手绘的飞行路线图看,飞行航线沿着新津机场—康定—甘孜—昌都—唐古拉山—拉萨飞行。但当时当雄机场还未建成,飞机无法降落。1951年春,苏联空军上校古布赤夫训练出的42架伊尔—12运输机抵达新津机场,为人民空军下步在青藏高原起降奠定了坚实的人员基础。
人员训练到位,人民空军还要面对飞机性能以的限制以及缺乏高原机场的現实情况。1950年,毛泽东曾经指示18军在拉萨修建机场,但由于朝鲜战争爆发,该项任务一直推迟到1956年。
当时在全中国,海拔最高的机场为玉树机场(海拔3920米)。由于当时中苏两国已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人民空军在军种建设方面受到苏方的大量帮助。时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就高原机场问题层专门询问苏联顾问,得到的回答是苏联没有海拔如此高的机场,缺乏相应资料。此外,就解放军现有的机型而言,美制C-46运输机明显过时,苏制的伊尔-12运输机尽管为中国空军培养了大批后备飞行员,但没有执行过前往拉萨的高原任务。后刘亚楼又先后请教苏联军事科学代表团成员及飞机设计专家,苏方回应为在飞机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问题。
结论已经很清楚,苏联没有海拔那么高的机场,而我们要有;伊尔-12设计不具备高原起降性能,而我们要它发挥这种性能。为此,空军先是在北京进行试验,确定伊尔-12运输机的升限为9040米,可以达到高原起降的要求。另外,在苏联专家、测绘、气象、空军修建部工作人员的共同勘测下,最终将拉萨机场的位置选在当雄草原。为了确保飞行万无一失,甚至邀请钱学森专门为此次高原起降计算出飞行曲线变化公式。
二、平叛作战中轰炸机大发神威
20世纪50年代,我军的装备水平、多兵种合成作战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早在1955年的一江山岛战役中,我军首次实现了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并一举成功,为我军实行多兵种联合作战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此次平定西藏叛乱的作战行动中,有力的空中支援成为作战中的亮点,并且我人民空军指战员在高海拔地区的对地攻击作战中,摸索出独特的战术战法,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善于在战斗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与时俱进精神。
1956年康巴叛乱发生之后,军委决定派出空军唯一的图—4轰炸机团前往藏区执行平叛任务。在叛乱初始阶段,根据中央的要求,空军以政治攻势为主。因此轰炸机在抵达作战区域后,首先播撒传单进行政治攻势,并向被包围的县城投掷照明弹,叛乱分子误以为是“天灯”不敢靠近。但顽固不化的叛乱分子继续作乱,图—4轰炸机再次证明了自身的可靠性。由于有4台发动机,即便有一两台发动机受损仍能保证平安返航,整个平叛期间没有没有损失一架,9吨的载弹量加上飞机上的10门23毫米机关炮成为叛乱分子的梦魇。
三、纳木湖战役中的作战方式创新
1950年代的西藏,虽然当时我军无法大规模空运部队进藏,但是高级指挥员的进藏通路则是通过空中航线。在完成拉萨战役之后,接到中央军委调令的第54军军长丁盛、政委谢家祥就是乘坐军用运输机降落在西藏当时唯一的机场——当雄机场。但是,纳木湖一带也出现了叛乱分子,对当雄机场的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在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的统一部署之下,西藏军区决定在纳木湖发动一场围歼作战,清除当雄机场周边的匪患。
这次作战任务由54军完成。韦统泰副军长建议在当雄机场附近设置一个指挥部,直接指挥纳木湖战役,最终指挥部设在位于当雄、拉萨、日喀则当中地区的羊八井。在战役发起之前,韦统泰给作战参谋周凤伦下达任务,做好该地区的武装侦察,特别是对这一地区的地形进行详细勘察,避免之前战斗中出现的部队使用英国人绘制的西藏地图导致部队没有及时到达指定位置的情况。特别是对纳木湖一带的风土人情,叛乱分子活动的每一座寺庙、村庄都要充分了解。防止出现叛乱分子混迹于普通群众之中难以甄别的情况。
总结之前战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全歼敌人的作战目的没能实现。对此丁指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派出一支部队翻越海拔600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绕到敌人背后,阻截敌人逃窜路线。韦统泰特别强调:纳木湖战役要打成歼灭战,决不能打成击溃战。
纳木湖战役是西藏平叛以来第一次完全实现作战目的歼灭战。在历时二十余天的战斗中共击毙、击伤、俘虏、劝降叛乱分子2188名。缴获各类枪支531支、子弹4223发。比起此次平叛作战中的其他战役,纳木湖战役的战果并不算显赫,但这场战役的重要意义在于为之后的高原地区歼灭作战提供了大量可以参考的经验。比较重要的经验是:出奇制胜的作战计划,充分详细的战前侦查,可靠有力的空中支援等。
在纳木湖战役期间,54军韦统泰副军长改运输机为攻击机的战法可谓前无古人。我军在纳木湖地区击溃敌主力之后,残敌逃入7088、7050高地附近的两个山沟内隐蔽起来,我军难以搜寻。韦统泰获悉后将当雄机场的一架运输机两侧舱门卸掉,一边架设一挺重机枪。韦副军长亲自坐镇飞机上指挥,飞临作战区域上空后,立刻下降高度沿山谷巡航,一旦发现藏匿的叛乱分子,当即用机枪火力进行扫射。叛乱分子做梦也想不到,他们跑到人迹罕至的深山也会命丧黄泉。几十年后,美军也在C-130运输机上装配火炮、机枪等武器,成为对敌攻击的利器,但我人民解放军其实早就使用过这种战法。
四、结语
20世纪50年代的人民空军建军伊始,便经历了朝鲜战争,迅速跻身世界空军强国行列。人民空军在保卫我国东南沿海和平定西藏叛乱的作战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看到的是,由于空军在高海拔地区作战的诸多限制,此次平叛作战仍然是以陆军为主,但却开创了高海拔地区陆空协同作战的先河,仅在二号地区作战中,空军就出动各型飛机132架次,执行空中侦察53架次,轰炸37架次,空投给养42架次,加速了胜利的到来。
参考文献:
逯守标:《韦统泰在西藏平叛中》[J],《神剑》2009年第5期。
赵新:《飞越天险——人民空军进军西藏纪实》[J],《黄埔》2002年第5期。
蔡文青:《喜马拉雅风云》[M],华文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