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自然集聚、无法依存其他经济区的区域经济综合体。这是新时期发挥福建优势、加快福建发展的新思路,是服务全国大局、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决策,也是福建区域定位的现实选择。作为全省外事工作综合归口管理部门,我们要站在这个新的战略定位上来考虑外事工作如何呼应、融入和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这一工作大局。
从近年来的外事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地方外事工作的生命力很重要一点是体现在服务大局中拓展发展空间。福建的外事工作要与全国外交工作大局、全省的工作大局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服务我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力度。也就是说,我省外事部门只有在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特色,才能有为有位。
在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后,我们立足自身优势,紧跟全省工作节奏,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简化手续,创新机制,改进因公出国(境)管理和服务
因公出国(境)管理是地方外办的一项重要职能。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努力做到既管理好,又服务好。这项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简化出国任务审批手续,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出国审批机制,积极推进党政干部、经贸、科技、企业等不同类型人员的出国审批办法改革。一是对全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因公出访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提交省委常委会研究。二是继续与省直有关部门协作,筛选一批信誉好、有实力的企业,编印第二批《福建推荐企业名单》,送有关外国驻华使领馆备案,商请其在签证时给予方便。三是继续扩大为非公有制企业人员代办因私签证的范围,方便其走出国门,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在简化企业人员赴港、澳手续方面,充分考虑到福建省与香港、澳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即福建籍人口占香港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占澳门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的实际情况,并着眼于深化闽港、闽澳间的交流与合作,省外办下放了各设区市企业人员一年期、半年期和三个月赴港、澳多次往返签注事项的审批权限,委托各设区市自行审批。港、澳中资企业内派人员编制的核定,由现行的审批制改为报备制,即由派遣单位自行确定内派人员编制,报省外经贸厅和省外办备案。为搞好这项工作,我省又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专门下发了《关于调整赴港澳事项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地各有关单位普遍反映良好。
二、围绕项目,牵线搭桥,着力拓宽对外交往渠道
我们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增强项目意识,为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牵线搭桥,推动外事工作再上新水平。一是充分利用外事部门渠道,积极邀请外宾、外商等参加“9·8”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和“5·18”中国(福州)海峡科技成果交易会等全国、全省性重大经贸活动,努力促成我省与国外企业签订一批合作协议或意向。二是利用礼宾接待、出国访问等与国外广泛接触的机会,有重点地向外宾推介我省重要招商引资项目。同时,注意外商投资项目信息的搜集、整理,并及时向有关方面反馈和传递。三是加强与联合国有关专门机构、各国商会和外国大企业、大财团驻华代表处的联络,建立相应的工作渠道和档案资料。组织工作小组赴上海、广州等地拜会有关国家商会、跨国公司驻华办事处,加强工作联系,在适当时候邀请其来闽参观考察。四是继续加强与有关外国驻华使领馆的协作,联合举办投资说明会、经贸洽谈会等,帮助我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五是联合省直有关部门组成工作小组赴广州、上海走访各国总领馆,向其介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目标、举措、项目和成就,加强信息交流,探讨合作商机。
三、扩大友城,构筑平台,推进以经贸为主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
国际友城是我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而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是友城工作的核心环节。我们要让友城在全省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加积极、更为重要的作用,以促进我省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国际对接和互动。2004年10月25日至26日,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由我办具体承办的“福建省国际友好城市大会”获得圆满成功。来自14个国家29对友城和拟结好的3对友城,以及日本、菲律宾、乌克兰、印尼等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共292名外宾参加了大会。通过举办友城交流图片展、友城合作说明会、友城教育论坛、对口洽谈和参观考察、文艺演出等活动,为今后福建省与友城间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上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这次友城大会,我省各级外办对如何加强友城工作达成了共识。首先,我们要把友城交往纳入到开放大格局中去,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共享资源,达成友城工作整体合力,努力为我省引进更多的项目、资金和人才,为企业“走出去”服务。其次,要将友城交流从一般的友好往来向以经贸交流为主的实质性交往拓展,充实交流内容,扩大交流规模,提升交流层次。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友城结好力度,增加总量、选好对象、优化布局,逐步形成和完善覆盖亚洲、欧洲、南北美洲、非洲和南太平洋的交往架构,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外事工作服务社会事业发展的力度
我们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挖掘、利用和整合各种外事资源,在继续服务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大服务社会事业发展的力度。一是由省外办、省教育厅和省公安厅联合制定《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除在福州市的省(部)属单位外,委托各设区市外办、公安局和业务主管部门,按属地原则负责初审位于本市各单位的外国文教专家《资格证书》申报和年检注册工作。这为各地聘请外国文教专家提供了便利,也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国外智力支持。二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等法规,省外办、公安厅、教育厅联合开展检查,制止在闽外籍人员非法在文教单位就业现象,规范外国文教专家就业,确保外国文教专家质量。三是进一步拓宽选派国际研修生、留学生和国际交流员的渠道,每年选派一批农林、环保、电子、信息等方面的人员到国外研修、留学,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培养急需人才。四是适应我省高等教育、民办教育、职业培训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对持旅游签证入境并受聘于指定学校的外国专家,在确保其资格与健康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特事特办,方便了外国文教专家与聘用单位实现双向选择。
五、建立健全涉外案件处理机制,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安定稳定
针对我省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通过投资、留学、劳务等方式到国外寻求发展的公民日益增加、涉外突发性事件呈上升趋势的新情况,我们加强了与省直有关部门和我驻外使领馆的联络和协调,加强了涉外安全教育,努力增强境外投资企业和公民的自我保护能力。我们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探讨建立涉外案件协调处理机制和涉外突发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经反复研究,我们起草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合法出国渠道非法移民或劳务的若干意见》,送请省政府转发各设区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贯彻执行。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们还制定了《福建省外办处置经济社会紧急情况工作预案》,进一步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健全网络、依法办事,努力维护我省企业和公民在国外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稳定。
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国际上的影响
近一年来,我省积极利用国外媒体宣传、推介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宣传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及较好的投资环境、旅游资源和特色文化风情等,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一是从福建特点出发,精心策划,推出有吸引力、影响力的采访题材,主动邀请和组织一批世界知名媒体来闽采访,扩大福建在国际上的影响。二是接受并精心接待50批以上的外国记者分期访闽,着力宣传正在建设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提高有关新闻题材进入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主流媒体的落地率。三是举办首届“外国人眼中的福建”征文活动,通过在闽工作、学习、生活的外国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反映福建的巨大变化、灿烂文化和秀丽风光,增进外国人对福建、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了解与关注。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当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力争把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贯穿于外事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到外事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新举措,为加速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责任编辑:肖雪晴)
从近年来的外事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地方外事工作的生命力很重要一点是体现在服务大局中拓展发展空间。福建的外事工作要与全国外交工作大局、全省的工作大局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服务我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力度。也就是说,我省外事部门只有在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特色,才能有为有位。
在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后,我们立足自身优势,紧跟全省工作节奏,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简化手续,创新机制,改进因公出国(境)管理和服务
因公出国(境)管理是地方外办的一项重要职能。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努力做到既管理好,又服务好。这项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简化出国任务审批手续,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出国审批机制,积极推进党政干部、经贸、科技、企业等不同类型人员的出国审批办法改革。一是对全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因公出访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提交省委常委会研究。二是继续与省直有关部门协作,筛选一批信誉好、有实力的企业,编印第二批《福建推荐企业名单》,送有关外国驻华使领馆备案,商请其在签证时给予方便。三是继续扩大为非公有制企业人员代办因私签证的范围,方便其走出国门,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在简化企业人员赴港、澳手续方面,充分考虑到福建省与香港、澳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即福建籍人口占香港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占澳门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的实际情况,并着眼于深化闽港、闽澳间的交流与合作,省外办下放了各设区市企业人员一年期、半年期和三个月赴港、澳多次往返签注事项的审批权限,委托各设区市自行审批。港、澳中资企业内派人员编制的核定,由现行的审批制改为报备制,即由派遣单位自行确定内派人员编制,报省外经贸厅和省外办备案。为搞好这项工作,我省又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专门下发了《关于调整赴港澳事项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地各有关单位普遍反映良好。
二、围绕项目,牵线搭桥,着力拓宽对外交往渠道
我们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增强项目意识,为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牵线搭桥,推动外事工作再上新水平。一是充分利用外事部门渠道,积极邀请外宾、外商等参加“9·8”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和“5·18”中国(福州)海峡科技成果交易会等全国、全省性重大经贸活动,努力促成我省与国外企业签订一批合作协议或意向。二是利用礼宾接待、出国访问等与国外广泛接触的机会,有重点地向外宾推介我省重要招商引资项目。同时,注意外商投资项目信息的搜集、整理,并及时向有关方面反馈和传递。三是加强与联合国有关专门机构、各国商会和外国大企业、大财团驻华代表处的联络,建立相应的工作渠道和档案资料。组织工作小组赴上海、广州等地拜会有关国家商会、跨国公司驻华办事处,加强工作联系,在适当时候邀请其来闽参观考察。四是继续加强与有关外国驻华使领馆的协作,联合举办投资说明会、经贸洽谈会等,帮助我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五是联合省直有关部门组成工作小组赴广州、上海走访各国总领馆,向其介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目标、举措、项目和成就,加强信息交流,探讨合作商机。
三、扩大友城,构筑平台,推进以经贸为主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
国际友城是我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而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是友城工作的核心环节。我们要让友城在全省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加积极、更为重要的作用,以促进我省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国际对接和互动。2004年10月25日至26日,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由我办具体承办的“福建省国际友好城市大会”获得圆满成功。来自14个国家29对友城和拟结好的3对友城,以及日本、菲律宾、乌克兰、印尼等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共292名外宾参加了大会。通过举办友城交流图片展、友城合作说明会、友城教育论坛、对口洽谈和参观考察、文艺演出等活动,为今后福建省与友城间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上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这次友城大会,我省各级外办对如何加强友城工作达成了共识。首先,我们要把友城交往纳入到开放大格局中去,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共享资源,达成友城工作整体合力,努力为我省引进更多的项目、资金和人才,为企业“走出去”服务。其次,要将友城交流从一般的友好往来向以经贸交流为主的实质性交往拓展,充实交流内容,扩大交流规模,提升交流层次。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友城结好力度,增加总量、选好对象、优化布局,逐步形成和完善覆盖亚洲、欧洲、南北美洲、非洲和南太平洋的交往架构,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外事工作服务社会事业发展的力度
我们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挖掘、利用和整合各种外事资源,在继续服务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大服务社会事业发展的力度。一是由省外办、省教育厅和省公安厅联合制定《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除在福州市的省(部)属单位外,委托各设区市外办、公安局和业务主管部门,按属地原则负责初审位于本市各单位的外国文教专家《资格证书》申报和年检注册工作。这为各地聘请外国文教专家提供了便利,也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国外智力支持。二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等法规,省外办、公安厅、教育厅联合开展检查,制止在闽外籍人员非法在文教单位就业现象,规范外国文教专家就业,确保外国文教专家质量。三是进一步拓宽选派国际研修生、留学生和国际交流员的渠道,每年选派一批农林、环保、电子、信息等方面的人员到国外研修、留学,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培养急需人才。四是适应我省高等教育、民办教育、职业培训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对持旅游签证入境并受聘于指定学校的外国专家,在确保其资格与健康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特事特办,方便了外国文教专家与聘用单位实现双向选择。
五、建立健全涉外案件处理机制,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安定稳定
针对我省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通过投资、留学、劳务等方式到国外寻求发展的公民日益增加、涉外突发性事件呈上升趋势的新情况,我们加强了与省直有关部门和我驻外使领馆的联络和协调,加强了涉外安全教育,努力增强境外投资企业和公民的自我保护能力。我们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探讨建立涉外案件协调处理机制和涉外突发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经反复研究,我们起草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合法出国渠道非法移民或劳务的若干意见》,送请省政府转发各设区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贯彻执行。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们还制定了《福建省外办处置经济社会紧急情况工作预案》,进一步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健全网络、依法办事,努力维护我省企业和公民在国外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稳定。
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国际上的影响
近一年来,我省积极利用国外媒体宣传、推介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宣传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及较好的投资环境、旅游资源和特色文化风情等,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一是从福建特点出发,精心策划,推出有吸引力、影响力的采访题材,主动邀请和组织一批世界知名媒体来闽采访,扩大福建在国际上的影响。二是接受并精心接待50批以上的外国记者分期访闽,着力宣传正在建设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提高有关新闻题材进入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主流媒体的落地率。三是举办首届“外国人眼中的福建”征文活动,通过在闽工作、学习、生活的外国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反映福建的巨大变化、灿烂文化和秀丽风光,增进外国人对福建、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了解与关注。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当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力争把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贯穿于外事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到外事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新举措,为加速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责任编辑:肖雪晴)