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对照 丰富想象 引发表达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19829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的和甜的》是根据李学中的作品改写的童话故事。一般情况下,多数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会落在内容理解上,课堂上多是围绕“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而展开教学。笔者以为,理解这个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目的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考虑的是,在语文知识与能力方面,这篇课文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必须考虑年段的要求、单元的整体情况、课文的特点,尤其要将课后练习与《语文园地》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的考虑。从学段目标与内容来看,写话是重点目标之一。从课文所在的第四组《语文园地四》看,“我会写”安排了看图写几句话的练习,这是教材安排的第一次看图写话。从课文特点看,是以连环画形式编排的童话故事,图是重要资源之一。再看课后的练习题在“读读比比”中出示两组句子,其设计意图很明显,是让学生在比较中初步学习“如何把句子说得具体”,而这正是看图写话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综合上述因素,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除了扎实完成课文规定要掌握的生字词外,应借助插图,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发语言表达的欲望,丰富表演中的口语表达,培养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生动具体表达的好处,为第一次看图写话的书面表达打好基础。
  一、重点认写——突破难点?摇?摇?摇足时练字
  二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写字的经验,本课“我会认”的9个生字中“狐、狸、串、迫、待、硬”6个生字,绝大多数学生在预习时就能借助熟字识记,可以先请学困生认读这6个字。然后采用“整合”“再现”策略把9个生字分散到阅读教学中,注意指导读好“葡萄、狐狸”两个轻声词。学完课文后,根据课文大意用9个生字编成儿歌进行巩固:“葡萄架下,狐狸跳又跳,吃不着葡萄,硬说葡萄酸。小猴子,望了望,迫不及待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往嘴里送。是酸还是甜,吃了才知道。”
  这样精简出字词认读时间,以确保“每天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字”。“反犬旁”是第一次要求写的部首,孩子容易把它写成“提手旁”,可以通过“反犬旁”的字理溯源,了解其像一只瘦腹长尾直立的狗的侧形,再让学生对照小狗直立照找出像身子的笔画“弯钩”,像腿的笔画“撇”,和“提手旁”比较,先指导写好“反犬旁”,再指导写“狐、狸、猴”,其中,“狐”和“猴”错误率很高,可出示“猴”的小篆字形。让学生观察图中的瓜形部分,编字谜“小狗看瓜”强化记忆。“猴”可以编故事“孙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耳朵里了”,强调中间是个“单立人”。在指导学生练字时,要抓住“反犬旁”的第三笔“撇”和“兔”的“竖撇”的起笔位置、“兔”的“点”和“诉”的最后一笔“点”等,加以指导、提醒。
  二、入境朗读——感悟内心?摇?摇?摇熟悉语言
  本文的朗读教学,要把重点放在读好人物语言上,这样有助于比较准确地感悟人物的内心状态,而通过反复朗读,文本语言也将伴随人物形象以鲜活灵动的姿态进驻学生脑海,为后面的表演和表达打好基础。要引导学生注意细微差别,比较提示语、标点符号以及人物语言中相同词语出现的先后次序,设身处地揣测人物心理,采用恰当语气,准确传达人物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如第四自然段小兔子“连忙说”提示它着急的心情,语速应有点快、语气有急切的感觉。第六自然段小松鼠“摇摇头说”,应读出它因胆小不敢尝、此时有点后悔的心态。狐狸、小松鼠、小兔子三人先后七次说(想)“葡萄是酸的”,语气也有不同,比如,小松鼠连忙说:“这葡萄是酸的!”要读出急切、肯定的语气……同一词语先说后说也反映了人物的不同心态。如狐狸、小松鼠、小兔子三人先后四次说(想)“不能吃”,狐狸说的和小兔子想的都用了感叹号,要读出狐狸酸溜溜的语气和小兔子深信不疑的语气。小松鼠说的虽然用的是逗号,却连说两遍,而且先说,足以说明它十分着急。
  三、引导比较——认识具体?摇?摇?摇学习语言
  课后第二道习题“读读比比”旨在通过比较,让学生初步认识写具体才能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可以把这道题的训练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师:从哪些句子看出葡萄是甜的?
  ……
  师:还可以从谁的动作看出葡萄是甜的?
  生1:“这时……迫不及待地爬上……送。”猴子很快就爬到葡萄架上面摘葡萄吃。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猴子爬得“很快”?
  生1:迫不及待。
  师:大家找到它这个词,用横线画出来,再齐读这个词。这个词里躲着两个生字宝宝。(出示“迫、待”,学生认读、识记)
  师:你们看,把“迫不及待”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然后把“迫不及待地”擦除。)
  生2:不好,这样就看不出猴子很着急了。
  师:猴子这么急,为什么还先望望葡萄呢?
  生3:它要看看葡萄熟了没有。
  师:望望葡萄后,猴子心里会想什么?(生答略)
  师:别急,这句话还藏着一个生字宝宝。
  (出示“串”,学生认读、识记、扩词。比较“一串”和“一串串”的不同。)
  生4:(一直举手,没请自己站起来说)老师,猴子“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也可以看出葡萄很甜。
  师:哎,你的眼睛真亮!真会动脑筋!刚才,××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发言。
  生5:老师,“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这句也能看出葡萄很甜。
  师:你也迫不及待了。静下心读读比比,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课件出示“小猴子吃起葡萄来。”“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生6: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大口大口地”,我喜欢第二句,这句才能看出葡萄很甜。
  师:“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它的动作、表情是什么样的?谁来上台表演?
  师:(采访表演的学生)吃葡萄时,你心里在想什么?(生答略)   师:都来演一演。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描写狐狸和猴子动作的句子,这些动作写得很细致,不仅写出它们做了什么动作,还写出是怎么做的,我们读了就知道葡萄是甜的。这些动作要怎样做才能让人家知道这葡萄是甜的?自己试一试,再请同桌看看。
  通过“从哪些句子看出葡萄是甜的”这一问题带出两个要“读读比比”的句子来,然后引导学生品读细致描写狐狸和猴子动作的句子,想象猴子“迫不及待”的内心活动和“大口大口”吃的动作、神态、内心。在这样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动作表演,就丰盈了词语的形象,让学生明白描写人物动作时,还要写出是“怎么做”的。
  四、仔细观察——引发想象?摇?摇?摇丰富语言
  本课以8幅连环画加8个自然段的形式出现,图文结合十分紧密。因此,可以借助图中形象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比较人物形象变化,对空白处进行推测想象、延续想象,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充实语言内容,丰富语言表达的形式。
  如观察第2~8幅图人物的形象变化。图4中的小兔子神态是吃惊的,张开口大喊,它会想什么?课文没写小松鼠,但图上的它伸出两手,张开嘴,它会说什么?图7中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尝了一颗葡萄,是从哪儿来的?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第5和第6两幅图,小猴子把手中的一串葡萄伸向小兔子和小松鼠,第7幅图小猴子是爬上葡萄架的姿态,补充故事情节。最后一幅图只有小兔子和小松鼠面对面说话,旁边还可能有谁?它会说什么?可以怎样续编故事?
  本文是根据寓言改编的,应该让学生明白其中道理。可以对比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面对“葡萄是酸的”这一说法的不同做法,让孩子懂得:小松鼠和小兔子光听、不看不想不尝是不对的;猴子不仅观察、思考,还试一试,这样做才对。进而明白:平时做事要多动脑筋,自己试一试,不能光听别人说。
  五、连贯表演——综合学习?摇?摇?摇运用语言
  朗读、动作的比较、看图补白语言增添情节,这一切都为表演打下了基础。但图画是跳跃的,表演则是连贯的。因此,表演前,让学生再读课文,脑中放放动画片,找找不连贯的地方:狐狸怎么离开的?小兔子怎么来的?小松鼠怎么“把狐狸的话告诉小兔子”的?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尝了一颗”,这颗葡萄是怎么来的?小猴子去哪儿了?引导学生讨论补白。讨论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人物动作说具体,如:狐狸?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地走了。小兔子?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来到葡萄架下。小猴子?摇?摇?摇 ?摇?摇?摇?摇。表演时,请一个孩子旁白,让学生在观看动作表演、倾听解说中进一步感受具体表达的好处,到写话时就会努力写具体了。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育才小学)
其他文献
王老师和张老师曾经遇到过同样的情景:某日走在路上,迎面碰到校长,但校长没与她打招呼就走了过去。对此王老师想:“他可能正想事情,没有注意到我;就算是看见我而没理我,也可能有什么特殊原因吧。”而张老师可能会对此事产生另一个看法:“他可能是故意这么做的,就是不想理我,就是对我有意见。他凭什么这么对待我?!”对同样的事两个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不同,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嘛就干嘛去;而后者则可能越想越生气,
期刊
一、抓住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有效推理  概念是组成数学知识的基石,概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但概念又比较抽象,面对认知水平有限的学生不宜直接出现概念,教师如何抓住概念特点,合理调控课堂,通过循序渐进的推理过程,让学生全面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发展推理能力的同时获得对概念的正确理解。  例如,人教版六下《正比例》一课,如何让学生感受正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以及利用
期刊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一篇课文如何确定其教学核心价值,并选择适当的方法策略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就成了备课时首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学,谈谈自己如何根据学段目标,依据文本特点处理好“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一、细读文本,把握教学核心价值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所记叙的事件虽小,但情节跌
期刊
《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儿童诗,这也是深受学生们喜欢的一首诗歌。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它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纵观本单元组的课文,大多数是文质优美的儿童诗。这些诗歌形象优美,韵律和谐,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让孩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再看本篇课文,课文的插图生动形象,给学生们在阅读时增添了无限的遐想,课后的练习也要求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其设计意图十分明显。
期刊
“六一”班级联欢会上,看着孩子们声情并茂、极富个性的表演,我心中充盈着一种喜悦。该怎么形容呢?是农夫面对成熟麦浪时的那种发自内心的丰收喜悦吗?不,不全是。还有一种母亲看着孩子成长的那种愉悦。是的,六年了,与这班孩子相处了六年,这一群与我女儿同龄的孩子,也早已成了我的孩子。  我还清晰地记得,六年前,这群现在“人高马大”的孩子们当时的青涩模样:童真的脸,怯怯的眼神,小小的个子,依赖地牵着父母的手走进
期刊
一、实践  在《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一课中,笔者用一道开放题成功地引导学生完成了多边形面积知识的复习。  在简短地引导学生回顾面积计算公式后,笔者抛出了问题——“在方格练习纸上画出三个面积都是12 cm2的多边形你能行吗?”这是一道解决途径、策略、结果均不唯一的开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面积意义、多边形的认识、多边形面积公式理解的不同,画出形式各异的图形,呈现不同层次的个性化的思考,在知识体系
期刊
《月光曲》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集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于一炉。所以,多数老师在教学中容易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当成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方面应有的训练。如何确定这篇课文“核心的语用内容”呢?我们不妨对“单元导读、课文、交流平台”所呈现的重要信息进行列表分析。  从表一“呈现的重要信息”中,我们发现“联想和想象”的字眼很突出,不由地联想到本册第一组课文,因为它
期刊
一、教学应当从训练思维走向活化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开放题常作为学生训练思维的载体,在练习中比较常见。笔者认为应当转变这种做法,让开放题从课外走向课内,从习题走向例题,让学生在“开放题”的探索与交流中学习新知。这种做法的现实意义是:当开放题作为教学例题时,教的过程必然是开放的,开放的教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更丰富、更灵活、更富于创新。  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周长》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例题:
期刊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所反映的父母之爱,让人感动,也引人思考。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以及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这样的教学还是停留在内容的分析、作品主旨的体会、作者情感的感悟上,稍不注意,就容易上成思品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
期刊
5月28日上午,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举行了“廉洁过六一”启动仪式暨第二期红领巾论坛活动。参加此次论坛的有鼓楼区纪委常委王建干,宣教室蔡芳主任;鼓楼区教育局监察室洪华玮主任;福建省民俗专家方炳贵老先生;福建省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学生会主席彭世纳以及鼓一小家委会成员和学生代表们。  论坛中,乐观求学的彭世纳首先结合自身经历和同学们分享了他眼中的廉洁自律;方炳贵爷爷向大家介绍廉洁观念在八闽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