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化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超越教师的目的。
小学生 教师意识 创新 超越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因此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超越教师是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的表现。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关系,应该是活生生的人的关系,应该是教学的相长、双向的互动。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不是不可超越。如何使学生具备超越教师的意识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实现从承传到创新的转变
爱因斯坦说过,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开拓人的思维是无限的。具备创造性思维不仅是时代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增强剂。为此,我们必须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的教育观念,实现从承传到创新的转变。当然这种转变并非把传统的继承为中心的教育全部丢掉,空中楼阁般地构建一个创新教育,而是通过继承性教育进行选择、继承、改造和发展来实现。第一,要突破“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师德观的局限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因为无论是“传道”,还是“授业”,都是将已知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承传下去,“解惑”也只是解答学生对“道”,对已知知识学习中的困惑,恰恰缺乏对知识的探索,创造未知的启发和诱导。因此,我们应定位于承传有效知识的同时,侧重于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创新的表率。在进行教学的同时,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不断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在理论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与新颖的思路或设计方案,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这样,既能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又能强化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效果。
二、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相信他们都能成功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曾说:“判断学生最发达智能的一个好方法是观察他们在课堂上不规矩的表现。”语言智能发达的孩子老爱说话;空间智能发达的孩子爱涂涂画画;肢体发达的孩子爱做小动作。这些课堂上特殊而不规矩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学生在向老师表示他们具有这些特长,希望被老师认可并接受。因此,我特别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拓宽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智能状况不断的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在一天中的某个时刻,有机会利用其最发达的智能学到知识,增强能力;使学生身上一些被忽视的智能得到发展;使未发展或关闭的智能得以激发;使已发展的智能得以完善,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张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表,学生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发展,把时间还给孩子,让他们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我们教师在其中只是“向导”“路标”,起着“引路”“架桥”的作用。作为一名新型教师应该让每个孩子听到花开的声音;让每个孩子看到小河活泼地流淌;让每个孩子把淘气的风气带到身边。
三、让学生的个性飞扬
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是一句伟大的名言,它穿透了所有表层的现象。不是吗?《向日葵》可以复制,但梵高不可以克隆;《唐璜》可以再写,但拜伦决不会重现。世界之所以如此斑斓,是因为她的子民永远奉行着一条法则——成为你自己!由此可见,大力弘扬学生个性,也就意味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个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一点不但对于个人来说是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同样是如此。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是个性生命精神活力的支柱。因而,只有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自由争鸣的民主气氛,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爱因斯坦在回忆他的学生生活时,曾这样感慨道: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会夭折。卓尔不凡的旋律需要慧心独具的乐师,生动活泼的课堂更应该有个性飞扬的学生!
四、让学生自由地想,愉快地说
一位哲人说过,比陆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理想。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努力做到精心引导,热情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言为心声,语言应当表达真实的思想和感情,是生命原生态的展示。课堂上,教师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课堂教学更需要我们走进儿童的心灵,走进儿童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充满生活活力,或许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一个更新、更美的境界。课堂上有意识引导学生,与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鼓励学生自己上台当老师,敢和老师对话,敢挑老师的毛病,敢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例如,我在教《五彩池》一课时,王平同学突然嚷道:“五彩池”能游泳吗?顿时全班就沸腾了,当时我心里也咯噔一下,理智告诉我要冷静。稍微一停,我是这样处理的,这个问题我没想到,但是我觉得挺有意思,来,咱们一起来看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自由结合、讨论,联系生活经验,联系课文内容,请阐述自己的观点。经过学生的探究,很快找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这样做不仅能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而且还能借疑释疑。既深读了课文,又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不是真理的化身,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提问后切不可急于求取答案或告知因果,应让学生充分的思考,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判断、咀嚼、品味,增强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展示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探究;给学生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总之,该还给学生的东西,老师别再占有。
参考文献:
\[1\]梁秀英.小学教学中“少教多学”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才智,2014,(8).
\[2\]扎旺.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新课程·上旬,2013,(7).
小学生 教师意识 创新 超越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因此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超越教师是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的表现。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关系,应该是活生生的人的关系,应该是教学的相长、双向的互动。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不是不可超越。如何使学生具备超越教师的意识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实现从承传到创新的转变
爱因斯坦说过,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开拓人的思维是无限的。具备创造性思维不仅是时代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增强剂。为此,我们必须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的教育观念,实现从承传到创新的转变。当然这种转变并非把传统的继承为中心的教育全部丢掉,空中楼阁般地构建一个创新教育,而是通过继承性教育进行选择、继承、改造和发展来实现。第一,要突破“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师德观的局限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因为无论是“传道”,还是“授业”,都是将已知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承传下去,“解惑”也只是解答学生对“道”,对已知知识学习中的困惑,恰恰缺乏对知识的探索,创造未知的启发和诱导。因此,我们应定位于承传有效知识的同时,侧重于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创新的表率。在进行教学的同时,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不断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在理论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与新颖的思路或设计方案,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这样,既能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又能强化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效果。
二、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相信他们都能成功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曾说:“判断学生最发达智能的一个好方法是观察他们在课堂上不规矩的表现。”语言智能发达的孩子老爱说话;空间智能发达的孩子爱涂涂画画;肢体发达的孩子爱做小动作。这些课堂上特殊而不规矩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学生在向老师表示他们具有这些特长,希望被老师认可并接受。因此,我特别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拓宽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智能状况不断的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在一天中的某个时刻,有机会利用其最发达的智能学到知识,增强能力;使学生身上一些被忽视的智能得到发展;使未发展或关闭的智能得以激发;使已发展的智能得以完善,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张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表,学生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发展,把时间还给孩子,让他们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我们教师在其中只是“向导”“路标”,起着“引路”“架桥”的作用。作为一名新型教师应该让每个孩子听到花开的声音;让每个孩子看到小河活泼地流淌;让每个孩子把淘气的风气带到身边。
三、让学生的个性飞扬
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是一句伟大的名言,它穿透了所有表层的现象。不是吗?《向日葵》可以复制,但梵高不可以克隆;《唐璜》可以再写,但拜伦决不会重现。世界之所以如此斑斓,是因为她的子民永远奉行着一条法则——成为你自己!由此可见,大力弘扬学生个性,也就意味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个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一点不但对于个人来说是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同样是如此。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是个性生命精神活力的支柱。因而,只有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自由争鸣的民主气氛,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爱因斯坦在回忆他的学生生活时,曾这样感慨道: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会夭折。卓尔不凡的旋律需要慧心独具的乐师,生动活泼的课堂更应该有个性飞扬的学生!
四、让学生自由地想,愉快地说
一位哲人说过,比陆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理想。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努力做到精心引导,热情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言为心声,语言应当表达真实的思想和感情,是生命原生态的展示。课堂上,教师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课堂教学更需要我们走进儿童的心灵,走进儿童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充满生活活力,或许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一个更新、更美的境界。课堂上有意识引导学生,与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鼓励学生自己上台当老师,敢和老师对话,敢挑老师的毛病,敢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例如,我在教《五彩池》一课时,王平同学突然嚷道:“五彩池”能游泳吗?顿时全班就沸腾了,当时我心里也咯噔一下,理智告诉我要冷静。稍微一停,我是这样处理的,这个问题我没想到,但是我觉得挺有意思,来,咱们一起来看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自由结合、讨论,联系生活经验,联系课文内容,请阐述自己的观点。经过学生的探究,很快找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这样做不仅能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而且还能借疑释疑。既深读了课文,又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不是真理的化身,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提问后切不可急于求取答案或告知因果,应让学生充分的思考,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判断、咀嚼、品味,增强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展示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探究;给学生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总之,该还给学生的东西,老师别再占有。
参考文献:
\[1\]梁秀英.小学教学中“少教多学”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才智,2014,(8).
\[2\]扎旺.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新课程·上旬,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