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6学年度我们开始了高中物理的新课程改革,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线教师,我经过努力探索和研究尝试,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并大胆的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同时,学会自己去发现和探索,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的熏陶,实现了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和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首先,理解新课标和新教材,转变教学观念是关键。
传统教学的大容量、高强度、多反复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绝大多数教师身上都留下了深深烙印,他们对这种教学模式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大部分教师面对新教材,表现出不想改(因为不接受);难改(仍用老方法上新教材);想改,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具有盲目性、引导不当、探究不力、过程失控、流于形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往往提不出问题,基本知识欠缺,基本能力不足。还有完成教材所给的教学内容,拓展性课程的融入,探究性学习的体验和探索耗时太多,形成了教学时间与教學内容的尖锐矛盾。这些,我都曾经历过,困惑过,思考过。
在学习和理解了新课标,研究和解读了新教材的前提下,体会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在教学观念上,关注的是怎样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新的教学方法注重的是概念规律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过程,突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逐步形成。通过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物理知识充当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载体,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经历过程,学会方法,学会求真,学会选择,学会合作。
新课改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任务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和教师的引、导、点、评,开展相互交流,使学生能更好的领会教师的意图,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所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探究性学习。
新课标强调三维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物理基础知识,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知识、方法、观念的创新,培养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给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总结。
其次,实施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第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想办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从而使其厌倦。所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知识、智慧、口才、情感的综合体现,精心设计的课堂情景教学做到开卷之初就能引人入胜,抓住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创设探究活动,体验学习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非常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方式,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使学生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在合作、表达和倾听中,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交流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更深层次的理解,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探索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他们认清所依据的物理事实和来龙去脉,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先让学生成为明白人,才能使其成为聪明人。探究活动不是都要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还有思维探究的形式。例如,在学习“电场强度”时,目前我们不能应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过去的老教法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所以现在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因地制宜,采用逻辑思维推理的方法来加以突破。对这节课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通过猜想讨论和设计方案,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其一,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例如,用演示实验和类比方法引入抽象的电场。其二,将复杂的问题层次化简单化。其三,将生疏的规律熟悉化。通过学习和研究,掌握对新教材学习活动的指导技巧和策略;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必须面对学生实际,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耐心培养探究习惯,逐项训练逐步提高;拓展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时间有限,但体验和探究无限。例如,学生在生活中可以体验和探究物体的平衡,在体育课上可以体验和探究力与运动,在上学的路上可以体验和探究路程和位移等等;还要有选择性的进行探究,并不是每一项知识都适合用探究的方法来教学,也不是每一项知识都需要用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而且不同的知识内容,探究的方式也应合理选择,突出知识本身的特点来安排学习过程中探究的重点。例如,“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则在实验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合理的猜想和推理探究其结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小小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这样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参与了发现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学生将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且终生受益。
第三,以智能为核心,以情感为动力。
课堂教学是体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紧,任务重”这个矛盾永远存在。关键是一抓上课效率,做到上一节课有一节课的收益;二要精心安排课上45分钟,抓好知识规律的落实;三是用集体的智慧,依托现在多版本教科书共存的优势,精选优秀的习题。这样,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推进新课程改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愿意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收获,我的思考,其做法还有待于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希望能与大家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机遇把握在我们手中,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我相信:播种一种行为,将收获一个习惯!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首先,理解新课标和新教材,转变教学观念是关键。
传统教学的大容量、高强度、多反复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绝大多数教师身上都留下了深深烙印,他们对这种教学模式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大部分教师面对新教材,表现出不想改(因为不接受);难改(仍用老方法上新教材);想改,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具有盲目性、引导不当、探究不力、过程失控、流于形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往往提不出问题,基本知识欠缺,基本能力不足。还有完成教材所给的教学内容,拓展性课程的融入,探究性学习的体验和探索耗时太多,形成了教学时间与教學内容的尖锐矛盾。这些,我都曾经历过,困惑过,思考过。
在学习和理解了新课标,研究和解读了新教材的前提下,体会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在教学观念上,关注的是怎样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新的教学方法注重的是概念规律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过程,突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逐步形成。通过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物理知识充当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载体,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经历过程,学会方法,学会求真,学会选择,学会合作。
新课改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任务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和教师的引、导、点、评,开展相互交流,使学生能更好的领会教师的意图,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所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探究性学习。
新课标强调三维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物理基础知识,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知识、方法、观念的创新,培养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给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总结。
其次,实施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第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想办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从而使其厌倦。所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知识、智慧、口才、情感的综合体现,精心设计的课堂情景教学做到开卷之初就能引人入胜,抓住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创设探究活动,体验学习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非常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方式,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使学生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在合作、表达和倾听中,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交流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更深层次的理解,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探索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他们认清所依据的物理事实和来龙去脉,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先让学生成为明白人,才能使其成为聪明人。探究活动不是都要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还有思维探究的形式。例如,在学习“电场强度”时,目前我们不能应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过去的老教法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所以现在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因地制宜,采用逻辑思维推理的方法来加以突破。对这节课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通过猜想讨论和设计方案,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其一,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例如,用演示实验和类比方法引入抽象的电场。其二,将复杂的问题层次化简单化。其三,将生疏的规律熟悉化。通过学习和研究,掌握对新教材学习活动的指导技巧和策略;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必须面对学生实际,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耐心培养探究习惯,逐项训练逐步提高;拓展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时间有限,但体验和探究无限。例如,学生在生活中可以体验和探究物体的平衡,在体育课上可以体验和探究力与运动,在上学的路上可以体验和探究路程和位移等等;还要有选择性的进行探究,并不是每一项知识都适合用探究的方法来教学,也不是每一项知识都需要用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而且不同的知识内容,探究的方式也应合理选择,突出知识本身的特点来安排学习过程中探究的重点。例如,“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则在实验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合理的猜想和推理探究其结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小小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这样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参与了发现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学生将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且终生受益。
第三,以智能为核心,以情感为动力。
课堂教学是体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紧,任务重”这个矛盾永远存在。关键是一抓上课效率,做到上一节课有一节课的收益;二要精心安排课上45分钟,抓好知识规律的落实;三是用集体的智慧,依托现在多版本教科书共存的优势,精选优秀的习题。这样,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推进新课程改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愿意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收获,我的思考,其做法还有待于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希望能与大家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机遇把握在我们手中,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我相信:播种一种行为,将收获一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