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并且始终矗立于整个世界的民族之林,是因为我们历经磨难而愈挫愈勇,能够奋发崛起成为泱泱大国。在整个高校的教育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且能够感受其伟大的精神内涵,让学生从生活和教育中的耳濡目染,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当今时代是互联网信息时代,在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修养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修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重在继承,要在继承中做到创新,在不断的延续中进行发展。现在关于传统文化教育更为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相结合。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认识度。
2.培养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
由于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的培养,造成进入到高校大学生片面的重智轻德,这样的教育模式无法使学生全面发展,比如有些学生在生活中缺乏诚信意识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修己慎独、笃实宽厚等优良道德品质。
二、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够深入
一些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表明:有近一半的学生对于我国智慧的结晶——传统节日不太了解,尤其对每个节日的来历和风俗习惯都不清楚,有的知道也是一知半解。传统节日记录了我国先民非富而多彩的社会文化内容,以及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有的同学非常浅显的认为,传统节日只是给大家休息放假的时间,还有很多学生崇洋媚外,喜欢过西方的节日,觉得西方的节日热闹,尤其是平安夜、圣诞节等,热情参与并且能够详细说明其节日的内容和相关的习俗,而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参与程度不高,也不了解节日背后的涵义。同时,很多学生在其他方面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存在不足,如饮食方面,更多学生喜欢吃西餐、肯德基、麦当劳等,对中国的传统美食,如粤菜等菜系了解不足。在艺术鉴赏方面,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京剧、川剧、秦腔等缺乏兴趣,在电视或者网络上看到就立刻转换其它节目,更喜欢听西方的摇滚音乐、现代电子音乐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少关注。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不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应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充分衔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合力,进而提升育人质量,践行“立德树人”的任务。第一,在对任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掌握上,缺乏系统的培训。第二,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内容繁多复杂,当前我国情况下,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传承并发展,哪些需要摒弃的,都是需要深思熟虑的。第三,高校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载体,导致校园活动整体水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措施
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好的引导作用,所以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逐渐完善。第一,在大學校园中开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将思想政治课程与实践生活相联系。第二,拓宽课堂教学形式,将枯燥的内容变为容易接受。可以组织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在竞赛中将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潜移默化的记在脑海里,也是丰富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第三,利用大学校园的社团形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团,组织相关的活动。第四,利用网络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传播,如在抖音、快手等媒体平台制作、上传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视频等,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内容得以实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实践的好处就是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深入的理解,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和信心,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可以带他们走进中小学,进行传统文化公益宣讲;走进社区讲授明德故事、家风家训文化、诚信文化等,这些将理论运用在实践中的教育活动,将有机会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通过暑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前往乡村进行走访调研,将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地区进行宣讲,并且通过访问历史文化名城等方法了解农业传统文化等,感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为学生日后踏入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培养了他们自强不息并且勇于开拓的精神。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应该进一步优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且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在社会和校园文化氛围中成长,树立文化自信意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肖杨,刘洋.加强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J].新西部(下旬刊),2015,7):129,127.
[2]张志臣,洪晓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9,(02):12-19.
[3]吴映筱,刘芹.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误区及提升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01):58-61.
作者简介
金彦彤(1986.09.07—),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籍贯:吉林;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修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重在继承,要在继承中做到创新,在不断的延续中进行发展。现在关于传统文化教育更为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相结合。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认识度。
2.培养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
由于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的培养,造成进入到高校大学生片面的重智轻德,这样的教育模式无法使学生全面发展,比如有些学生在生活中缺乏诚信意识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修己慎独、笃实宽厚等优良道德品质。
二、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够深入
一些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表明:有近一半的学生对于我国智慧的结晶——传统节日不太了解,尤其对每个节日的来历和风俗习惯都不清楚,有的知道也是一知半解。传统节日记录了我国先民非富而多彩的社会文化内容,以及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有的同学非常浅显的认为,传统节日只是给大家休息放假的时间,还有很多学生崇洋媚外,喜欢过西方的节日,觉得西方的节日热闹,尤其是平安夜、圣诞节等,热情参与并且能够详细说明其节日的内容和相关的习俗,而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参与程度不高,也不了解节日背后的涵义。同时,很多学生在其他方面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存在不足,如饮食方面,更多学生喜欢吃西餐、肯德基、麦当劳等,对中国的传统美食,如粤菜等菜系了解不足。在艺术鉴赏方面,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京剧、川剧、秦腔等缺乏兴趣,在电视或者网络上看到就立刻转换其它节目,更喜欢听西方的摇滚音乐、现代电子音乐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少关注。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不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应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充分衔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合力,进而提升育人质量,践行“立德树人”的任务。第一,在对任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掌握上,缺乏系统的培训。第二,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内容繁多复杂,当前我国情况下,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传承并发展,哪些需要摒弃的,都是需要深思熟虑的。第三,高校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载体,导致校园活动整体水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措施
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好的引导作用,所以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逐渐完善。第一,在大學校园中开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将思想政治课程与实践生活相联系。第二,拓宽课堂教学形式,将枯燥的内容变为容易接受。可以组织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在竞赛中将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潜移默化的记在脑海里,也是丰富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第三,利用大学校园的社团形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团,组织相关的活动。第四,利用网络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传播,如在抖音、快手等媒体平台制作、上传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视频等,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内容得以实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实践的好处就是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深入的理解,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和信心,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可以带他们走进中小学,进行传统文化公益宣讲;走进社区讲授明德故事、家风家训文化、诚信文化等,这些将理论运用在实践中的教育活动,将有机会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通过暑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前往乡村进行走访调研,将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地区进行宣讲,并且通过访问历史文化名城等方法了解农业传统文化等,感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为学生日后踏入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培养了他们自强不息并且勇于开拓的精神。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应该进一步优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且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在社会和校园文化氛围中成长,树立文化自信意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肖杨,刘洋.加强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J].新西部(下旬刊),2015,7):129,127.
[2]张志臣,洪晓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9,(02):12-19.
[3]吴映筱,刘芹.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误区及提升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01):58-61.
作者简介
金彦彤(1986.09.07—),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籍贯:吉林;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