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进校园的方法和途径

来源 :音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wfih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x
  〔摘 要〕肖邦的船歌是一首特殊的钢琴曲,是以“Barcarolle”所命名且只创作了一首的钢琴曲船歌,并在同年出版并献给了Baronin de Stockhausen男爵夫人。本篇文章通过对肖邦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及作品特征进行描写,集中分析《船歌》中对水的不同形态的描写。
  〔关键词〕肖邦;《船歌》 ;作品风格;作品特征
  一、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及作曲家肖邦
  (一)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
  浪漫主义是在19世纪欧洲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创作风格与潮流,浪漫主义时期属于钢琴音乐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钢琴音乐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①。浪漫主义经常加入描写和抒情的创作手法,在形式上非常的自由和豪迈。有很多伟大的作曲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他们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为人类的艺术领域增添了丰富珍贵的宝藏。
  (二)作曲家肖邦
  1810年3月1日,肖邦生于波兰,并在那里度过了他人生中最早的20年。至今,波兰人都认为肖邦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1831年秋天,肖邦定居巴黎,巴黎的文化、环境和音乐氛围对于这位音乐天才的发展有着更深刻的影响,但是肖邦的心始终惦念着他的祖国,波兰民族情怀深深根植于他的作品之中。肖邦常常被人称之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但据肖尔茨考证,他本人从未提及这个词。所以在加沃蒂的认知中,肖邦的精神气质是更偏向古典主义的②。笔者认为,肖邦从小的音乐教育和培养,酿就了他的古典气质,而生于浪漫主义时期的肖邦,又难免受到该时期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无论是从音乐性还是技巧性上看,都是浪漫且诗意的。
  肖邦从波兰到法国,从华沙到巴黎,经历了生,经历了爱,经历了病痛,经历了生活给予他的重重磨砺。③他的悲观是心生的,他无处安放的灵魂和敏感的性格令他的一生都在自我折磨和无声呻吟之中。也正是他的爱情,他的远离家乡,以及华沙起义所带给他的震撼,使其创作看似轻巧,却饱含着深深的内涵和情感。④
  二、《船歌》(OP.60)的创作背景及风格特征
  (一)《船歌》的创作背景
  《船歌》写于1845-1864年间,属于肖邦的晚期创作作品。在肖邦的所有创作中,几乎包含了钢琴作品的所有体裁,但以“barcarolle”所命名的有且仅有这首《船歌》(OP.60)。在创作该作品时,肖邦身体状况已经越来越差,在创作完成的两三年后就逝世了。肖邦当时和乔治·桑的感情开始破裂。肖邦的家庭人物关系很复杂,他和乔治·桑还有她的孩子住在一起。乔治·桑十分宠爱儿子莫里斯,由于和自己本性的相近和偶尔的任性,女儿索朗日被乔治·桑当成问题儿童来看待,所以索朗日和自己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和谐。虽然和莫里斯不能自在地进行交流,但肖邦很同情索朗日,并非常认真地去和索朗日交流,因此逐渐在家庭中产生了深深的误会。1846年,肖邦同意了索朗日与费尔南德·帕洛克订婚,费尔南德是一个来自乡下的贵族青年。但肖邦却不赞同莫里斯的情感生活,莫里斯和一个远房亲戚同居,可是他不想结婚。肖邦对这件事情持批评的态度。而乔治·桑为了将儿子从困境当中解救出来,为那个女孩找了一个候选人,但是索朗日却把事情的真相透露给那位候选人,而肖邦站在了索朗日这边。因此,乔治·桑与肖邦绝交,肖邦的干涉和态度让她非常气愤。1846年乔治·桑出版的小说里面的情节似乎有她与肖邦关系的影子。女主人公爱上了一个身体虚弱且多愁善感的男人,在两个人经历过短暂的幸福生活之后男主人公却暴露出了自私且心胸狭窄的一面,最终女主人伤心地死去。肖邦的情绪失落,创作力也失落了。这首《船歌》是肖邦晚期作品当中比较大型的一首,表现出当时肖邦的心理和生活状况。
  (二)《船歌》的风格特征
  首先,《船歌》中有很多的特殊节奏出现,不按照常规时值的划分使乐曲增加了不一样的效果,符合并且展现出了肖邦即兴创作的风格特征。其旋律具有复调化的特征,使音乐变得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
  其次,音乐的灵魂是旋律,而肖邦创作的旋律能够带给人心灵深处美的体验。在这首作品中,出现了旋律的变奏,肖邦用新的变奏和装饰手法来创作和丰富旋律,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旋律的调性,也促使旋律形成涓涓细流的演奏效果。
  再次,织体的多样化。肖邦的音乐层次分明,横向的旋律线条是抒情流畅的,宽广的幅度在纵向的旋律是丰满的,旋律和伴奏织体相互交融。在《船歌》中是由右手来进行的主体旋律声部,左手所进行的伴奏,以琶音的形式用来展现出在大海上船身摇摆还有船桨滑动的动作⑤,在伴奏上都是用一种固定的音型进行低声部的伴奏,很多是运用琶音的方式进行分解和弦,还有的是进行了另一种固定的伴奏音型。《船歌》当中有五种类型的伴奏织体,但还是建立在最开始的节奏形态上。
  最后,和声方面的创新运用。在肖邦的这首作品当中,他用不同的和声让人们感受到不同的色彩,使人们置身于音乐的梦幻和美妙中。船歌中运用了很多减七和弦和属七和弦,和声色彩的功能性得到增加。这首曲子大多数趋向于运用主三和弦,当中加入了不协和减七和弦,这样就使音乐形成了悲伤和抒情的感觉,进而转变了音乐的形象。《船歌》中肖邦进行了一个大胆的转调,中部选用了将升F大調转到A大调,在连接部分是运用持续不断的升C音来进行的,是属于远关系调中的转调。肖邦将旋律与和声完美融合,使人感受到船歌的柔美和宽广,在固定低音节奏型的衬托之下旋律始终是柔和而宁静的。
  三、《船歌》中对水的不同形态刻画的美学分析
  (一)水花四溅
  肖邦《船歌》谱例:


  从肖邦作品的谱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描写水花四溅,肖邦所运用的都是多声部的和弦构成,且节奏相对来说非常的丰富,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因为和弦音比较多,所以在触键上对于力度的掌握要格外注意一些。要采用低触键进行弹奏,由强到弱,再由强到弱,形成一种剥离感,从而体现出水花四溅的感觉。但是,触键的力度不可过强,轻盈为主要的宗旨,要犹如绵绵细语一般,悄悄掉落在水中,从而激起层层波澜。   (二)波光粼粼
  肖邦《船歌》谱例: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谱例的起音建立在#F大调的属音上,音区位于低音区,但是紧接着,一个力度标记为f的#g小调三和弦引导旋律向下进行,而这个转调的三和弦就像一颗扔进水中的石头一样,激起层层波澜,一圈一圈地向外散开。而这一圈一圈向外散开的波澜,是由隐藏于中声部的F大调下行音阶组成的,最后将旋律进行到属和弦并最后解决于主和弦。引子里面的材料,蕴含了肖邦异于常人的创作天赋以及独特的创作灵感。
  (三)风平浪静
  肖邦《船歌》谱例:


  触键力度以轻盈为主,和弦的扩张力要灵活展现,并且需要贯穿性和连续性,尾段要回归首段的触键,句子与句子之间也是增加手指紧张度来达到断奏,内声部的大跨度和弦,让音色的立体感变得鲜明,通过对比力度,满足旋律声部的轻盈感。⑥此处着重在于内声部的触键,内声部的平稳象征着整个一个乐段的基调。在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而这也是符合和声学平时所说的“外声部起伏,内声部平稳”。
  (四)清澈见底
  肖邦《船歌》谱例:


  清澈见底中力度没有太大的对比,这里对于演奏者有了要求。偶尔出现强力度,但是瞬间到弱,强力度音向上反作用于琴键,这样可以在瞬间收缩手指力度从而很好地控制下一个弱力度的音出现。触键力度需要有层次感,低声部扎实,高声部响亮,低声到高声或者高声到低声的串联,均匀增减力度。而且,每一个声部在呼吸与呼吸之间是重叠的,呼吸是一个减弱的过程,只有刚吸气或者刚呼气的时候动作是最强烈的。所以,这里对于呼吸的把握要延伸到音乐呼吸上,从声部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就如同吸气一样,简明扼要。随后,就要像呼气一样,慢慢向外吐,在这一层结束之前,下一次吸气就准备好了。随后,以同样的原理,引出下一个声部进行。
  (五)涓涓细流
  肖邦《船歌》谱例:


  在这个谱例中,可以看到《船歌》当中有五种类型的伴奏音型,但旋律声部的模仿还是建立在最开始的节奏形态上。在这首歌中,肖邦运用了复调中复调模仿模进的写作手法,很多的声部组成使音乐变得更加有层次感,旋律得以丰富,曲调更加优美。其在和声方面进行了大胆的运用,和声在浪漫主义时期有了高度的发展,作曲家为了追求新的音响效果,运用了各种手法。注重对和声色彩性的变化,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色。肖邦不断创作着新的音响色彩,开始着新的音乐表现,让《船歌》成为浪漫主义钢琴音乐语言当中的经典。
  结语
  要想真正地演奏好每一部钢琴作品,除了必须了解音乐家的生平、每一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之外,更要将注意力放到如何去正确地聆听每一部作品上。
  被誉为“钢琴诗人”的肖邦,是19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在其众多的优秀作品中,只有这一首以“Barcarolle”命名的船歌,而这首《船歌》又成为了其钢琴作品中极具高度抒情性的一首。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音乐体会的方面,《船歌》都不失为一部佳作。通过学习和亲身弹奏,笔者对于浪漫主义时期的船歌形式的作品又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而我们现在所需要做到的,就是不断完善自身的演奏技艺,努力将最真实的、还原度最高的作品呈現出来。
  参考文献
  ①贝尔纳·加沃蒂:《肖邦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②罗伯特·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③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
  ④杰拉德尔·亚伯拉罕:《简明牛津音乐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⑤张洪岛:《欧洲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
  ⑥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
其他文献
〔摘要〕从光鲜亮丽的表演舞台,走向艺术教育的讲台,国家一级演员苏国明华丽转身,成为高等学府里的音乐教授,迈向了人生更加辉煌的另一个天地。苏国明老师以自己多年的舞台经验和表演心得培育着莘莘学子,让他们得以化茧成蝶,飞向灿烂的明天。  〔关键词〕苏国明;高校音乐教育;角色转变  人应该需要不停回望  曾经和来时的路  跟随自己跟随季节  就这样步履不停  在即将展开的旅途中  不要忘了最初的动机  是
期刊
好的音乐像是直击心灵的诗,充满洗涤人心的力量,还像冬日里正暖的金色阳光,照在你我的心灵上。著名作曲家张千一的作品便是如此,听他的作品时,感觉每个洒落的音符,触动心弦声声如诉,缠绵留恋于每个人心中。  张千一,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出生于文艺工作者家庭的张千一,父亲曾是原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乐队的双簧管演奏员,受父亲的影响,张千一从小就与音乐有了灵魂上的共鸣。自20世纪
期刊
成都是天府之国,音乐艺术热地。著名的“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至今已在这里落户26个春秋。在这26个春秋里,不知有多少精美的艺术作品和艺术表演闪亮登场,激动人心的掌声、歌声和欢呼声,至今还在人们的脑海中翻滚如初。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横行肆虐,然而成都人民却没有忘记“蓉城之秋”这个艺术节日。疫情稳定之后,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成都市音乐影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导,成都市文化广电旅
期刊
李星宇来自北京,是独立音乐人、声音藝术家、制作人、声音设计师、录音工程师、声学空间设计师、音乐教师。其通过个人音乐人项目“鲸鱼马戏团”,已发行4张录音室专辑(至2020年2月),EP单曲及跨界创作专辑不计其数。以个人名义还发起艺术项目“52Hz声音馆”,旨在发掘“音乐”之外的听觉艺术空间,首个子项目“亚马逊寻声计划”广受关注。2018年发起寻声西游记项目,在新疆多地记录民间音乐,并打破传统作曲方式
期刊
〔摘 要〕鄂西巴东堂戏是全国386种地方戏剧品种之一,在巴东江北溪丘湾、沿渡河等乡镇广为流传,又称“彩堂戏”“踩堂戏”或“稿荐戏”。同南戏、灯戏、傩戏、柳子戏并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方戏曲的“五朵金花”。其历史悠久,迄今有200多年历史,极具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魅力。本文将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就当前鄂西巴东堂戏的生存现状,以及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探讨。并着力寻求巴东堂戏发展的新思路
期刊
文化是城市灵魂的栖息地,能够丰富大众的精神世界;艺术则可以照亮生活,倾听城市的声音,是人们表达生活的自由之地,同时也承载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各地剧院陆续点亮灯光,演出市场正在慢慢复苏。作为城市音乐第一品牌,“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于9月15日强势回归,《花木兰》《魔女宅急便》《奋进的时代》……一部部优质大剧不断冲击成都市民的心,有着“网红合唱团”之称的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
期刊
在近代中国歌剧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先后有《白毛女》《刘胡兰》《草原之歌》《小二黑结婚》《江姐》《红霞》《洪湖赤卫队》和《红珊瑚》等剧目出现。源自《白毛女》的民族歌剧浪潮无疑是中国近现代歌剧史上最完美的中国歌剧现象。而20世纪80年代,首版《同心结》上演后,也颇受好评,当时,歌剧大师羊鸣在《人民音乐》(1981年第6期)撰文评价:“歌剧《同心结》的创作和演出,给首都文艺舞台增添了春色。看过戏的人都称
期刊
〔摘 要〕《栀子花朵朵开》由廖全京作词、杨晓忠作曲,是一首关注儿童、对生活充满热情、对生命盈溢关怀的歌曲。《栀子花朵朵开》传递了儿童们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曲风清新纯真、曲调悠长、节奏活泼,让人听之不由心灵悸动。  〔关键词〕《栀子花朵朵开》;歌曲情感;演唱技巧  一泉溪流,高山坝子,两间屋子的平房,是廖全京年轻时在某子弟校教书时的环境。那时,教学条件有限,但校园内的栀子花却芬芳四溢,一到五月
期刊
〔摘 要〕日本武满彻国际作曲大赛始于1997年,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具权威性的作曲比赛之一,历届大赛的评委都是现代作曲界的领袖级人物。2020年12月,中国青年作曲家王心阳的作品《Boréas/冰雪临城》,获2020年日本武满彻国际作曲大赛第一名。  〔关键词〕日本武满彻国际作曲大赛;《Boréas/冰雪临城》  2020年12月,中国青年作曲家王心阳的作品《Boréas/冰雪临城》荣获2020
期刊
〔摘 要〕2021年2月7日,首届“四川省十大歌曲”评选活动正式启动。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四川音乐学院共同支持,四川省音乐家协会承办,新华文轩四川数字出版传媒协办的首届“四川省十大歌曲”评选活动新闻通气会在四川省文联四楼会议室举行。  〔关键词〕“四川省十大歌曲”评选活动;新闻通气会  四川历来是音乐资源大省,流行音乐圈走出了如李宇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