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传授知识成为教学实践的核心内容,这种教育方式违背了人的需要,使本应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退化为单向的知识传播过程,学生成为机械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在教师权威之下进行着呆板、沉闷的智力活动。由于课堂中教师霸权的存在,教学变得缺乏生机和乐趣,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的自我表演,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性被扼杀,导致批判精神匮乏和情商低下的教育恶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这里是指知识储备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尽快对新增知识熟悉掌握。教师要有全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明确难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确定探索性教学活动的亮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教学活动。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作用:首先是解决好教师的角色转换,由教师一人“唱”变为大家共同参与的课程,老师更多地要营造和谐、民主、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为学生创设能够发挥的空间。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到全面发展。二是要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真正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过程。
3 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将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新型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教师要精心设计,以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多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组织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不断进行教学反思。面对全新的教材和课程,教学反思就更加重要了。教师要从新教材的特点、教学现状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反思。并以此来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
5 少讲一点。我们曾经有一个误区,以为写在教科书上的内容,必须逐章逐节、逐句逐字地讲,像做超声波扫描似的,生怕哪一点舍弃了,学生就不会,就是教师的失职。于是,总觉得教学时间少,于是,提前上课,下课拖堂,甚至抢占自习课,无休止地向学生灌输。每堂课总是一讲到底,面面俱到、滴水不漏。总以为自己的课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而,学生听课提不起精神,无需思考,盲目地储存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学生如此地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缺乏自身的实践、思考和感悟,事实证明不能记住教师所讲的全部知识,更不会灵活运用。如此培养学生从何谈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值得反思的是,这种传统的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教材中学生能看懂的内容要舍得放弃讲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学、讨论。要求学生去阅读,同时给予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这样,教师减少了枯燥的不必要的说教,学生增加了自主学习的体验。当然,教师有意识地放弃,是为了让学生自觉地投人。放弃的教学内容绝非次要,不能弃之不管,要通过提问、探究等方式予以反馈,存在的问题及时补救。
6 多说一句。多说一句,即将重点、疑点内容引伸说透。总之,课堂上要抓住重点展开教学。
多说一句,可以变教师的讲授为师生的讨论。不仅教师说,也鼓励学生说,鼓励学生壮大胆子说。说自学体会,说疑难问题,说不同观点等等。这样,师生说出了活跃的课堂气氛,说出了融洽的师生情感,说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多说一句,对教师来说,要说之有度。应注意不能海阏天空、漫无边际的泛泛说教,也不能搞尖端奥秘、深不见底的专家论坛,因为毕竟是中学教学,应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
7 勤做一些。陶行知先生说过:“不在做上下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这里所说“做”即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通过亲身经历而获得的信息。比通过其他感官而获得的信息在大脑皮层的痕迹要深,保持时间也长。这就要求教师减少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空洞说教,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开动脑筋,团结协作,生动活泼,倍感快乐,从而体现了走出课本、走进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求真的现代教育思想。
几年来,通过边实践、边摸索,逐渐改变了过去课堂上教师一统天下、一讲到底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同时,也逐渐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新的课堂教学,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师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惟有迎难而上,面对现实,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1 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这里是指知识储备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尽快对新增知识熟悉掌握。教师要有全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明确难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确定探索性教学活动的亮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教学活动。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作用:首先是解决好教师的角色转换,由教师一人“唱”变为大家共同参与的课程,老师更多地要营造和谐、民主、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为学生创设能够发挥的空间。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到全面发展。二是要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真正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过程。
3 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将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新型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教师要精心设计,以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多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组织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不断进行教学反思。面对全新的教材和课程,教学反思就更加重要了。教师要从新教材的特点、教学现状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反思。并以此来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
5 少讲一点。我们曾经有一个误区,以为写在教科书上的内容,必须逐章逐节、逐句逐字地讲,像做超声波扫描似的,生怕哪一点舍弃了,学生就不会,就是教师的失职。于是,总觉得教学时间少,于是,提前上课,下课拖堂,甚至抢占自习课,无休止地向学生灌输。每堂课总是一讲到底,面面俱到、滴水不漏。总以为自己的课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而,学生听课提不起精神,无需思考,盲目地储存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学生如此地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缺乏自身的实践、思考和感悟,事实证明不能记住教师所讲的全部知识,更不会灵活运用。如此培养学生从何谈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值得反思的是,这种传统的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教材中学生能看懂的内容要舍得放弃讲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学、讨论。要求学生去阅读,同时给予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这样,教师减少了枯燥的不必要的说教,学生增加了自主学习的体验。当然,教师有意识地放弃,是为了让学生自觉地投人。放弃的教学内容绝非次要,不能弃之不管,要通过提问、探究等方式予以反馈,存在的问题及时补救。
6 多说一句。多说一句,即将重点、疑点内容引伸说透。总之,课堂上要抓住重点展开教学。
多说一句,可以变教师的讲授为师生的讨论。不仅教师说,也鼓励学生说,鼓励学生壮大胆子说。说自学体会,说疑难问题,说不同观点等等。这样,师生说出了活跃的课堂气氛,说出了融洽的师生情感,说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多说一句,对教师来说,要说之有度。应注意不能海阏天空、漫无边际的泛泛说教,也不能搞尖端奥秘、深不见底的专家论坛,因为毕竟是中学教学,应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
7 勤做一些。陶行知先生说过:“不在做上下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这里所说“做”即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通过亲身经历而获得的信息。比通过其他感官而获得的信息在大脑皮层的痕迹要深,保持时间也长。这就要求教师减少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空洞说教,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开动脑筋,团结协作,生动活泼,倍感快乐,从而体现了走出课本、走进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求真的现代教育思想。
几年来,通过边实践、边摸索,逐渐改变了过去课堂上教师一统天下、一讲到底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同时,也逐渐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新的课堂教学,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师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惟有迎难而上,面对现实,团结协作,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