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公路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标志,在现代物质流通和市场运作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高质量的高速公路养护也成为了当前公路规划与建设的重点,公路养护是高速公路能够安全、快捷提供物资运输、人员流动服务功能的有力保障。规范化养护管理将会成为高速公路管理的必然趋势,这对于提高我国高速公路的利用效率,保障高速公路的长远性使用,有着突出的时代意义。
一、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和意义
1、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①强制性。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既是国家基础设施,又具有收费的特性,因此,保证高速公路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秀的服务水平,就成了养护管理的首要任务。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高速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生命威胁。因此,高速公路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②广泛性、全面性。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棚亭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等。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道桥、建筑、园林、机电、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③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标准高、养护范围广、材料选用较精、机械规模及使用比例较大、施工程序复杂,且保护措施较全、现代化设施较多等原因,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成本要比一般公路高出许多。高速公路的养护投入换来的是道路及设施的长久完好,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通行费收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回报。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2、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意义
第一,正确了解评价公路的运营状况及服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创建畅、安、舒、美的良好行车环境,及时安排养护维修。第二,发现和弥补因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道路、设施的先天不足及使用缺陷,形成高速公路完善的使用及服务功能。第三,减少并杜绝因道路和设施维护不当,给用户和使用者带来的意外损害,避免因此引发的不必要的各类事故。第四,预防道路和各类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修复出现的道路病害、设施损坏,延长道路和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二、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仍采用事业型管理体制,养护经费采用拨款方式。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市场化经营的需求。尽管各省市在养护管理机构及组织方式上较为健全,但由于体制的影响和养护市场的封闭型管理,已愈来愈严重地影响了高速公路养护水平的提高和养管机制的创新。特别是有些地方管理观念陈旧,人员机构臃肿,分配机制缺乏活力,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当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上的不足。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人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重建轻养”在高速公路管理中主要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现为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和对科技進步重视不够两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资金一直不足,特别是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加快,同时也加重了养护的负担。虽然管理者对高速公路早期养护有一定的认识,但在资金及科技投入上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屈从于建设方面的压力。二是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大都利用贷款或其他融资方式建设,开通运营后,还贷或提取回报的压力较大,不能抽出更多的资金从事养护和科技开发,甚至出现部分养护资金被挪用的现象。三是部分中外合作或转让经营权的高速公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养护管理。
4、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低,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虽然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5、养护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的要求
一般从事高速公路养护的技术人员的比例不超过30%,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养护作业质量。管理者对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人才的投人不足,还没有从落后的手工养护的思维中解放出来,造成养护人才短缺,没有了科技创新的动力。上述问题已严重制约了高速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三、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策略
1、规范机构设置和制度
一切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以完善的机构设置和详尽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和保障,高速公路的养护也不例外。本整理提供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机构设置一般是在高速公路管理局下设线路管理处、专职养护处已经工程科等部门,这种设置有其自身优点,如处理突发事件时较为及时,资源调动与协调比较方便,但同时也存在着责任分化、养护成本过高等弊端。因此,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规范机构设置,尤其是要建立人员精干、业务熟练、技术全面和高科技水平的养护队伍。与机构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高速公路巡查制度、保养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和量化考核制度,这样可以保证责任到人,评价有据,并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提高养护科技水平,增加工作的科技含量
首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其次利用高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的转变。再次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最后提高高速公路养护还要做到预防性养护,这对路况检测提出了更大挑战,可能需要庞大的路基、路面、积水性、桥梁承载能力等数据整合系统,这种预防措施更需要养护人员不断提高养护知识水平,以适应预警养护工作。
3、合理确定养护成本,制定养护预见性决策
成本控制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成本的事先管理,即确定计划(目标)成本,企业可以依此进行控制。为了合理的确定目标成本控制数,应从批准预算中把独立提取的有关费用和目标利润先扣出来,然后计算施工成本控制数。由于高速公路施工的特殊性,中间成本很难计算准确,要有目标有计划的组织养护工作实施,就可以较好的克服工程中的成本失控问题。确定合理的养护成本之后,就可以制定相应的预见性决策和养护定额,养护定额是计算养护费用,提高养护工效,降低养护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还需要确定相对准确的日常养护和小修工程的数量以及合理的养护周期。养护工程数量和养护定额构成了计算养护成本的根本依据,没有这两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就没有办法准确地计算出养护成本,也就没有办法提高养护工效。
4、要加强监管力度
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加强政府、社会对高速公路行业的监管、监督,通过政府强制、社会舆论,促进公路养护部门在履行养护责任、收取养护费用以及具体养护施工过程中的科学性,避免虚假、怠工现象;二是要提高公路养护部门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实践证明,决策对于一个部门、一项工作有着机关重要的作用,养护工作也需要管理层恰当决策,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错误进行预期,并组织员工进行计划制定和责任落实。
一、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和意义
1、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①强制性。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既是国家基础设施,又具有收费的特性,因此,保证高速公路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秀的服务水平,就成了养护管理的首要任务。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高速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生命威胁。因此,高速公路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②广泛性、全面性。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棚亭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等。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道桥、建筑、园林、机电、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③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标准高、养护范围广、材料选用较精、机械规模及使用比例较大、施工程序复杂,且保护措施较全、现代化设施较多等原因,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成本要比一般公路高出许多。高速公路的养护投入换来的是道路及设施的长久完好,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通行费收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回报。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2、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意义
第一,正确了解评价公路的运营状况及服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创建畅、安、舒、美的良好行车环境,及时安排养护维修。第二,发现和弥补因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道路、设施的先天不足及使用缺陷,形成高速公路完善的使用及服务功能。第三,减少并杜绝因道路和设施维护不当,给用户和使用者带来的意外损害,避免因此引发的不必要的各类事故。第四,预防道路和各类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修复出现的道路病害、设施损坏,延长道路和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二、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仍采用事业型管理体制,养护经费采用拨款方式。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市场化经营的需求。尽管各省市在养护管理机构及组织方式上较为健全,但由于体制的影响和养护市场的封闭型管理,已愈来愈严重地影响了高速公路养护水平的提高和养管机制的创新。特别是有些地方管理观念陈旧,人员机构臃肿,分配机制缺乏活力,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当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上的不足。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人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重建轻养”在高速公路管理中主要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现为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和对科技進步重视不够两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资金一直不足,特别是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加快,同时也加重了养护的负担。虽然管理者对高速公路早期养护有一定的认识,但在资金及科技投入上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屈从于建设方面的压力。二是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大都利用贷款或其他融资方式建设,开通运营后,还贷或提取回报的压力较大,不能抽出更多的资金从事养护和科技开发,甚至出现部分养护资金被挪用的现象。三是部分中外合作或转让经营权的高速公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养护管理。
4、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低,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虽然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5、养护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的要求
一般从事高速公路养护的技术人员的比例不超过30%,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养护作业质量。管理者对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人才的投人不足,还没有从落后的手工养护的思维中解放出来,造成养护人才短缺,没有了科技创新的动力。上述问题已严重制约了高速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三、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策略
1、规范机构设置和制度
一切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以完善的机构设置和详尽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和保障,高速公路的养护也不例外。本整理提供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机构设置一般是在高速公路管理局下设线路管理处、专职养护处已经工程科等部门,这种设置有其自身优点,如处理突发事件时较为及时,资源调动与协调比较方便,但同时也存在着责任分化、养护成本过高等弊端。因此,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规范机构设置,尤其是要建立人员精干、业务熟练、技术全面和高科技水平的养护队伍。与机构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高速公路巡查制度、保养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和量化考核制度,这样可以保证责任到人,评价有据,并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提高养护科技水平,增加工作的科技含量
首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其次利用高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的转变。再次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最后提高高速公路养护还要做到预防性养护,这对路况检测提出了更大挑战,可能需要庞大的路基、路面、积水性、桥梁承载能力等数据整合系统,这种预防措施更需要养护人员不断提高养护知识水平,以适应预警养护工作。
3、合理确定养护成本,制定养护预见性决策
成本控制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成本的事先管理,即确定计划(目标)成本,企业可以依此进行控制。为了合理的确定目标成本控制数,应从批准预算中把独立提取的有关费用和目标利润先扣出来,然后计算施工成本控制数。由于高速公路施工的特殊性,中间成本很难计算准确,要有目标有计划的组织养护工作实施,就可以较好的克服工程中的成本失控问题。确定合理的养护成本之后,就可以制定相应的预见性决策和养护定额,养护定额是计算养护费用,提高养护工效,降低养护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还需要确定相对准确的日常养护和小修工程的数量以及合理的养护周期。养护工程数量和养护定额构成了计算养护成本的根本依据,没有这两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就没有办法准确地计算出养护成本,也就没有办法提高养护工效。
4、要加强监管力度
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加强政府、社会对高速公路行业的监管、监督,通过政府强制、社会舆论,促进公路养护部门在履行养护责任、收取养护费用以及具体养护施工过程中的科学性,避免虚假、怠工现象;二是要提高公路养护部门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实践证明,决策对于一个部门、一项工作有着机关重要的作用,养护工作也需要管理层恰当决策,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错误进行预期,并组织员工进行计划制定和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