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南北桥·教学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_gz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创新实验基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以创新设计和创新竞赛为手段,论述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模式,并提出解决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 重点实验室 创新设计 创新竞赛 创新人才
  
   一、前言
  
   近年来我系开展以创新设计为手段的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通过在机械CAD/CAM专业学生中多年的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将我系机械CAD/CAM专业学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传统优势与创新设计相结合,在落实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已经取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和在各种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奖,使我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了较扎实的创新设计能力。但任何创新设计方案都需经过实践环节的检验,且从同类院校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可借鉴的经验也说明,设计必须与实践(实物制作)相结合,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使得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变得迫切需要。
   通过创办CAD协会及积极开展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创造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通过举办创新设计竞赛,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提供实践的舞台,将培养手段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机械CAD/CAM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现阶段的教学工作,欠缺厚实的物质基础、实践条件,还不足以形成一套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经费使用方面也欠缺保障,跨部门的组织工作难以协调,虽然在教学中已形成创新的风气,但未能上升到教学模式的层次,受益面有限。
  
   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知识分子更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程是育人的重要媒体,也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意识到大学生的成长不完全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知识,关键在于让他们学会求知的方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课程实施必须思考的问题,机电系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摸索和实践,以韶关学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现代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整合实验室资源,建立创新设计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基地建设则是实现实训和实习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以前,学校的实验室按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单独设立,实验内容分散且有相互重叠之处,学生为完成实验而实验,为教学内容而实验,尤其是有些验证性实验占的比例偏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相对偏少,学生思维方式僵化,教学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学生接收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适应社会挑战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通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将现有的实验室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了以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新设计实践基地。该实验室既建立起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又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实践基地。它包括现代设计实验分室、现代制造室、测试与分析室及机电一体化室。完成了机械类本科的从设计、制造、测试与分析及机电一体化等相关的学科实验教学。建成的重点实验室年均可接纳学生、教师2000多人次,可同时容纳教师、学生100多人进行实验和科研工作。尤其是引进了大量的现代实验设备,如快速成型机、加工中心、ANSYS分析软件和测试仪器、特种加工设备和常用CAD/CAM应用软件,以适应不同年级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需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们更新实验课程,压缩演示性实验,增加动手操作型实验,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转变;打破单一课程的局限,如把设计与制造有机结合,开设“CAD/CAM一体化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实验”。
   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成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实验基地,也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地。通过技能培训和科技创新培训,围绕先进实用设计制造技术开设各类工程实用技能掊训,培养学生适应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工程应用能力;通过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并组织参加校内外的各项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高校能否为国家培养出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教师,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更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要有一支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还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果一名高校教师只能单纯地从事教学,不能开展科研活动,不仅本身的学术水平难以提高,在教学上,也会因为知识狭窄而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
   近年机电系教师积极参加各项科研活动,组织各类科技学术讲座,增强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的意识,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开辟了第二课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建立大学生科研工作基地,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所在,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另一方面根据专业特点,要求现有的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产品设计和开发任务,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到厂矿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并进行专业训练,提高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几年的努力,机电系“双师型”教师已有4名,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进行创新技能的培训。教育的模式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化的步伐,过去长期实行的专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社会对毕业生的质量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欢迎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适应能力广的复合型人才,其中创新能力强是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它需要具有多面性的知识体系,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此,“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培养创新”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学生进行“对口”人才培养,增加了校内公选课和选修课的比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定期开设创新技能知识讲座,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先后成立了“CAD协会”和“电子协会”,定期不定期地举行各项交流活动,同时,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对成绩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形式多样的创新型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以竞赛为中心,加强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学校创办了“CAD协会”并积极开展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创造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通过举办创新设计竞赛,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提供实践的舞台。将培养手段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机械CAD/CAM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CAD协会”和“电子协会”鼓励学生科技创新,经常性地举办校内创新竞赛,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创新活动,增强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开阔同学们的知识视野,使同学们的思维创新。定期组织参加广东省和全国的创新设计大赛,并形成了制度化,经几年的不断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五)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形成新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既保留了优秀的验证性实验,又更新了实验内容,增强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实验,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但常规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要求,尤其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新实验的开设,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像一般的基础性实验按实验指导书的规定即可完成,它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对优选出来的创新作品,需立项并进行制作,以参加更高层次的创新设计竞赛。现代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对高年级学生及有项目且参加创新竞赛的学生进行开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进入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型实验和创新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这种实验管理模式主要意义还在于:⑴实验室开放不仅对学生技能训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具有重要作用;⑵实验室开放内容贯彻了“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要求,确定开放内容,内容应包括: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实验;⑶较好地实现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加强了对学生实验素质与技能、创造性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培养; ⑷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开展“开放实验交流答辩会”等活动,促进学生实验小组之间的沟通,分享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⑸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学生参与开放实验项目取得优异成果者,可向教务处申请学分。学校每年评选一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成效突出的开放实验项目作为优秀项目,对参加者和指导教师实行奖励。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是实验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其思路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式实验、创新实验、科研和各类社会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三、结论
  
   面向21世纪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对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品质和发展能力,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在制造行业生产一线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技术运用与改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通过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系统地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法及培养目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几年的实践表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白彦茹.浅谈比较教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黑龙江教学学院学报,2003.11(6).
   [2]曾洁珍.若干发达国家教育课程的比较分析.教育比较与借鉴,2003.10(10).
   [3]胡卓加.中美教育体系的比较与启示.高教探索,2003.4(4).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注重科学探究,不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一。   从学生角度,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因此,在课堂内进行探究式教学,应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充分挖掘
期刊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
期刊
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笔者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期刊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其实践性的主要表现。我在中小学英语教学岗位上已经近七年了,在小学工作的这几年里,我发觉情景英语交际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英语教学与学习方法。小学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锻炼他们使用英语进行对话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运用英语口语进行交际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从中将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考实行开卷考试,这是新课改的趋势,也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它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思想品德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品德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新形势下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实现以下三个突破。
期刊
[摘 要] 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改革任重道远,每个学校的改革也不尽相同。本文着手于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式等几方面介绍了我校目前正在进行的计算机公共基础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 大学计算机 教学改革 课程内容 教材 教学方式     一、引言     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中开设计算机课程,向全体大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为了与计算机专业教育相区别,
期刊
[摘 要] 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网络的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管理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水平,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稳步推进。  [关键词 ] 思想政治教育 新视野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教育体制的改革、思想文化观念的创新、
期刊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青年教师年龄、思想、生活等方面较接近学生,所以青年教师的言行举止更容易被学生所效仿。下面就 “青年教师如何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谈一点个人体会,即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应该发扬如下四种精神。     一、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虽然只为我国的教
期刊
[摘 要] 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发挥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重视对教师进行激励,并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建立起适应学校特色、时代特点和教职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以便求得学校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 教师管理 激励 教育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某高中新引进的几位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听课、观察、记录以及自身体会后,发现刚刚走出校门的师范毕业生与老教师存在一定差距,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开始就影响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针对此问题从师范院校对师范毕业生的培养视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从“源头”上解决这些困扰新教师的问题,为师范院校更好地培养优秀的毕业生起到一个借鉴作用。  [关键词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