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这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要养成依靠人民群众的习惯。习近平总书记重提走群众路线意义深远。
关键词:依靠;群众;创造;未来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的观点,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我们做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后继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坚信人民群众是智慧和创造的源泉。现在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是前所未有的事业,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我们要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走群众路线。
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之一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坚信人民群众是聪明和智慧的源,他们创造了文明、创造了社会历史。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号召大家要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在中国革命期间他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总结出了一条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威力无穷。他号召全党要走群众路线,自觉的为人民服务。
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没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奉行英雄创造历史观点的占据着统治地位。总之看不起人民群众及其创造,英雄史观实际上是本末倒置的,颠倒了社会发展的历史。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概括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指出:人民群众给社会建造了宫殿,留给自己的却是工棚。也就是说人民群众运用聪明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单个的力量固然缈小,但结合到一起就能创造出难于计量的能量。马克思、恩格斯深知人民群众创造力的伟大,将为人民服务说成是最伟大的事业,并立志奋斗终生。
第二: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又一革命导师,他秉成马克思主义观点,发动劳动阶级,组建了布尔什维克组织,发动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而后社会主义的苏联又依靠人民群众成功地进行了卫国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再次证明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第三: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他告诫全党不能脱离群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是鱼与水的关系,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
无产阶级专政是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人的专政,它和与往的社会性质不同,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是人民的社会,人民从被压迫阶级一跃而成为社会的主人,这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符合实际的。
二、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在中国当代,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生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和整个进程中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我们的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它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推动着社会发展。中国工人阶级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同社会化的大生产相联系,觉悟之高、纪律之强是前所未有的,是社会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最后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必须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工人组织(工会)的民主和管理作用。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农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的人数占全国人口的绝对多数。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依靠他们的力量。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先进的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部分,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同样,我国的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尽可能多的知识分子为它服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下了定论: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作用越发重要。我们要诚执的依靠知识分子推动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现代化建设靠人民。现代化是中国数代人的梦想。中国只有实现了现代化才能真正站起来,在世界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代的中国曾经饱受了世人的欺侮,为了今天的崛起许多仁人智士抛头颅撒热血,他们的梦就要实现了,中国正在站起来了!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长期重农轻商,再加上近代的衰败,民族工业先天营养不良,很落后。俗话说: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一句话:中国曾经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要走工业化道路注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贫穷落后的帽子并没有马上扔掉。邓小平同志布局了一场大改革,三十多年走完了别人几百年所走的路。中国正在从一个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
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同一事情的两个方面,前所未有。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现代工业只在建国以后,严格地说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中国快速发展,三十年后党中央及时的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着力解决“三农”问题。随着大批农民转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中国是一个大国,要想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彻底转型,还有很多事要做,任重道远。怎么办?只能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走群众路线的倡议,意义深远。
5.和谐社会靠人民建造。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社会。在这种社会里生产力高度发达、各种矛盾很少发生,人们安居乐业,社会生态环境良好,动物、植物相安无扰、天阔海蓝、山清水秀,特别宜人生存。当然,和谐社会也是社会的最高理想,人人向往。
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的理想很早就有人提出,但真正作为社会来建设只是最近的事情,由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主义本身比资本主义优越,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国富民强,人们安居乐业。如果再加一把劲、和谐社会指日可待。
和谐社会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完善。各项事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务等,是全方位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党中央英明果断、我们的政府聪明睿智,把正航向,提出有利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发展的大政方针,让人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真正实现安居乐业。而这些的实现靠发展,发展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真正的和谐是在发展中实现的。贫困不可能和谐。
和谐社会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体制机制逐步完。和谐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动的动力是改革,把体制中的关系理顺、消除弊端、化解矛盾,促进社会良性发展,使之最大限度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能接受的程度结合起来,不能搞单打一。
关键词:依靠;群众;创造;未来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的观点,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我们做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后继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坚信人民群众是智慧和创造的源泉。现在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是前所未有的事业,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我们要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走群众路线。
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之一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坚信人民群众是聪明和智慧的源,他们创造了文明、创造了社会历史。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号召大家要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在中国革命期间他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总结出了一条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威力无穷。他号召全党要走群众路线,自觉的为人民服务。
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没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奉行英雄创造历史观点的占据着统治地位。总之看不起人民群众及其创造,英雄史观实际上是本末倒置的,颠倒了社会发展的历史。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概括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指出:人民群众给社会建造了宫殿,留给自己的却是工棚。也就是说人民群众运用聪明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单个的力量固然缈小,但结合到一起就能创造出难于计量的能量。马克思、恩格斯深知人民群众创造力的伟大,将为人民服务说成是最伟大的事业,并立志奋斗终生。
第二: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又一革命导师,他秉成马克思主义观点,发动劳动阶级,组建了布尔什维克组织,发动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而后社会主义的苏联又依靠人民群众成功地进行了卫国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再次证明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第三: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他告诫全党不能脱离群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是鱼与水的关系,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
无产阶级专政是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人的专政,它和与往的社会性质不同,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是人民的社会,人民从被压迫阶级一跃而成为社会的主人,这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符合实际的。
二、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在中国当代,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生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和整个进程中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我们的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它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推动着社会发展。中国工人阶级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同社会化的大生产相联系,觉悟之高、纪律之强是前所未有的,是社会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最后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必须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工人组织(工会)的民主和管理作用。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农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的人数占全国人口的绝对多数。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依靠他们的力量。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先进的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部分,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同样,我国的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尽可能多的知识分子为它服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下了定论: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作用越发重要。我们要诚执的依靠知识分子推动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现代化建设靠人民。现代化是中国数代人的梦想。中国只有实现了现代化才能真正站起来,在世界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代的中国曾经饱受了世人的欺侮,为了今天的崛起许多仁人智士抛头颅撒热血,他们的梦就要实现了,中国正在站起来了!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长期重农轻商,再加上近代的衰败,民族工业先天营养不良,很落后。俗话说: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一句话:中国曾经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要走工业化道路注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贫穷落后的帽子并没有马上扔掉。邓小平同志布局了一场大改革,三十多年走完了别人几百年所走的路。中国正在从一个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
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同一事情的两个方面,前所未有。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现代工业只在建国以后,严格地说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中国快速发展,三十年后党中央及时的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着力解决“三农”问题。随着大批农民转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中国是一个大国,要想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彻底转型,还有很多事要做,任重道远。怎么办?只能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走群众路线的倡议,意义深远。
5.和谐社会靠人民建造。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社会。在这种社会里生产力高度发达、各种矛盾很少发生,人们安居乐业,社会生态环境良好,动物、植物相安无扰、天阔海蓝、山清水秀,特别宜人生存。当然,和谐社会也是社会的最高理想,人人向往。
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的理想很早就有人提出,但真正作为社会来建设只是最近的事情,由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主义本身比资本主义优越,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国富民强,人们安居乐业。如果再加一把劲、和谐社会指日可待。
和谐社会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完善。各项事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务等,是全方位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党中央英明果断、我们的政府聪明睿智,把正航向,提出有利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发展的大政方针,让人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真正实现安居乐业。而这些的实现靠发展,发展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真正的和谐是在发展中实现的。贫困不可能和谐。
和谐社会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体制机制逐步完。和谐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动的动力是改革,把体制中的关系理顺、消除弊端、化解矛盾,促进社会良性发展,使之最大限度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能接受的程度结合起来,不能搞单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