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言视域看张贤亮笔下的西北世界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hunjiang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本文在张贤亮小说的基础上,从方言的角度看张贤亮笔下的西北世界,探讨张贤亮笔下运用方言所展示的西北乡土风貌,所折射的生产生活民俗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方言;张贤亮;乡土风貌;人物形象
  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凝结着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特定地域的自然与人文特色、风俗与民情。小说中使用方言能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有助于塑造更鲜明的人物形象,传递更浓厚的地域文化。在张贤亮的笔下,作者就灵活地运用了方言,本文从方言角度看张贤亮笔下的西北世界,探讨张贤亮笔下运用方言所展示的西北乡土风貌,所折射的生产生活民俗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一、方言所展示的西北独特的乡土风貌
  张贤亮先生的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宁夏平川,这一片地区属于高原地区,海拔高、日照充足、降水量少,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土壤荒漠化、盐碱化严重,形成了大西北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小说里的大量方言现象的运用,给我们展示了西北独特的乡土气息。例如:
  (1)偶尔,他们抬起头向远远的担子嘶哑地喊着:“喂,水,水……”啊,要是他现在能够躺在那一片绿荫下,在汩汩的黄色的渠水边,闻着饱含稻草和苜蓿香气的微风,那该有多好……《灵与肉》
  (2)從黄河岸边到这条人踏车碾的土路,中间是一片平展展的草滩。滩上长满细密的“爬地虎”——一种顺着地面扯藤的芦苇。魏天贵避开马车、汽车、拖拉机的交错的车辙,把毛驴车赶到路旁的草滩上。车轮在柔软的、长得正盛的“爬地虎”上簌簌地滚过,辐条铮铮作响地击打着坚挺的芨芨草。《河的子孫》
  (3)现在呢,田里齐刷刷的小麦正在灌浆,在欲亮未亮的晨光中更显得黝黑茁壮。往年,纵横交错的、宽大的田埂两边,这时节早长出了一丛丛肥大的猪耳菜、颀长的灰条、黄花的蒲公英和紫花的马兰草,斑驳陆离,五彩缤纷,比田里的麦苗还高。《河的子孙》
  (4)春天到了,驾着车沿着赛里木湖跑,看着碧蓝碧蓝的湖水,看着刚飞来的大白天鹅,看着长满吉尔吉斯针茅草和马蔺山坡,还有山沟里挺拔的塔松,心里什么忧伤的事也没有了。《肖尔布拉克》
  (5)天还没有黑下来,在古道上,还能看到如镜面一般的河湾上闪闪烁烁的微弱的亮光和岸上一丛丛骆驼刺的小白花。《河的子孙》
  通过例(1)-例(5),张贤亮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片土地,有着浓厚的西北的乡土气息:这里有着耐寒耐旱的爬地虎、芨芨草、骆驼刺,有着可以称为野菜的苦苦菜和苜蓿,有着因为“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黄灌区”,生长着给黄土高原抹上绿意的水稻和芦苇,柳树、白杨树和沙枣树的叶尖尖子在耀眼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长脚鹭鸶在水田里漫步,野鸭在芦苇中筑巢,山鹰在高空盘旋,成群的牛羊在荒滩上奔跑,这些在张贤亮的笔下随处可见,有着独特的气韵和色彩,显示出大西北的单调贫寒却又精致多彩的乡土生活,也因此使得张贤亮的小说透露出耐人寻味的苦涩之意。
  二、方言所折射的西北丰富的生产生活民俗
  张贤亮的笔下描写的多是宁夏平川的农场和农村的生活,其中,透过方言折射出的西北丰富的生产生活民俗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说中有大量的与西北的物质生产有关的方言词语、俗语等,二是借助方言展示出西北的生活民俗,尤其是西北人民的爱情和婚姻生活。
  (一)方言所体现的西北生产民俗
  西北生产民俗是指西北这一特定地区的民众,在西北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因此,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例如:
  (6)劳改犯们没精神说话了,只顾埋着头薅草。要为那一天五分地的定额而奋斗。《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7)他犯个熊错误!那驴日的就是太能了,谁都不愿意放他。你不知道,你光看见他赶车,其实那熊耕耙犁锄,扬场赶滚,砌砖盖房,样样都能。现时哪达儿去找这样的劳力?!”《绿化树》
  (8)“不要趁风扬场、下雨和泥。”贺立德告诫他,“现在说搞大包干,刷地都搞起了大包干,难道咱们搞了二十多年的集体化就白搞了么?老实说,对现在这些新道道,我总有些怀疑……” 《河的子孙》
  (9)魏队长没有坐,掏出自己的香烟,还给了老邢头一支,笑着对那女人说:“是陕北来的?那地方苦焦,我知道。咱这周围庄子上还有你们那里的人,也是逃荒过来的,现时都跟庄子里的人成家了。咋?在家是种庄稼的?会旋筛子不会?”旋筛子算是种技术活,是手巧的女人才会干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10)他们平原地区与山区不同,在播种小麦的季节墒气太旺反不是好事。低洼田里积了水,马拉播种机进不去,拖拉机更无法开动,只能用单套牲口拉着木耧播种。提耧下种是个技术活,自推广播种机以后,会干的人已经不多了。《河的子孙》
  例(6)-例(10)可以看出,在张贤亮笔下,西北生产民俗通过方言的视域,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的几个方面,一是在灌溉方式,在宁夏平川的“黄灌区”,有着特有的春灌和冬灌,种植水稻,到了季节需要“薅草”,二是在耕种方式上,“提耧下种”的播种方式是个技术活,需要摆耧高手,另外“二牛抬杠”的马拉犁式也很普遍。三是在农作物成熟丰收时,“趁风扬场”和“旋筛子”需要丰富的经验,是有技巧的农活。
  (二)方言所呈现的西北生活民俗
  “物质生活民俗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建筑及器用等方面的民俗。”②在张贤亮的笔下,生活民俗通过方言的视角在饮食、服饰和爱情婚姻生活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西北特点。例如:
  (11)这三年允许私人营业以后,两口子摆了个小吃摊,专卖陕北小吃。有涝糟,有羊肉水饺——他们叫扁食,要吃便下锅,调着辣子醋水,有羊肉馅饼、枣儿馅饼,还有油炫烙;有荞面碗砣,看去黑巴巴的,说要一碗,她便削成片,调上羊肝汤和蒜泥递过来。《肖尔布拉克》
  (12)真是遭罪哩。以后得给你缝件汗褡儿……那你就把带子解开吧,还等啥?《绿化树》   (13)“对!这才像一两口子过日子的样子,真是蛐蛐儿都得配对哩!喏,这是十块钱,明天队里给你一天假,领你女人到供销社看买点啥。”《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14)他们精着尻子骑在驴背上,光脊梁上穿着用手纺的生羊毛织成的褐衣,满头热汗,扭在一起,常常把生羊毛织的褐衣扯得跟麻袋一样,领口挂在肩膀上,袖子耷拉到脚面。“正月的女人二月的貓,三月的毛驴满滩嚎。”这正是毛驴撒欢的季节,河滩上打驴仗,再舒畅也没有了。《河的子孙》
  (15)于是,大家伙儿又说到了全中国就数陕北的姑娘最风流,最有情有义,“和”上了一个“哥哥”,那就至死不渝。《肖尔布拉克》
  在饮食习俗方面,当时的宁夏平川人们生活困难,主要是渣稀饭、馍馍等,例(11)的水饺、馅饼、荞面碗砣等算是上好的食品,还有出现在张贤亮笔下多次的“羊杂碎、羊肉揪面”等,都和当地回族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在穿着服饰方面,非常简单,大多为手工缝制,例(12)和(14)中的“汗褡儿、生羊毛织成的褐衣”简单而又具有回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在表达爱情和婚姻生活里,当时的人们崇尚自由,直率、敢爱敢恨,对待爱情忠贞不二。例(13)-例(15)中,“蛐蛐儿都得配对”表达了追求爱情的无阶级性,即使是邢老汉这样的单身汉,也有着对爱情和家庭幸福的美好向往;“正月的女人二月的猫,三月的毛驴满滩嚎。”表现出了当时的西北妇女们追求爱情时的奔放与热烈;“和”表示喜欢、爱上,只要“和”上了哥哥,便至死不渝。
  三、方言所塑造的西北众多的人物形象
  在张贤亮的笔下,借用生动活泼的方言用语准确贴切地表现大西北人物的思想性格、心态和情思等等,成功塑造了众多具有西北风格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些是通过方言词语和句子来描写,有些是通过俗语俚语来刻画。
  (一)描写人物形象的方言词句
  方言词句在文学中的应用,使得张贤亮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人物的神情、语气和动作是自然流露的,自然不做作。例如:
  (16)“行,你闹吧。”他说,“也别太热,小心煤烟打着,最好把报纸上掏个窟窿。”他并没有叫我泥好了再去干活。《绿化树》
  (17)“你可不要迷迷瞪瞪。”魏队长又说,“有了地址,我就到公社去开个准迁证。可要是她家里还有一个……那就难办了。”《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18)虽然她憔悴的面孔逐渐丰润起来,衣服上的破洞都补裰得很整齐,再不像过去那样如土话所说的“片儿扇儿”(杂乱无章)的了,可还是一脸畏怯的、警惕的、好像随时都会遇到伤害的神色。《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19)他女人娘家是放羊的羊倌,穷苦人出身,而过了门,才知道是个懒婆娘,一天到晚圪蹴在炕上,病恹恹的样子。《河的子孙》
  (20)她在干活的时候常跟别的妇女说:“我们清清她爹可是个老实巴交的下苦人,三脚踢不出个屁来,狼赶到屁股后头都不着急。要是欺负这样的人,真是作孽,二辈子都要背时!”《灵与肉》
  例(16)中的描写的是谢队长,为人虽然粗俗却又体贴人,在让“我”这个劳改犯干活的时候又关心我,提醒小心“煤烟打着”;例(17)中的魏队长是个热心肠的人,他关心邢老汉,主动为邢老汉张罗亲事,并嘱咐邢老汉不要“迷迷瞪瞪”;例(18)中的“片儿扇儿”是“杂乱无章”是意思,用在此处更能体现这个“要饭的女人”勤劳和善良,有一双巧手;例(19)说的是魏天贵的媳妇,好吃懒做,对天贵冷漠不关心,魏天贵是个内心孤独的人,这也为他后来爱上韩玉梅埋下了伏笔;例(20)是妻子秀芝同别人夸赞许灵均的老实厚道,简单而没有心机,同时也反映了夫妻双方互相尊重和信任。
  (二)刻画人物形象的俗语俚语
  俗语俚语是流传广泛并被固化下来的方言现象,在小说中正确使用大量的俗语俚语,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例如:
  (21)他觉得并没有为自己去谋取什么,庄户人常说:“籽种好,一半谷;婆姨好,一半福。”这话不假。《河的子孙》
  (22)“伸手不打笑脸人”,我能怎么样呢?总不能一进门就揍人家吧,只好坐下来听他说话。《肖尔布拉克》
  (23)那地方苦焦得不行。瞎了眼的麻雀子还饿不死呢,总有办法!”《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24)“别站着,坐下。”他随手指指炕沿,“你过去不是厉害得很么?我早就说你:你是属鸭子的——肉煮烂了嘴还煮不烂。现时咋蔫得跟鼻涕一样啦?”《河的子孙》
  (25)老放牧员抽着烟锅,沉思地说,“话可说回来,还是劳动好,别当干部。我快七十的人了,眼不花、耳不聋、腰不弯,吃炒豆子嘎嘣嘎嘣的……”“所以你下辈子还得劳动!”“郭蹁子”笑着打断他的话。《灵与肉》
  例(21)中的俗语深刻验证了作为带头人的魏天贵的婚姻生活,好吃懒做的婆姨带给他的只有孤独和冷清;例(22)中的“伸手不打笑脸人”体现了“我”这个司机在面对妻子的心上人时的大方,体现出雄豪狭义善良的西北汉子形象;例(23)是邢老汉安慰逃荒女人是说的话,体贴、细心、爱护女人,从侧面反映出邢老汉的柔情;例(24)是魏天贵抓住吴尚荣时说的,体现出魏天贵生性豪悍,是群众的大伞,敢于承担责任;例(25)是老放牧员通过亲身体验验证出“劳动好”结论,从侧面激发着许灵均热爱劳动、热爱农场、热爱生活。
  四、结语
  张贤亮通过准确地使用方言,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西北风俗画,在这里,人们过着单调贫寒却又精致多彩的乡土生活,有直率正直又有侠骨柔情的西北汉子和善良泼辣对爱情忠贞的西北妇女,他们在长满了芨芨草和沙枣树的西北高原的土地上,各自跳着自己的舞曲,为我们传递着西北之美。
  参考文献:
  [1]陈一军.西部文化与张贤亮小说[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高葆泰,林涛.银川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3.
  [3]洪美香.韩少功小说中的方言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刘迪.新世纪宁夏小说创作的本土化特征[D].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劉文香,胡铁球.略论西北文化的根本特点[J].陇东学院学报,2009(1).
  [6]林涛.宁夏方言概要[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7]马英.八十年代以来张贤亮小说研究述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8).
  [8]徐兆寿.当代西部文学中的民间文化书写[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9]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 要:《故乡》一文中人物描写细致传神,人物的形神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活灵活现,特别是本文的对话描写暗藏玄机值得推敲。本文尝试从文中“我”的“无话可说”和“欲言又止”现象中梳理人物的内心变化。试图在层层推进中将“我”的矛盾、彷徨与希望清晰展现。  关键词:无话可说;欲言又止;希望  《故乡》是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依据“我”的见闻感受,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
期刊
普通高中美术课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理念的素质教育课程,其教学方法也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学生心灵、人格的塑造,重在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我多年的“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的探索中本着这一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以“育四美,重人文”的美术教学模式,建构多元的、开放型和创造性的新课堂,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期刊
教师是一个需要一路前行的职业,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首先是教师“自我引领”的过程,日常教学和教学科研应成为教师的职业状态。  一、什么叫日常教学,什么叫叫教科研  日常教学是在学校教学全过程中诸如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教研与评价等方面所进行的最正常的教学行为。以学科为主,强调常规性、追求实效性、具有操作性。  那么什么又是教科研呢?教科研就是找出与教学有关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教学
期刊
摘 要:群众自我参加和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就是基层群众文化。因为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变得更加具有意义。本文先讲述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接着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而且还研究和探讨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策略,最终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重要性;现状  对于基层群众来说很有必要使自己的生活得到充实
期刊
摘 要: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因此民族宗教舞蹈呈现了多样和丰富的特点,其中湄公河次区域地区中的山地民族宗教舞蹈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湄公河次区域跨境山地民族宗教舞蹈是在原始社会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自然病虫灾害的影响下形成的,通过民族宗教舞蹈祈求祖先和神灵的庇护,从而消除心理上的恐惧。该地区的民族宗教舞蹈呈现了古朴凝重、虔诚神秘和寓意丰富特点,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湄公
期刊
摘 要:节日是弘扬和培养伟大民族精神重要的载体。胜利日是最能体现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代表性节日。通过了解胜利日,我们可以看出蕴涵在其中的俄罗斯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坚韧不拔、英勇的大无畏精神,对科学不断探索的精神,尊崇、善待英雄及在其思维深处的弥赛亚意识和传承精神。通过研究俄罗斯的胜利日,使得我们更加了解俄罗斯这个民族,对我们两国今后的文化交流大有裨益。  关键词:俄罗斯民族精神;胜利日;爱国主义精
期刊
摘 要:法海寺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翠微山南麓,始建于明朝正统四年1439(1440年),动用木匠、石匠、瓦匠、漆匠、画士等多人,历时近5年,至正统八年才建成。原寺庙规模宏大,明、清时多次重修。法海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寺内有大雄宝殿、伽兰祖师二堂、四天王殿、护法金刚殿、药师殿、选佛场、钟鼓楼、藏经楼、云堂等建筑。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法海寺;选址  一、研究的问
期刊
摘 要:《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古代大文豪苏轼的著名作品,在高中学习到这篇词时,既对三国时期的人物充满了敬仰,又对苏轼充满了怀才不遇的同情。所以本文通过鉴赏诗歌的四种方法即知人论世、朗诵法、意象解读以及题材类别等来通篇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以便更深入的了解这首词表达的深意。  诗歌鉴赏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方法,例如从答题方面来看就有看标题、看字眼、看作者等方面进行分析,还有
期刊
摘 要:在高职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研究,不仅有助于拓宽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方法和手段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为创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思想武器和保障,而且有利于培养适合社会需求、企业需求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为此,本文试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院
期刊
摘 要:少儿报刊,顾名思义,是专门为儿童创办、编辑的连续性出版物,它是儿童成长中的一位好朋友,彼此相伴,分享成长。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少儿报刊市场,各家刊社纷纷在技术、设备、品牌、规模上较劲比拼,如何能在多元化的市场中独树一帜,笔者从栏目内容、活动策划、多媒体创新、书刊互动四大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少儿报刊;数字化;品牌  一、内容为王,打造核心竞争力  内容是少儿报刊经营的关键,也是打造品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