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改机遇与挑战并存

来源 :金融视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民间金融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促进“草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民间金融的完善发展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国民经济的增长都具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随着社会对金融服务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发展民间金融也已成为大势所趋。
  借贷危机暴露民间金融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民间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情况并不乐观。我国对于民间金融的发展实施了诸多限制条件,大部分民间金融活动处于无序的地下运作状态,只能在“灰色地带”生存。
  一直以来,我国对民间金融进行较为严格的限制多是出于对风险的顾虑。民间借贷形成了大量的体外循环资金,监督管理的难度较大,易对国家的货币政策形成冲击,干扰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效果。在存贷款利率水平上,民间金融机构往往要高出正规金融机构,高利率加剧了贷款风险,增加了潜在不良贷款率,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由于大部分民间金融机构以中小规模为主,资金实力有限、经营状况不稳定,且缺乏国家作为支撑力量,其抵御风险能力较低,一旦发生损失便容易出现流动性危机,甚至破产倒闭。此外,民间金融将借贷关系建立在民间信用之上,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格化交易”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形成民间金融独特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经营不规范、担保条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对于监管机构来说,由于民间金融机构较为分散,其投融资活动的规范性不及大型正规金融机构,因此在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易导致监管真空地带的出现。
  此次民间借贷危机使民间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和问题浮出水面,揭示了我国当前金融体系中“两多两难”——即民间资本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问题的存在,突出了进行民间金融改革的必要性。民间借贷活动中的经营风险是导致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但是监管的缺失也是危机的重要根源。地下运作的状态不仅无助于增加民间借贷活动的规范化,同时增加了监管的难度。限制民间金融发展的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风险,只有引导民间金融进行合法化、阳光化的运作,推进民间金融机构的规范化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民间金融无序经营的难题。
  温州试水民间金融改革
  3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并确定了十二项主要任务。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成立具有典型意义,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探路之举,为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效应。这一政策措施的出台是对民间金融问题的良好回应,意味着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将逐渐走上正规化的道路。
  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未来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打破银行业垄断、提高银行业的竞争性是我国目前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而民间金融机构是真正意义上自负盈亏的经营水体,其作为银行体系的竞争者,能够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竞争因素和是市场因素,促使正规金融机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同时,民间金融也是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力量,民间借贷活动往往能够比大型正规金融机构更为准确得反映资金供求关系,从而制定更具市场化的利率水平,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民间金融的规范化发展将会鼓励更多民间金融机构的出现和发展,从而增加民间金融体系的整体信贷能力,进一步满足民营经济的资金需求。同时,规范化经营能够减少不合法经营状态为民间金融机构所带来的隐性成本,并对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现象进行限制,从而间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此次温州金改是我国在民间金融领域的首次改革尝试,虽然改革措施的实施范围具有地域性,但是其带来的影响却具有宏观性,改革的经验将成为其他地区发展民间金融的重要借鉴。此次温州金改容易使人们联想到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经济特区的成立,两者的共性在于都具有“以点带面”的中国渐进化改革色彩。深圳特区的成立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温州金改是我国金融改革的良好开端,希望在未来几年内,该模式能够取得成功,并在全国各个地区推广。
  温州改革需引导与监督并举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取得成功的标志有三:第一,出现了真正由民间资本主导的金融机构;第二,民间借贷真正可以在阳光化、透明化环境中进行,而没有后顾之忧;第三,金融监管机构对于民间金融机构具有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和监管能力。由此可见,此次改革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效率与稳定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完善监管体系、合理控制风险。
  不规范的运作是民间金融风险积聚的根源之一,因此实现民间金融机构的规范化运作是此次改革的重要任务。规范化运作首先需要改变目前民间金融依赖于民间信用的运作模式,这一模式无法完全保证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民间金融机构需要逐渐建立合理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贷款管理机制以及风险化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愈加复杂化的金融交易和不断扩张的信贷规模。
  在改革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民间资本的参与程度,必须使民间资本能够真正进入民间金融领域。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有两条途径,二者并行不悖。其一是选择一批有实力、有业绩的民营资本发起设立全国性或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这需要监管当局制定一系列合理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监管指标,只要民营资本符合一定的条件和行为规范,监管当局就应允许其进入民间金融领域,由市场对金融机构来进行“优胜劣汰”的进一步筛选。其二是遴选一批优秀的小贷公司直接翻牌为社区很行或村镇银行,这一政策不失为此次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突破,监管当局在操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转制条件和程序进行严密规定,同时也应对转制后村镇银行的经营范围、运作方式等进行详细的规定,保证村镇银行正规运行,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虽然温州民间借贷拥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是此前的民间金融机构多是于“中间地带”尴尬生存,此次改革旨在将民间金融机构转变为在“阳光地带”下进行合法经营的正规金融机构,这意味着民间金融机构的规范化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首先要成立相关机构,对民间金融机构提供业务咨询服务,引导民间金融机构逐渐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和公司管理机制。其次,出台切实的鼓励措施,为民间金融机构提供政策支持,帮助民间金融机构提高管理贷款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平稳完成过渡期。   此次改革对于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和中小企业同样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在温州金改中,新型金融组织需要抓住机遇,利用国家的政策措施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逐渐步入正规化运作的道路。而中小企业则能够充分利用民间金融体系的完善缓解自身融资难的问题,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自身资金实力,进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监管当局能否建立与民间金融运行机制相适应的监管体系,也是关系到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温州拥有1200亿元左右的民间借贷规模,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使得妥善的监管成为民间金融健康运作的必然选择。
  化解民间借贷风险首先要求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公司不仅能在发生危机的情况下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减少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带来的损失,而且能在诸多层面对民间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监管,约束民间金融机构的高风险行为。
  民间金融的地方性色彩决定了地方政府在监管中能够掌握更为充分的信息,而民间借贷与地方政府休戚与共的关系也使地方政府对民间借贷的主动监管成为可能。地方政府应逐渐在温州民间金融的监管中扮演主要角色,加强监管力度,并成立地方一级的独立监管机构。短期内,地方政府可依据温州民间借贷的独特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在信息收集、问题处理、危机化解等问题上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而在长期内,地方政府可以参与到民间金融的立法中,从法规层面规范民间借贷的运行。目前,温州已成立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负责对各类投资公司进行监督管理,以及对各类新型金融行业进行专项检查。在未来,地方监管机构应在民间金融改革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未来改革需继续突破局限
  此次温州金融改革在推动民间金融发展、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改革方案也存在待完善之处。首先,改革方案中并未提及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这意味着民间金融无法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其次,利率市场化试点的成立在改革中被否决。利率市场化对于小型民间金融机构的生存发展以及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至关重要,利率市场化的的缺位意味着改革是不完全的。此外,改革方案中提到对于符合条件的贷款公司可以改制为村镇银行,但是对于改制的具体条件、改制条件由谁制定,尚未出台相关细则。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改革的完成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民间金融的合法化和阳光化是我国在金融改革中迈出的重要一步,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借贷中存在的问题便能够得到完全解决,温州金融改革对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的影响也仍有待观察。
  在未来,温州金融改革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开放更大的额度,同时增加更为实质性的内容。而决策者也需要在观念上更加开放,突破惯性思维,给予民营资本以更大的施展空间,争取将温州民间金融的这一运行模式逐渐在全国各地进行广泛的推广。
其他文献
一、农发行商业性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农发行自身存在的问题  1、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待提高。有的同志在思想上对商业性贷款管理的风险意识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单纯的认为企业只要贷款抵押物充足,就不存在还不起贷款的问题,如果真的不能按期归还贷款,可拍卖抵押物抵偿贷款。这种思想认识导致贷款不能专款专用问题时有发生,使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被挤占挪用,从而也失去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商业性企业的实
期刊
作为农业现代化、产业化、集约化、组织化发展过程中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尤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增长,空前繁荣。在繁荣的背后由于其运作欠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弱、抵质押物较缺乏等原因,一直处于金融支持的边缘,金融支持“想说爱你不容易”。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已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农村经济活跃的新亮点、农业发展的新动力,成为“三农”发展水平的又一个风向标,迫切需要得
期刊
记者在江苏省无锡市采访,了解到2012年该市4家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在20亿元左右,实现净利润4000万元。让人惊奇不已的是,这仅仅相当于当地一家2个亿规模的小贷公司的年利润,它就是成立两年多的无锡市新区香梅农村小额贷款公司。  4家村镇银行的利润,不如一家规模只有其十分之一的小贷公司——这样一个不等式,颇为耐人寻味。作为立足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贷款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力量,这两种形态
期刊
十年前,国外媒体关于中国的银行业“技术性破产”的评价铺天盖地,悲观情绪弥漫。  十年后,中国已经有100余家银行跻身世界前1000家银行之列。  与中国银行业的历史性变革相对应的是中国的银行业监管工作自银监会成立以来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创了银行业改革发展与监管工作的全新局面。  监管革新  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监会成立,标志着我国“一行三会”分业监管的金融格局正
期刊
针对市场流动性紧张形势,央行从今年2月24日起下调了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其中,中小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调至17%。此次“降准”虽然对银行流动性风险有所缓解,但不能逆转中小银行业流动性整体紧张的局面。对此,针对农村信用社在当前新形势下应对流动性风险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应如何采取对策措施,笔者提出粗浅的看法。  存在的问题  一是流动指标管理难。当前农村信用社存在流动性
期刊
被定义为“第四梯队”的城商行,主要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尤其是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任务。因此,健全可持续发展的内生资本补充机制,是城商行科学的、可续发展之本,若放纵中小银行上市“大跃进”,很可能引发地方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连锁性风险。  不过,笔者认为,此时此刻,把好资产扩张的制度“阀门”,至关紧要,如若放纵中小银行上市“大跃进”,很可能引发地方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连锁性风险。  中小银行大
期刊
金融资源是现代社会资源体系中的重要资源,它与其他物质资源一起构成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体系。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农村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县域是城乡统筹关键载体,也是经济扩大内需增长潜在市场,结构调整重要环节。目前,县域金融服务能力水平,距离县域经济发展和居民需求有较大差距。  金融资源配置的制约因素分析  县域是农业经营的基本单位,处
期刊
我国商业银行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虽然通过催讨清收、法律诉讼、贷款重组、抵质押物处理、呆账核销、剥离等一系列措施,盘活处置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不良资产前清后冒的现象时有发生,形势依然很严峻,成为当前阻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在充分利用和挖掘催收、诉讼和呆账核销等手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加快不良资产经营盘活处置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最大程度减少
期刊
今天的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已然成为各行之间竞争的核心。本文为剖析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特征,探求创新趋势,分析竞争动态,以2011年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基本信息、数据为基础,对2011年银行业产品创新特征进行梳理和总结,并结合未来市场发展的新动向,探求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趋势走向。  六大特征造就创新盛宴  2011年银行业产品创新活跃度进一步提高,创新深度增强,产品之间的整合程度提升,信息技术对于产品创新的
期刊
银圆,俗称“洋钱”、“花边钱”、“大洋”。是大型银铸币的通称。虽然,它在我国钱币演变史上流通时间是短暂的,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货币,具备众多历史货币无法比拟的特点与特性,占据着钱币演变过程中关键的衔接地位,起着独到的作用。至今,银圆货币还深深受到民众的喜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银圆货币是我国货币史上的奇葩。为了与钱币爱好者—道共同对银圆货币进行研究与探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在这里粗浅谈一点对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