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为什么这么“傻”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975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文章引发的思考
  
  最近,一篇发表于《北京青年报》、署名杨晓光的文章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原文如下:
  我们中国记者一行4人,受飞利浦公司邀请,去美国参加北美放射年会会展。
  展览馆里,从X光机、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到超声诊断,从骨头、血管、神经到血流、脑组织的二维、三维图形,人体的各种细微影像在彩色大屏幕上演绎着,琳琅满目。
  
  正当我们感叹科技的昌明时,一位中国记者的问题把正在讲解的飞利浦大中华产品部经理问住了。“这些设备的确无微不至,但它们的存在会不会给医生带来道德风险?如果我肚子疼,去医院,医生会尽量让我去做各种检查,用你们这些机器,查血,查CT,查造影……然后再确诊。而我只能听医生的。结果,我花了一大笔不应该花的钱。”
  经理像听天方夜谭一样“怎么会?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各种诊断设备都是要出诊断报告的,不必要的检查保险公司是不会支付费用的!而且,医院设备收费和医生收入没有关系啊!不会,在美国绝没有医生会做这样的事情。医生是很看重自己的声誉的。”
  那个经理一个劲地摇头。“按照你的这个问题,假定人都是坏的,这样大家就没办法打交道啦!”
  我们几个中国记者乘车去芝加哥的奥特莱斯,开车的是在美国工作的中国朋友。这期间经过几个收费道口。有些是无人看守的,收费标准标得很大,60分,老远就能看见,司机往道口收费亭的一个窗户的兜子里扔一把硬币,哗啦,道杆抬起放行。那个兜子下边有个秤,能量出60分还是50分。
  一个中国记者说话了:“那我要是扔相同分量的游戏币,能不能过去啊?”
  司机回答:“理论上,也可以。我没试过。”
  “那这个设计可不好,有漏洞啊!”
  “可惜,老美比咱傻,没人这么干。要不,规矩早破了。”司机说道。
  回来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中国记者总是替坏人提问?我们大家都不喜欢被人监控着生活,可是不被监控的生活又让我们感觉有漏洞,有漏洞的地方不去钻好像吃亏了一样,到头来,我们只配生活在探头下。
  陌生人之间互相信任的生活非常简单,像空气一样,不属于哪一个人,但失去它却非常容易。要它失而复得,非要费上几代人的努力不可。
  
  当老外的“傻”遇到中国人的“精”
  
  * 有一日本居民看到附近的一个电话亭近期总是有中国学生在排队打电话,而其他的电话亭却是空的,很奇怪。后来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原来是电话的投币装置坏了,中国学生将硬币中间穿了一个孔、系上结实的细线,电话费用到了,便将硬币拉出来再投入,不断反复……
  
  * 美国某书店促销,买一赠一,大多数人买完就拿回家。有一美国学生同一中国朋友前去购书,过了几天,想和那位中国同学交换图书翻阅,哪知,中国同学说:“我买完之后,后来拿回去退了一本,现在就剩下一本了,哈哈,没花钱、还是免费的。”
  * 一个在美国公司工作的中国人,他背着美国老板在中国做了些私活,并很有感触地说:“美国人做你老板的第一大好处是,他从不怀疑你是否会做私活。”听起来似乎美国老板对手下太信任,其实他们才是深谙老板之道,下属的工作表现是他唯一考虑的事,其他的事知道得越少越好。但中国人老板就不这样,他在你还没想到给自己做私活的时候就注意你了,他还常会明里暗里提醒你“别在我面前玩猫腻”。
  * 美国的商人对顾客特别讲信誉,只要顾客不满意,买回去的任何东西,在一个月之内都可以无条件地退货,店主决无二话可说。于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利用自己的“智慧”,今天到鞋店买一双皮鞋,明天到服装店买一套西装,后天到电器店买一部彩电……使用两三个星期之后,再声称对产品不满意把东西退回去,以此过一种天天尝新的生活。一位美国同学劝他要诚实守信,他竟不以为羞,反以为荣,说:“这有什么不可以呢,谁叫你们美国商人这么笨!”
  * 有中国同胞说到美国买衣服可以拣价钱贵的买,不要担心付不起款,因为只要将便宜商品包装上的价格标签撕下来,贴到要买的衣服的包装上,就可以用很少的钱买一件贵重的衣服。
  * 一个中国人,到俄罗斯做生意,遇上零下30度的寒雪天气,他外出送货时没有戴帽子,冻得捂着耳朵在雪地里直跑,突然,“啪”的一声,一个俄罗斯汉子把一顶皮帽子扣在他的头上,并且用生硬的汉语说:“明天”,同时用手指指手表,再指一下脚下。意思很明显,就是明天这个时候,到这里来把帽子还给我。然而,第二天,那位中国人不但没有去还帽子,还得意洋洋地对他的中国朋友说:“你猜‘傻冒'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傻瓜等帽子——傻冒儿,哈哈……”
  * 一位嫁到日本的中国女孩,去日本的邮局取包裹,到那里时,大厅里空荡荡的没有人,可邮局的职员竟全在柜台后面站着,一个个笔直得像一排木头,有凳子也不坐。而为她取包裹的小姐,是一路颠颠地跑着进库房的,出来也是跑着的,还一边跑一边说:“实在抱歉,让你久等了。”而实际上总共才两三分钟。中国女孩非常奇怪:自己既不是她的领导,又没有催她,也没有人在后面排队,这么急干嘛?还要道歉?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要么是这位日本小姐傻得搞不清时间,以为自己进去找了一个钟头;要么是他们平时没有时间锻炼身体,所以利用上班的时间站立或跑步。
  * 名为考察实为去加拿大旅游的中国某企业代表团一行十余人,晚上从酒店喝完酒回旅社,走到一个交通路口时,见亮着红灯,过路的行人正在静静等候绿灯,可马路两头其实没有一辆车,于是代表团一行人在众人的惊异的目光下,大摇大摆地横穿马路而去。过了马路,还亮着红灯,那些加拿大人还在等绿灯。中国同胞们便笑起来:“过马路不就是讲个安全问题吗?没有车也傻等,真是好笑。”
  * 有的时候前边遇到红灯,又没警察又没别的车,外国司机就是傻傻地在那里等;有的时候前边的车速度很慢,旁边的道好宽,可他就是不超车,连个喇叭也不按一下,就是不急不忙地在后边跟着。如果一头猪正在路当中大摇大摆地晃荡着,那些开车的外国人还会傻乎乎地等着猪,自觉地让路。而一般中国人的反应是冲上前,只三脚两脚,就把那头猪蹬得嗷嗷直叫,乖乖地让到路边去了!
  * 有人为了证明外国人的呆板,特地在柏林街头两个相挨着的电话亭上一个贴上“男”字,一个贴上“女”字。结果,男性老外宁可排着长队,也不到贴着“女”字空着的电话亭上去打电话。
  * 欧洲的火车上一般都不查票,下车出站也不查票。一些中国人会买一张十元的短途票,大摇大摆地乘上几百元的车。
  * 因为外国人“傻”,聪明的中国人去了总可以占很多便宜,比如外国人都爱排队,一些中国人不想排队,只要冲他们撒个谎,说有点急事,老外就被哄住了,还要笑脸相迎地请中国人到前面去。
  
  * 常常会看到中国顾客为了一件不贵的东西与商家不依不饶地争吵,那浪费的时间,耗去的精力已经大大地超出了那件东西的价值。但是在美国,受了骗的顾客并不经常争吵,甘心做一回傻子。
  * 一位中国人讲述了他一次到马来西亚旅游的经历:“同伴去买东西时,我就站在路边,边看地图边等着。不多时,一辆漂亮的奔驰车停在了离我很近的地方,它停的位置很别扭,斜插在路边,离我大约三五米的距离。我看见车上一个男子在冲我微笑,我也向他笑笑,我感觉他对我像是熟人一样热情,心里有一丝温暖,毕竟这是在异地他乡。我依旧傻傻地站在路边等着我的同伴,转眼20分钟过去了,我的同伴还没有回来,我心里有些着急,但说好了在路边等他们,我又不好走开。我回过头去,见那位司机的手上拿着一张报纸,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偶尔抬起头看我一眼,目光中依然是那么友善。我倒是有些奇怪,他为啥不把汽车停好呢?这样斜停着汽车怎么看都有些别扭。又过了几分钟,从路边走来一位警察,他先是来到那位司机的面前,咕哝了几句,又折回头走到我身边,似乎看见了我胸前贴着的中国旅行团标记,便问:“是来马来西亚旅游吗?”“是的。”“你是在等人吗?”“是的。”我好像不会说别的话。“哦。”他不再问我,悄悄站在了人行道上。我的同伴终于拎着大包小包回来了,看见了警察在我身边:“怎么回事?警察都来了,你是不是惹什么祸了?”“哪里?我就是在这里等你们呀!”一位伙伴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大小姐,你知道警察为啥来?”“我哪知道啊?”“嗨,你站的是人家的停车位。”我一转头,才发现身后有一块牌子,上面用英文写着“私家车位”的字样。我恍然大悟,慌忙往边上躲闪了几米。这时,那位司机不声不响地把汽车停在了我刚才站的地方,依然冲我笑了一下,而那位警察也静静地走开了。“他们为什么不撵我走?为什么?那位私家车主还冲我笑?为啥不喊一嗓子?那位警察为啥不告诉我占了人家的车位?”我由于愧疚而不知所措。朋友笑着对我说:“为啥?文明呗……”
  
  亲历“傻冒”老外
  “聪明得让自己在傻子面前无地自容”
  
  文/宋毅(旅德六年,德国纽伦堡大学经济学博士)
  
  “老外傻,远没有中国人聪明!”这句话在国内之时就经常听到,到了国外依然时时刻刻有人在耳边如此说。要说傻,老外真是傻。在我刚到德国尚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有一天,我们的老师Beate女士忽然迟到了,在向来守时的德国人里迟到是不多见的一件事情。Beate女士来到了课堂之后连忙向我们道歉,并说起了迟到的缘由,原来是她在出车的时候不小心把别人停好的车子刮花了,停车场当时一个人都没有,由于找不到车主,又必须来给我们上课,因此她只好将自己的姓名,联络方式等写在纸上放到了被刮花车辆的雨刮器上,这样一耽误才迟到了。当时我们听了都很惊讶,这要是在国内,那可就简单了。事主要是不在场,八成就会开着车一走了之,何必给人留自己的联络方式呢?你说德国人傻不傻?
  在德国,每天倒垃圾可是一件苦差事,必须分门别类地倒,什么再生垃圾、纸类垃圾、生活垃圾、玻璃垃圾等等,有时候倒一次垃圾要跑七八个地方,实在让人苦不堪言,咱们在国内可没这么多的规矩,什么垃圾都是一个垃圾桶,何必这么麻烦?于是后来的垃圾一律全丢生活垃圾箱。看着德国同学们丢垃圾的那种费时费力的样子,我们都在心里暗暗地笑,“老德,真傻!”
  再到后来和我们学校外国人办事处的头头成了朋友,每个礼拜都去跟这位大叔聊天打屁,这位大叔动手能力可谓超强,他们家的两层小洋楼,屋内装修是此人一手搞定,他们家车库内的器具五花八门,百样齐全,几乎啥都能自己搞定。此人还有个怪癖,那就是从来不开车。他说他年轻的时候开过几年车,后来为了环保就把车卖了,几十年如一日地骑自行车上班。你说放着便利的汽车不用,骑自行车多不方便啊。看咱们国内的私家车浪潮方兴未艾,德国人居然这样逆历史潮流而动,你说德国人傻不傻?
  德国人自己傻倒也罢了,他们常常还撺掇别人跟他们一块傻。所谓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当时德国流感横行,咱中国人基因也没跟老外有啥不一样,也被万恶的老德传染了。没法子只能上德国诊所找医生。在德国不像在国内,遍地都是私人小诊所,正规的医院倒是没几家,一般求医问药全到诊所去看。在排了N长的队伍之后终于轮到我了,结果医生检查后开的药让我气得不轻,弄了一盒子植物让我泡茶喝,还说这是跟你们中国人学的!我当时就想朝他怒吼,你不知道中医这种东西在中国还不是人人相信呢!中国人现在都在向你们学习西方先进的医学知识,你们反而对什么针灸啊中医啊乐此不疲,你们德国人傻我可不傻!直接就问医生要抗菌素,可是这个该死的医生坚决不给,还说不管到哪个诊所抗菌素都不会随便开,真真气煞人也!
  德国人如此傻冒,俗话说傻冒也会传染,在几年的留学生涯结束之后我马不停蹄地回到了国内,跟聪明人在一起才舒坦哪。可是一下飞机好玄没把我熏晕过去,这是空气吗?比德国差了好几个数量级,简直不敢相信我就是在这种质量的空气下成长的。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我不禁想起了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的一句话:“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天还是蓝的,水也是绿的,空气是新鲜的,猪肉是可以放心吃的……”
  后来又在网络上看到了这么一个消息,一个38岁德国人卢安克,22岁时来华旅游,爱上中国,于是到中国留学。从1999年起,他只身一人深入中国山村从事义务教育。2001年开始,更是一头沉入广西最穷最偏僻的东兰县坡拉乡广拉村,一个不通电话、不通公路、只会讲壮族土语的山村,在那里他教导村童讲普通话、学文化、帮村民犁田、割禾、打谷,为村民设计脱粒机,并将德国家人汇给他的钱用来为当地修路,终于使山村有了一条宽0.6米、长不足300米的水泥小路。他还教村民改造居住环境,人畜居所分开。可是即便做了那么多,卢安克的行为却一直不能为中国人所理解。他曾因未办“就业证”而在内地义务教德文,被公共安全专家罚款3000元人民币;他借住的村屋房东偷走他的钱;他教孩子的方式被官方斥为“不入流”;甚至有人指他是“负有特别使命的间谍”。后来协助卢安克进入中国的德国“华德福教育基金”广西办事处因到期未获当局延续而关门,他为能继续留在中国,于是向中国驻德大使馆申请加入中国籍。不过,按中国法例,只有在国家一级机构工作4年以上,或为中国作出特殊贡献的外国人,才合乎入籍条件,官方表示“爱莫能助”。去年8月,签证到期的他只好暂返德国。卢安克这样的傻冒我们应该似曾相识吧,当年白求恩,埃德加斯诺干得不也是相同的傻事么?曾几何时这些被广为宣扬的行为到如今被看成了傻冒行为呢?
  德国人的这些傻冒行为,其实我们中国人曾经都并不陌生。“仁、义、礼、智、信”曾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曾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标榜。而现在的中国人却抛弃了这些,变得越来越“聪明”,聪明得让自己在傻子面前无地自容,一文不值。当我们了解了这一切的时候,我们还有足够的底气大声宣称,中国人聪明,老外傻冒么?
  
  
  海外中国人的“聪明经”
  “最看重功利的人往往与最根本的大利益擦肩而过”
  
  文/黄振耀
  一位大学同学从美国回来了,说起那边的生活经,那老兄面露得意之色。
  他说,“在美国谋生容易得很,美国人很傻的,占他们的便宜是天底下最最容易的事情。”
  接下来是他得意洋洋的叙述。
  美国一些商店规定:买一件商品按原价,再买第二件就按优惠价。中国人的对策是先买第一件再买第二件,各开一张收据,过后把其中一件以原价退掉,于是达到买一件而享受优惠价的目的。
  美国信用卡公司规定:开户、销户都是免费的,更换磨损的卡片要缴5美元手续费。中国人的对策是:碰上更换卡片时,先销户再开户,于是节省了更换卡片的费用。这样简单的对策,美国人居然从不运用,更换旧卡时老老实实地付5美元。
  美国人平时很少串门,不懂得联络感情,也不在拉关系上下功夫,可遇上一个看上去不方便的陌生人时,尽管对方没提出请求也会主动上去管闲事。这位仁兄有一次站在公路旁等人,可有不少车辆主动在他身旁停下来,司机从车窗探出头来问“can I help You?”(我可以帮助你吗?),没完没了的好事鬼把他烦死了。
  如果你想骗美国人的钱,只需在人流量大的公众场合扮出一副可怜相,然后杜撰一个受害的故事,这个在国内连小孩都不会相信的鬼把戏美国人会深信不疑,并为你慷慨解囊。
  ……
  听了这位仁兄洋洋自得的“聪明经”,我的心情沉重。海外的中国人好耍小聪明,好占外国佬小便宜的结果是:中国人包括中国留学生的国际形象永远也得不到提升。
  今天的中国留学生和半个世纪前的留学生相比形象可以说是一落千丈。五十年代部分国家为了留住人才,千万百计阻止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留学生回国;今天多国政府则想方设法驱赶中国留学生。上世纪90年代初,一个国际性的新名词——“留学垃圾”的“桂冠”悄悄地罩在中国留学生的头上。
  记得小时候常常读到,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大批的学子出国留学,中国人聪明的结论不断得到新的证明。许多人认为,中国人和犹太人是世界上两个最聪明的民族,此话绝非空口无凭。中国人有举世羡慕的商业才能,尤其是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海外的华人科学家也取得了一项项骄人的科学成就。更让中国人骄傲的是,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绵延不绝,举世无双。中国人没有非凡的智慧绝对不可能取得这些巨大的成就。
  
  中国人的聪明不容质疑。但是我们要思考的是,中国人是否在任何一方面都聪明,还是只是在一些领域聪明,在另一些领域不那么聪明。或者在一些领域有无数的小聪明,而不具大智慧。
  我个人认为,中国人的聪明更多的是体现在私生活领域。在琴棋书画、在诗词歌赋、在饮食制作、在日常交往中。另一方面,在公共领域,中国人的聪明和智慧却有严重的欠缺。
  也许在世界上另一些地方,人们远不如中国人精明。但是,他们把最稀缺的智慧用在了最宝贵的地方。比如早在13世纪,就找到了用法律来限制王权;在17、18世纪一些国家实现了市场经济及与之相配套的政府。
  按我这位仁兄的说法,美国人是够傻的,可美国人真的傻吗?现代科学发明绝大多数都是美国人的杰作,他们只是不愿把心思放在急功近利的小聪明上,而只着眼于大智慧。我们常常为占点美国人的小便宜而沾沾自喜,可耍小聪明占小便宜的结果怎样呢?还不是我们削尖脑袋往美国跑吗?美国人不收红包,可他们一点也不比我们穷。
  中国人的小聪明是层出不穷的,但小聪明和大智慧并不总是成正比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甚至成反比。一个人如果把心思过多地用在小聪明上,他必定没有精力去开发和培植他的大智慧。聪明和智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智慧有益无害,聪明益害参半,把握得不好的小聪明则遗害无穷。
  中国人有太多的小聪明,不少人都把这些小聪明用于追逐眼皮底下的利益上,看不到长远的根本利益,结果最看重功利的人往往与最根本的大利益擦肩而过。
其他文献
上海男人的一生都在“坚挺”两字上作着比较。他们的坚挺是对事实的穿透,是对表层的剥离,简洁而锋利,贯彻始终,每个人都有一套厚实可行的生活哲学。  上海女人的坚挺,来自于各个层面:大智若愚的坚挺、安之若素的坚挺、理想主义的坚挺。她们的心,偶尔会向爱情低头,更多的时候是,臣服于坚挺。    上海女人眼中——  上海男人的坚挺  文/何菲    ■男人的一生都在“坚挺”两字上作着比较  “夜色”是我和我的
期刊
  
期刊
近日在选区内领到一张满纸红字的神圣的选票,然后走向神圣的票箱,投进神圣的一票——虽然感觉上还不那么神圣。  在做这些神圣的动作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选民们对那些年轻的专业人士比较看好,而对那些有官职的稍稍年长者不太青睐。我听到他们大声地议论:明明身处特权阶层,还当什么人大代表?他们去参政议政,能帮我们说话吗?  既然认定这样的候选人不能“代表我们”,于是只好选择另外的既定人选——凭着他们的年轻,
期刊
“中文是一种挑战……我已经学了快一年了却仍然是个坏学生……不能怪我,我已经想尽办法一星期安排两次中文课……但是,如果我要出门的话,课当然是要取消的。并且,无需解释,我肯定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谁会有时间?)所以,我的中文沟通能力一直很差,即使是家政上的一些简单事务也是如此。直到最近我才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在误解我们家阿姨的话。  有时候,我会让阿姨把衣服拿去‘干洗’。我已经学会了中文的‘干洗’
期刊
对年纪小一些的人来说,很容易将游街和逛街等同起来,因为没见识过。不知道还可以将尚未定罪的人押着、捆绑着,排成串,让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中出丑,供老百姓一乐。  游街示众的事在“文革”中是经常发生的,有时简直让人目不暇接,顾此失彼。看游街像赶庙会,高音喇叭敞篷车,还有鸣锣开道的。被游斗者站在醒目处,头戴高帽,脚踩高凳,脖子上吊着名字被打了红×的木牌。如果犯“生活问题”,不仅冠以“流氓阿飞”头衔,女的还要
期刊
演出:    挪威国立“作品82”交响管乐团专场音乐会   2007年4月1日 19:30   美琪大戏院   票价:500、380、280、180、80元      贝多芬“D大调庄严的弥撒”  2007年4月1日 19:30   贺绿汀音乐厅   票价:180、120、60元     惊世和谐——傅聪与科恩室内交响乐团音乐会  2007年4月1日 19:30   上海音乐厅   票价:480、
期刊
离开了上海话,上海人还可以怎样上海起来  文/烟火    对我这样一个从未到过上海,认识上海人少之又少的人来说,连看两部以这个城市为主题的电影,确实非常兴奋。  当然,该两部电影虽以上海做主题,她却没有在片中以主角身份登场:《长恨歌》把百分之九十九的故事搬进看不见上海的室内发生,《青红》的剧中人固然很想回到老家上海,不过在电影结束时,主角们的车子才刚驶离贵阳。换句话说,“上海”的意义仍然留白。  
期刊
林德清先生描摹的民主场景有点诱人:一批职业政治家(或者是政客)在宪法的框架内,与当政者共商国是,在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不同主张不同流派的政治家你言我语,有时和风细雨,有时狂风暴雨,弄得不好,还要上台PK,让民众进行甄别选择。人民真正爽了一把:俺的国家俺作主。  爽是爽,也是有风险的。在民主传统和民主根基不深的国度,所谓的选举,很可能演变成选战。选战所要付出的社会成本也很大,把国力折腾掉不少。在中
期刊
装嫩的态度    这是一种态度,而一切都要归功于它的破坏性和另类感。这个时代真的太让人兴奋也太叫人紧张了。1960年代生人刚刚尝到成功的滋味,1970年代的人就急不可耐地开始实施他们的“夺权”计划,但真正可怕的是这两拨人开始交手之际,80年代下的蛋蛋们对此简直不屑一顾,一个指向这帮新人类的消费主义潮流汹涌而至,将60与70年代们所谓话语权之争的崇高感和悲剧性解构得七零八落。这再次证明了文明史观:农
期刊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已有超过50%的上班族每天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多于90分钟。在上下班路上长时间地来回奔波似乎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生活方式。回头看看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小白领们,“在路上”的他们是苦不堪言呢,还是有着一份看风景的心情……     上班路上    上班路犹如肠梗阻  文/沙然  闹钟七点响,条件反射般弹起来。光脚跳下床,在冰凉的地板上蜻蜓点水,冲进浴室打开龙头哗哗啦啦洗澡。水温40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