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党中央与时俱进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并以此指导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也应以此为根本和出发点,坚持以学生为本,推进主体性德育教育。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德育教育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其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都要进行改进创新,才能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开创德育教育工作新局面。
“以人为本”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大势所趋。从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来看,在计划经济时代,学校代表国家为学生提供福利性质的教育,学校和学生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学生和国家对教育费用实行成本分担,学生由单纯的享受国家福利变成了自身教育的投资者,学校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学生缴费上学,学校提供教育服务。高职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各种人才的重要基地。可以设想,如果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那么社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人才上的保障。因此说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在高职教育中貫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有着充分的社会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向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
形成全员育人队伍。形成全员的德育队伍是指形成院校德育网络,把院校教职工纳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育人队伍中,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能够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受到育人的教育和熏陶。其次,建设骨干德育人员队伍。院校在引导全体职工投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上,还需要设置做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点岗位,同时配骨干人员队伍。再就是组建校外辅助德育队伍。现有校内德育队伍是不够的,还须有校外辅助的教育人员队伍,这样才能校内校外结合,形成大的德育网络。
选拔配备德才兼备的骨干德育队伍
德育教育队伍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比普通教师更高的素质,古代有“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教育格言,也可印证这
一道理,由此可见,选好德育骨干人员是德育队伍建设的关键,德育骨干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与
事业心;要有广博而专业的知识结构;要有明确的德育教育思路;要有丰富的情感与坚韧的意志力;要具有较强的德育工作能力。
这样德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联系实际,针对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循循诱导,引导学生去看,去想,去比较,达
到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效果。同时组织培养好学生干部,发挥班干部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组织协调好科任教师,共同关心做好本班工作。
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建设的策略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提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主要任务是“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德育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按照这一文件精神,开展德育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坚持先进性导向,按照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教育。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实施高职院校特定环境下特色师德建设,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教育形式创新:报告、讲座、理论研讨、论文征集、演讲会、参观、考察、示范等,既要有传统的手段,也要有创新的形式。
(二)教育内容创新:既有理想、信念、道德、法律教育,也有进行新教育思想、新人才观念、新的职业理念教育。
(三)教育途径创新:既有领导对教师的,还要有社会、企业对教师的教育,还应挖掘在校生、毕业生及家长和院校模范教师的教育资源,既可以在校内,也可以通过教师工学交替、到企业实践进行教育。
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建立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队伍,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特色的管理模式,促进学院和谐、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大势所趋。从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来看,在计划经济时代,学校代表国家为学生提供福利性质的教育,学校和学生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学生和国家对教育费用实行成本分担,学生由单纯的享受国家福利变成了自身教育的投资者,学校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学生缴费上学,学校提供教育服务。高职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各种人才的重要基地。可以设想,如果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那么社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人才上的保障。因此说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在高职教育中貫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有着充分的社会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向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
形成全员育人队伍。形成全员的德育队伍是指形成院校德育网络,把院校教职工纳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育人队伍中,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能够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受到育人的教育和熏陶。其次,建设骨干德育人员队伍。院校在引导全体职工投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上,还需要设置做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点岗位,同时配骨干人员队伍。再就是组建校外辅助德育队伍。现有校内德育队伍是不够的,还须有校外辅助的教育人员队伍,这样才能校内校外结合,形成大的德育网络。
选拔配备德才兼备的骨干德育队伍
德育教育队伍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比普通教师更高的素质,古代有“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教育格言,也可印证这
一道理,由此可见,选好德育骨干人员是德育队伍建设的关键,德育骨干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与
事业心;要有广博而专业的知识结构;要有明确的德育教育思路;要有丰富的情感与坚韧的意志力;要具有较强的德育工作能力。
这样德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联系实际,针对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循循诱导,引导学生去看,去想,去比较,达
到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效果。同时组织培养好学生干部,发挥班干部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组织协调好科任教师,共同关心做好本班工作。
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建设的策略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提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主要任务是“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德育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按照这一文件精神,开展德育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坚持先进性导向,按照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教育。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实施高职院校特定环境下特色师德建设,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教育形式创新:报告、讲座、理论研讨、论文征集、演讲会、参观、考察、示范等,既要有传统的手段,也要有创新的形式。
(二)教育内容创新:既有理想、信念、道德、法律教育,也有进行新教育思想、新人才观念、新的职业理念教育。
(三)教育途径创新:既有领导对教师的,还要有社会、企业对教师的教育,还应挖掘在校生、毕业生及家长和院校模范教师的教育资源,既可以在校内,也可以通过教师工学交替、到企业实践进行教育。
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建立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队伍,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特色的管理模式,促进学院和谐、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